新書推薦: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NT$
249.0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师承钱锺书先生,比较文学入门,体量小但内容丰,案例文笔皆精彩)
》
售價:NT$
199.0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NT$
1630.0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290.0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NT$
345.0
|
內容簡介: |
焊接手册第3版修订本 套装共3册
9787111520702 焊接手册 焊接方法及设备 第1卷 第3版(修订本)
本套手册共分3卷14篇,本书共分为6篇42章。本次修订重点是对标准进行了更新,对淘汰过时的内容进行了删改,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设备。主要内容包括:电弧焊、电阻焊、高能束焊、钎焊、其他焊接方法、焊接过程自动化技术。
9787111462897 焊接手册 第2卷 材料的焊接 第3版(修订本)
《焊接手册》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编著的一部综合性专业工具书,是学会为生产服务的具体体现。对本手册内容的不断充实、完善是学会的长期工作任务。此次的修订本是在第3版的基础上,依然保持内容选材广泛、突出手册的实践性、准确性、可靠性等特点;采纳近几年国内外焊接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的成果,新颁布的国内外标准。全套手册共计3卷(焊接方法及设备、材料的焊接、焊接结构),本书为其中的第2卷。
本卷共5篇23章,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焊接性基础、铁与钢、有色金属、异种材料、新型材料的焊接。在内容上力求实用,在表达方式上力求精练、形象。按生产的需要提供母材性能及焊接特点、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缺欠及防治,特别强调给出并分析生产实例,使手册更为实用。
本手册的读者对象是以各个工业部门中从事焊接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同时这部手册对于焊接科研、设计和教学人员也是一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工具书。
9787111492825 焊接手册 第3卷焊接结构 第3版(修订本)
全套手册共计3卷(焊接方法及设备、材料的焊接、焊接结构),本书为其中的第3卷。本书的特点是实用。全书分为3篇共33章:第1篇焊接结构基础;第2篇典型焊接结构设计;第3篇焊接结构生产。第1篇主要从各个细节方面讲述了焊接结构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接头设计、力学性能、变形、疲劳、环境效应等。第2篇按行业将焊接的典型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第3篇主要对工艺、检测、组织与经济、车间设计、安全防护等作了介绍。
本手册的读者对象是以制造业中从事焊接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同时,这部手册对于焊接科研、设计和教学人员也是一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工具书。
|
目錄:
|
9787111520702 焊接手册 焊接方法及设备 第1卷 第3版(修订本) ”目录
修订本出版说明
《焊接手册》第3版序
《焊接手册》第1卷第3版前言
第1章焊接方法概述1
1.1焊接方法分类1
1.2焊接方法介绍4
1.3焊接方法的选择7
1.4焊接技术的新发展11
参考文献12第1篇电弧焊
第2章弧焊电源13
2.1弧焊电源的负载特性——焊接电弧
特性13
2.1.1焊接电弧的静态特性13
2.1.2焊接电弧的动特性14
2.2弧焊电源基础知识15
2.2.1基本特性与要求16
2.2.2弧焊电源的伏安特性及选用原则16
2.2.3弧焊电源的动特性17
2.2.4负载持续率18
2.3传统交流弧焊电源18
2.4传统直流弧焊电源19
2.4.1早期直流弧焊电源19
2.4.2晶闸管式弧焊整流器19
2.4.3晶闸管式交直流两用电源19
2.5逆变式弧焊电源20
2.5.1直流逆变电源基本原理20
2.5.2逆变主电路21
2.5.3逆变电源的关键器件23
2.5.4逆变弧焊电源控制电路——模拟
数字混合集成电路方式24
2.6逆变弧焊电源的高级应用26
2.6.1直流脉冲电源26
2.6.2二次逆变交流方波电源26
2.7数字化弧焊电源27
2.7.1数字化弧焊电源的定义27
2.7.2数字化焊接数据库和操作界面27
2.7.3数字化焊接电源特性控制器28
2.7.4数字化PWM控制器28
2.7.5弧焊电源的脉冲制技术29
2.8弧焊电源的电磁兼容技术29
2.9弧焊电源安全认证30
2.9.1中国产品认证30
2.9.2CE认证30
2.9.3北美认证30
2.9.4日本产品认证31
2.9.5德国产品认证31
2.9.6认证工作的一般程序31
参考文献31
第3章焊条电弧焊32
3.1焊接电弧和熔滴过渡32
3.1.1焊接电弧的静特性32
3.1.2电弧的温度分布33
3.1.3电弧偏吹33
3.1.4焊条的熔滴过渡34
3.1.5熔滴和熔池的作用力34
3.2焊接设备35
3.2.1基本焊接电路35
3.2.2弧焊电源35
3.2.3常用工具和辅具36
3.3焊条38
3.3.1焊条的组成及其作用38
3.3.2焊条分类、型号和牌号40
3.3.3焊条的选用原则42
3.3.4常用钢材的焊条选用43
3.3.5焊条的管理和使用44
3.3.6焊条消耗量计算45
3.4接头设计与准备47
3.4.1接头的基本形式47
3.4.2坡口的形式与制备47
3.4.3焊缝衬垫49
3.4.4焊接位置49
3.5焊接参数50
3.5.1焊条直径50
3.5.2焊接电流51
3.5.3电弧电压51
3.5.4焊接速度52
3.5.5焊缝层数52
3.5.6热输入52
3.5.7预热温度52
3.5.8后热与焊后热处理52
3.6焊接操作技术53
3.6.1基本操作技术53
3.6.2单面焊双面成形操作技术55
3.6.3管道向下立焊技术56
3.7焊条电弧焊的特殊方法58
3.7.1重力焊58
3.7.2躺焊59
3.8常见的焊条电弧焊缺陷及防止措施59
3.8.1焊缝形状缺陷及防止措施59
3.8.2气孔、夹杂和夹渣及防止措施60
3.8.3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61
3.9安全与防护技术61
3.9.1防止触电61
3.9.2防止弧光辐射62
3.9.3防止火灾62
3.9.4防止爆炸62
3.9.5防止有毒气体和烟尘中毒62
参考文献62
第4章埋弧焊63
4.1埋弧焊原理及特点63
4.1.1埋弧焊原理和应用63
4.1.2埋弧焊的特点63
4.1.3埋弧焊的应用64
4.2埋弧焊电弧自动调节原理64
4.2.1埋弧焊对自动调节的要求64
4.2.2电弧自身调节系统65
4.2.3电弧电压反馈调节系统66
4.3埋弧焊设备68
4.3.1埋弧焊设备的分类和结构68
4.3.2埋弧焊电源70
4.3.3埋弧焊辅助设备73
4.4埋弧焊焊接参数及焊接技术75
4.4.1影响焊缝形状及性能的因素75
4.4.2自动埋弧焊工艺79
4.4.3半自动埋弧焊工艺86
4.4.4埋弧焊接头的基本形式87
4.5埋弧焊主要缺陷及防止87
4.5.1气孔87
4.5.2裂纹87
4.5.3夹渣88
4.6埋弧焊材料——焊丝、焊剂及其选配89
4.6.1焊丝89
4.6.2焊剂89
参考文献97
第5章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98
5.1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的原理、分类及
特点98
5.1.1原理98
5.1.2分类98
5.1.3特点98
5.2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的电流种类及
极性选择99
5.2.1直流钨极氩弧焊99
5.2.2交流钨极氩弧焊99
5.2.3脉冲氩弧焊101
5.3钨极氩弧焊设备103
5.3.1焊接电源103
5.3.2引弧及稳弧装置106
5.3.3焊枪108
5.3.4供气系统和水冷系统109
5.3.5焊接程序控制装置110
5.3.6典型TIG焊的焊机技术数据110
5.4钨极和保护气体111
5.4.1钨极111
5.4.2保护气体112
5.5焊接工艺113
5.5.1接头及坡口形式113
5.5.2工件和填充焊丝的焊前清理114
5.5.3焊接参数的选取114
5.5.4脉冲氩弧焊的参数选择原则及
步骤118
5.5.5操作技术120
5.5.6加强气体保护作用的措施121
5.5.7TIG焊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及
预防措施121
5.6特种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122
5.6.1TIG点焊122
5.6.2热丝TIG焊123
5.6.3双电极TIG焊124
5.6.4管管TIG焊124
5.6.5空心阴极真空电弧焊125
5.6.6活性TIG焊(ATIG)126
5.7安全技术126
5.7.1TIG焊的有害因素126
5.7.2安全防护措施126
5.8生产实例127
5.8.1铝合金包壳核燃料元件端盖密封
焊接127
5.8.2不锈钢薄板自动TIG焊127
5.8.3啤酒发酵罐制造128
5.8.4锅炉管道打底焊接129
5.8.5铝镁合金对接垂直固定位置
单面焊双面成形130
参考文献132
第6章等离子弧焊及切割133
6.1等离子弧工作原理133
6.1.1等离子弧的工作形式133
6.1.2等离子弧的类型134
6.1.3等离子弧的电流极性134
6.2等离子弧焊134
6.2.1基本”
9787111462897 焊接手册 第2卷 材料的焊接 第3版(修订本) ”目录
修订本出版说明
《焊接手册》第3版序
《焊接手册》第2卷第3版前言
第 1篇材料的焊接性基础
第 1章焊接热过程1
11焊接热过程的特点1
12焊接热源1
121焊接热源的种类及其特点1
122焊接热效率2
123焊件上的热量分布模式3
13焊接温度场6
131焊接传热的基本定律6
132焊接热传导问题的数学描述6
133典型的焊接温度场8
134影响焊接温度场的主要因素12
14焊接热循环14
141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15
142多层焊接热循环的特点20
143脉冲焊接热循环的特点22
15焊接热传导的数值模拟23
151数值模拟的基本概念23
152焊接热传导的有限差分计算23
153焊接热传导的有限单元法计算23
16焊接熔池形态的数值模拟26
161焊接熔池中的流体流动26
162焊接熔池形态的控制方程组27
163熔池流体流动对焊接质量的影响28
参考文献29
第2章焊接冶金31
21焊接化学冶金31
211焊接化学冶金的特殊性31
212焊接区内的气体和焊接熔渣33
213焊接区内金属、气体与熔渣三相间
的相互作用39
214焊缝金属的合金化及其成分控制48
22焊接熔池的凝固及焊缝相变组织52
221焊接熔池凝固过程的特点52
222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53
223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与性能61
224焊接熔合区及其特性69
参考文献71
第3章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性能73
31概述73
311焊接热影响区的形成73
312影响焊接热影响区的主要因素73
32固态无相变材料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
性能特点73
33固态有相变材料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
性能特点75
331有同素异构转变的纯金属和单相合金
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特点76
332有同素异构转变的多相合金的焊接热
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特点77
333无同素异构转变的多相合金的焊接
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特点92
34异种材料焊接时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
特点96
参考文献99
第4章焊接缺欠100
41概述100
411焊接缺欠与焊接缺陷的定义100
412焊接缺欠的分类100
42焊缝金属中的偏析和夹杂物100
421焊缝中的偏析100
422焊缝中的夹杂物101
43焊缝中的气孔101
431焊缝中气孔的分类101
432焊缝中气孔形成的机理102
433影响焊缝形成气孔的因素103
434防止焊缝形成气孔的措施104
44焊接裂纹106
441焊接裂纹的分类106
442焊接热裂纹108
443焊接冷裂纹114
444层状撕裂120
445再热裂纹123
446应力腐蚀裂纹126
参考文献128
第5章金属焊接性及其试验方法130
51金属焊接性130
511金属焊接性定义130
512金属焊接性的影响因素131
52金属焊接性试验131
521金属焊接性试验方法与分类131
522工艺焊接性试验131
523使用焊接性试验132
ⅩⅥ··ⅩⅦ·53工艺焊接性试验方法132
531工艺焊接性的间接评定法132
532工艺焊接性的直接试验法137
54使用焊接性试验方法148
541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148
542焊接接头抗脆断性能试验149
543焊接接头疲劳与动载性能试验150
544焊接接头耐蚀性试验150
545焊接接头高温性能试验153
55焊接热、应力、应变模拟试验方法154
551焊接热、应力、应变模拟试验
原理154
552焊接热、应力、应变模拟试验
装置154
参考文献155第2篇铁与钢的焊接
第6章碳钢的焊接157
61碳钢的种类、标准与性能157
611概述157
612碳素结构钢157
613优质碳素结构钢157
614专用碳素结构钢162
615铸造碳钢174
62碳钢用焊接材料175
621焊条175
622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实心焊丝185
623碳钢用药芯焊丝186
624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191
63碳钢焊接性的影响因素196
631碳当量196
632显微组织197
633拘束度和氢197
634碳钢中杂质元素的影响197
635碳钢交货状态的影响198
636匹配焊接材料的影响198
64碳钢常用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199
65低碳钢的焊接199
651低碳钢焊接性分析199
652低碳钢焊接工艺要点200
66中碳钢的焊接202
661中碳钢的焊接性分析202
662中碳钢的焊接工艺要点202
663典型中碳钢的焊接203
67高碳钢的焊接203
671高碳钢焊接性分析203
672高碳钢焊接工艺要点203
673典型高碳钢的焊接203
参考文献204
第7章低合金钢的焊接205
71低合金钢的种类、标准与性能205
711概述205
712分类205
72低合金钢用焊接材料205
721焊条205
722气体保护电弧焊用实心焊丝213
723低合金钢用药芯焊丝216
724焊接用保护气体223
725埋弧焊和电渣焊用焊丝和焊剂的
配合224
726低合金钢用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229
73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229
731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种类、用途、
标准和性能229
732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性234
733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工艺241
734典型钢种的焊接及实例246”
9787111492825 焊接手册 第3卷焊接结构 第3版(修订本) \修订本出版说明
《焊接手册》第3版序
《焊接手册》第3卷第3版(修订本)前言
《焊接手册》第3卷第3版前言
第1篇焊接结构基础
第1章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1
1.1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1
1.1.1结构钢1
1.1.2特殊钢9
1.1.3非铁材料13
1.1.4复合材料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15
1.2焊接结构选材基本原则18
1.2.1母材的选择原则18
1.2.2焊接材料的选择原则20
参考文献21
第2章焊接接头及其几何设计22
2.1焊接接头的作用和特点22
2.1.1焊接接头的作用22
2.1.2焊接接头的特点22
2.2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23
2.2.1焊接接头的分类和基本类型23
2.2.2熔焊接头的几何设计23
2.2.3压焊接头的几何设计24
2.2.4钎焊接头的几何设计28
2.2.5相关知识链接——铆接接头与栓接接头30
2.3特殊的熔焊接头的几何设计31
2.3.1电子束焊接头31
2.3.2激光焊接头32
2.3.3电渣焊接头32
2.3.4焊接节点33
2.4熔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35
2.4.1坡口与坡口类型35
2.4.2坡口的几何参数与加工要求36
2.4.3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37
2.4.4埋弧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38
2.4.5坡口的几何设计原则38
2.5焊接接头几何参数对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 38
2.5.1熔焊常用接头几何参数对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39
2.5.2电阻焊常用接头几何参数对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44
2.6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原则44
2.6.1焊接接头的一般设计原则44
2.6.2常用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注意事项46
2.7焊接接头在焊接结构设计图样上的表示方法50
2.7.1焊缝符号与焊接方法代号50
2.7.2焊接接头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54
2.8相关知识链接——结构钢焊接接头的强韧性匹配设计原则59
参考文献60
第3章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61
3.1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测试61
3.1.1力学性能试样取样的一般原则61
3.1.2基本力学性能测试62
3.1.3焊接接头的断裂韧度68
3.1.4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69
3.1.5焊接接头的蠕变与持久性能70
3.1.6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性能72
3.1.7其他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介绍73
3.2焊接接头的不均匀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77
3.2.1焊接接头宏观力学不均匀性的一般特征77
3.2.2焊接接头宏观力学性能不均匀性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78
3.2.3金相组织非均匀性的影响79
3.3不同结构的设计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要求80
3.3.1一般考虑80
3.3.2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接头强韧性匹配80
参考文献84
第4章焊接应力与变形86
4.1基本概念86
4.1.1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86
4.1.2材料物理特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87
4.1.3不同类型焊接热源的影响88
4.1.4焊接热源引起的瞬态应力与变形90
4.2焊接应力94
4.2.1焊接应力分类94
4.2.2焊接残余应力测量方法94
4.2.3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和影响98
4.2.4焊接残余应力在构件中的典型分布规律102
4.2.5控制、调节与消除焊接残余应力112
4.3焊接变形121
4.3.1焊接变形分类121
4.3.2典型构件上的焊接变形130
4.3.3焊接变形的控制与消除132
参考文献139
第5章焊接结构疲劳141
5.1疲劳的基本概念141
5.1.1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机理141
5.1.2高周次低应力疲劳142
5.1.3低周次高应变疲劳142
5.1.4变幅载荷疲劳和疲劳累积损伤143
5.2疲劳载荷和疲劳应力谱143
5.2.1一般原则143
5.2.2疲劳载荷模型143
5.2.3疲劳应力谱144
5.3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145
5.3.1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145
5.3.2影响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其他因素148
5.3.3改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方法152
5.4疲劳设计154
5.4.1疲劳设计方法154
5.4.2疲劳极限状态设计法154
5.4.3疲劳强度设计曲线和细节类型155
5.4.4空心截面构件的疲劳评定171
5.5疲劳寿命评估172
5.5.1裂纹萌生寿命的评估172
5.5.2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评估173
5.6既有结构耐用年数及累积疲劳损伤度的评估176
5.6.1钢桥耐用年数176
5.6.2耐用年数计算的假定条件176
5.6.3耐用年数的计算176
5.6.4累积疲劳计算177
参考文献178
第6章焊接结构的断裂及安全评定179
6.1引言179
6.1.1典型的脆断事故举例179
6.1.2近年来发生的脆断事故举例180
6.2脆性断裂机理及影响因素181
6.2.1脆性和延性断裂的裂纹产生和扩展181
6.2.2脆性断裂特征及影响金属材料断裂的主要因素181
6.3防断设计准则及相关的试验方法184
6.3.1防断设计准则184
6.3.2抗开裂性能测试方法184
6.3.3止裂性能测试方法207
6.4防止脆性断裂的措施210
6.4.1选材210
6.4.2合理的焊接结构设计211
6.4.3合理安排结构制造工艺212
6.5焊接结构的安全评定213
6.5.1“合于使用”原则及其发展213
6.5.2面型缺欠的评定214
6.5.3体积型缺欠的评定230
6.6焊接结构的失效分析231
6.6.1焊接结构失效的分类231
6.6.2失效分析的程序232
参考文献236
第7章焊接结构的环境失效238
7.1焊接结构的腐蚀失效238
7.1.1焊接接头腐蚀破坏的基本形式238
7.1.2焊接结构在自然环境下的腐蚀238
7.1.3焊接结构的局部腐蚀241
7.2介质环境作用下的断裂与疲劳247
7.2.1应力腐蚀破裂247
7.2.2环境氢脆254
7.2.3腐蚀疲劳256
7.3焊接接头耐蚀性的评定及提高耐蚀性的措施258
|
內容試閱:
|
9787111520702 焊接手册 焊接方法及设备 第1卷 第3版(修订本) ”第3版前言随着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脚步,先进的焊接方法及焊接设备也必将随之而涌现积极的创新性变革。从纳米尺度新材料连接技术到宏大钢结构建造焊接技术,无不亟盼着革新的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过程控制、焊接质量保证技术为之建功。为顺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延续焊接知识,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和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组织与大力支持下,《焊接手册》第1卷第3版问世了,希望能给予广大焊接工作者带来有益的帮助。
本版基本保持前版的编写框架,增加或修改了某些章节内容,其修订的原则是尽可能反映自第2版出版以来出现的焊接新方法、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尽可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1卷第3版分为6篇,共42章,较之前版增加了一章,还对前版章节内容作了一定量的增删。在本版本卷编写中,得到了广大焊接工作者的热心帮助与支持,特别是参与具体编写和审稿的焊接工作者克服繁重的工作压力,挤出宝贵的时间,为中国焊接事业做出了贡献。本卷本版副主编殷树言教授、刘金合教授、陈善本教授、都东教授、高洪明教授对修订工作的组织、编写、审校等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编写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蔡艳老师、机械工业出版社相关人员也为之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第1版、第2版编审人员为本卷打下了良好的编写基础,同时他们对中国焊接事业做出了贡献,在此本卷全体编审人员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谢意!我们特此向本卷第1版主编潘际銮院士、副主编郭世康教授、王其隆教授及何方殿教授,本卷第2版主编吴林教授、副主编殷树言教授、刘金合教授及陈善本教授致以深深的谢忱!
鉴于我们的知识局限性和水平,本卷本版一定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建议,以期在下一版修订中得到改进。
主 编”
9787111462897 焊接手册 第2卷 材料的焊接 第3版(修订本) ”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的组织领导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支持协助下,《焊接手册》第2卷材料的焊接第3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本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在第 1版、第2版的基础上,尽量反映进入21世纪后,材料的焊接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材料焊接的新标准,为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提供材料、工艺、技术和相关资料。本卷以第2版为基础,在保留了原手册的框架和优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总体结构仍为5篇23章,第4篇由原异种材料的焊接改为难熔材料及异种金属的焊接。本卷在修订内容上强调了实践性和先进性,特别是编入了新颁布的国内外标准和材料焊接领域相应的新技术。全卷修订约为第2版内容的1/3。
本卷的修订工作邀请了近40位作者和审者,他们都是国内材料焊接界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授、高级工程师和专家。多数编审者肩负繁忙的本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做修订工作;部分已离退休的老先生仍发挥余热,克服种种困难、认真负责、无私奉献,为本卷《焊接手册》的修订付出了辛勤劳动。五位副主编:杜则裕教授、田志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成炳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冯吉才教授、吴爱萍教授除了参加具体章节的编写之外,还分别为本卷第1、2、3、4、5篇的组织协调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表示谢意。
《焊接手册》第2卷第3版的修订工作是在第1版和第2版作者的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年事已高等原因,第2卷第1版和第2版的作者已近2/3不再担任本卷修订工作,他们为本卷的编写和我国焊接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我们特向本卷第1版主编斯重遥研究员、副主编周振丰教授、钱百年研究员及第2版主编陈剑虹教授、副主编周昭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家烈教授、张修智教授及各位编审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在此也对机械工业出版社相关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表示致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和种种主客观原因,本卷第3版一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建议,使下一版《焊接手册》的修订更加完善。
主 编 邹增大”
9787111492825 焊接手册 第3卷焊接结构 第3版(修订本) \前言焊接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的各个领域。从核能发电到微电子技术,从探索宇宙空间到深海资源开发,从汽车制造到家电生产,均离不开焊接技术。焊接技术已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可靠性与寿命。由于焊接结构具有尺寸不受限制、容易实现异种材料复合连接、质量较轻、整体性和密封性好、制造成本低等优越性,焊接结构的应用越加广泛。
2012年我国钢产量达到7亿t,近50%的钢材需要经过焊接制造成有用的工程结构。我国在大型焊接结构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例如长江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0MW,26台轴流式水轮机,每台水轮机的环座外径16m、高4m;转子直径10m,质量450t,是世界上重的不锈钢焊接转轮;世界著名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顶面呈马鞍形,钢结构总质量53万t,焊缝总长31万m,消耗焊材2000余t;世界先进水平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全部采用X80高钢级管线钢,总长4895km,管径1219mm,壁厚153~33mm,该高压长输管线具有抗强震和断层活动的止裂能力。我国台煤直接液化反应器,直径55m,长62m,壁厚337mm,质量2060t,为世界上的加氢反应器,采用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技术。目前,我国已是世界机械制造大国、机电设备第二大出口国。已能独立制造60万kW超临界和100万k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秦山核电站二期3号机组堆内构件全部实现国产化,三代核电堆型AP1000反应堆正在中国建造,并全面掌握AP1000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超过1200万kW,列全球第四位,单台3MW海上风电机组已投入运行;1000万t炼油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汽车年产量已超过2000万辆,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达350km的高速列车并掌握动车组技术的国家;开发的175万t好望角型散装货轮,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已能独立制造30万t大型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船,据2011年统计,我国造船完工量达7665万载重t,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1%,居全球首位,2012年“辽宁”号航母完工和“蛟龙”号7000m深潜成功,开启了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的新篇章;飞机制造业也正在形成涡扇支线客机、大型运输机、舰载机及直升机等系列生产能力;研制成功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各种轨道飞行器和探月的能力。自2003年我国位航天员成功上天,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到2012年神九与天宫目标飞行器成功在轨对接,为2020年建成我国的空间站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所有这些装备的制造均离不开焊接技术,同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焊接技术的进步。现在我国还是名副其实的家电生产大国,2014年我国家电制造业实现工业销售14139亿元,家电出口突破3400亿元,我国家电企业正在走向全球化竞争的时代。
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广泛采用新材料、先进焊接方法和新装备,正在对焊接结构的设计与制造产生深刻的影响与变革。我国制造业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能耗高、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和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普通结构钢虽然仍是焊接结构的主体材料,但随着轻合金等新材料在航天航空、高速轨道交通设备、汽车、舰艇与船舶中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焊接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满足结构轻量化、节能和特殊性能的需求。绿色制造理念正影响着焊接结构制造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将成为焊接结构制造业面临的新挑战。
《焊接手册》1992年出版以来,历经再版,凝聚了几代焊接人的集体智慧和丰硕成果,成为中国焊接学会当之无愧的经典著作,她承载着传承、指导和培育一代代中国焊接界精英的使命和责任。《焊接手册》第3版已经出版7年了,这期间涌现了许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新标准。为了诠释《焊接手册》在焊接行业的权威和领袖地位,有必要根据近几年焊接行业的发展进行适当修编。
《焊接手册》第3卷第3版(修订本)秉承了第3版的总体结构。修订本仍分为3篇共33章。第1篇为“焊接结构基础”,第2篇为“典型焊接结构设计”,第3篇为“焊接结构生产”,共280余万字。修订本修改了第3版书中文字、数据、符号、单位及图表的差错,采用了国家或行业的现行标准和名词术语,更换了标准编号、图表和数据,删除了淘汰的内容,增补了新的技术、工艺、方法、材料等内容。
本次《焊接手册》的修订本,是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和《焊接手册》编委会的领导下,经全体作者的共同努力工作完成的,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卷涉及焊接结构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结构服役及再制造,内容广泛,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虽然工作尽力,但难免存在疏漏乃至差错,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随时批评指正,以便本卷重印或修订时不断完善。
主编史耀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