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以周汝登为视角观察万历王学极盛而衰的一段历史,亦与周汝登一生经历乃至身前身后的反差相呼应
◆并不着力于探讨人文学方法论或者历史哲学,而是着力于案例剖析,呈现为“移步换景”的多维动态图景
◆阅读周汝登,了解中国明代心学及思想史的发展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专题研究著作,以明朝王阳明学派学者周汝登为核心,对周汝登生平事迹等进行较为全面详细的重新梳理与归纳。在此基础上,就其与王学中王畿为代表的浙中王学,王艮、罗汝芳等为代表的泰州学派,以及以当时其他思想文化脉络的关系进行细致的梳理。
全书围绕“溯求正统”为主线索,寻求思想史上多视角的相关文献互参互证,以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勾勒和描绘,力图较为充分地展现出王学思想史上这一错综复杂、立体多向的面貌,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历史文化的积极因子。
|
關於作者: |
王格,上海财经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山大学哲学系特聘副研究员,并先后兼任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贵阳孔学堂签约入驻学者,主要研究宋明理学、明清宗教思想及早期中西思想交流等。
|
目錄:
|
绪? 论 1
一、问题缘起 1
二、文献综述 11
三、研究方法 18
章? 周汝登与万历士风 23
节 周汝登的早年经历(1547—1572) 24
一、周氏家族 24
二、早年教育 26
第二节 张居正主政期间(1573—1582) 28
一、科考之途与进身之阶 29
二、张居正的禁令(1579)及其影响 32
第三节 周汝登的讲学与交游生涯 36
一、初期(1582—1591) 37
二、主盟南京(1592—1596) 40
三、岭南之行(1597—1598) 50
四、以浙江为主的讲学(1599—1611) 52
五、回到南京(1612—1625) 57
六、后的时光(1625—1629) 59
第四节 周汝登讲学与交游的特点 62
一、讲学的特点 62
二、交游的特点 69
小结 万历王学的讲坛宗主 75
第二章? 周汝登与王畿之学 77
节 历史的交往因缘 78
一、周汝登与王畿 78
二、周汝登与王畿门人 81
第二节 学脉认同与学派担当 85
一、周汝登的学脉认同 85
二、周汝登的学派担当 86
三、对周汝登的学脉认可 90
第三节 “无善无恶”的思想宗旨及其困境 94
一、王学“无善无恶”的思想宗旨 95
二、周汝登对“无善无恶”的辩护 104
三、黄宗羲对“无善无恶”的论定 108
小结 追认的“先师” 114
第三章? 周汝登与泰州学派 117
节 周汝登与泰州王氏之家学 118
一、泰州之行 118
二、与王艮家族的交往 120
三、对王艮的评价 122
第二节 “二王”“二溪”之间的周汝登 126
一、“二王”之间:王艮与王畿 126
二、“二溪”之间:王畿与罗汝芳 133
第三节 周汝登与杨起元 141
一、作为罗门传法人的杨起元 141
二、杨起元的宗教信仰 146
三、科考用书的编撰、出版与流行 149
小结 王学中的同道一脉 154
第四章? 周汝登与万历佛教 157
节 佛教人士对周汝登的影响 158
一、同乡 158
二、同道 161
三、宗门 165
第二节 周汝登与“三教合一”思潮 173
一、“三教合一”的思想史背景 173
二、“心学杂禅”的指责 177
小结 “心”统三教 183
第五章? 圣学宗旨与经典诠释 185
节 “五经皆史”与“吾心之常道” 186
第二节 “王门宗旨”与“宗旨林立” 191
第三节 宗旨的“立”与“不立” 197
第四节 周汝登的经典诠释 202
一、周汝登的四书学 204
二、周汝登的诗学观 210
小结 “宗旨”的一元性 218
第六章? 宗传谱系与道统建构 221
节 王学与道统编撰 221
第二节 周汝登对“心学之史”的编撰 226
一、《王门宗旨》 227
二、《圣学宗传》 230
三、《程门微旨》 241
第三节 周汝登“儒佛一心”的编撰 244
一、周梦秀的《知儒编》 245
二、周汝登的《佛法正轮》 249
小结 “宗传”作为“心”之迹 253
余论? 正统之梦 256
一、周汝登的退场与派分 257
二、黄宗羲的“宗旨林立”观 262
三、正统性问题与思想史研究 266
参考文献 272
跋 2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