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描述梅兰芳数次访粤港及旅居香港期间的人生经历和艺术修为,对其在港期间于当地历史文化间留下的痕迹进行了详尽的整理,详细描述了梅兰芳与香港的情缘、对粤剧发展的影响、抗战期间暂别舞台以实际行动参与抵抗侵略等生平。
|
內容簡介: |
香港是梅兰芳的福地,梅氏后人亦曾说香港是梅兰芳的第三故乡。梅兰芳五至香港,次是1922年,九龙码头人山人海,梅兰芳一行百余人,应邀而来,载誉而归。第二次是1928年,先到广州,后至香港,各演一月,其间亦游历岭南山水。第三次是1931年,仍是粤港各演出一月,台上声势更盛,粤班一时不可抗。第四次是1935年,其时访苏归国,暂停香港。第五次居留久,历1938至1942年,家国蒙难,梅兰芳在香港度过了悲喜交加的隐居岁月。香港虽是粤方言区,但梅兰芳在香港的影响,因其艺术,兼其意志,不唯为京剧在香港留下了种子,也为国人在香港彰显了民族魂。
|
關於作者: |
张静,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戏曲史、昆曲史、澳门粤剧等。已出版专著《升平戏乐——澳门戏曲》、论文集《寻绎集——从文本到舞台》,编著《20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中国戏曲史研究卷》。已发表重要学术论文有《傅惜华与昆曲(1926-1932):以为视点》《清代画家何维熊昆戏画研究》《澳门时期任剑辉与陈艳侬的合作》《梅兰芳对戏曲人物画的搜集、保存及其意义》等。
|
目錄:
|
导言
一、初临香岛满堂红
二、岭南胜境喜相逢
三、风华绝代见雍容
四、重洋归舶暂寄踪
五、光影流连意可通
六、欣看桃李沐春风
七、山河破碎欲途穷
八、知音相许两心同
九、倾城旧恋说渠侬
十、情留海角忆重重
|
內容試閱:
|
“他在深厚传统和广泛吸收多家所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极其精美的艺术。他不愧为现代世界上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是近千年来中国戏曲艺术历史上的高峰之一。他是一代宗师,对一代艺术家发生了积极的、深刻的影响。梅兰芳是把中国戏曲舞台艺术介绍到国外,并获得盛誉的个戏曲表演艺术家。”(朱穆之《永不停步的革新精神——纪念艺术大师梅兰芳诞辰九十周年》)这个“他”,就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梅兰芳。
轻拂时间的尘封,走入历史的情境中,回看梅兰芳的一生,依然那么清晰,又那么熟悉。在20世纪初新与旧、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和争持中,梅兰芳的出现,顺应时代要求和审美追求。他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追索,将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使得“梅兰芳”这一名字与京剧、与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从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传承脉络来看,其实梅兰芳及其京剧艺术早已融汇到今天的舞台艺术和文化基因里。
演员是梅兰芳的职业,他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把京剧的旦行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时,作为那个时代引领风气之先的人物,他的行为思想又与时代社会紧密联系,为人们所关注,成为时尚标志。而在那个动荡、变幻莫测的时期,梅兰芳洁身自爱,不随波逐流,注重自我品德修养,追求进步,为人中和而讲原则,是非分明;他身上的家国情怀,如傲雪红梅,如罹霜松柏,坚贞不屈,坚定不移。台上,他扮演了数以百计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女性人物,个个美丽动人,熠熠生辉,善恶分明;台下,他是铮铮男儿,有血有肉,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他有开阔的视野和世界眼光,访日、访美、访苏演出,使中国戏曲得以走上世界戏剧舞台,形成与世界其他戏剧体系平等交流、对话的格局,进一步构筑和阐释了中国戏曲的体系特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在世界中的地位。
梅兰芳是20世纪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传承者,是革新者,也是一位绘画大家,是那个时代的时尚代表,是那个时代的文化表征,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使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是为人们所爱戴的人民艺术家。本文丛试图让人们了解和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位血肉饱满、生动鲜活、爱憎分明、初心不改而多姿多彩的梅兰芳!
香港是梅兰芳的福地,梅氏后人亦曾说香港是梅兰芳的第三故乡。梅兰芳五至香港,次是1922年,九龙仓码头人山人海,梅兰芳一行百余人,应邀而来,载誉而归;第二次是1928年,往返广州、香港,演出月余,其间亦游历岭南山水;第三次是1931年,仍是省港轮演一个多月,足迹曾至澳门;第四次是1935年,其时访苏归国,经停香港;第五次居留久,历1938年至1942年,家国蒙难,他在香港度过了悲喜交加的隐居岁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也曾有赴港演出的计划,但终未能成行。1949年后,香港关山路远,他只在1956年随中国京剧访日代表团赴日演出时转机香港。对于梅兰芳来说,香港承载了很多情感,也印刻了很多人事,不知可曾梦回。今天看来,香港虽是粤方言区,但梅兰芳在香港的影响,因其艺术,兼其意志,不仅为京昆艺术在香港留下了种子,也代表国人在香港彰显了民族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