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NT$
704.0
|
內容簡介: |
内容提要: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既包括党的建设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也包括党的建设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反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建设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书中的高度概括和简明阐述,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践总结,非常适合党建理论研究参阅,方便党务工作者学习及有益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使用。
|
關於作者: |
作者介绍:
郭亚丁: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浙江省党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委党校教授,曾任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党建研究所所长、政党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党的建设、政党与社会发展、政党比较等问题研究。
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11部,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著作、教材12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重大、重点课题21项。在理论、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五次。荣获浙江省党校系统“名师”称号。
主要著作:
《社会主义若干问题》(主编,1992年)
《新世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主编,2001年)
《党的领导要论》(独著,2003年)
《政党差异性研究》(独著,2005年)
《全球视野下的共产党》(独著,2007年)
《党建热点新说》(独著,2011年)
《党员学党建》(独著,2013年);
《全面从严治党》(主编,2015年)
《党的结构论》(独著,2018年)
《强国必先强党》(独著,2020年)
|
目錄:
|
目录
001 讲准确把握历史方位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
002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003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05 三、建设“先锋队性质”的政党
008 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010 五、发挥党的建设独特优势
013 六、把党建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015 第二讲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彰显制度优势
016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018 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020 三、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
023 四、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力量
025 五、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027 六、党的领导是人民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029 第三讲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030 一、事关党的建设性质和方向
032 二、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
034 三、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
035 四、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
037 五、全面从严治党根本在制度
039 六、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043 第四讲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044 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046 二、坚定党的政治信仰
048 三、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050 四、提高党的政治能力
052 五、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054 六、落实政治建设具体要求
057 第五讲坚持思想建党原则,实现理论强党目标
058 一、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060 二、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
062 三、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064 四、弘扬党的优良学风
066 五、重视和加强党性修养
068 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071 第六讲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072 一、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074 二、锻造坚强的组织体系
076 三、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纯洁
078 四、发挥中央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080 五、健全地方组织制度体系
082 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
085 第七讲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086 一、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087 二、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089 三、明确好干部标准和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091 四、全力建设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
093 五、重视从基层选拔干部
096 六、注重培养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
099 第八讲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100 一、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102 二、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
104 三、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密切党群关系
106 四、打铁必须自身硬
108 五、以务实的作风抓作风建设
110 六、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
113 第九讲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114 一、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116 二、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
118 三、严明党的组织纪律
120 四、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
123 五、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125 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129 第十讲重视制度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130 一、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
132 二、制度建设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
134 三、制度治党要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
135 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137 五、牢固树立党的制度权威
139 六、制度建设要贯穿党的建设始终
143 第十一讲坚决反腐肃贪,建设廉洁政治
144 一、反腐败斗争是重大政治任务
146 二、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47 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149 四、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151 五、坚持法治和德治并举
153 六、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155 第十二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传承党建优良传统
156 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建设党
158 二、坚持围绕伟大事业建设党,把党建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160 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注重密切党群关系
162 四、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64 五、坚持完善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保障党的建设
166 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保持与时俱进的生机活力
168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重大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向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前行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方位决定方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飞跃,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承担新的时代使命。
新时代必须全面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党是政治领导力量。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而要加强和实现党的全面领导,重要的路径是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真正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力量。倘若忽视或放弃了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就必然削弱甚至导致丧失。因此,加强党的建设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内在规定和必然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是以执政为目标的政治组织,获得执政地位的政党不同程度担负国家治理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长期担负着国家治理的任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中轴地位。党的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提升和扩大国家治理成效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表明,党的建设有利于确保党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有利于确保更好地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使党的建设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新时代党的建设要布局合理科学。党的建设是全面的建设,为此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党的建设每一项建设都不可缺少,每一项建设都具有其特殊意义。党的建设每一个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相互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逻辑联系。党的建设是系统的伟大工程,要保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高质量,需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全面评价。
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不回避问题,而是力求解决问题,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突出特点。党的建设本身不是目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而要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就需要不断解决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在解决问题中体现自身价值。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问题,每一代共产党人承担着不同的时代使命。
新时代党的建设是进行时的建设。党的建设从历史中走来,在现实中体现,还要继续延伸到未来。党的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建设停止了,党的生命就必然衰竭并逐渐走向衰亡。要始终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就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纲领与纲领的统一论者,党的建设还任重道远,要矢志不渝坚定推进。
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指导下,是在党的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将随着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党的建设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使丰富的党的建设实践上升为党的建设理论,形成党的建设创新理论又需要在新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完善。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充分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浓厚的时代色彩、丰富的时代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