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国内规模的吴尔夫作品集重装上市,收录了吴尔夫写作生涯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共12部,包括长篇小说《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海浪》、随笔集《一间自己的房间》《普通读者Ⅰ》《普通读者Ⅱ》等,呈现出作家的成长和多面性。《夜与日》是吴尔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尽管这本小说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吴尔夫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和女性主义思想已初见端倪。吴尔夫不仅是20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写作的先锋,更是一位心理写作大师,阅读吴尔夫将带给你前所未有的心理体验。为什么文艺青年都爱吴尔夫?答案就在这里。
|
內容簡介: |
《夜与日》是吴尔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基本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大诗人的后裔凯瑟琳小姐与颇有文才、风流倜傥的青年诗人罗德尼门当户对,似乎很快就能名正言顺地成为伴侣,但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假借人手安排的。小说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探讨了个人自由和爱情需求之间的微妙界限。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其作品摒弃传统的小说结构,运用“意识流”手法,注重心理描写,对现代文学影响深远。
译者简介:
唐在龙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湖南省广播电视部门工作,从事广播英语教学多年,做过播音、编辑、翻译及管理工作。翻译作品多为电影和电视剧。与尹建新合译有长篇小说《银雨潇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尹建新
研究生毕业后自愿赴西藏工作,在政府部门工作十余年。自译及与他人合译有十几种图书,与他人合译的《牛顿传》(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99年)获评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科学家推介的二十世纪科普佳作”。
|
內容試閱:
|
前 言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以意识流小说家而名声远播,例如她的著名小说《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海浪》等等。但是这里介绍的却是吴尔夫的长篇小说《夜与日》——一部基本上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小说。
可以说,《夜与日》是吴尔夫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创作于一九一七年,杀青于一九一九年。小说取材于作者自身的经历。熟悉一点吴尔夫的人都知道,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著名的传记作家、学者和编辑。莱斯利爵士的原配夫人是作家萨克雷的女儿,他们有一个女儿。吴尔夫是莱斯利继室的女儿。这是一个大家庭,除了莱斯利夫妇,吴尔夫的同胞兄妹、异父异母的兄姐就有八九个。父母去世后,这一群兄弟姐妹与一批大多受教于剑桥大学的学识卓异的优秀青年交往密切。他们在布卢姆斯伯里莱斯利爵士的寓所聚会,被人们称为“布卢姆斯伯里集团”。这是有影响的文化沙龙。后来,吴尔夫和丈夫——著名的批评家兼经济学家伦纳德·吴尔夫成立了霍加恩出版社。他们的办公室很快就成了青年作家的聚会地点。小说《夜与日》中青年们的活动及生活空间都发生在这样的情景之中,所有的关于这些内容的叙述都极其真实自然。
小说主要描述了大诗人的后裔凯瑟琳小姐与颇有文才、风流倜傥的青年诗人罗德尼门当户对,似乎很快就能名正言顺地成为伴侣。她(他)们的长辈,她(他)们的朋友都欣喜地关注着他们,为他们祝福。但是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假借人手安排的,就是这对热恋中的年轻人也感觉到没有爱情的婚姻将是折磨人的桎梏。凯瑟琳、拉尔夫、玛丽一群年轻人都在苦苦地思索,满怀希冀地探求着爱情的真谛。经过一番挣扎,凯瑟琳与罗德尼冲破各种观念上的藩篱,终于各自找寻到了自己的意中人,终在长辈的谅解下,解除了婚约。
故事不复杂,人物也不多。不像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那么耐看,也不像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那么读来令人激动,但是只要你愿意静静地看下去,便会体会到字里行间一股令人欲罢不能的力量,书中人物之间那种细致入微丝丝入扣的描写深入到心灵,深入到思想……这些都预示着作者在写作中力求变化的努力与用心。读到了这些,吴尔夫终成为在意识流写作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也就不难理解了。
吴尔夫笔下的男女主人公们都是有教养、谈吐不凡、彬彬有礼的有识之士。即使在追求爱情这种浪漫的恋情的时候,她笔下的人物也都很理智,很清醒,没有哪个人因为情感而迷惘,而失却本性。她的人物有时处在一片极为耀眼、光明的灵光之下,有时则又为晨雾暮霭所笼罩。这大概就是《夜与日》的寓意,抑或也是这位惯爱思考的意识流作家的早期创作中的意识流动吧。
梅子
二○○二年五月
1
十月里的一个星期天的傍晚,凯瑟琳·希尔贝里与其他许多和她同样出身的年轻小姐一样,在给客人们倒茶。她似乎只把五分之一的心思用在倒茶上,别的心思却越过了横隔在星期一早上与眼下这充满压抑感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障碍,遐想着白天里自己通常愿做的事情。她这时虽然没有说话,但对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场面,显然能够应付自如。她想让茶会像过去几百次那样,自然而然地进行,而她却可把绝大部分心思用在别处。一眼就可以看出,希尔贝里夫人善于把为老年贵宾举行的茶会办成功,她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如果倒茶涂牛油面包之类的琐碎事儿都有人代劳的话,她几乎就用不着女儿插手帮忙了。
为数不多的客人在茶桌周围就座还不到二十分钟,就都已满脸高兴,高声谈笑着。这种活跃的气氛确实说明女主人值得赞扬。凯瑟琳不禁想到:这时如果有人打开房门,来人准会认为这些人是自己在这里尽情欢乐,而且还会说:“我可进了个极乐园!”因此,她忍不住笑起来,并且也说了一些助兴的话使得茶会更加热闹,这似乎只是为了维持“极乐园”的声誉,因为她自己并不感到兴奋。使她觉得十分有趣的是,正在这时,房门猛然被推开,一个年轻小伙子走了进来。她在跟他握手时,在自己心里这样问他:“喂,你认为我们过得很快活吗?”然而,她说出来的话却是:“妈妈,这位是丹厄姆先生。”因为她见母亲想不起他的名字来了。
丹厄姆先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更增添了一个陌生人闯进一间坐满举止自如、高谈阔论的客人的客厅时所感到的尴尬。同时,他觉得好像身后有无数扇衬着软垫的门把他与外面的街道隔绝了。宽敞而又坐客不多的客厅里轻烟缭绕,在放着蜡烛的茶桌上呈现的是银白色,而在火炉前则成了红色。此时,公共汽车、出租马车仍然在他脑海里奔驰,身体似乎仍在街上的行人和车辆中快步穿行。他觉得眼前的客厅是那样的遥远和宁静。在蓝色烟雾的衬托下,相隔而坐的老人们,个个面色柔和,脸上还显出一抹红晕。
丹厄姆先生刚进来时,著名小说家福特斯科正在说话,一句长长的话正讲到半中间。这时他只得暂停一下,等新来的客人坐下。希尔贝里夫人连忙探过身去,灵巧地接着小说家的话头说:
“唉,丹厄姆先生,假如你和一个工程师结了婚,而且非得在曼彻斯特定居下来,你会怎么办呢?”
“她肯定能学波斯语呀,”一个干瘦的老绅士插话说,“难道曼彻斯特连个能教她波斯语的退休教师或知识人都找不到吗?”
“我有个表妹嫁到曼彻斯特去了。”凯瑟琳解释说。丹厄姆只咕哝了两句,确实,人家也只需要他这样应酬一下。接着,小说家继续说他那句被打断了的话。丹厄姆先生暗自狠狠诅咒自己不该抛弃那自由自在的街道,来到这坐满老于世故的贵人的客厅。别的不快且不说,他在这儿是显不出他的优势的。他四下扫了一眼,发现在座的除凯瑟琳之外,都是四十开外的人。使他感到慰藉的是,福特斯科先生是个相当有名的人,今天能见一面,日后回想起来,也会感到十分荣幸。
“您去过曼彻斯特吗?”他问凯瑟琳。
“从没去过。”她回答说。
“那您为什么反对去那儿呢?”
凯瑟琳在搅拌着自己杯里的茶,丹厄姆以为她在心里想着给别人加茶,但实际上她却在想着如何使这位陌生的年轻人跟其他客人融洽起来。她注意到,他正在紧紧握着茶杯,那薄薄的瓷器真有被捏瘪的危险。她还发现,他神情有点不自在,瘦削的脸颊略显红润,看得出是一路上风吹的,头发呢,也略为蓬乱;就这个模样儿参加这样的茶会,有些无所适从,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许他本来就不喜欢参加这样的茶会,只是因为好奇或者由于她父亲的邀请才来的。——不管怎样,看来是很难使他与其他客人话语相投的。于是,她随便回答说:
“因为在曼彻斯特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福特斯科先生已经观察她好一会儿了(这是小说家的天性),听了这话,他脸上现出了微笑。他以此为话题,又发了一通议论。
“凯瑟琳小姐的话虽说有点儿夸张,但却说到了点子上。”然后,他往椅子背上一靠,晦暗、多思的眼光盯着天花板,两手的手指相互顶着,开始描绘起曼彻斯特来:曼彻斯特的街道令人生畏;郊外的田野空旷寂寥;那姑娘将要居住的房子又简陋又矮小。然后他谈到那些倾心于英国新一代剧作家玄乎难懂的作品的教授们和可怜的青年学生们,他们会去拜访她。渐渐地,她的容貌就会变化;接着,她就会逃回伦敦,由凯瑟琳领着上街逛马路,就像一条用皮带拴着的心情急切的狗,被人牵着经过一家家喧闹的肉店。
“啊,福特斯科先生,”希尔贝里夫人等他一说完就大叫着说,“我近还写信告诉她,我是多么嫉妒她呀!我想念着那些大花园,那些戴着露指手套剪烛花的可亲的老太太,她们只爱看《旁观者》杂志,其他什么也不看。这一切都消失了吗?我还告诉她,在那儿,她会发现伦敦的好东西,却见不到像伦敦这样可怕的使人心情沮丧的街道。”
“那儿有一所大学呢。”刚才坚持说曼彻斯特有人懂波斯语的瘦绅士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