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两岸科技合作与创新治理:历史、现实与未来》以新区域主义和制度主义为综合视角,采用区域治理的理论研究工具,对两岸科技治理与产业合作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工作。
|
內容簡介: |
两岸科技关系是两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两岸科技合作与创新治理,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和平统一认同、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两岸科技合作与创新治理:历史、现实与未来》从区域治理和科技治理的视角切入,采用实证数据和研究文献,分析了台湾地区科技与经济、产业的耦合机理,科技管理体制变迁与创新能力演化问题;梳理了两岸科技交流30年的发展历程、阶段特征,评估了成效与挑战;讨论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下两岸科技产业的合作态势。《两岸科技合作与创新治理:历史、现实与未来》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时代命题出发,提出两岸未来科技合作治理的可能模式和实施路径。本书指出:在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中,两岸科技合作理应也必定发挥深远影响。
|
關於作者: |
李应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教授,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为两岸关系、科技政策、产业创新、区域治理。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部委委托课题等重要研究题。已出版专著3部、教材1部、译著1部、合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在光明网理论版、《财经日报》《中国科学报》、香港中评社等媒体发表理论研究文章。研究成果曾获全国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信息化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域科学协会优秀论文奖。
|
目錄:
|
第1章 区域科技合作与创新治理:理论研究 / 1
1.1 世界范围内区域化发展特征 / 1
1.2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范式转换:新区域主义转型 / 5
1.2.1 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发展 / 5
1.2.2 新区域主义下的区域合作 / 8
1.3 区域科技合作: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 10
1.3.1 区域治理 / 11
1.3.2 科技治理 / 14
1.3.3 区域科技合作 / 16
第2章 台湾地区科技与经济、产业的耦合与变迁 / 19
2.1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转型的机制 / 20
2.1.1 要素禀赋对台湾地区经济的影响 / 20
2.1.2 当前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影响 / 27
2.2 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对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28
2.2.1 两岸经贸往来 / 28
2.2.2 两岸产业合作 / 30
2.3 台湾地区产业变迁与科技驱动 / 35
2.3.1 全球产业升级创新的规律特征 / 35
2.3.2 台湾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38
2.3.3 台湾地区科技与产业的耦合 / 42
两岸科技合作与创新治理
VI
历史、现实与未来
2.4 台湾地区科技金融中的“监管沙盒” / 47
2.4.1 “监管沙盒”成为全球科技金融创新趋势 / 47
2.4.2 台湾地区“监管沙盒”实验场 / 49
2.4.3 实施科技“监管沙盒”对台湾地区经济和产业的影响 / 51
第3章 台湾地区科技体制变迁与创新能力演化 / 54
3.1 台湾地区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变迁 / 56
3.1.1 台湾地区科技体制 / 56
3.1.2 科技资源配置机制 / 58
3.2 台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演化:制度的视角 / 62
3.2.1 台湾地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情况 / 62
3.2.2 台湾地区产业创新的脆弱性愈发凸显 / 63
3.2.3 有限创新目标下的政策试验 / 65
3.2.4 OFDI加快台湾地区产业逆向技术溢出 / 65
3.2.5 “政治”与“市场”的持续博弈制约岛内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 66
3.3 台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演化的制度分析 / 67
第4章 两岸科技合作进展 / 73
4.1 两岸科技关系梳理——“社会交往”视角 / 73
4.2 两岸科技合作总体成效 / 78
4.2.1 两岸科技交流项目 / 79
4.2.2 两岸专利合作 / 85
4.2.3 产业标准合作 / 88
4.2.4 两岸基础研究合作 / 90
4.2.5 台湾地区青年创业园区建设 / 92
4.3 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主要特征 / 94
4.3.1 两岸科技交流从市场驱动向创新融合转型 / 94
4.3.2 两岸科学家在前沿科技和基础研究合作中发挥了科技治理的
主体作用 / 95
4.3.3 两岸科技凸显“新兴产业”和“民生科技”主题 / 96
4.3.4 科技交流呈现出“东部为主,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 / 97
目 录
VII
4.3.5 两岸科技园区交流密切 / 98
4.3.6 两岸知识产权合作得到推进 / 99
4.4 两岸科技交流中的双方制度安排 / 100
4.4.1 台湾地区对大陆地区的科技交流政策走向 / 100
4.4.2 大陆地区对台湾地区科技交流的政策安排 / 101
4.4.3 两岸科技交流合作中的制约因素 / 102
第5章 两岸科技产业合作 / 104
5.1 两岸科技产业合作的经验、规律与未来 / 104
5.1.1 两岸科技产业合作的经验与特点 / 104
5.1.2 两岸科技产业合作效果评估 / 106
5.1.3 两岸科技产业合作面临的紧迫性议题 / 114
5.1.4 两岸科技产业合作的未来:数字经济驱动、
智能制造引领 / 116
5.2 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 / 118
5.2.1 台湾地区IC产业总体情况 / 119
5.2.2 大陆地区IC产业情况综述 / 122
5.2.3 两岸IC生产网络布局变化 / 124
5.3 两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合作 / 127
5.3.1 台湾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 128
5.3.2 两岸高端装备制造业合作 / 130
5.3.3 两岸装备制造业合作重点 / 132
5.4 两岸生物医药产业合作 / 133
5.4.1 全球与两岸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 / 134
5.4.2 中美贸易摩擦对大陆生物医药产业的总体影响 / 135
5.4.3 台湾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 137
5.4.4 两岸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前景评估 / 138
5.5 两岸现代物流科技合作 / 141
5.5.1 台湾地区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 / 141
5.5.2 岛内政策推动 / 145
5.5.3 台湾地区物流业发展趋势 / 145
两岸科技合作与创新治理
历史、现实与未来
第6章 两岸科技交流的经济地理学分析:大陆台商融入 / 155
6.1 大陆台商投资的相关研究 / 156
6.2 大陆台商投资的空间分布特征 / 158
6.2.1 大陆台资布局成因 / 158
6.2.2 空间异质性分析 / 159
6.2.3 大陆台资区域布局影响因素 / 163
6.2.4 大陆台资区域布局特征 / 166
6.3 中美贸易摩擦对大陆台商布局的总体影响 / 168
6.3.1 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岸产业关系的总体影响 / 168
6.3.2 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岸生产网络布局的长期影响 / 170
6.4 粤港澳大湾区台商融入机制 / 172
6.4.1 粤港澳大湾区是台资企业密集区 / 172
6.4.2 港澳地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产业关系 / 174
6.4.3 深化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
渠道与机制 / 175
第7章 两岸科技治理机制创新 / 177
7.1 两岸科技合作治理:阶段与特征 / 178
7.2 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结构 / 180
7.2.1 从两岸科技合作的实际场景看,主体结构具有
“群岛效应” / 181
7.2.2 讨论确定两岸共识性的公共科技问题,细化科研事务 / 182
7.3 两岸科技合作治理机制设计 / 183
7.3.1 科技合作治理的逻辑 / 184
7.3.2 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的核心机制 / 184
第8章 两岸科技治理前瞻性思考 / 187
8.1 寻求“一国两制”方案下的两岸科技融合发展 / 187
8.1.1 国家治理能力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核心要件 / 187
8.1.2 两岸科技合作治理应体现融合发展 / 188
8.1.3 建立两岸科技融合的制度安排 / 189
8.2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中两岸科技治理的基本主张 / 190
8.3 提升两岸科技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 193
8.3.1 加强顶层设计,寻求两岸科技体制的共识空间 / 193
8.3.2 建立两岸科技合作的民间互动与社会动员机制 / 194
8.3.3 推动两岸产业技术标准合作 / 194
8.3.4 持续推动两岸青年创业合作与项目对接 / 196
8.3.5 拓宽两岸基础研究合作的领域与资助方式,
推动成果产出 / 196
8.3.6 对接两岸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两岸科研院所
合作治理 / 197
8.3.7 借由“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两岸科技合作的区
域治理方案 / 197
结 语 / 199
参考文献 / 201
后 记 / 215
|
內容試閱: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
定》)明确指出要“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决定》提出要推动两岸就和平发
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
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因此,建立两岸融合发展的新型治理机制,是国家治理现
代化的重要内容。两岸经济关系正式开启以来,双方经济贸易往来关系密切,在经
贸额和投资总量上逐年增加。这对推进两岸关系行稳致远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在
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全球影响力已经快速跃升的今天,两岸关系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
在条件正经历着巨大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大陆GDP为17 179.1亿元人民币,
中国台湾GDP为1873.14亿美元,大陆和台湾的人均GDP分别是1912元人民币和
9000美元;2018年年末,大陆的GDP是90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是台湾的20倍。可见,
两岸宏观经济指标在近30年间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在全球科技与经济环境
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新兴技术和产业引领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提升经济活力的
主要的途径。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签订实施后,两岸贸易、
双向投资与金融合作都取得了较快进展,两岸科技合作也随之日渐深化。在一些关
键的高技术领域,如节能环保、信息通信、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双方科技交流
的角色日益凸显。随着两岸产业发展对科技依赖的加深,双方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正
在逐步向高科技领域、高技术项目延伸和发展,这种交流与合作在打造两岸整体的
科技综合竞争力、占据国际科技前沿、促进两岸产业和经济的共同繁荣和进步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岸科技合作与创新治理
II
历史、现实与未来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
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深化两岸融合发
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科技交流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推动两岸关系发
展方面,它与经济文化交流是相得益彰的。台湾地区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在
产业和科技创新中曾有典型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在两岸科技产业中找到了应用场
景。在《决定》中,国家提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
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
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在构建
和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的过程中,上述主张为建立两岸科技合作治理框架、落
实推动措施和执行机制、促进两岸科技融合、推动两岸经济往来、提高两岸人民的
共同利益和福祉,提供了为重要的战略性方针意见。
两岸科技交流合作是指双方在科学思维、先进技术、科技产品,以及科技研究
活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1992年两岸科技交流关系正式开启以前,台湾方面禁止
大陆科技人员访问台湾,大陆却真诚欢迎台湾科技人员访问大陆。这体现了国家对
台政策的包容性,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着眼制定政策。20世纪80年代末,
两岸的科技合作主要集中在农业和渔业,台湾同胞带着农产品到大陆推广试验,两
岸技术交流在民间非正式地展开。这个时期,台湾企业到大陆投资主要以代工厂为主,
进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体现了台湾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对大陆发展的贡献和“两
岸一家亲”的落实。因此,两岸科技交流主要以互访交流为主。自1992年起,在有
关各方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起步,并逐步得到发展。2000—
2008年,民进党在岛内“执政”,两岸关系发生变化,大陆经济快速增长,而台湾
经济持续低迷徘徊,两岸科技合作也呈现不稳定的波动情况。这个时期,两岸科技
交流仍维持前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以互访、参会为主。2008年以后,全球金融危机
爆发所导致的全球产业链的整合重组速度加快,挖掘新兴市场、发展新兴产业成为
世界各国的主要政策议题。国民党再次在台湾地区“执政”,在坚持“九二共识”和
一个中国主张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两岸科技合作也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
与产业和经济的互动性越来越强。
但是,两岸科技交流的步调和节奏却始终受到岛内“台独”路线的影响。这要
从20世纪90年代后讲起。李登辉当时提出的“两国论”以及台湾对大陆提出的“戒
前 言
III
急用忍”政策,给两岸关系发展已经带来了严峻挑战。2000年民进党“上台”以后,
加紧“台独”活动,两岸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两岸经济、科技议题常与政治议题相
互交织。台湾当局将很多问题“国际化”,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希望寻求所谓的“国际”
空间,并在一些技术领域对大陆实施“高技术封锁”,企图保持台湾的核心竞争优势,
限制岛内技术资源流向大陆,导致两岸在科技合作方面的严重不对等。加入世贸组
织后,中国大陆融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加快。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
国家对新兴经济体的技术管制和封锁仍在继续,美国对中国的技术贸易制裁也时有
发生。WTO框架下的TRIPS协议更限制了中国参与全球知识产权体系的进程。与此
同时,台湾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对两岸科技资源一味采取封锁态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
当今科技全球化的趋势,失去与大陆合作的机会,台湾经济损失巨大。但是,这种
情况在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时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
当前,两岸关系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面
临深度衰退的风险;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变数激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
影响着全球治理格局及走向。从岛内现实情况看,民进党自2016年以来采取的各种
“台独”做法严重阻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即便如此,我们仍“一如既往尊重台湾
同胞、关爱台湾同胞、团结台湾同胞、依靠台湾同胞,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
做好事、解难事”a。为大陆台商的投资置业和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提供多方面
及时有效的便利化措施就是集中体现。
两岸科技关系是两岸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两岸科技合作与创新治
理,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和平统一认同、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丰富和平统一
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历史观考察,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两岸必归于统一。从两岸关系发展来看,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利益化的
共同选项。从两岸交往现实来看,“科技”和“产业”是推动两岸经济往来的主要抓
手,也是提升两岸经济交流水平和能力的主要动力。从台湾自身来讲,更受益于科技。
台湾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科技创新功不可没。近来台湾当局
提出持续强化资讯、数字经济、5G和生物医药科技,更是说明新形势下台湾发展科
技产业之迫切程度及其对台湾经济的深远影响。
a 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
年纪念会上的讲话[EB/OL].(2019-01-0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02/
c_1123937757.htm.
两岸科技合作与创新治理
历史、现实与未来
40多年前,《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其中饱含着朴实的中华民族情感。当今中
国已经成为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推动者,这种感情依然炙热。“秉持同胞情、同理心,
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这对两岸的当代人意义深远。
国家统一是历史大势。携手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实现国家统一应是两岸同胞共
同愿景。只有国家统一,台湾才有美好未来。台湾当局应从根本上认清全体台湾同
胞的切身利益所在,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与祖国统一。两岸科技合作应见证这一伟大进程并在其中发挥深远影响。
李应博
2020年6月于北京清华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