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国内首次针对大学生公益慈善发展现状所开展的全面性研究成果。中国大学生公益慈善发展主要分为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两大部分,其中慈善捐赠包含了现金、物品、血液、造血干细胞、器官与遗体等。本书的上篇进行了中外相关文献系统性分析,帮助读者了解大学生公益慈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与过往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分析结果;下篇为读者们提供当前公开文献中样本量、覆盖面广、数据量多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借助志愿服务功能、帮助态度、助人权利动机、捐赠意愿等科学量表,结合过往研究发现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的实践需求进行问卷设置;通过多方协作与志愿者们的支持,终完成了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17所高校、超过8000份有效样本和100万数据的分析成果。后,本书不仅补充了过往中国大学生公益慈善发展研究的不足,能为后续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与机制建设进步助力,还能为许多社会(慈善)组织和相关单位在项目活动设计上提供参考,为对此议题感兴趣的读者们打开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中国大学生公益慈善发展视野。
|
目錄:
|
上篇大学生公益慈善相关文献研究
章上篇绪论
节研究背景与设计
第二节相关基本概念
第三节大学生公益慈善相关文献发展比较分析
第四节上篇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大学生志愿服务国外文献综述与分析
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本章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历史发展
第四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大学生志愿服务国内文献综述与分析
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文献梳理与分析
第四节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比较分析
第五节本章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大学生慈善捐赠国内外文献综述与分析
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文献梳理与分析
第四节国内外相关文献比较分析
第五节本章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大学生其他非现金捐赠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与分析
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文献梳理与分析
第四节研究发现与总结
参考文献
上篇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下篇大学生公益慈善参与现状研究
第六章下篇绪论
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节研究问题
第五节研究意义
第六节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七章研究方法与设计
节研究方法选取
第二节问卷设计
第三节研究样本设计
第四节问卷调研与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第八章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节基本信息分析
第二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行为、态度和意愿分析
第三节大学生慈善捐赠的行为、态度和意愿
第四节大学生的帮助态度分析
第五节大学生的助人权力动机分析
第六节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动机分析
第七节大学生的捐款意愿分析
第八节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差异性分析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九章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比较分析
节基本信息的校际比较
第二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行为、态度和意愿的校际比较
第三节大学生慈善捐赠的行为、态度和意愿的校际比较
第四节大学生的帮助态度的校际比较
第五节大学生的助人权力动机的校际比较
第六节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动机的校际比较
第七节大学生的捐款意愿的校际比较
第八节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校际差异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十章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的学校画像分析
节东华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二节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三节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四节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五节复旦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六节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七节上海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八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九节上海建桥学院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十节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十一节上海科技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十二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十三节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十四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十五节同济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第十六节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
下篇研究总结图目录表 目 录
表2.1医疗类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与相应的学术期刊论文39
表2.2大学生跨国志愿服务动机研究分析41
表2.3学生志愿军(SVA)案例成功要素分析43
表2.4大学生志愿服务类型与相应学术期刊论文47
表3.1大学生志愿服务国内学术论文发表研究方法、样本量与对象76
表3.2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所面临挑战汇总表83
表3.3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对策汇总表86
表3.4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培训、评价、保障机制的比较89
表3.5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国际研究比较91
表4.1慈善捐款中的独裁者博弈相关外文学术期刊研究论文汇总118
表4.2国内大学生慈善捐赠相关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汇总与分析119
表5.1国外对大学生献血的描述性研究分析132
表5.2影响大学生献血的因素分析135
表5.3大学生无偿献血的描述性分析138
表5.4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140
表5.5器官捐赠登记率研究分析143
表5.6器官捐赠意愿率研究分析144
表5.7影响大学生器官捐赠意愿因素总结147
表5.8影响器官捐赠登记因素的研究分析150
表5.9影响器官捐赠知识因素的研究分析150
表5.10影响器官捐赠态度因素的研究分析151
表5.11不愿意捐赠器官理由的研究分析152
表5.12教育干预的研究分析155
表5.13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样本量分析159
表5.14遗体捐赠的研究分析160
表5.15其他人体组织相关捐赠研究的汇总分析162
表6.1志愿精神概念的中文文献汇总表199
表6.2志愿精神障碍性因素的中文文献汇总表202
表6.3志愿精神培育路径的中文文献汇总表203
表6.4青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209
表6.5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法律法规210
表7.1问卷中个人基本信息的设计234
表7.2问卷中家庭基本信息的设计234
表7.3问卷中志愿服务行为、态度和意愿的设计236
表7.4问卷中慈善捐赠行为、态度和意愿的设计237
表7.5大学生志愿服务功能六维度的均值得分240
表7.6帮助态度量表的描述性数据242
表7.7捐款意愿量表的描述性数据246
表7.8大学生公益慈善现状调研学校一览表249
表7.9数据整理与清洗情况汇总表253
表7.10户籍地编码表255
表7.11志愿服务分类表256
表7.12信息获得渠道分类表258
表8.1喜欢参与的志愿服务大小类分布情况表282
表8.2志愿服务渠道小类分布情况表285
表8.3志愿服务态度分布情况表289
表8.4捐赠信息获得渠道小类分布情况表295
表8.5捐赠对象的分布情况表296
表8.6捐赠物品分布情况表297
表8.7慈善捐赠态度分布情况表299
表8.8大学生其他捐赠意愿情况表300
表8.9帮助态度量表描述性统计303
表8.10助人权力动机量表各维度信度分析304
表8.11助人权力动机量表的标准化估计(一阶多因素斜交模型)306
表8.12助人权力动机量表描述性统计308
表8.13大学生助人权力动机的专业差异310
表8.14志愿服务功能量表各维度信度分析310
表8.15志愿服务功能量表的标准化估计(一阶多因素斜交模型)311
表8.16志愿服务动机量表描述性统计315
表8.17捐款意愿量表各维度信度分析317
表8.18捐款意愿量表的标准化估计(一阶多因素斜交模型)319
表8.19捐款意愿量表描述性统计321
表8.20大学生行为意图的回归分析结果322
表8.21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性别差异324
表8.22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年级差异327
表8.23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专业差异329
表8.24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政治面貌差异332
表8.25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学习成绩差异334
表8.26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宗教信仰差异336
表8.27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户籍地差异338
表8.28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家庭经济情况差异341
表8.29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态度和动机的行为差异343
表8.30大学生慈善捐赠意愿、态度和动机的行为差异344
表8.31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意愿、态度和动机的利己利他态度差异346
表8.32大学生慈善捐赠行为、意愿、态度和动机的利己利他态度差异348
表8.33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意愿、态度和动机的影响因素351
表8.34大学生慈善捐赠行为、意愿、态度和动机的影响因素355
表9.1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性别分布表365
表9.2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年龄统计表367
表9.3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教育阶段分布表368
表9.4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专业分布表369
表9.5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学习成绩分布表370
表9.6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家里经济条件分布表373
表9.7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亲人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的分布表374
表9.8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同学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的分布表376
表9.9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年志愿服务次数分布表377
表9.10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喜欢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的分布表378
表9.11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常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的分布表380
表9.12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参与慈善公益类社团个数分布表381
表9.13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志愿服务态度分布表383
表9.14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亲人参与慈善捐赠情况分布表386
表9.15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同学参与慈善捐赠情况分布表387
表9.16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获得慈善捐赠信息的渠道的分布表388
表9.17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捐赠对象分布表389
表9.18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捐赠物品分布表391
表9.19调研学校大学生捐款者的年捐赠金额分布表392
表9.20调研学校大学生捐赠者的年捐款次数的分布表393
表9.21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慈善捐赠态度分布表395
表9.22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志愿服务动机的得分排序表405
表9.23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捐款意愿的得分排序表411
表9.24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学校差异413
表10.1东华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19
表10.2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21
表10.3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24
表10.4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27
表10.5复旦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30
表10.6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33
表10.7上海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35
表10.8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38
表10.9上海建桥学院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41
表10.10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44
表10.11上海科技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47
表10.1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49
表10.13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52
表10.14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55
表10.15同济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57
表10.16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画像460
图目录图 目 录
图1.1志愿服务研究的年度中外学术期刊论文发量表较折线图(1854—2020年)
18
图1.2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的年度中外学术期刊论文发量表较折线图(1951—
2020年)19
图1.3国内外志愿服务相关研究书籍出版比较图(1998—2019年)21
图1.4慈善捐赠研究的年度中外学术期刊论文发量表较折线图(1788—2020年)
24
图1.5大学生慈善捐赠研究的年度中外学术期刊论文发量表较折线图(1975—
2020年)24
图1.6国内外慈善捐赠相关研究书籍出版比较图(2006—2020年)26
图1.7上篇研究思路28
图2.1大学生志愿服务国外相关论文发表趋势32
图2.2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培训、动机、承诺、表现、满意度和体验感研究发现
34
图2.3大学生志愿服务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形成和匹配关系图56
图3.1大学生志愿服务国内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与年份统计图74
图3.2大学生志愿服务国内学术论文发表作者统计图75
图3.3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利益相关方图95
图4.1大学生慈善捐赠国外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与年份统计图108
图6.1下篇研究思路217
图7.1Smith和McSweeney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修正模型245
图7.2本研究问卷调研的过程251
图8.1性别分布情况饼图270
图8.2年龄分布情况条形图270
图8.3教育水平分布情况条形图271
图8.4专业分布情况条形图272
图8.5学习成绩分布情况条形图273
图8.6宗教信仰分布情况饼图274
图8.7政治面貌分布情况条形图274
图8.8户籍地分布情况条形图275
图8.9家里经济条件分布情况条形图276
图8.10亲人参与志愿服务情况条形图277
图8.11周围同学参与志愿服务情况条形图278
图8.12年志愿服务次数条形图280
图8.13喜欢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条状图281
图8.14常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条形图283
图8.15参与公益慈善类社团与活动的分布情况条形图286
图8.16重视经济补贴情况的饼图287
图8.17重视激励机制情况的饼图288
图8.18志愿服务未来参与意愿的饼图290
图8.19亲人参与慈善捐赠情况条形图291
图8.20同学参与志愿服务情况条形图292
图8.21捐赠信息获得渠道条形图293
图8.22年捐赠金额分布情况条形图298
图8.23大学生年捐赠次数分布情况条形图299
图8.24助人权力动机量表的标准化估计值模型图(一阶多因素斜交模型)
305
图8.25志愿服务功能量表的标准化估计值模型图(一阶多因素斜交模型)
313
图8.26捐款意愿量表的标准化估计值模型图(一阶多因素斜交模型)318
图9.1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的年龄分布折线图366
图9.2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户籍地堆积面积图372
图9.3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志愿服务影响因素的折线图382
图9.4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志愿服务态度的折线图(利己或利他)384
图9.5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志愿服务意愿的堆积柱形图385
图9.6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慈善捐赠意愿的折线图396
图9.7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帮助态度的箱形图397
图9.8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助人权力动机的箱形图398
图9.9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帮助朋友维度的箱形图399
图9.10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帮助社会维度的箱形图399
图9.11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助人风格的折线图400
图9.12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自我疗愈维度的箱形图401
图9.13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价值表达维度的箱形图402
图9.14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职业发展维度的箱形图402
图9.15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社会交往维度的箱形图403
图9.16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学习实践维度的箱形图404
图9.17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自我价值感维度的箱形图404
图9.18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感知行为控制维度的箱形图407
图9.19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指令规范维度的箱形图407
图9.20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描述性规范维度的箱形图408
图9.21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道德规范维度的箱形图409
图9.22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行为意图维度的箱形图409
图9.23调研学校大学生样本过去的行为维度的箱形图410
|
內容試閱:
|
根据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借鉴国际发展经验与过往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分析,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以及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我们认为想要进一步推进中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从思想、治理、教育、风气与传承等各个视角来分析,大学生的公益慈善参与都是促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现代化与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关键之一。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动机、意愿、态度与表现情况,不仅能说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益慈善认知与实践水平,同时还能预测毕业后大学生未来参与和认同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状况、比较我国大学生现代公益慈善发展与国际上的不同之处与进一步检验相关理论与科学量表的适应性状况。因此,我们认为无论从实践或理论层面,我们都有必要以更完整、深入且大样本的方式开展研究与探讨我国大学生公益慈善发展现状。
然而,想要更全面地解构我国大学生现代公益慈善发展现状,庞大且烦琐的工作量就摆在眼前,为了应对此次研究项目的挑战,整个研究项目经过了一年的筹备、半年的项目规划、半年的调研与一年的分析与撰写工作。整个研究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需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谢我的家人长期以来的支持;其次要感谢在我学术研究与教学发展过程中两位重要的指引者,徐家良教授与刘帮成教授,因为有你们的指引与助力,使我找到了研究方向与重心;再次要感谢支持这个研究项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老师们,因为有你们的助力,这个研究项目才有机会从概念转化为实践;同时感谢参与这个研究项目的所有调研学生们,因为你们的努力和辛苦付出,才能完成属于这个研究项目亮点之一的“有效样本量数”和“总数据量”,在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调研中开创了另外一个纪录;还要感谢几位非常棒的研究伙伴,张永富、谢馥蔓、王上豪、刘文刀、Wendi Li、Michael Yuxuan Guan,几位都是我的学生,也都是很优秀且可靠的学生,大家因公益慈善研究结缘,对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愿景都有一致的理念与积极正面的态度,希望借由参与本项目来为促进中国大学生公益慈善发展奉献一分力量,尤其是谢馥蔓和张永富,因为这两位共同作者的大量投入,我们终才能顺利完成这本专著,把大量研究的内容与发现同各位读者们分享;后,我还要特别感谢自己的单位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老师的支持,助力这本书的顺利出版。要感谢的人还很多,总之抱持着一份信念,希望这份研究结果能为大学生公益慈善发展带来更多思考,为我国公益慈善发展的进程助力。
卢永彬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新建楼办公室2021年5月3日前言前言
曾经有专家认为中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始于1995年,当年中国首次在北京举办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时,超过5000名世界各地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代表共聚北京参加。然而也有学者表明,早在1980年中国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代表中国政府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上签署了《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或许才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开端。也有人表示,中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正式开展应该从2012年两会开始算起,《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将“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这个被誉为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重要改革的时刻,对后续中国当前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制化进程有着关键性作用。随后,《社团登记管理办法(1998年)》《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1998年)》《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等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出台,都足以说明了中国政府对公益事业发展的态度。
当然,还有更多人把2008年作为中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当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参会志愿者约7万人,除了来自北京市和境内各省市的志愿者以外,还有来自台港澳地区及海外侨胞们的共同参与;同年5月,四川省发生了令人震撼且悲痛的512汶川大地震,所带来的灾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损害程度重、抢救困难度的一次应急救灾挑战,面对“两线”沉重且与时间赛跑的巨大工作量,通过党的引领、政府相关机制的协作与分工、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投入,终,中国不仅顺利完成“两线”任务的挑战,同时扩大且加深了人们对于中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认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打开了另一个局面。
此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稳步发展,除了《慈善法(2016年)》《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2016年)》《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2016年)》《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2017年)》《志愿者服务条例(2017年)》《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治理评价指标体系(2021年)》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持续出台;党的第十八与第十九大报告、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内容要点等都持续表明了“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生态的价值;在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还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社会文明、社会创新治理与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性,而这些都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我国公益慈善领域的科学化发展、理论本土化与前沿学术研究的探索也在快速地提升中,而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也逐步成为一门涉及许多其他学科领域、不同于其他国家发展情况的中国特色专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中国青年人是中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之一。虽然,目前大多数中国青年们对中国现代公益慈善发展的相关专业信息了解有限,但他们自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仁爱”和“施与(布施)”文化氛围中成长,从学习雷锋精神和参与许多社会服务及实践中,逐步累积了自身对于中国现代公益慈善的部分理解与体会。中国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具有引领时代潮流能力的一个指标性群体;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不仅具备较好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对社会的责任感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也应该有更为深刻的思考。因此,大学生的公益慈善参与能够更为显著地助力中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大学生公益慈善参与主要可以分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助)两个部分。通过盘点与分析当前国内外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助)的相关文献后发现,首先,当前学者们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探讨明显多于对大学生慈善捐赠(助)的探讨;其次,在现有的文献中,所有文献大多只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或慈善捐赠(助)的其中一个议题,目前并没有出现同时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的相关研究;第三,大学生慈善捐赠(助)相关的关键词范围其实比大学生志愿服务要大许多,然而许多相关的关键词如物品(二手或闲置物品)捐赠、献血、器官捐赠(助)、遗体捐赠(献)、造血干细胞捐赠(助)及其他人体相关的捐赠(助)等却容易被人们忽视;第四,受到当前各个文献中的样本数量以及调研所涵盖的范围限制,造成了部分研究结果相互矛盾、调研指标或相关变量有参差不齐等缺漏等现象;后,从许多当前的公益慈善、志愿服务或慈善捐赠相关的报告或皮书中,我们无法清晰地获得目前大学生或青年群体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详细情况,在缺乏具体参考数据以及对中国大学生参与公益慈善“画像”不够了解的前提下,相关单位或组织将较难进一步正确引导或善用大学生助力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而大学生公益慈善认知、意愿、动机、行为与影响因素的数据对于设置相关公益慈善项目(活动)、预测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进程、持续完善我国公益慈善教育体系以及推进未来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出台等事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此,本研究项目团队为了更完整地梳理分析相关文献、获得更大样本且涵盖范围更广的调研数据来实证过往相关文献的不足、缺失与矛盾,我们秉持着开创以单一群体为核心的公益慈善现状调研学术理念,以为大学生公益慈善利益相关方提供可参考数据和信息为目标,以更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中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为使命。我们启动了中国大学生公益慈善现状全面性(涉及面广、大样本、大范围)的研究工作项目。整个研究项目分为相关文献分析与实证调研分析两个模块,结合本书的“上篇”与“下篇”设置,首先希望能为读者们带来更完整的相关知识体系铺垫(上篇),紧追其后,再接着分享与介绍本次实证分析大学生公益慈善发展现状的结果(下篇)。
您可以是公益慈善领域的“初学者”、可以是参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一名实践者、可以是研究与关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学者(专家)、可以是社会(慈善)组织的管理者(法人/创始人)、也可以是相关政府单位的监管者或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作者们还希望通过书中内容的分享,不仅能为读者们构建有关大学生公益慈善的相关知识基础、补充过往容易忽视的公益慈善内容、找到可参考或实践价值的数据、获得新的研究思路以及重新去看待大学生群体在中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所能产生的长远影响。
相关内容根据“上篇(章至第五章)”与“下篇(第六章至第十章)”两个模块进行,作者们就各个章节要点为读者们进行摘要性的阐述:
章,“上篇”的开始。本章节从第三部门发展的视角出发,首先为读者们讲述“上篇”研究国内外大学生慈善公益相关文献的背景、目的、学术与实践意义;其次梳理国内与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发展进程,其中还包含相关定义、类型与发展历史;随后,本文根据研究方法,基于当前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中外比较分析,从相关图书出版物到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情况都做了时间、数量与内容的比较探讨;章的后一个部分,讲述了“上篇”整体的研究方法与路线,为后续的第二章到第五章作铺垫。
第二章,第二章主要梳理与分析国外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内容。通过文献分析,我们总结出国外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过往的主要探索重点以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系统性文献分析的结果表明,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研究更强调实际操作中的内涵关系探索,从志愿服务动机、意愿、行为、影响因素等方面都有许多进展,此外,国外相关研究中经常强调的科学化量表的使用、检测与持续修订的价值是值得我国参考的地方,此外,更专业且跨学科的探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第三章,对应第二章的内容,第三章回到国内相关文献梳理与分析的部分。与国外相关文献的探讨“格调”不同,中国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流学术期刊论文围绕着政策本身与政策目标开展,例如机制优化、对学生自身的影响、项目的设置等方面。与此同时,国内也有许多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且相似的项目,例如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参与因素、影响因素等方面。总体而言,国内外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在过去的数十年发展中都有了许多进步与积累,但同时都存在各不相同的挑战与局限。因此,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意愿、行为与影响因素的大样本且全面性科学化探讨有其必要性。后,本研究在国外志愿服务理论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利益相关方的理论模型图,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第四章,虽然第四章是开始分析大学生慈善捐赠相关学术期刊论文文献的起始章节,但是根据所获文献情况与内容,第四章主要围绕大学生慈善捐款(现金捐赠)的国内外文献展开。研究发现,国外的研究更多偏好通过大学生捐款的实验性研究来预测或帮助社会劝募工作的更有效开展,而国内在大学生捐款相关的研究较国外少且主要在解释当下的现状。综合国内外相关论文的比较分析后,作者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呼吁”,说明研究慈善捐赠与研究志愿服务对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是同样重要的,希望未来有更多专注于慈善捐款的相关研究,为探索中国慈善捐款提供帮助。
第五章,“上篇”的结束章节。相较于第四章主要探讨与分析大学生慈善捐款的相关文献,第五章就其他类型的大学生慈善捐赠(助/献)逐一进行中外相关文献梳理、分析与比较,其中包含器官捐赠(献)、献血、遗体捐赠(献)、人体组织捐赠(助)和物品捐赠等。相比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研究的热度与慈善捐款相关研究所受到的关注度,大学生慈善捐款以外的慈善捐赠相关研究内容分析表明,非慈善捐款的慈善捐赠相关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更广、跨学科领域的程度更强、调研难度更大、受到人们的关注较少,但这些慈善捐赠所讲述的事情更为“尖锐”“敏感”与“深刻”,这与文化、信仰、社会信任、相关知识教育普及等有显著性相关。但对于持续迈入“成熟”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有许多类型的慈善捐赠确与人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在第五章后,紧接着是“上篇”的“总结”,上篇总结不仅将国内外与大学生公益慈善相关的文献分析发现进行汇总整理,还把接续的“下篇”,一个目前公开发表中样本量、覆盖范围广并且不仅检验了过往文献中绝大多数的发现,还加入更多细节变量的实证调研。
第六章,“下篇”的开始章节。根据“上篇”的发现以及本研究的目标,第六章就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实证研究的相关背景、理论、界定、内涵、影响因素、多维价值、培育路径、认知、行为、政策、法律法规等部分进行探讨,此外,就本次调研项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等进行了说明。
第七章,与“上篇”国内外系统性文献分析方法所需要的说明情况不同,“下篇”的实证调研在研究方法与设计上需要更多的篇幅才能为读者们完整地介绍并说明本次调研的问卷设计、量表选择、各个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内涵指标与指标内容。此外,本章节同时就研究样本选取、调研区域、调查方式、总体样本量、样本采集流程、数据整理与清洗、数据编码与分析等进行一一说明。终,本次调研共获得来自上海16所高校、来自全国34个省市区域及各类专业大学生们的8275份回收问卷、总计有8094(有效样本量)×143(问卷提述)=115.7万数据量的调研结果。本章节的内容主要是为读者们提供更完整的研究设计等相关信息,同时说明本研究所获得数据的代表性以及对当代大学生公益慈善参与的价值。
第八章,第八章的内容主要根据本次调研问卷的内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包含基本信息、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大学生慈善捐赠现状、大学生对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的态度、志愿服务功能、助人意愿、助人权力动机、慈善捐赠动机等分析。与此同时,本次调研所使用的四个科学化量表信效度分析与其说明也包含在本章内容中。此外,本章节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都拥有志愿服务经历,在渠道较有限的基础上,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偏好较为多样化,对志愿服务的态度是积极的,且拥有较高的参与意愿,大学生的个人特征和态度会影响其志愿服务的行为和意愿;研究也发现,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助人意愿与助人权力动机,且帮助对象上存在显著的个人特征差异、行为差异和态度差异;而在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功能分析中以自我价值感、学习实践和价值表达为主;后,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慈善捐赠的表现比过去已发布的相关数值要高。总体而言,本章节的分析都表明了我国大学生公益慈善参与的当下现状。
第九章,根据本研究设定的验证目标,本章节就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的行为、意愿、态度和动机是否与所就读学校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进行的分析。随后,从环境、实践、影响因素、态度及意愿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并且比较了分析数据中16所大学生群体的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现状的差异。后从不同的测量量表中检测了学校环境是否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功能、助人意愿、助人权力动机与慈善捐赠等方面有影响进行比较与探讨分析。研究发现,学校等级是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意愿、态度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非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在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活动的参与活力更高,而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在态度与动机上的表现更为出色。
第十章,“下篇”的结束章节。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们了解各个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现状,本研究特别为每一所参与本研究调研的学校进行该校大学生公益慈善“画像”的个别分析,希望通过这些“画像”的呈现,找出每所高校的大学生公益慈善现状的相较状态、亮(特)点以及为学校进一步推进该校大学生公益慈善活力提供参考。此外,大学生公益慈善“画像”也能为其他社会(慈善)组织的项目设计提供、引入或使用大学生公益慈善能量的参考。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画像”本身的排序不在于衡量或评估各高校大学生的公益慈善成效,排名(序)并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而是为更多想了解当前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现状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具体参考数据,以更科学的方式来规划未来的发展。与“上篇”的结论设置相同,本书的后一章也附带着“下篇”的总结。下篇总结内容包含“下篇”研究的所有实证分析结果的汇总,从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活力、慈善捐赠能量的价值到影响大学生参与公益慈善的关键因素等。结论也同时就分析结果给予相关的政策与实践建议,例如打通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的跨部门障碍、重视大学生慈善捐赠参与的价值、推广科学公益与理性慈善教育等。后作者们也为读者们带来对于大学生公益慈善现状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与思考。
前言至此,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够帮助更多对中国大学生公益慈善发展情况感兴趣的读者们,获得更多国内外相关文献内容、掌握发展现状、推动下一发展阶段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以及针对大学生公益慈善参与相关的公益慈善项目与活动规划。我们同时欢迎读者们的反馈、建议、交流与讨论。中国大学生公益慈善发展研究:百万数据量的志愿服务与慈善捐赠“双重奏”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