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NT$
390.0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十章,在对国际上气候变化经济学已有研究成果和特点的对比和梳理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总结和分析了适应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概念理论框架、分析方法,具体实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适应气候变化的进展、问题和需求。
|
關於作者: |
总主编简介
潘家华,经济学博士(剑桥, 1992),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博导。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UN可持续发展报告( GSDR 2023 )独立专家组成员( 15人,UN秘书长任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减绕卷,2021)主笔。曾任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UNSp高级项目官员、IPCC高级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城市化、能源与气候政策、生态文明新范式经济学等。发表论文(中英文)三百五十余篇(章),出版学术(中英文)专著二十余部,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华宝钢环境奖等重要学术奖二十多项。
主编简介
郑艳,经济学博士,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六次科学评估报告主要作者,“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风险治理、韧性城市等。在《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世界社会科学报告》《适应气候变化经济学手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出版物上发表研究成果数十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省部级和地方委托项目十余项。
解伟,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雅青年学者。开设的“2度升温经济学”课程深受同学喜爱。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与食物安全政策。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等多个刊物。成果入选“全球受关注的百篇论文排行榜”等奖项。独立主持科技部973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国际合作项目-项。基于研究成果,向中央和国家部委递交多份政策简报,产生一定的影响。
|
目錄:
|
章绪论(1)
节适应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内涵 (1)
第二节适应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学科发展(7)
第三节人内容结构与逻辑框架(12)
第二章适应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4)
节气候变化的影响与脆弱性(14)
第二节适应研究范式:风险与韧性(20)
第三节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基础(27)
第三章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经济分析方法(42)
节微观与宏观方法(42)
综合评估模型与气候变化影响评估(49)第三节综合评估模型的应用(55)
第四章气候变化对宏 观经济的影响与适应效果评价 (65)
节气候变化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65)
第二节气候变化对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宏观经济影响(68)
第三节宏观经济视角 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及效果评估 (76)
第五章气候变化对城市、农村及重点行业的影响与适应(84)
节气候变化对城市地区的影响与适应 (84)
第二节气候变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与适应(93)
第三节气候变化对重点行业的社会经济影响与适应 (99)
第六章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分析方法(125)
节混合研究方法(125)
第二节参与式研究方法(131)
第三节多目标决策方法(135)
第四节情景规划方法(140)
第七章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机制(143)
节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政策(143)
第二节适应气候变化规划(147)
第三节适应气候变化的治理机制(155)
第八章适应气候变化的协同管理(161)
节基本知识点(161)
第二节适应与减缓行动的协同管理(167)
第三节: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管理(171)
第九章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治理(178)
第节气候变化适应的国际制度进程(178)
第二节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186)
第三节全球适应治理的中国贡献(191)
第十章适应气候变化的教育、传播与公众参与(194)
节适应气候变化的教育(194)
第二节适应气候变化的传播(197)
第三节适应气候变化的公众参与(200)
附录英文缩写对照表(2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