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辑录历代家训经典
弘扬中华优良家风
本书收录的主要是明代中期到明末清初时期的部分家训名篇,其中既有帝王庭训,也有名士家规;既有严父训子,也有慈母教儿。可以说,本书是对这一时期的家训作品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提要
本套丛书共五册,是一套由中国历代名人撰写的经典家训集成。上至周朝,下至清代,前后横跨两千余年,共收录了近两百篇经典家训作品。本书收录的主要是明代中期到明末清初时期的部分家训名篇,其中既有帝王庭训,也有名士家规;既有严父训子,也有慈母教儿。可以说,本书是对这一时期的家训作品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每篇家训开篇的导读,都能使读者迅速地契入作品,注释更是解析清楚,不让一个难译的词句轻易划过,便于读者轻松阅读,并深入了解每篇的思想精粹。
|
關於作者: |
作者/译者简介
石孝义,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2006年至2015年将近十年间,积极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发掘整理工作,曾深入民间采访民间手工艺者、非遗继承人几十人,刊发报道百余篇,拍摄照片几千幅。从2016年至今致力于传统文化、国学典籍的搜集、整理、编校、注译工作。
|
目錄:
|
目录
郑氏规范/郑太和等
付逊之儿手笔/李应升
高子家训/高攀龙
安得长者言/陈继儒
养亲/陈继儒
谕子十则/吕维祺
温氏母训/温璜
教家诀/徐奋鹏
家矩(节选)/陈龙正
宋氏家要部(节选)/宋诩
十六字格言/傅山
家诫要言/吴麟征
传家十四戒/王夫之
宗规(节选)/王士晋
朱子治家格言/朱用纯
朱柏庐先生劝言/朱用纯
家戒/李颙
|
內容試閱:
|
前言/序言
一
“家训”,也称“家令”“家诫”“家戒”,是古人对父母、祖上训诫子孙的一种尊称。学界认为,《商书·盘庚上》中的训辞是我国家训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早的一篇家训。但这时的“家训”二字的意义还比较模糊。较为清晰的家训形式的出现,应当说是西周的周公姬旦的《诫子伯禽》,这篇文字以“教子言行”的方式训诫其子伯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家训基本的元素。总的来说,先秦时期,家训还处于萌芽时期,这个时期的家训思想只是见于一些先秦古籍的记载中,没有出现独立成篇、有意为之的家训作品。在这些零散的记载中,尤其以帝王的庭训为多,所以这一时期的家训形式带有极浓的国家政治色彩,“家”的概念还没有具体成型。
到了两汉时期,家训才慢慢地开始成型。“家训”一词早出现于《后汉书·边让传》,蔡邕在向何进推举贤才边让时,说他“髫龀夙孤,不尽家训”。与“家训”同义的“诫子书”“家诫”一类的典籍形式主要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据王长金考证,《艺文类聚》中引用《诫子书》《家诫》等有十多家,其中早的有汉代刘向的《诫子歆书》,之后有张奂、司马徽、马援的《诫子书》等,“训”“诫”在当时已经作为独立的文体出现了。西周末年,国家分崩离析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相互杀伐吞并,宗法制度崩坏,礼仪制度已无人遵循,这几百年间许多国家的存在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这时,依靠血缘维系组成的社会基本的“原子”—“家庭”“家族”,在乱世之中慢慢地凸显出来,并终成为坚固、稳定的社会基本组成单位,并由此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之久,成为华夏文明的一个突出的标志。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说:“中国人只知有家不知有国。”这一语确实道破了中国社会的一个本质。此外,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对“家”的溯源是这样定义的:“中国古史上的王朝,便是由家族传袭。夏朝王统,传袭了四百多年,商朝王统传袭了五六百年。夏朝王统是父子相传的,商朝王统是兄弟相及的。”这表明中国古代的政治统治体系是“家”“国”合一的“家天下”式的,其中“国”是“家”在政治领域上的扩大和延伸,“家”是“国”的社会基本细胞。这是从正、反两个方向定义了“家”与“国”的关系。不管怎样,“家”是几千来年中国社会稳固、连续、绵长的一个“原子”。钱穆认为“家族是中国文化一个主要的柱石”,他甚至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的一切。”再通俗一些讲,即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到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也就是后世被奉为儒家经典八条目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修学次第。正是由此,从汉代将儒学奉为正统之后,中华文脉之中“齐家”的思想也逐渐成为一个坚定的符号存在下去,而如何齐其家,怎样使家齐,便也成了日后士大夫,隋唐之后儒生,再之后所有有责任心、使命感的国人一项坚定的使命,于是维系家族的昌盛,使家族源远流长,也便成了家训的一个清晰的目标与责任。
免费在线试读
付逊之儿手笔
李应升
导读
这篇文章是李应升在狱中写给儿子的家书,生死之际,李应升告诫儿子“宜俭惜福”“宜慎守身”“宜孝事亲”“宜公承家”“宜善待庶母庶妹”“宜做读书人”六事。作为一个身陷囹圄,即将被绑赴法场的死囚,能在生命旦夕之际不计个人生命安危,而以一位严父的身份,谆谆告诫儿子应以儒家正统的言行来安身立命,可谓一位真正的儒士,一个以生命来验证自己信念操守的君子。这也正是后世应当对其仰慕且学习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