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诗教文化新论

書城自編碼: 372156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杨叔子,孔汝煌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75619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诗教文化新论较传统诗教文化论有重要的创新突破:一是指出教育是文化,论证了诗教的基本特质是人文文化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也是科学文化教育,更是人文与科学交融的绿色教育理念。二是指出诗教育人功能即培育人性与灵性,既陶冶爱国主义情感为核心的精神境界,又启迪以原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智慧。三是创造性地论证了“诗教——文化”过程也遵行“知识——思维——方法(原则)——精神”这样一条具有文化教育整体性、普适性的“上学下达”途径。系统的奠定了诗教文化这一科学范畴的理论架构。
內容簡介:
《诗教文化新论》立足于作者在教育领域对莘莘学子发展需求的殷切人文关怀,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继承了中华文化元典中蕴涵的合乎时代需要的教育思想精华,包括儒家古老的诗教文化传统即两千多年的深厚理论与丰富实践,从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绿色教育”等创新教育理念入手,针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弊病论证诗教文化焕发出的崭新的时代光芒,介绍了中华诗词的当代发展、与诗词的诗性智慧相关的诗性文化、与诗词审美文化价值相关的诗词文化、与诗词美育及其他功能相关的诗教文化,对中华传统诗教文化有重要的创新突破。
關於作者:
杨叔子,男,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十五大与十六大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荣获*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把机械工程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紧密结合,与合作者致力于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交叉的研究与教学,特别是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专利5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4种。获*、省部级教学、图书重要奖励13项,其中,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百余人获博士学位,指导的博士后已有10余人出站。
目錄
编知否诗魂是国魂
部分返本开新诗教论/3
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3
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9
力施诗教于未冠/26
诗教与文化/32
经典需诵读诗教应先行/39
文化·人文·教育·诗教/50
“兴于诗”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62
诗情随梦向春风/72
第二部分“国魂凝处是诗魂”/78
国魂凝处是诗魂/78
知否诗魂是国魂/87
第三部分寻稽智美论诗词/94
诗词与科学/94
寻美古典诗词践行中华文化/109
第二编葩经久待凤来酬
部分育人理念看诗教/131
论“绿色教育”与诗教文化之育人指向/131
论“绿色教育”与诗教文化之育人目标/140
论“绿色教育”与诗教文化之育人途径、方式及实施/152
践行“绿色教育”理念与诗教文化新论的启示/162
第二部分文以化人三启径/180
诗关文化万千秋/180
文化雏形自诗性/201
灵性更期人性毓/212
美融文化共依存/225
象网玄珠探骊得/237
寻源意象溯儒家/246
第三部分云锦剪裁凭玉尺/257
诗性智慧与外射作用及其在诗词艺术之应用/257
戴复古梅花诗的人格观照/270
形神兼备智性审美/280
审美与文化相融两不偏/289
跋/294
內容試閱
序杨叔子、孔汝煌两位先生合著的《诗教文化新论》行将付梓,这对中华诗教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的推动与发展,实在是一件大好事。杨叔子先生的当代诗教论,立足于“育人”而非“制器”。其源头直接孔子的“兴于诗”和“兴、观、群、怨”,这是返本,返回到诗教的本源。杨叔子先生论文化,说“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物”。文化包含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其源头亦直接《易经》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这是返回到“文化”说的本源。杨叔子先生的“诗教文化”说是返本之论,有源之水。本书以“诗教文化新论”命名,新在何处?我突出的感受有四点。第*,新在杨叔子先生的诗教培育“人性”与“灵性”说。第二,新在中华诗词“是人文,也是科学”之说。第三,新在诗教开发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创新思维说。第四,新在孔汝煌先生对杨叔子先生诗教理论的研讨“三说”:关于“绿色教育”与诗教文化的“育人”说;关于“诗文化”的“拓展”说;将诗教文化新论应用到诗论与诗评中的“践行”说。如上所述,本书所论诗教文化堪称诗教的开新之说,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之说。《诗教文化新论》名副其实。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马凯于2012年9月28日,在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启动仪式上致辞:“在孔子诞辰日启动‘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再次向世人展示,尽管经过历史曲折,但先贤们创造的中国诗教文化传统并没有断失,相反仍在延续和发展。”值得高兴的是,2019年3月8日,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题会在南开大学举行,相关科研正顺利进行。中华诗教面临百年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当代诗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任重而道远。袁枚说得好:“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诗教文化新论》的出版正逢其时。是为序。梁东2020年7月28日注:梁东,曾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序二——《诗教文化新论》序《礼记·内则》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礼记·经解》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自春秋以来,《诗经》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一直有着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承载着教书育人、丰厚学养、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教化责能。它既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礼仪的重要读本,也是当时各种社交场合的交流媒介,弥漫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奠基和文明之光生生不息的思想源泉。一直到今天,传统诗学仍然闪耀着千古不磨的精彩,成为当今社会获取知识、丰赡自我的重要文化载体。早在二十年前,以杨叔子先生、梁东先生和孔汝煌先生为首的一众有为之士就认识到传统诗教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在以诗育人、以诗化人的文化实践中对传统诗教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杨叔子院士开启了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先河,在国内外反响强烈,影响深远。他倡导让中华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走进坊间里巷、走进千家万户。2002年,他又提出“绿色教育”理念。杨先生的“科学和人文”有机结合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了大学教育理论体系,为培养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叔子先生诗教文化新论的提出,进一步拓展了教育文化和诗教文化的内涵,强调了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深远影响。杨叔子先生以诗教文化新论为重要内涵的“绿色教育”理念,渗透着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儒家学说和传统美德,并融合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自身成长的切身感受。他提出了“育人”而非“制器”和“学习、思考、实践”,以及“知识、思维、方法、原则、精神”等独具思考的教育主张,提倡“下学而上达”,把形而下的知识吸纳转化为精神层面的形而上。杨叔子先生科学缜密、系统实用的“绿色教育”理念,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是民族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相互交流,也是中华古老文明和现代信息社会的激情碰撞。杨叔子先生诗教文化新论的产生也是诗性智慧和诗词美学相辅相成的重要成果,杨叔子先生独具匠心的创造性论述,作为诗教文化的重大突破,让人耳目一新。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一打就垮……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何其振聋发聩,催人警醒!杨叔子先生对诗性智慧与诗性美学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民族的诗词基因是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文化存在这一根本性论断和诗性智慧是真、善、美、新高度统一的崭新体验,以及诗性智慧与诗性文化不可分割的时代特点。探讨杨叔子先生有关诗教文化的独特观点,有助于我们承接古人,审视当下,直面未来。杨叔子先生“求真、务善、完美、创新”的诗美观点,堪称中国古典美学与现代审美之结晶。杨叔子先生“诗魂即国魂”的观点,更是把文化精神、民族精神、国家精神融为一体,把诗性特征、民族性格和家国大爱浑然熔铸,体现了杨叔子先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深沉的民族情感。是书第二编为孔汝煌先生多年研究杨叔子先生诗学新论的丰宏著述。孔汝煌先生是当代诗词教育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不仅在神州诗坛有着广泛影响,而且更是一位当代诗词教育的开拓者和践行者。孔汝煌先生数十载歌南奏雅、鼓瑟吹笙,深受儒学熏陶,养就一副锦心绣肠、仁爱情怀,平日里更是桃李门墙,绛帐高悬,奖掖后进,育人无数,称其为“诗坛伯乐”一点也不为过。他数十年的诗词创作实践和教学经验,为他从事诗词艺术传播、推广诗词教育拓展了思路、开阔了眼界。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丰富的个人生活阅历、深刻敏锐的社会观察形成了他独特的教学理念和诗学观点。孔汝煌先生与杨叔子先生的诗学往来和深层次交流,令他深受杨叔子先生的诗学影响,且从杨叔子先生的“绿色教育”理念中,概括出育人模式的培养方向、目标、途径,并把它作为诗教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孔汝煌先生崇敬杨叔子先生对诗教文化的独特贡献和其人格魅力,以诗教文化新论为核心又相继延伸出“育人”说“拓展”说“践行”说。“育人”说阐述了杨叔子先生的“绿色教育”理念与诗教文化实践相结合给教育带来的有益启示。“拓展”说是以诗性文化、诗教文化和诗词文化为基本观点,抽象出诗文化的四种建构要素——诗性智慧、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追溯诗文化的发展源流。“践行”说则是孔汝煌先生从诗文化发展的向度上所开展的论述,也是孔汝煌先生所论述的诗性智慧与外射作用在诗词传播中的生动体现,更是孔汝煌先生诗词审美和人文精神的深度融合与交响。《诗教文化新论》的出版,标志着杨叔子先生诗教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是孔汝煌先生对杨叔子先生诗教理论的拓展研究,以及孔汝煌先生在诗学传播中的理念灌输和具体实践。本书的问世也为我们梳理了诗教的古今脉络,阐明了诗教的本体特质,概括了诗教的生态环境,分析了诗教的文化资源,总结了诗教的传习经验,强调了诗教的当代意义。可谓:承前启后,古今辉映。我们在阅读中可以看到,每篇论述都渗透着两位前辈对于诗教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他们对诗教文化的不懈追索和无尽期许。他们对诗教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创造性发挥,对于当代诗教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校园诗教的创新性发展都有着显著的借鉴意义,也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我们学习杨叔子先生和孔汝煌先生的诗教理念、研究两位前辈的诗教成果、总结两位前辈的诗教经验,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行为。随着经典文化的强势回归和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的重新审视,诗教文化必将引起更多国人的关注和认同,我们期待着诗词春天的万紫千红。上述言语,恐难真正领会两位前辈诗教理论的真谛和内涵,更不能说作序了。只能说借此一角让我略表对杨叔子先生和孔汝煌先生两位前辈大贤的由衷景仰和无限敬意!林峰谨撰庚子盛夏于一三居注:林峰,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中华诗词》副主编。序三会向深山勤探索连珠合璧射重光《诗教文化新论》收集了杨叔子先生有关诗教文化方面的主要论文十二篇、孔汝煌先生论诗教文化的论文十四篇。这是两位先生对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创立的当代诗教理论的一次系统总结。此书的出版,必将对进一步推动诗文化理论体系的建设和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必将对我国当代诗教文化事业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为杨叔子、孔汝煌两位前辈的新著《诗教文化新论》作序,深感诚惶诚恐。但开展诗教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一直是中华诗词学会和省级诗词学会特别重要的责任和重点工作。本书作者之一的孔汝煌先生希望我能以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长的身份为本书写序,我想主要也是出于此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诗词社团组织能发挥重要作用的考虑,故而欣然接受,勉力为之。本书作者之一、著名教育家杨叔子先生是当代诗教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杨叔子先生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又兼任诗教工作委员会主任,曾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原创性的诗教文化新论文章,有力地推动了中华诗教事业的当代发展。他与梁东、孔汝煌两位先生被诗词界称为当代诗教理论界的“三剑客”。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华诗词开始复苏、繁荣以来,他们在中华诗词学会的统一部署下,身体力行,带头开始了对诗教理论的当代探索,从理论和实践多个层面和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成果丰硕,推动了我国诗教理论和实践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孔汝煌先生不仅是一位理工类高级讲师,更是著名诗人和诗词理论家。他一生历经坎坷,是中华诗词的自然美和人格美给了他强大支撑和对生活的信心、对社会的信心,他也因而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专业工作之余,他热心从事诗词创作和诗教工作,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从事当代诗教工作,可谓呕心沥血。特别是近二十年如一日,为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的诗教创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服务的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他因勤奋的培育工作得到学校历届领导的支持,成为全国校园诗教工作者的典型。杨叔子先生高度评价他“不仅学而思、著而论,更重起而行、作而研,……在社会诗教领域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调研工作,写出了一批有见解、有影响的调研报告”,称他是“我国诗教文化事业的虔诚信仰者、勤奋探索者和笃定践行者”。本书为方便学者与实际工作者参考、借鉴、研究,精选了杨叔子先生多年来先后公开发表于各种场合的关于诗教文化方面经典的重要原创文章,并纳入系统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编排,同时孔汝煌先生也将自己多年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探索形成的对杨叔子先生诗教理论的阐发和拓展的文章,进行了精心编辑。这是继《诗教文化刍论》(2017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孔汝煌先生对诗教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的编辑出版,将杨叔子先生和孔汝煌先生*重要的理论观点和实践体悟同时推出,连珠合璧射重光,为当代中华诗教理论的建设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诗教文化新论》一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全面深入地对杨叔子先生的诗教文化新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集中展示和系统梳理。本书选编的杨叔子先生十二篇文章是当代诗教理论的奠基性论文,代表了杨先生对中华诗教理论的原创性观点。孔汝煌先生曾经对杨叔子先生的诗教文化新论从功能观、文化观、教育观、诗学观、认知观、体用观等多角度进行过梳理,使之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本书又对杨叔子先生的诗教文化新论从“教”“诗”两个新维度的学术领域,即以中华诗词的经典杰作为内容的教育文化、以诗教文化为核心的诗文化,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从而开辟了迄今在诗词理论界尚少研究的学术空间。在教育文化方面,孔汝煌先生指出杨叔子先生首创的“绿色教育”理念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将诗教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通过中华诗词来加强人文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教育,丰富了当前素质教育、“绿色教育”的内涵,对当代中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诗文化方面,孔汝煌先生提炼出杨叔子先生的诗教文化新论中的诗文化理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阐述。二是孔汝煌先生对杨叔子先生的诗教文化理论进行了延伸、扩展与补充。孔汝煌先生这些年来的研究,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借鉴西方诗学和美学理论,在杨叔子先生的诗教文化新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如首次系统梳理了诗教文化这一范畴产生、演进的概况。又如,创新地提出了“诗”“教”和谐观,指出当代诗教文化应该在诗词可持续发展与以诗育人两方面加以协调。再如,首次指出了诗性智慧与诗性文化是不断发展的范畴,进而从西方美学、诗性智慧及诗性文化的中国化等历史演进出发,并引析诗词经典为论证,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诗性智慧说与中国诗性文化观。还如,创新地提出了“当代诗词尚智论”,认为当代诗词应倡导渗透智性审美,它以对意义与价值的理智思考为骨干,以尊重人类感情与个人感情的想象力为驱动力,通过审美的意象语言,表达充满活力、情韵和智趣的形而上生命境界,等等。这些独特观点和理念都体现在本书中,并发表在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微刊《诗联浙江》“诗教孔见”栏目中,丰富了当代诗教理论。三是创造性地对诗文化发展观做出了系统、深入、独到的阐释。基于对杨叔子先生诗教文化新论的深入研究,孔汝煌先生提出了“诗文化”这一诗论及美学范畴。孔先生将诗的概念重新定义为:以诗性智慧创造的具有审美共通效应的意象语言表写诗者心中的意境。并提出在这个定义中已蕴含了“诗文化”的三个基本方面:与诗性智慧相关的诗性文化;与意象意境相关的诗词文化;与审美共通效应相关的诗教文化。他认为,所谓“诗文化”,狭义而言,是指相互联系而又各有渊源、特性的诗性文化、诗词文化与诗教文化的总称。他分析阐明了确立这一范畴对诗词创作、研究、评论与教育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应用于实践。他认为诗性文化是指与诗性智慧相关的文化,诗教文化是通过诗的审美作用而实现的教育文化,诗词文化是指诗词审美价值与非审美价值相融的一种特殊的民族艺术文化。“诗文化”这一理论范畴将当代诗教理论明确地纳入诗文化的理论框架之中,这有利于从总体上理解当代诗教的意义,把握当代诗教理论的内涵,加强诗教创先工作的理论指导。另外,书中收集的四篇诗论、诗评是孔汝煌先生运用诗文化发展观对诗词创作与作品所做的实践应用,为我们开展诗词文化活动、推动当代诗教工作,提供了实践的样本。当前,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中华诗词事业正在走向复兴。各种诗词文化活动和诗教工作越来越在各地文化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的积极作用。各地诗词文化社团组织已经成为繁荣传统诗词文化的响应者、支持者和领跑者。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的创建工作范围正在扩大,影响正在加强。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丰富当代诗教理论,为当代诗教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是为序。王骏2020年7月29日注:王骏,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长。

诗教文化新论是杨叔子先生有关文化素质教育主张,尤其是极具特色的“绿色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诗教文化的“绿色教育”理念,源于杨叔子先生对自身成长实践的深刻体验,源于杨叔子先生作为毕生工作在线的教育家对莘莘学子发展需求的殷切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固然是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精华,更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原典中蕴含的合乎时代需要的教育思想精华,包括儒家古老的诗教文化传统。杨叔子先生的教育理念,针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堪忧倾向,可提交谓“切中时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