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編輯推薦: |
陈登在历史上的功绩是重修邗沟,再次沟通江淮之间的水上运输通道,使大运河早的一段古邗沟得以恢复生命力。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江淮漕运通道开拓者——陈登及其修筑运河、治水利民的历史故事。陈登在大运河历史上的功绩是重修邗沟,再次沟通了江淮之间的水上运输通道,使大运河早的一段古邗沟得以恢复生命力。他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开陈公塘为运河补水,筑捍淮堰、破釜塘发展江淮一带农业生产,成为曹魏集团开区间运河和实行屯田制的早实践者,为汉末运河的复兴和江淮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00多年过去了,陈登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而他所续修的邗沟却发展成为中国大运河重要的一段至今仍在发挥着国之命脉的重要作用,陈登也作为开凿维修运河的重要人物而载入史册。
|
關於作者: |
晓柯,原名姜师立,现任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对大运河文化、扬州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及发展》《活在大运河》《运河王朝》等。
|
目錄:
|
引 言………………………………………………… 001
章 扶民济世显奇能
汉末乱世出英雄……………………………………… 003
二十五岁任县令……………………………………… 009
主管农业兴水利……………………………………… 014
群雄逐鹿争徐州……………………………………… 017
第二章 奇谋迭出真英雄
献计曹操破吕布……………………………………… 024
巧做内应夺徐州……………………………………… 032
广陵太守善治政……………………………………… 036
第三章 重开邗沟通运河
群雄逐鹿开运河……………………………………… 042
邗沟淤塞不通航……………………………………… 044
陈登穿沟开西道……………………………………… 047
系列运河兴魏国……………………………………… 054
第四章 兴修水利为百姓
开陈公塘济运河……………………………………… 059
筑捍淮堰阻洪水……………………………………… 065
开破釜塘溉农田……………………………………… 069
第五章 屡破孙吴镇广陵
善用水军败孙策……………………………………… 073
巧用计谋败孙权……………………………………… 079
治政有方鱼水情……………………………………… 084
第六章 元龙豪气传后世
华佗诊病难救命……………………………………… 087
刘备评价真英雄……………………………………… 090
青史留名大运河……………………………………… 094
参考文献……………………………………………… 102
|
內容試閱:
|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成为中国大运河早的河段。夫差开挖的古邗沟,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河道淤塞,几乎不能使用。这时江淮大地上又出了一位续修邗沟的英雄,他就是当时的广陵太守陈登。
陈登(163—201),下邳淮浦(今江苏淮安涟水)人,字元龙,25岁时即被举为孝廉,担任东阳县令,管理一个县的军政大事。后来,他被徐州刺史陶谦推荐为典农校尉,管理一州的农业和水利。他“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秔(粳)稻丰积”,使百姓摆脱了饥荒。他亲自考察徐州的土地状况,开发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使汉末迭遭破坏的徐州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百姓们安居乐业。建安年间出使许都时,向曹操进献了灭吕布之策,被授为广陵太守。因为灭吕布有功,被朝廷封为伏波将军,后转任东城太守。
陈登在历史上的功绩是重修邗沟,再次沟通江淮之间的水上运输通道,使大运河早的一段古邗沟得以恢复生命力。他主持开凿的邗沟改变了春秋时期邗沟迂回曲折的路线,通过裁弯取直,缩短了江淮之间的水上运输距离,被称为邗沟西道。这条邗沟西道成为历代
长江与淮河之间水上运输的主要路线,也成为隋炀帝贯通大运河时修筑邗沟的线路。他还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开陈公塘为运河补水,筑捍淮堰、破釜塘发展江淮一带农业生产,成为曹魏集团开区间运河和实行屯田制的早实践者,为汉末运河的复兴和江淮区域经济的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成为魏晋时期区间运河建设的重要人物。1800多年过去了,陈登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而他所续修的邗沟却发展成为中国大运河重要的一段,至今仍在发挥着国之命脉的重要作用。陈登也作为开凿维修运河的重要人物而载入史册。
章 扶民济世显奇能 汉末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社会政治黑暗,党锢之祸不断。由于皇帝无能,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腐败无能的官员充塞朝廷和各州县。十常侍横行朝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愈加衰弱,地方上土地兼并问题恶化,加上瘟疫流行,地震、水灾不断,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实在没法生活,只好铤而走险,走上造反的道路。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一场席卷全国的黄巾军起义爆发了。朝廷为了镇压黄巾军,允许各地方官员和地主豪强组织地方武装。因此地方官员和各地豪强地主利用宗族关系,组织起一支支大小不一的地方部队,既有以血缘关系组成的宗族武装,又有豪强地主的家兵,还有少数民族组成的义从。其中,规模的是豪强军阀,如袁绍集团、袁术集团。这一支支地方武装是造成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局面的原因之一。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地方官员和各地豪强以保家卫国的名义争相招兵买马, 相互之间攻伐争斗,形成了一批地方割据势力。黄巾军起义被镇压后, 地方武装之间仍相互攻伐争斗不断, 中央政府的皇权受到进一步削弱,一个个大小军阀划地为王。正是这些地方割据武装,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中国进入了汉末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陈登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
小贴士:黄巾军起义
黄巾军起义是东汉末年,钜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张角所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由于起义军组成的部队头裹黄巾,故被称作黄巾军。起义军的领袖为创立“太平道”的张氏三兄弟,他们以传道为掩护,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到处散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老百姓称他们为神兵天将。起义一开始声势很大,因为黄巾军多为流民、山贼出身,没有财产牵挂,加上对大贤良师张角的个人崇拜,使得黄巾军作战异常凶猛,攻城夺镇,取得了开局的胜利,各个山头的黄巾军合计达到数十万人。后来因为张角病死,黄巾军各部各自为战,协调配合不够,逐渐被朝廷和地方武装逐个剿。这场起义虽然不到一年就被东汉王朝和地方豪强组织的武装所镇压,但起义严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由于历史影响力较大,历史学家将黄巾军起义作为三国时代的开端。
永汉元年(189)四月,汉灵帝驾崩。外戚、宦官相互争斗,都想掌握权柄。大将军何进拥立刘辩为帝,史称汉少帝。何皇后故改称为何太后,临朝处理政务。此时,国家大权实际上已被何进掌握。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一党,但何太后迟迟不肯下诏,
于是何进、袁绍、袁术等私招凉州牧董卓、并州刺史丁原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等还没有到首都,何进已经被宦官们设计谋杀了。何进死后,其部将吴匡等人联合董旻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董卓乘乱进军首都洛阳,控制了朝廷。并州刺史丁原的手下吕布将丁原杀
害,投靠了董卓。后来,董卓废黜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朝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当时献帝只有9岁,董卓完全掌握了朝政。董卓自拜相国,封郿侯,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他还仗着军权的威势,放纵士兵劫掠富户,搜刮财物,欺压百姓。
董卓诛杀异己,把控朝政的恶行,招致天下英雄结盟共讨董卓。初平元年(190),关东(函谷关以东)各州郡政府的十一路地方军队结成“关东军”,推选袁绍为盟主,领车骑将军,讨伐董卓。后来的三国群雄曹操、孙坚、袁术等都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发展了自己的力量成为雄霸一方的割据势力。为躲避“关东军”的进攻,董卓放火烧了旧都洛阳,胁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初平三年(192),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巧施连环美人计,让董卓与他的部下吕布反目成仇,接着买通吕布背叛董卓,造成董卓被吕布所杀。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赶走吕布,控制了东汉王朝。
……
二十五岁任县令
公元163年,陈登出生在淮河边的一个官宦地主家庭。其父陈珪,字汉瑜,官至沛国相。弱冠之年,父亲为陈登取字元龙,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像龙一样飞腾在天,为国家建功立业。陈登出生的沛国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在汉朝,由于是开国皇帝的家乡,因此
另立了一个封国,叫沛国,在今天江苏、安徽北部一带。朝廷也十分重视对这些封国的治理,因此,这里形成了崇文重教又尚武强身的风气。陈登的父亲陈珪作为沛国相,富有家学渊源,是汉朝的知名人士,他生有四个儿子,陈登是老大。陈珪家教很严,要求陈登兄弟四
人熟读诗书、学习兵法、强身练武,期待儿子们文武双全,长大后报效祖国。作为家中的长子,陈登从小就聪明好学、为人爽朗、性格沉静、智谋过人。他少年时就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很有才艺。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上说陈登:“学通古今,处身循礼,非法不行,性兼文武,有雄姿异略。”“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有扶民济世之志。”年纪轻轻的陈登就以性格豪爽,深谋远略,有扶民济世的志向而闻名乡里。
《先贤行状》中则说陈登:“忠亮高爽,沈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陈登25岁时,因为品行优良,学识过人,被乡里推举为孝廉。
小贴士:举孝廉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即孝子廉吏。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举孝、察廉原为察举的两个科目,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后来,孝廉则往往连称被混同为一个科目。郡国岁举的孝廉,到了京师之后,要依其科目及被举人的学艺不同,由中央政府分别加以考试。被举孝廉后的任用升迁情况,在中央以郎署为主,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在地方的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孝廉一科,在汉代属于清流之目,是官吏晋升的正途,汉武帝以后,一直到东汉,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举孝廉制度对汉代的政治影响很大,到了隋代被科举制所代替。
在汉代,还没有实行科举制度,孝廉就相当于后来科举中的进士,一般的人如果不是立了军功,只有在举孝廉后,才有担任官员的资格。也就是说,陈登在25岁就取得了担任地方官员的资格。后来徐州牧陶谦推荐他担任东阳县令。当时的东阳县管辖今天的金湖县、盱眙县和天长市北部、宝应县西部一带地区。相当于今天的江苏扬州、淮安和安徽滁州三市的交界地区。这里地处苏北平原,有众多湖泊、土地肥沃,适合种粮养鱼。陈登虽然年轻,但到任后,他能够体察民情、抚弱育孤,带领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先贤行状》评价他“养耆育孤,相民如饬”。史书记载,陈登为官期间,以体恤百姓、秉公执法、为民办实事为己任,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老百姓的困苦,帮助穷人、养育孤儿。特别是他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受地方百姓的爱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