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NT$
3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內容簡介: |
本书立足产业链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的基本研究范式,综合运用网络学习理论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理论,建立了海外投资模式、企业绩效和行业绩效的整体分析框架,构建了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引致模式动态升级—网络学习模式引致企业绩效动态变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引致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反馈机制;揭示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选择与企业产业链及价值链升级的动态过程;解释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导致企业绩效下滑与不同所有制企业海外投资规模不断增大、投资模式持续升级的企业行为悖论;在拓展、深化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绩效方面研究的同时,为监管部门更加符合实际地制定绩效评价体系及相应扶持政策,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更加客观地评估未来海外投资的风险收益提供了理论支持。
|
目錄:
|
第1章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研究概况
1.1概念界定
1.1.1工程机械
1.1.2海外投资
1.1.3企业绩效
1.1.4行业绩效
1.2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工程机械行业现状
1.2.2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研究现状
1.2.3海外新建与企业绩效研究现状
1.2.4海外并购与企业绩效研究现状
1.2.5海外投资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现状
1.3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及绩效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关于东道国综合影响的衡量
1.3.2关于海外投资模式升级的研究
1.3.3关于海外投资不同模式的企业绩效
1.3.4关于海外投资的行业绩效
1.4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及绩效研究体系与研究方法
1.4.1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及绩效研究体系
1.4.2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及绩效研究方法
1.5本章小结
第2章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分析
2.1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2我国工程机械海外投资政策环境分析
2.2.1国家层面
2.2.2产业层面
2.3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现状分析
2.3.1海外新建模式现状分析
2.3.2海外并购模式现状分析
2.4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绩效现状分析
2.5本章小结
第3章海外投资模式升级及绩效作用机理研究
3.1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3.1.1宏观影响因素
3.1.2中观影响因素
3.1.3微观影响因素
3.2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绩效机理分析框架
3.2.1总体框架
3.2.2总体机理
3.3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升级机理分析
3.3.1产业链视角
3.3.2价值链视角
3.3.3网络学习视角
3.4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企业绩效作用机理分析
3.4.1全球政治经济对海外投资的影响
3.4.2海外新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4.3海外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5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行业绩效作用机理分析
3.5.1海外投资前向关联效应对行业绩效的影响
3.5.2海外投资后向关联效应对行业绩效的影响
3.5.3海外投资竞争效应对行业绩效的影响
3.6本章小结
第4章海外投资模式升级的实证研究
4.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2研究设计
4.2.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4.2.2变量设计
4.2.3模型构建
4.3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4.3.1因子分析
4.3.2方差分析
4.3.3实证结果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5章海外投资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5.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2研究设计
5.2.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5.2.2变量设计
5.2.3模型构建
5.3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5.3.1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相关性分析
5.3.3实证结果分析
5.3.4稳健性分析
5.4预测
5.4.1变量设计
5.4.2模型构建
5.4.3拟合预测
5.5本章小结
第6章海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6.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2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6.2.1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解及分解
6.2.2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6.2.3测算结果与分析
6.3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6.3.1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6.3.2实证结果分析
6.4本章小结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2主要创新点
7.3政策建议
7.3.1政府监管层面
7.3.2企业实践层面
7.4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丛 书 总 序
中国正在建设世界上规模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这必将给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对提升中国的城市竞争力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出现了城市如何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实现“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战略构想;另一方面,轨道交通的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经营、装备制造、技术等问题也随之涌现。在城市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源泉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进行轨道交通的“全域创新”,从制度、机制、体制、投融资、技术等方面全面推进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切实解决好轨道交通领域面临的各种现实困难与问题,才能促进轨道交通领域运营效率的提升和经营绩效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助力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地,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
从广义上来看,轨道交通是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跨座式单轨、磁悬浮等不同技术制式)、市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在内的集合体。随着城市功能逐渐由城市中心和多中心向周边城市及省区的发展,轨道交通也逐渐承载了发展戈特曼意义上的城市群和城市带的重要职能。目前,中国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已经到了跨越行政区边界的阶段,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与城市内部组团之间形成相互支撑关系,以形成城市专业化和多样化的集聚经济;另一方面,更需要与区域经济及毗邻城市乃至国家和国际范畴内的都市圈形成紧密的一体化关系,以充分发挥区域间的分工协作优势和更大范围内的市场潜力作用。
在这一不可逆转的城市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稀缺资源快速向核心城市和卫星城市集中,并产生了对交通尤其是各种制式轨道交通的旺盛需求。纵观国内外发展较好的大都市区或城市群,大多形成了建立在轨道交通上的发展模式,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提出了“快轨车站城市”的规划理念和实践。轨道交通已经成为降低城市出行成本、提高城市运转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条件。可以说,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奠基石,已经成为政府和市场交融创新的实验田,已经成为现代技术应用的绝佳场域,已经成为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微观管理政策变革的载体,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创新的宝库,已经成为理念、理论、实践、政策互动发展的平台。
中国已经发展到工业化、城镇化、运输化的中后期阶段,城市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其中,中国的轨道交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发展。中国的高速铁路总营业里程已经跃居世界,“和谐号”“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抓手;中国城市铁路的发展方兴未艾,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等数十个城市圈陆续形成,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不断形成和得到审批;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规划里程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工程,不仅为装备制造、物联网、互联网 、智慧交通、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等提供了坚实的运输资源支撑,而且也为新型技术制式和管理模式的探索创新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舞台。
中国轨道交通实践的快速发展进程亟须对相应的轨道交通特色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提炼、提升与创新。“轨道交通特色经济管理论丛”写作和出版的构想就是在这一特殊的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提出的。它的理论脉络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马歇尔、杜彼特等时代,不仅可以在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及相应的管理理论上得到体现,也可以在现代轨道交通的投融资理论、外部性理论、TOD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价值捕获理论、网络形态理论、管制理论、时空经济理论、公共私营合作制(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理论、资源流-价值流理论等中得到全面展示。基于城市化发展的中国轨道交通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理论机遇、方法机遇、案例机遇,都是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都是激动人心的,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这就是“轨道交通特色经济管理论丛”的写作动机和初衷所在。
在理论机遇方面,轨道交通不仅是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应用的对象,更是对传统经济管理理论进行创新的源泉。首先,轨道交通提供的是无形的位移运输产品,其产品具有不可储存性,其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同一性,从而导致轨道交通调度指挥、通信信号、电力供应、人员配套等必须按照高度“自律系统”的要求进行资源配置,单纯的市场经济交易原则已经不能适应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其次,轨道交通服务的对象包括旅客、货主、城市居民及城市功能、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很少有企业像城市轨道交通那样,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既要服务于轨道交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其对城市和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这就是“建地铁就是建城市”“建地铁就是提升城市价值”“建地铁是百年工程”等判断的理论依据。再次,城市轨道交通涉及但不限于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经营等多个环节,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PPP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实现“多规合一”,如何实现票务资源和非票务资源的协同开发,如何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机互动,如何实现轨道、产业、城市的循环互动,如何打造地铁特色的文化形态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后,城市轨道交通一方面会涉及投融资理论、技术经济理论、财务会计理论、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等,另一方面也会形成独特的轨道交通元素流-业务流-价值流理论、成本核算理论、“土地 轨道”综合开发理论、政治关联理论、政策创新理论等,不一而足。
在方法机遇方面,轨道交通领域是很多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甚至是技术方法的实验“靶场”。由于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得网络协同技术、联调联试技术、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CBTC)技术、能量回馈技术、云轨技术、物联网技术、智慧交通技术、综合交通技术、通信信号技术、工务维修技术、车辆运营编组技术、现代装备制造技术、综合运营管理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都有了很好的实践和应用场所。回顾过去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我国已经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城市轨道交通工业体系,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管理技术、经济技术等。此外,由于中国庞大的轨道交通发展体量和市场规模,已经开始孕育出方方面面的方法机遇,为政策制定者、城市管理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文化创作者等进行“全域创新”提供了难得的际遇。
在案例机遇方面,中国城市众多,地域复杂,文化多样,条件各异,在轨道交通理念、理论、模式、方法、实践、政策等各个方面精彩纷呈,各有千秋。目前,北京采取了投资、建设、运营“三分开”体制,上海、广州、深圳采取了集团公司模式,徐州1、2、3号线采取了PPP模式,高铁新城、城际星城、地铁小镇、上盖物业、地下商城等案例更是层出不穷。在技术上,如何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在财务上,如何防止轨道交通出现债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上,如何实现外部效益化,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在政策上,如何创新规划、土地、工商、税收、人力资源、户籍、科技等政策,发挥制度创新优势等,均有相应的轨道交通发展案例作为经验支撑。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科起源于1896年设立的清政府时期的铁路管理传习所,这是中国早的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商科院校。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科近年来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经济管理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的优秀成果。按照“传承历史传统,承载现代使命,发展轨道交通,改善社会福祉”的原则,我们将陆续出版“轨道交通特色经济管理论丛”,旨在鼓励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在内的国内外研究学者把理论和实践成果以著述的形式留存下来,不仅展示轨道交通领域经济管理研究的成果,更希望能够与国际上先进的轨道交通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国轨道交通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
“轨道交通特色经济管理论丛”的作者包括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在校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我们希望本论丛成为聚集轨道交通经济管理发展智慧、促进“知行合一”的知识传播媒体。我们特别感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础产业研究中心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提供的良好的研究环境,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由于相关管理人员、出版人员和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丛书终于能够付梓。本丛书的阅读对象是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2021年5月于北京交通大学序言●基于技术溢出效应的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升级及绩效研究●
序言
工程机械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在“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新建分公司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并出现了以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柳工集团收购波兰HSW、徐工集团收购德国施维英等为代表的海外收购案例。那么,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遵循什么样的发展规律,海外投资对企业绩效及行业绩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海外投资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是什么呢?
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表明,上述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首先,海外投资模式研究大多只静态地比较了海外新建模式与海外并购模式的优劣和选择,并没有研究其对后续海外投资模式的动态影响;其次,企业绩效研究缺乏对海外新建模式及其与海外并购模式交互作用的研究,对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及海外投资模式、企业绩效与行业绩效作用机理缺乏系统研究;后,绩效研究更多地聚焦在海外投资的企业绩效,而对于工程机械海外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相对不足。
基于以上分析,本书论证并提出了三个研究命题:,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遵循由新建模式向并购模式演进的基本规律,两种模式并不相互独立,海外新建模式对海外并购模式具有显著促进效应。第二,从短周期看,由于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高额交易成本及巨额沉没成本投入,使海外新建模式与海外并购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为负,且海外并购模式程度更大。从长周期看,由于企业在文化、核心技术、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断匹配适应,从而使企业绩效逐步提升。第三,海外新建模式与海外并购模式整体上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针对理论分析提出的三个命题,本书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实证检验。
,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升级的实证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估不同东道国的综合环境得分,将该得分纳入Logit/Probit回归模型中,实证检验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不同模式之间的转化关系,研究发现海外新建模式对海外并购模式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由此,得出了本书的结论一:海外新建模式与海外并购模式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海外新建模式对海外并购模式有显著促进效应。
第二,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采用2004—2014年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数据,对海外投资不同模式的企业绩效进行实证研究,采用三阶段预测模型对企业海外投资的未来绩效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海外新建分支机构越多、规模越大,对企业绩效起到的负向作用越明显;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越大,对企业绩效的负向作用越明显。交互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海外并购模式比海外新建模式对企业绩效的负向效应更大;三阶段预测模型实证了绩效下降是企业海外投资发展历程的一个阶段特征,随着国际化的深入,企业绩效会逐步提升。由此,得出了本书的结论二:从短周期看,海外新建模式与海外并购模式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均为负;从交互效应来看,海外并购模式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从长周期看,企业绩效会呈现水平“S”形发展特征,总体趋势表现为企业海外投资绩效不断上升。
第三,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行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绩效实证研究。采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数据,基于DEA的Malmqul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实证检验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的行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工程机械海外投资对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由此,得出了本书的结论三:海外投资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本书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将海外投资模式、企业绩效与行业绩效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之内;第二,揭示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选择与企业产业链及价值链升级的动态过程;第三,分析了由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竞争效应组成的“三位一体”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机制,从而为政府产业政策和企业海外投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本书完成之际,衷心感谢郭雪萌教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郭教授提供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本书的选题确立、框架搭建和成稿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衷心感谢中南大学肖序教授,北京交通大学丁慧平教授、马忠教授、崔永梅教授、彭名书教授、李红昌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孟焰教授对本书修改和完善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衷心感谢魏泊芦博士、张瑶博士、王博涵博士、谷增军博士、张侃博士等同门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后衷心感谢我的父母,在我困难的时候始终给予我家的温暖,感谢妻子王莹,给予我爱的包容,支撑我不断地克服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
本书的撰写和完善,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客流-价值流’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71973009)的资助和支持。
作者2021年8月目录●基于技术溢出效应的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投资模式升级及绩效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