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1.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編輯推薦: |
这不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部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关于藏书家、如何收藏的词条汇编。这也不是书目汇编,抑或书籍印刷或装订或书籍生产的术语汇总,尽管其中有很多来自这方面的词汇。这是《藏书ABC》,给圈内新人,给潜在的收藏者,给那些对书籍收藏有兴趣但并不一定身在其中的读者们。
|
內容簡介: |
本书一直被认为是关于图书收藏不可或缺的指南,也是了解藏书术语当前发展信息较丰富的参考书,本书包含700多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条目,条目的解释可能从一行到几页,从中可以找到对藏书和书目技术术语的定义和分析,并且穿插着对拍卖、书品、复刻和赝品、稀有性等主题的正面讨论。全书的主题设定在一个范围内,对词条的诠释兼具个性和权威,行文风格简洁、直率且充满机智。
本次引进中国的为第九版,该版经过了尼古拉斯?巴克和西姆兰?撒达尼的编辑与修订,新增了一篇序言,较前版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修正,同时首次配以插图进行讲解。
|
關於作者: |
约翰?卡特(John Carter,1905—1975),英国外交官,著名的珍本书商。著有《藏书ABC》。
余彬,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留学美国,获东密歇根大学信息管理硕士。译作有《人类的演化》《夜上海》《法兰西帝国玫瑰》《我是马拉拉》《笛卡尔的骨头》《道德资本主义》等。 恺蒂,撰稿人、策展人、制片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与伦敦城市大学,曾任职于英国国立艺术图书馆,现定居伦敦。已出版作品集《海天冰谷说书人》,《酿一碗怀旧的酒》,《书缘?情缘》,《书里的风景》等。译作《莎士比亚书店》《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等。
|
內容試閱:
|
和所有优秀的参考书一样,1952年首版的《 藏 书 ABC》也体现出小体量大容量的特点,全书的主题设定在一个范围内,对词条的诠释兼具个性和权威,行文风格简洁、直率且充满机智。简而言之,这是一部杰作,六十多年来从未间断的再版就是证明。
本书作者约翰?卡特(John Carter)出生于1905年5 月10日,1975年3月18日去世。他是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奖学金学生,他非常了解,作为优等生,学术生涯才是正道,但他却在1927年选择去纽约著名书商小查尔斯?斯克里布纳(Charles Scribner’s Sons)的店中工作,并一直待到1953年,其间只因服兵役而离开过一段时间。离职后到1955年间,他任职于华盛顿的英国大使馆,之后加入苏富比拍卖行,主要负责开拓美国新市场,1972年退休。他也是一位藏书家,收藏的A. E. 豪斯曼(A. E. Housman)蔚为可观,他的另一无与伦比的收藏是伊顿公学校长及诗人威廉?科里(William Cory)的作品。
因此,他能从各个角度观察藏书界,并能马上进行记录,富有洞见且平静客观。不过,尽管他长期是该行业的一员,但却从未真正融入。有些书商前辈不喜欢他的举止态度,感觉他傲气、高冷、不投入,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把每一档交易都处理得一丝不苟且诚信体面。而且,他对年轻人毫无偏见,无论是面对行业内的“小书虫”或蹒跚起步的收藏者,还是刚刚入门的书志学新手,他的慷慨和鼓励从来不带一丝自命不凡。
我就是受益者之一,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友善和帮助,尤其是当约翰?海沃德(John Hayward)突然去世,不久我即出任《藏书家》(The Book Collector)杂志的主编,他给了我很多支持。现在回想起那些日子,有种奇怪的感觉,这个世界真的很小,而且越变越小。那时,古籍书商很少,而且多数是老人。他们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大萧条时期甚至更远,他们说起那个年代,旧书和藏家都很常见,难处在于卖书。渐渐地,旧书和藏家都逐渐减少,几乎踪影难寻。他们认定自己是后的一代 :珍本古籍很快都会被锁进机构图书馆中,而他们所熟悉的珍本书交易也将随之结束。
然而,1952年《 藏书ABC》 出版时, 人们能感觉到一种抵抗,来自那些被人断言即将遗忘的元素和价值。页面之间,有对二战前的麦克?萨德利尔(Michael Sadleir)和《书目》系列的回忆,与之呼应的是藏书小圈子的中心人物斯坦利?莫里森(Stanley Morison)的观点及其犀利的风格。而且变化不期而至,在1972年本书的第五版时,已露端倪。那时,莫里森调皮地说 :“可能有 戏了。”很难具体地说出变化是从哪一天开始的,时隔十年,菲利普斯收藏(Phillipps Collection)的余脉和艾比收藏(Abbey Collection)同时重现江湖,它们令人垂涎的目录分别由安德里斯?马约尔(Andreas Mayor)和安东尼?霍布森(Anthony Hobson)编制,这无疑是一个转折点。
然而,真正的变化更为重大,同时也更为微妙。房地产的升值迫使书商们重估书店的租金,于是,开在城市商业主街上的书店越来越难以为继。明智的书商搬到乡村宅邸,编制书目通过邮购方式来操作,这样还省去了因营业时间、非购买型翻书客和商业房税所带来的困扰。当然,找货源要花时间(只要有时间,找书并不难),还需要敏锐的目光将好书录入,以更准确地定义市场。困难的是客户数量不见增加,针对这个问题,珍本书展会是个答 案。不必仅仅盯着伦敦书展,乡村酒店或其他公共建筑的书展也可以考虑,拉去一车书就能摆满一个展位,再带一些富余的,以补给良好的销售。
起初,我怀疑买卖只局限在圈内人之间(也算是印 度绳索戏法的一种吧,其中的经济原理我始终不甚了解), 但逐渐发现初出于好奇心的大众买家也成了回头客。为什么?部分原因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经济相对繁荣,大家手头都比较宽裕 ;另一原因是出于“不信任货币”的心理,觉得把钱换成价值稳定的实物更能抵御金融波动 ;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现代书籍生产水平的下降,尤其是装订的低劣,平装本的书页片片脱落,在书店的地板上铺了一层,厚得就像漂浮在瓦隆布罗萨溪流上的落叶。
所有这些都重新唤醒了人们对书籍的兴趣,无论是古籍还是不那么古的书籍。人们的兴趣不再局限于老套的文学和经典的范畴 :艺术和戏剧也占据了专业收藏的一席之地 ;工业的衰退使得以前无人问津的技术手册获得了新的溢价 ;日益平价的旅行催生了偏远地区旅行指南的追捧者,尤其是那些至今依然难以抵达的地方。初出茅庐的收 藏家原本被看作濒临灭绝的物种,如今却比比皆是了。新生代的古董书商出现了。曾经属于小众兴趣的珍本图书管理工作,如今已然成为一种职业,这得归功于特里?贝朗格教授(Terry Belanger)创立的珍本学校(Rare Book School),原属哥伦比亚大学,现属弗吉尼亚大学,也为本书的早期版本做出了慷慨的贡献。
所有这些,相信都会让约翰?卡特倍感欣慰,我也一样。还有一种变化,也曾让他不无悲哀,那就是传统装帧工艺的衰落,其主要功能已被机械化的工业装订取代。 然而,这项工艺并没有消亡,而是转化成为古籍保护者和艺术装帧师的蓬勃新世界。很久以前,大英博物馆的霍华德?尼克松(Howard Nixon)与桑戈尔斯基和萨特克利夫装帧坊(Sangorski and Sutcliffe)的肯尼斯?霍布森 (Kenneth Hobson)就讨论过,许多与装帧材料及实践相关的陈旧术语,因其不确定和不精准,已经过时并且弃用 了,除了偶尔会出现在书商书目里。这些词我们也收入此书中,因为这些目录已属历史文献,供人查阅,这些词自然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许相较于书籍装帧的外观,其仍被忽视的内部结构的历史会有一次复兴,给人们带来新的兴趣。
后,要感谢所有提供了改进建议和热情鼓励的人们,是你们减轻了我对卡特文本进行次完整修订的重担。修订以经典和简洁风格书写的文字并不容易,但必要的更改不可避免。初似乎无须解释的单词,如今必须为现在的读者加注。当初做梦都想不到的新词新事,必须添加进去。1952年一些日常的商业活动如今已成历史,有 些连定义都不够明确(未注明的引文通常来自《简明牛津英语词典》)。我要特别感谢特里?贝朗格先生和G. 托马斯?坦瑟勒(G. Thomas Tanselle),他们逐字逐行通读全文并加以评论注释,与我分担责任。我希望这些给予我帮助的人们对本书永远抱有挑剔的兴趣,改进的空间总是存在。我保留了原书的致献人,因为他让我和原作者一样,受益匪浅。
和所有优秀的参考书一样,1952年首版的《 藏 书 ABC》也体现出小体量大容量的特点,全书的主题设定在一个范围内,对词条的诠释兼具个性和权威,行文风格简洁、直率且充满机智。简而言之,这是一部杰作,六十多年来从未间断的再版就是证明。
本书作者约翰?卡特(John Carter)出生于1905年5 月10日,1975年3月18日去世。他是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奖学金学生,他非常了解,作为优等生,学术生涯才是正道,但他却在1927年选择去纽约著名书商小查尔斯?斯克里布纳(Charles Scribner’s Sons)的店中工作,并一直待到1953年,其间只因服兵役而离开过一段时间。离职后到1955年间,他任职于华盛顿的英国大使馆,之后加入苏富比拍卖行,主要负责开拓美国新市场,1972年退休。他也是一位藏书家,收藏的A. E. 豪斯曼(A. E. Housman)蔚为可观,他的另一无与伦比的收藏是伊顿公学校长及诗人威廉?科里(William Cory)的作品。
因此,他能从各个角度观察藏书界,并能马上进行记录,富有洞见且平静客观。不过,尽管他长期是该行业的一员,但却从未真正融入。有些书商前辈不喜欢他的举止态度,感觉他傲气、高冷、不投入,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把每一档交易都处理得一丝不苟且诚信体面。而且,他对年轻人毫无偏见,无论是面对行业内的“小书虫”或蹒跚起步的收藏者,还是刚刚入门的书志学新手,他的慷慨和鼓励从来不带一丝自命不凡。
我就是受益者之一,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友善和帮助,尤其是当约翰?海沃德(John Hayward)突然去世,不久我即出任《藏书家》(The Book Collector)杂志的主编,他给了我很多支持。现在回想起那些日子,有种奇怪的感觉,这个世界真的很小,而且越变越小。那时,古籍书商很少,而且多数是老人。他们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大萧条时期甚至更远,他们说起那个年代,旧书和藏家都很常见,难处在于卖书。渐渐地,旧书和藏家都逐渐减少,几乎踪影难寻。他们认定自己是后的一代 :珍本古籍很快都会被锁进机构图书馆中,而他们所熟悉的珍本书交易也将随之结束。
然而,1952年《 藏书ABC》 出版时, 人们能感觉到一种抵抗,来自那些被人断言即将遗忘的元素和价值。页面之间,有对二战前的麦克?萨德利尔(Michael Sadleir)和《书目》系列的回忆,与之呼应的是藏书小圈子的中心人物斯坦利?莫里森(Stanley Morison)的观点及其犀利的风格。而且变化不期而至,在1972年本书的第五版时,已露端倪。那时,莫里森调皮地说 :“可能有 戏了。”很难具体地说出变化是从哪一天开始的,时隔十年,菲利普斯收藏(Phillipps Collection)的余脉和艾比收藏(Abbey Collection)同时重现江湖,它们令人垂涎的目录分别由安德里斯?马约尔(Andreas Mayor)和安东尼?霍布森(Anthony Hobson)编制,这无疑是一个转折点。
然而,真正的变化更为重大,同时也更为微妙。房地产的升值迫使书商们重估书店的租金,于是,开在城市商业主街上的书店越来越难以为继。明智的书商搬到乡村宅邸,编制书目通过邮购方式来操作,这样还省去了因营业时间、非购买型翻书客和商业房税所带来的困扰。当然,找货源要花时间(只要有时间,找书并不难),还需要敏锐的目光将好书录入,以更准确地定义市场。困难的是客户数量不见增加,针对这个问题,珍本书展会是个答 案。不必仅仅盯着伦敦书展,乡村酒店或其他公共建筑的书展也可以考虑,拉去一车书就能摆满一个展位,再带一些富余的,以补给良好的销售。
起初,我怀疑买卖只局限在圈内人之间(也算是印 度绳索戏法的一种吧,其中的经济原理我始终不甚了解), 但逐渐发现初出于好奇心的大众买家也成了回头客。为什么?部分原因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经济相对繁荣,大家手头都比较宽裕 ;另一原因是出于“不信任货币”的心理,觉得把钱换成价值稳定的实物更能抵御金融波动 ;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现代书籍生产水平的下降,尤其是装订的低劣,平装本的书页片片脱落,在书店的地板上铺了一层,厚得就像漂浮在瓦隆布罗萨溪流上的落叶。
所有这些都重新唤醒了人们对书籍的兴趣,无论是古籍还是不那么古的书籍。人们的兴趣不再局限于老套的文学和经典的范畴 :艺术和戏剧也占据了专业收藏的一席之地 ;工业的衰退使得以前无人问津的技术手册获得了新的溢价 ;日益平价的旅行催生了偏远地区旅行指南的追捧者,尤其是那些至今依然难以抵达的地方。初出茅庐的收 藏家原本被看作濒临灭绝的物种,如今却比比皆是了。新生代的古董书商出现了。曾经属于小众兴趣的珍本图书管理工作,如今已然成为一种职业,这得归功于特里?贝朗格教授(Terry Belanger)创立的珍本学校(Rare Book School),原属哥伦比亚大学,现属弗吉尼亚大学,也为本书的早期版本做出了慷慨的贡献。
所有这些,相信都会让约翰?卡特倍感欣慰,我也一样。还有一种变化,也曾让他不无悲哀,那就是传统装帧工艺的衰落,其主要功能已被机械化的工业装订取代。 然而,这项工艺并没有消亡,而是转化成为古籍保护者和艺术装帧师的蓬勃新世界。很久以前,大英博物馆的霍华德?尼克松(Howard Nixon)与桑戈尔斯基和萨特克利夫装帧坊(Sangorski and Sutcliffe)的肯尼斯?霍布森 (Kenneth Hobson)就讨论过,许多与装帧材料及实践相关的陈旧术语,因其不确定和不精准,已经过时并且弃用 了,除了偶尔会出现在书商书目里。这些词我们也收入此书中,因为这些目录已属历史文献,供人查阅,这些词自然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许相较于书籍装帧的外观,其仍被忽视的内部结构的历史会有一次复兴,给人们带来新的兴趣。
后,要感谢所有提供了改进建议和热情鼓励的人们,是你们减轻了我对卡特文本进行次完整修订的重担。修订以经典和简洁风格书写的文字并不容易,但必要的更改不可避免。初似乎无须解释的单词,如今必须为现在的读者加注。当初做梦都想不到的新词新事,必须添加进去。1952年一些日常的商业活动如今已成历史,有 些连定义都不够明确(未注明的引文通常来自《简明牛津英语词典》)。我要特别感谢特里?贝朗格先生和G. 托马斯?坦瑟勒(G. Thomas Tanselle),他们逐字逐行通读全文并加以评论注释,与我分担责任。我希望这些给予我帮助的人们对本书永远抱有挑剔的兴趣,改进的空间总是存在。我保留了原书的致献人,因为他让我和原作者一样,受益匪浅。
第九版说明
作为一部成为经典的著作,对新增修订版的需求已经不容忽视。书籍性质的变化,以及读者对书籍态度的变化,促使编纂者们对第八版进行重新阅读并字斟句酌,调整了许多条目并增加了更多内容。过去的十年,见证了诸如Kindle之类电子阅读器的兴衰,与之呼应,预言“书籍已死”的书籍(和作者)的数量也呈现相应的升降。但是,每年出版的新书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城镇的书店数量可能有所减少,但是,如果算上纯网络书商,书商的总数却在增加。尽管书商和拍卖行都在抱怨书源短缺,但事实上书籍却以更快的速度返回流通市场,图书馆也在哀叹资金的紧缩削弱了收购重要书籍的能力。所有这些变化和抱怨以前都有过,但迄今为止,无论新旧,供收藏者购买和书商出售的书籍都是充裕的。
尽管细节已经发生变化,但是,约翰?卡特在1952 年首次提供的建议,对今天的收藏者和书商依然有着同样的指导意义。首字母缩写词的盛行,造成了“缩写词”部分大扩容,而对图像需求的普遍增长,促进词条必须涵盖与书面及印刷文字同步扩大的图像艺术。还有书虫、审查、书衣和木刻字母等内容,需要新的解释,但是,此书普遍的指导意义及其本质并未改变,对清晰度、敏锐性以及(有节制的)覆盖面的追求一如当初。
从一开始,《藏书ABC》就是合作的成果,卡特在初的汇编中借鉴了许多朋友的建议和经验。从第三版开始,我就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并从1972年开始重点参与。四十年来,我也幸运地获得各种帮助,珍本学校就向我敞开了慷慨的资源,这所学校曾隶属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现位于夏洛茨维尔的弗吉尼亚大学。而且,学校也为我提供了理想的合作者,西姆兰?撒达尼(Simran Thadani)原是该校的夏季员工,她和我一起通读了全书, 找出了需要填补的空缺以及需要更改的内容,并分担了这些修订任务。此外,因为她对数码世界资源的熟悉,扩展了这部分内容的输入。对于来自珍本学校众多员工朋友及其学生以至于广大书友社区的帮助,我们都深怀感恩,难以回报。
若论此版与以前版本的区别,当然在于插图,第九版是首次添加,以前的版本仅仅依靠文字。然而,用 图像和文字来共同展示与古书相关的事例和理念,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反映上一千年中书籍及其各部分所采用的材料形式的多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姆兰的个人专业知识,但是如果没有珍本学校提供的资源,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本书中采用的所有图像,都以某种方式依赖于这些资源。曾在珍本学校工作过的罗杰?威廉姆斯(Roger Williams)和史考特? 埃伍德(Scott Ellwood)分别提供了图表和照片,这些都来自珍本学校的教学资料和其他资源。无比感激校长迈克? F. 斯威莱茨(Michael F. Suarez),以及学校的芭芭拉?海瑞特(Barbara Heritage)及苔斯? 古特曼(Tess Goodman), 不仅给予鼓励,还提供实在的帮助。其他的新朋旧友都一如既往的慷慨大方,特别是特里?贝朗格(现已从珍本学校退休),他的丰富多彩的藏品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后要感谢《藏书家》杂志,我在五十年前接手于约翰?海沃德。因为它的撰稿人、订阅者、广告商,更因为编辑部的同事们,让我坚持做到了现在。更重要的是,约翰?卡特在此书中首次呈现的关于书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理想、愿望和信念,将一如既往地引导着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