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內容簡介: |
为纪念昆剧传字辈艺术家从艺百年,本书收录了研讨会34篇论文,分为“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昆剧传习所创立之辩”“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与传播”“传字辈昆剧艺术家的历史经验与成就”等四个板块。
“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对传字辈艺术的盛衰、传承以及生存发展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衰而未亡”的昆剧艺术,在当下作为“非遗”保护的重要的原则是“活态传承”。保护、传承和再创造是一个统一的辩证关系,也是昆曲存在与生存的根本之道。在昆曲百年传承的过程中,上海这座现代城市具有极为突出与关键性的作用。“昆剧传习所创立之辩”在“穆藕初发起说”和“十二董事创立说”之外,对昆剧传习所的创立进行了颇具创见的重新表述。“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与传播”阐述传字辈表演艺术、中国昆曲话语权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系统分析传字辈表演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并以青春版《牡丹亭》的巡演、电影《十五贯》的传播、昆剧《挡马》的创排为个案,分析昆剧传字辈的艺术对此后昆曲的运作及审美方式的影响,以1936年德译本《牡丹亭》为个案,探讨彼时“中戏德演”为当下中国戏曲“走出去”且“留得下”提供的启示与意义。“传字辈昆剧艺术家的历史经验与成就”从不同视角总结、分析传字辈艺术家在推动昆曲艺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贡献。
|
關於作者: |
夏萍,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艺术评论》主编,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长期从事艺术档案的收集管理、课题研究、宣传策划等工作。主编《永远的东方红》《春华秋实——上海舞台艺术40年说明书荟萃》《京剧行当那点事》《用戏剧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等著作,并担任《上海当代剧作选1949-2019》《艺海麒麟——人民艺术家周信芳》《老戏单的新发现》等出版物副主编。
杨子,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文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英国切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理事,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表演上海:剧场空间与城市想象》等,曾获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第三十五届田汉戏剧奖理论一等奖、第三十届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第十届华文戏剧节(香港)两岸四地“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主持多项省部级重大课题及中英国际合作课题,主要从事影视戏剧艺术理论、城市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研究。
|
目錄:
|
1前言
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3昆曲百年传承与“现代”的新定义 /傅.谨
12传字辈和上海 /周锡山
46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江苏昆剧的“四脉”与传字辈
的传承作用/王.宁
57从《申报》(1924—1941)看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的盛与衰/邹元江
72传字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李.晓
85出科后的昆剧传字辈的生存逻辑辩证/蓝.凡
96从厅堂到剧场——昆剧表演的不变之变/罗怀臻
100老树春深更着花——写在昆剧传习所开办 100周年/谢柏梁
昆剧传习所创立之辩
113昆剧传习所成立前后穆藕初之活动考略/赵山林
125关于昆剧传习所“创办”“接办”的争论/唐葆祥
132穆藕初是否昆剧传习所创办人?/朱栋霖
136昆剧传习所创立问题辨正/浦海涅
160存亡绝续:穆藕初与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创立/刘轩
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与传播
179民国年间新闻界对昆剧传字辈形象的真实书写/朱恒夫
195传字辈表演艺术助推中国昆曲话语权传播/任国征
205从周传瑛到汪世瑜:新型昆曲小生艺术的生成及其特色/陈均
228传字辈在上海徐园的演出活动/曹凌燕
240留住传奇的传世影像——昆剧电影《十五贯》拍摄始末/张一帆
255“走出去”且“留得下”:德译本《牡丹亭》的搬演及启示意义/李霖
264从昆剧《挡马》看南昆武旦的艺术渊源及发展/王珊珊
271昆曲电影《十五贯》对浙昆演出的影响及对“数智文艺”的启示
——以传字辈表演对原作的再阐释为例/程涵悦
276试论昆剧传习所沪上公演剧目/吴越 288薪尽火传——昆剧传字辈艺术家表演影像的留存和意义/洪洁
传字辈昆剧艺术家的历史经验与成就
303传字辈昆曲表演艺术家的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江巨荣
314昆剧传习所和传字辈的历史功绩和杰出贡献/沈鸿鑫
322方传芸先生及其子女的方氏艺术世家——家教、家学和艺术传承/周巩平
341百年承传的回顾与思考——探究昆剧传字辈的成就之路/黄暾炜
352论昆剧传字辈的传承与创新理念/李良子
364略谈邵传镛昆剧净行艺术/彭剑飙
383记录与传承——《周传瑛身段谱》艺术价值解读/李阳
400传道授业,鉴往知来——郑传鉴戏曲表导演创作思维刍议/李鑫艺
408戏舞艺术人生——方传芸的舞蹈创新理念拾微/林圣
419贞烈可嘉,女侠气节——略论刘传蘅的刺杀旦表演艺术/翟皓月
445切磋琢磨,郁郁文哉——吴梅与传字辈艺术家/何晗
|
內容試閱:
|
前言
1921年 8月,昆剧传习所在苏州创建,从这里走出了 44位传字辈昆剧艺术家。他们在动荡的时局中坚持演出,挽救、继承了即将消亡的昆曲艺术;1949年之后,传字辈又培养了大批昆曲艺术接班人。他们在昆剧艺术史上,在中国戏剧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 20世纪昆曲艺术的新篇章。2021年是传字辈从艺一百周年,也是昆曲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20周年。为纪念昆剧传字辈艺术家从艺百年,总结传字辈艺术家的艺术成就,探讨 21世纪昆剧艺术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于 2021年 7月 16日至 18日在上海举办“纪念昆剧传字辈从艺百年学术研讨会”。本书收录了研讨会 34篇论文,分为“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昆剧传习所创立之辩”“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与传播”“传字辈昆剧艺术家的历史经验与成就”等四个板块。
“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对传字辈艺术的盛衰、传承以及生存发展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衰而未亡”的昆剧艺术,在当下作为“非遗”保护的重要的原则是“活态传承”。保护、传承和再创造是一个统一的辩证关系,也是昆曲存在与生存的根本之道。在昆曲百年传承的过程中,上海这座现代城市具有极为突出与关键性的作用。“昆剧传习所创立之辩”在“穆藕初发起说”和“十二董事创立说”之外,对昆剧传习所的创立进行了颇具创见的重新表述。“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与传播”阐述传字辈表演艺术、中国昆曲话语权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系统分析传字辈表演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并以青春版《牡丹亭》的巡演、电影《十五贯》的传播、昆剧《挡马》的创排为个案,分析昆剧传字辈的艺术对此后昆曲的运作及审美方式的影响,以1936年德译本《牡丹亭》为个案,探讨彼时“中戏德演”为当下中国戏曲“走出去”且“留得下”提供的启示与意义。“传字辈昆剧艺术家的历史经验与成就”从不同视角总结、分析传字辈艺术家在推动昆曲艺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贡献。
本书作为研讨会论文的集结,不仅是对昆剧老一辈艺术家的回顾和缅怀,也将为昆曲艺术的传承发展留下一笔不可多得的艺术财富。挖掘传统,创新发展,是艺术工作者和研究学者共同的使命,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务。本论文集在现有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展现新视角,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希冀对昆剧艺术在当下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发挥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