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419.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474.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58.0
|
編輯推薦: |
本书获得2009 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2010年英联邦奖提名 书中《美国大使馆》一篇曾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犀利而深沉地刻画了尼日利亚人的创痛记忆,还有他们被新旧世界夹击的迷惘与失落 何塞·多诺索 ※拉美“文学爆炸”主将※ ※与马尔克斯、科塔萨尔、略萨齐名的智利文豪※ ※获智利国家文学奖、西班牙评论文学奖、意大利蒙代洛文学奖、阿方索十世勋章等多项殊荣※ ※《2666》译者北京大学西语教授赵德明老师倾力献译※ 在何塞?多诺索的这部短篇小说集《避暑》中,展现了他作为拉美文学爆炸主将的实力和特色。作品用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老年人令人不安、无法进入的世界;压抑之后释放扭曲欲望的女佣;身份的变换或社会变革;以及来自一个主人公痴迷的念头所创造的臆想世界——来吸引读者读下去,这些作品或现实或哀婉或癫狂,与盛行的魔幻现实主义非常不同,甚至能看到作者对魔幻现实的反思,给人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这部短篇集也奠定了多诺索日后成为拉美小说领军人物的基石。
|
內容簡介: |
套装共5册: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诗人继续沉默 避暑 奇山飘香 绕颈之物
绕颈之物:
《绕颈之物》是阿迪契200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12个以移民和家园为主题的故事。从
描述移居美国的尼日利亚人憧憬和失落的《赝品》《婚事》《绕颈之物》,到讲述尼日利亚现实创痛的
《一号牢房》《个人感受》,以及反映尼日利亚传统和现代矛盾的《固执的历史学家》《过不了明天》
等。阿迪契以精彩的故事呈现了新旧世界之间的尖锐对峙,对其中的个体而言,记忆、语言、身体等
等,都变成了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战场。
本书获得2009 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2010年英联邦奖提名。其中,《美国大使馆》一
篇曾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奇山飘香》出版于一九九二年,翌年荣获年普利策小说奖。评委会称赞作者用全新的视角,通过个体在两种文化冲突对抗中的挣扎来体现越南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将越战文学提升至一个的新高度。在收入书中的十五个故事中,作者用人称叙述,融合越南民间传说、可怕难忘的战争记忆、美国流行文化和家庭冲突,讲述了越战之后移居美国南方的越南侨民这一独特人群的生活种种。
在何塞?多诺索的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他一生中孜孜以求的创作主题开始崭露头角。从《避暑》到《查尔斯顿舞》,从《精彩的晚会》到《桑特利塞斯》,多诺索在这些作品中提出的主题思想就是他长期坚持的东西:老年人那令人不安、无法进入的世界;被压抑和被释放的激情扭曲欲望的女佣;智利民族身份的变换或社会的变革;以及一个由疯子的念头所创造的癫狂世界。就像马尔克斯代表了哥伦比亚,何塞·多诺索的小说也代表了智利,并且成为拉美文学爆炸作家黄金一代的领军人物。
|
關於作者: |
以色列国家文学奖得主美国犹太文学奖得主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入围者翁贝托·埃科钟爱的以色列作家写作有福克纳的影子,再加上点乔伊斯 *
* 哈罗德·布鲁姆在《纽约时报书评》上的评价
---------------------------------------------------
亚伯拉罕?耶霍舒亚(A.B.Yehoshua,1936-)是以色列当代重要作家,与阿摩司?奥兹、大卫?格罗斯曼并称“以色列文学铁三角”。1954年到1957年,他以跳伞兵的身份在部队服役,而后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攻读文学与哲学,于1961年获学士学位,在中学任教。他的妻子丽芙卡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1963年到1967年,他随赴法读博的妻子一同来到巴黎,担任世界犹太学生联盟的秘书长一职。1972年,他回到以色列,在海法大学教授比较文学和希伯来文学。1975年,他受邀成为牛津大学圣十字学院的客座作家。之后,他还担任过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
在结束兵役后,耶霍舒亚便以短篇小说为开端,进行文学创作。他的本故事集《老人之死》出版于1962年,并由此成为“新浪潮”文学运动著名人物。他自称深受弗朗茨·卡夫卡、威廉·福克纳以及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的影响,迄今为止,已创作了《被解放的新娘》《曼尼先生》《友好的火》《回顾展》等十一部长篇小说,还有短篇小说、戏剧和散文等作品。他曾入围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荣获以色列国家文学奖、美国犹太图书奖、法国美第奇外国文学大奖等诸多奖项。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1977年出生于尼日利亚,起初在尼日利亚大学学习医药学,后在美国东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学习传媒学和政治学,之后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创意写作的文学硕士学位。
2003年,她的长篇小说《紫木槿》获得2004年橘子小说奖提名,小说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尼日利亚的政治骚乱和一个被信仰裹挟的家庭的悲剧。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半轮黄日》窥探了尼日利亚的内战伤痛,获2007年橘子小说奖。2009年,她的短篇小说集《绕颈之物》获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提名。2014年,她风靡全球的TED演讲《我们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2017年,她的散文集《亲爱的安吉维拉》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好书。
2010年,阿迪契入选《纽约客》评出的“二十位四十岁以下的小说家”。2015年,《时代》杂志评选阿迪契为“世界有影响力的一百人”。
|
目錄:
|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诗人继续沉默 避暑 奇山飘香 绕颈之物
|
內容試閱:
|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凌晨三点,她总算驱车驶过那座通往阿基尔岛的桥。村庄终于出现了:渔民合作社,五金店,食品店,红砖小教堂,在昏黄的路灯下,每座房子都上着锁,四下里一片寂静。她顺着一条黑黢黢的道路往前开,路两边是高高的杜鹃花篱笆,杂乱疯长,早已过了花期。她看不到一个人,也看不到一扇亮灯的窗户,只看见几只睡熟的黑腿绵羊,后来又看见一只狐狸站在车尾灯里,一动不动,样子有点吓人。道路变得狭窄,接着,拐入了一条宽阔而空旷的大路。她感觉到了大海、沼泽;开阔而广袤的空间。杜格特的路没有明显标志,但是她很笃定地往北一拐,顺着荒无人烟的道路,驶往伯尔故居。
来的途中,她两次把车停到路肩上,闭上眼睛小睡一会儿,但是此刻,到了岛上,她感到十分清醒,精力充沛。就连这条径直坠入海滩的漆黑道路,似乎也充满了生命力。她感觉到了高高耸立、遮天蔽日的大山,光秃秃的山丘,以及在下面的道路尽头,大西洋的海浪拍打沙滩时清脆悦耳的声音。
管理员告诉她在哪儿能找到钥匙,她急切地用手在煤气罐周围摸索。钥匙链上有好几把钥匙,她挑选的把就打开了锁。进去后发现房子重新装修过:厨房和客厅合并,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长房间。房间一头还是那个刷成白色的壁炉,但另一头安放了新的水池和橱柜。房间中间有一个沙发、一张松木桌子,和几把配套的硬椅子。她打开水龙头,烧水沏茶,用篮子里的泥炭点了一堆小火,在沙发上临时铺了个床。玻璃窗外,倒挂金钟的树篱在晨曦的微光中颤动闪耀。她脱掉衣服,躺下来,伸手拿过书,读了契诃夫一个短篇小说的开头一章。这章写得很精彩,可是她刚读完,就感到眼皮耷拉下来,她愉快地关上灯,知道明天整个儿都属于自己,工作,阅读,在路上散步,徒步去海滩。
醒来时,她隐约感觉一个梦的尾巴——如丝绸一般——悄然隐去,她睡了很长时间,睡得很沉、很满足。她把水烧开,从车里取回自己的东西。她的行李很少:几本书,几件衣服,一小箱子食物。还有几个本子,几张写了笔记的纸,上面的字迹潦草模糊。天空布满云团,但依稀可见几抹蔚蓝,预示着一个好天气。下面的大海边,一长条丝带般的海水掀起透明闪亮的海浪,在海滩上摔得粉碎。她渴望阅读,渴望工作。她觉得自己可以接连几天坐在这里,阅读,工作,什么人也不见。她在思考手头的作品,琢磨着应该怎么开头,突然,电话响了。响过几声后沉默下来,接着又响。她伸手去拿话筒,与其说是为了接听,不如说是为了让它不要再响。
“喂?”一个带口音的男人说,“我是……”报出了一个外国名字。
“什么?”
“管事的说你住在这儿。我是德语文学教授。”
“噢。”她说。
“我可以看看房子吗?管事的说你会让我看的。”
“说实在的,”她说,“我没有——”
“噢,你在工作吗?”
“工作?”她说,“我在工作,是的。”
“真的吗?”他说。
“我刚搬过来。”她说。
“我跟管事的谈过了,他说你会让我看的。眼下我就站在伯尔故居的外面呢。”
她转向窗户,顺手从纸箱里拿了一个青苹果。
“我还没穿好衣服,”她说,“而且我在工作。”
“真是打扰你了。”他说。
她看着水池里。不锈钢反射着晨光。“你能改天再来吗?”她说,“星期六怎么样?”
“星期六,”他说,“我就走了。我得离开,但是眼下我就站在伯尔故居的外面呢。”
她穿着睡衣站在那儿,手里拿着苹果,考虑着这个站在外面的男人。“今天晚上你还在吗?”
“在,”他说,“今天晚上你合适吗?”
“如果你八点钟来,”她说,“我会等你。”
“我必须那时候再来一趟?”
“是的,”她说,“你必须再来一趟。”
说完她就把电话挂断了。她看着话筒,不明白刚才为什么把它拿起来,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把号码告诉别人。这里竟然有电话号码,她为此生了一会儿闷气。这刚刚开始的一天,本来是个好日子,现在仍是个好日子,但是有了变化。既然她定了一个时间,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天就只能朝着德国人来访的方向推进了。她走进浴室,刷牙,心里想着站在外面的他。她可以迅速换掉睡衣,出去叫他进来,那么这一天便又会重新属于她。然而,她坐在炉火边,捅了捅炉栅里的炉灰,盯着壁炉架上的一个玻璃大水罐出神。她要走到海边去,从树篱上摘一些倒挂金钟,在他到来前给水罐里插满那些悬挂的红花。她要好好地洗一个澡。她寻找手表,过了好几分钟才找到,在昨天穿的那条牛仔裤口袋里。她盯着白色表盘看了整整一分钟。表上显示,她的三十九岁生日刚过中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