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本书作者张伟诗,一直致力于催眠研究,他在书中不仅想给专业读者呈现一个清晰而严谨的催眠概括,还想给非专业读者呈现一个浪漫而不失严谨的催眠描绘。
20位催眠大师传奇的催眠人生,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
內容簡介: |
500多年来催眠研究者如恒河沙数,但对催眠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催眠人物却寥若晨星。20位催眠大师跌宕起伏的催眠人生是如何演绎“催眠”这一看似神秘却不乏神奇、看似矛盾实则有序的现象呢?
本书作者心无杂念耗费3年心血,用严谨而浪漫的催眠笔触为你描绘他们传奇的催眠人生,以及他们背后波澜壮阔的催眠史诗!
|
關於作者: |
张伟诗
建构催眠提出者,司法催眠探索者,现为浙江警察学院心理实验室负责人;著有《建构催眠手法研究》《催眠理论与实践》等多部催眠作品,主持浙江省“催眠精品课”,因聚焦催眠研究荣获多次嘉奖并荣立三等功。
|
目錄:
|
第一章 帕拉塞尔苏斯:传奇催眠先驱
第二章 麦斯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催眠之神
第三章 布雷德:科学催眠之父
第四章 沙可:偏离催眠方向的神经学界拿破仑
第五章 让内:被解离的催眠解离创始人
第六章 李厄保:人道之催眠、俗世之圣贤
第七章 伯恩海姆:扭转催眠发展的灵魂人物
第八章 弗洛伊德:寻不到催眠家园遂亲手创建精神分析王国
第九章 荣格:看不透催眠黑匣子,同样创建分析心理学王国
第十章 巴甫洛夫:伟大的具身催眠开拓者
第十一章 赫尔:完美主义之催眠先锋与黄金十年之催眠人物
第十二章 希尔加德:实验催眠之集大成者
第十三章 艾瑞克森:悟透天机的荣耀王者
第十四章 艾尔曼:大道至简的催眠家
第十五章 萨宾:催眠之清新空气制造者
第十六章 巴伯:童心未泯的催眠巨匠
第十七章 奥恩:司法催眠权威
第十八章 陶成章:中国催眠先驱
第十九章 余萍客:中国催眠之父
第二十章 鲍芳洲:中国催眠巨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推荐序
奥运火炬手、电影形象大使、青年志愿者代表等是我的学生张伟诗在大学时代的荣誉,更令人骄傲的是,他作为队长带领的“研究生西部支教团”荣获“2007年感动福建年度十大人物”。他在学生时代就已无须扬鞭自奋蹄,而且保持旺盛的创造力至今。据我观察,他很少有疲倦状态;而据他所言,改掉午睡习惯是为了不浪费时间。
在专业方面,他沉醉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艾瑞克森的催眠研究,这令我印象深刻,比如大一时他将弗洛伊德抽雪茄的经典照片摆在寝室书桌上,后来照片变成了荣格,再后来又变成了艾瑞克森。从他逐渐成熟的思考和表达看,这三位人物对他影响很大,而且并不局限于思维和理论层面。大概便是这样孜孜不倦的经历,加上他个人浪漫的情怀,才使他写出“意识忽明忽暗,生命潮起潮落”这样难得的心理学文学语言。
这几年来,他在催眠领域持续深耕,获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因聚焦催眠研究多次荣获嘉奖并荣立三等功,催眠慕课属于浙江省一流精品课,司法催眠方面的实践在国内也是少有的。此外,他还授课“全国新任公安局长班”等。
他在推动科学催眠规范化发展方面的各种努力,值得肯定,也值得鼓励。
本书中催眠人物的选取标准大致为“已故的、贡献大的、温暖积极的”,这体现了他的思考,而基于史料翔实的行文从容与起承转合、独立思考与妙笔生花则凝聚了他的心血。同时,令人喜悦的是,他的思想还积蓄在其他同样浪漫且专业的催眠作品中。
对于本书,我是非常期待的。
连榕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2021年10月1日
自序
恩格斯精通催眠手法、巴甫洛夫痴迷催眠实验、荣格尝试催眠人桥、“中国三子”引领催眠潮流,这些似乎不为大众所知,陌生的内容还包括古老催眠源于星辰仰望、错误催眠治愈人间疾苦、矛盾催眠并行不悖、当代催眠发展既属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但本书并不打算停留于历史知识的陈述,而是试图做出这样的努力:给专业读者一个清晰而严谨的催眠概括,给非专业读者特别是对深度沟通和深度影响感兴趣的爱好者一个浪漫而不失严谨的催眠描绘。
但这种细分领域的梳理并不轻松。一则少有可仿先例,部分资料缺失,耗时费力,二是催眠研究本身长期存在争议,国内外学者各执己见,亦各不相让,三若将百年催眠变迁以重要人物核心思想这一条线串联起来,除需专业基础外,还需执迷不悟的浪漫空想和汗流浃背的放肆梦想,而这也恰是本书创作的二次冲动:催眠未必属于细分领域或小众群体,相反,它无处不在,生生不息。你看,那500年前悄然孕育催眠的漫天繁星今天依旧闪耀光芒,你听,那300年前强力推进催眠的纯粹祝福今天依旧饱含深情,再瞧,那178年前激动验证催眠的科学猜测今天依旧散发智慧,不妨再领略那100多年来并不仅限于眼耳鼻舌身意所见证的催眠传奇,依旧经典。
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催眠到底是什么?
是一种因凝视而引发的神经疲劳,还是一种因疲劳而导致的特殊睡眠,或是一种因睡眠而激起的相对解离,还是一种因解离而产生的深度恍惚,甚至是一种因恍惚而演绎的具身幻想,或者都不是,它只是一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普通生活罢了。
此番种种,在过去一个不算短的时间里经常困惑着我,直到多年前某个秋夜。那时,我同往常一样开车经过西湖杨公堤,内心突然涌上一股不可抑制、不可言状的喜悦。我问自己:“眼睛看到的秋意盎然与内心感受到的秋韵萧瑟是一回事吗?现在我开车经过这里和年少跑过这里有什么区别吗?所谓的暗示、解离、恍惚、隐喻等,与建构、流动、意境、自我等,不都形意和合吗?这下好了,眼前看不见的终于看见,以前看不懂的终于看懂。那就这样保持下去吧。不用踩油门,也不用停下来。树上的银杏果、湖里的黑天鹅、路上的晚行人都知道早秋的星会变亮,晚秋的光多微凉。没错,我不只是恰巧经过这里,那就继续这样下去吧。”
喜悦感源源不断地从心底涌上来,以至于回到家后对着镜子刷牙时我还忍不住发笑,对着昨天的诬告指责也能发笑,对着窗帘沙发的讽刺质问也能发笑。此前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不过这次它来得更凶猛,淡淡地持续整整一个季节。
我把上述经历凝练成一句话,然后写成一本书,继而整理出样稿发给素未谋面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的编辑们,并忐忑他们是否对此感兴趣。“万千心理”曾经出版过一些经典的催眠著作,而且作为国内心理学图书的品牌,更是我们这一代心理工作者专业成长的摇篮。
所以,我的忐忑有充足的理由。另外,我的忐忑还出于能否恰当地拿捏个性化的催眠脉络解读与催眠定义阐释。出乎意料的是,“万千心理”的回应让我喜不自胜。
在我的这本至今为止zui为重要的著作撰写中,母亲看出我不同以往的努力与坚持,便更加严肃也更加温慈地劝我别太劳累。这也许是天下母亲牵挂子女时一句zui普通的叮咛,同时也是一句zui直接的问候和zui深情的鼓励。我在少年时候就已深深读懂她的这句话,所以这次以一位中年人该有的成熟和担当更加全神贯注地深入历史长河中那些无数个繁华与落寞的角落里去寻访早已落满尘埃的虚幻与真实,以期对她无声的勉励和默默的期待有所回报。
只是,母亲再也看不到这些了。
过去的那几年,对她的观察与治疗、对医生的信赖与怀疑、对生命的祈祷与挽留、对写书的煎熬与困顿、对自己的迷茫与彷徨,以及对未来的不知所措与百感交集,成为我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深深的体验,而悲伤的巧合正是她患病起点与本书撰写起点重叠,zui后她又安然离去于本书完稿后的第7小时。
也正因本书与母亲紧密相关,我遂将之视为自己内心深处的圣洁作品并全力以赴,且在母亲走后逐字逐句地修改。不能粗制滥造、定要字斟句酌,因它还是我思念母亲的zui好载体。
深深想念你!
张伟诗
于杭州西湖
2021.5.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