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1. 由知名科学家苗德岁为孩子们精心打造。在准确阐述达尔文思想精髓的同时,保证语言的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2. 清新的拟人化彩色手绘插图,逗趣的人物对话,将知识内容形象化,达到趣味呈现知识内容的效果,提升孩子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3. 丰富而生动的事例,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达尔文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思考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
4. 穿插讲述了达尔文的成长故事和学术贡献,展现了达尔文的努力和勤奋,激励孩子们勇于钻研探索。
|
內容簡介: |
22岁的达尔文登上了英国海军舰艇“小猎犬号”,开始了他为期5年的科学考察之旅。在这次旅行中,达尔文深入细致地观察了各种生物、地质现象和风土人情等,带回了大量珍贵的标本。这些为他后来创作《小猎犬号航海记》和《物种起源》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關於作者: |
苗德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堪萨斯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荣休教授,荣获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的罗美尔奖,成为获得该项奖的首位亚洲学者。在2011—2012年间,翻译了达尔文《物种起源》重要的第二版。已出版《给孩子的生命简史》《地球史诗:46亿年有多远》等儿童科普图书。
|
內容試閱:
|
Di一章
少年达尔文
“输在起跑线上”的天才
1809 年2 月12 日,查尔斯· 罗伯特· 达尔文出生在英格兰中部的小城什鲁斯伯里。在维多利亚时代,他家算是那儿远近闻名的名门望族。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谟斯· 达尔文是一位名医,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曾邀请他出任宫廷御医,却遭到他的婉言拒绝;他同时还是大名鼎鼎的发明家(和蒸汽机发明家瓦特是好朋友)、植物学家、生理学家和诗人,堪称才华横溢型的天才人物。达尔文的父亲罗伯特· 达尔文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心理医生,还是一位聪明的投资家,属于直觉型天才人物。达尔文的外祖父约西亚· 韦奇伍德是当时英国著名的工业家之一,也是英国陶瓷工艺发明家和制陶商,属于经验型天才人物。因此,美国历史学者、作家保罗· 约翰逊在《达尔文:天才的画像》一书中曾指出:少年达尔文身上兼具才华横溢型、直觉型和经验型三类天才基因,他不想成为天才都难啊……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人看好的天才型儿童,却似乎“输在了起跑线上”!
尽管达尔文口含“银汤匙”,生在富贵之家,但不幸的是,他8 岁半的时候,母亲就病故了。他在六个孩子中排行老五,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由于父亲到处行医,又非常忙,主要由三个姐姐照管他,免不了对他格外溺爱。
小时候由于母亲长期生病,一开始也是姐姐们教他读书识字,到了8 岁时,他才跟妹妹凯瑟琳一起,去上了一年的天主教小学,校长是母亲敬仰的神父。在学校里,达尔文的功课虽然远远不如妹妹,但是实际能力却比妹妹强得多。他极早地表现出对自然课的莫大兴趣,非常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动植物标本。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达尔文开始有了收集各种标本的爱好——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他不仅迷恋上了捉虫子、采集各种花花草草、到河边去寻找贝壳和鹅卵石、到山上去找矿物标本,而且还喜欢集邮、收藏钱币和印章……他房间里的各种藏品琳琅满目。
到了9 岁时,达尔文医生觉得应该把小达尔文送到什鲁斯伯里公学上寄宿学校,接受更加严格的训练。这所学校是英国一所有名的私立学校,校长布特勒先生是著名教育家,也是达尔文医生的好朋友。
什鲁斯伯里公学的课程,以古典语言文学为主,学的大多是些拉丁文和希腊文经典,对少年达尔文来说,味同嚼蜡。他对该校的古典教育颇有抵触情绪,因而各门功课只求混个及格,兴趣依然在课余收集各种博物学标本上。当然,如果他当年是个循规蹈矩的乖孩子、好学生,恐怕我们今天根本就不会知道他这个人了!
对于孩子如此不争气,达尔文医生心里很着急。有一次他严厉地跟小达尔文说:“你整天不好好读书,只知道养狗、打猎、捉老鼠,这样下去你将来会一事无成,不但你自己丢脸,而且也会给我们家族丢脸。”慈父的这番话已经算说得很重了,小达尔文不得不同意父亲的安排,跟哥哥一起去爱丁堡大学读医学院,将来也好子承父业。这时他刚满16 岁,在什鲁斯伯里公学已经整整读了七年。他晚年回忆道,那里的古典教育对他影响不大,这段生活几乎是他的“人生空白”。
按照时下的话来说,少年达尔文貌似“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也许我们不应该过早地下结论。漫漫人生路,不能用一时一事的成败论英雄——这就像看马拉松比赛不能用一百米短跑的标准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