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一带一路与一洲”新在哪里?北大不同学科背景的学人突破学科疆界,以开放研讨的方式,在集体一线调研基础上形成此书。本书分为 “从基建到投资经营:中国角色变迁”、“资本、教育与人力资源”、“文化碰撞与对话交流”、“ 探索创新”四个栏目,研究对象国主要集中在埃塞、吉布提等非洲之角以及安哥拉,涉及的领域包括投资、教育、文化交流等,有助于对我们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非洲合作的情况、进展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
關於作者: |
刘海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非关系(特别是中非人文交流、中非合作论坛)、安哥拉国别研究(包括中安关系)、中国发展援助(微观的、个案的视角)、中国海外新移民?。
|
目錄:
|
导论:“一带一路与一洲”新在哪里? 刘海方/1
从基建到投资经营:中国角色变迁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吉布提港发展:经济地理条件、城市状况与PPC模式的可移植性 陈宇枫 许立言/23
中资企业对埃塞俄比亚投资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政治经济发展视角的分析 王敏 李晨阳 林雪芬 张丹丹/45
中资企业对吉布提投资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政治经济发展视角的分析 王敏 尚双鹤 杜雨帆/74
从吉埃相依到全球节点:吉布提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 〔喀麦隆〕门杜/91
从建设农场到投资经营:内战后中安农业合作研究 何书忱/108
资本、教育与人力资源
新一轮中国资本与非洲人口红利
——基于中非工业园区的调查分析 王进杰/129
教育、人力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新加坡经验对吉布提发展的启示 邹雨君 哈巍 陈东阳 郭圆圆/156
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人口跨国迁移方式变化原因分析 孙威/188
南非职业教育发展与中南职业教育合作初探 姒海/211
中非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高校对非合作的策略选择、现实挑战与应对路径 任新红 任军/238
文化碰撞与对话交流
让吉布提建设得更像吉布提
——在对话交流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师曾志 李堃/257
庶民作物,绿色黄金或精神毒药?卡特草在非洲之角的社会生命史 谭威/275
探索创新
后殖民主义与亚非拉环境史研究 包茂红/293
如何学习非洲:基于哈佛燕京非洲研究访学项目的思考 罗楠/314
发展研究中的参与式评估:基于中国和非洲的实践项目 裘丽 唐?迪茨 尼基?波/324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2019年度大事记/337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2020年度大事记/343
|
內容試閱:
|
序言
位于东非之角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两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南半球延展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近年来继“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以后与非洲大陆深化和升级经贸合作的重要试验田。2019年暑期,得益于招商局集团对研究经费和研究组织实施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次组织了“一带一路”研究生暑期国际调研团项目,为不同院系的北大师生提供了共同调研和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实战”机会。来自经济学、国际关系、教育学、地理学、传播学的导师们和他们的博士生们,一起组成了“北京大学埃塞俄比亚、吉布提暑期调研团”,深入到两国企业、社区、高校考察调研,分析东道国的发展环境,研究其发展战略,特别深入探讨该国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之下的合作机会与挑战,为中资企业在两国开展投资经营提供意见建议。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共同“走进非洲”、观察研究中国与这块古老而又蒸腾着新鲜活力的大陆正在推进的合作,即“一带一路与一洲”,这既是当前社会科学急需探索实践的多学科交叉方式,也体现了北大“常为新、常为先”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
《中国非洲研究评论》是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学术年刊,创刊以来一直积极探索促进学科交叉和实证调研基础上的中国非洲研究,并以拓展中国非洲研究学人的全球视野为己任。非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高度评价研究生院组织的这种多学科交叉联合“走进非洲”开展调研的学术活动组织方式和研究成果,愿以《中国非洲研究评论》年刊专辑的形式呈现学者们联合调研的作品,并且承担出版过程的设计、组织和编辑工作。专辑中呈现的作品,记录了北大面向新时代、组织不同学科学者们参与同一个课题调研的生动过程,也展示了学者们在此过程中切磋、琢磨,对中国在海外进行的前沿实践的跟踪与思考,既是北大学人整体学术风格和全球情怀的展现,也能够将中国学者“面向实践、面向问题”的新作品贡献给中国和国际学界。
这一组研学作品分成“从基建到投资经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