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NT$
495.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內容簡介: |
编辑推荐
★《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是对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超清呈现和超细解读,普通读者可以看到清晰画卷中每一个细节,并轻松享受作者深入浅出、恰到好处的解读。
★《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等权威专家肯定,范迪安亲笔作序推荐。
★本书甫一上市即大受欢迎,两周后紧急加印。
★作者田玉彬的著作《中国画好好看》入选界面新闻2020年度荐书、中国教育报2020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2020年度爱阅童书100教师用书、2020年中国童书榜百佳书单等,《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是田玉彬在中国古典美学普及领域又一代表性力作!
★作者说:读者朋友,我带你们看《清明上河图》,就是要带你们看里面这些有料、有趣的细节。我想让你们在看画时也能像我一样不时发出惊叹:“哇,宋朝竟然有这个!”“哦,原来如此!”“啊,竟然如此!”诸如此类。
总编推荐 (河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康华)
经过一年多的匠心打磨,《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终于进厂印制了,这是我们河南美术出版社“读懂中国画”丛书的本,作为丛书的策划者,我既欣慰又感动。我认为本书有几大鲜明特点:
一是本书“超细读” 的读画方式,这是区别于市面上任何一本同类书的明显的特征。古典美的精华在于细节,而“细读”就是读懂中国画的基础和钥匙。本书从画卷开始的驮炭小驴队看起,耐心地陪着读者仔细欣赏了上百个精彩的细节,细致入微而又有条不紊地讲解了全卷,真正是往深里读,往细处看。
二是认真的研究态度与饱满的热爱之情。本书作者田玉彬老师在古画研读领域深耕多年,又是《青年文摘》解读中国画专栏作者,常年发表古画赏析文章,对中国画十分熟悉并饱含感情。为了写好这本书,田老师不仅广泛吸纳学界研究成果,更以认真观察画卷细节为本。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却能与普通读者的好奇心相呼应,从细节拓展出文化与审美的广阔空间。
三是本书强烈的故事性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这既是通俗读物基本的要求,也是难做到的。本书之所以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主要是得益于作者身为作家的专业训练。饭店前的外卖小哥、码头上搬运货物的计件工、井台上穿开裆裤的男人、趴在地上睡觉的快递员、在街边买花的大叔……被作者提炼出来的一个个细节是如此有趣,吸引着读者一口气读完,根本停不下来。
四是超丰富的知识含量。每一幅中国画都是来自历史的信使,想要解码它是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的,否则只能是“外行看热闹”。为了让读者读懂看透,作者不仅领看了上百处细节,还介绍了画卷产生的历史背景、画家故事、器物服饰、民风民俗、序跋流传、明清摹本等,其知识含量不亚于一部传统文化通识读本。
五是图文配合恰到好处,互动性强。大大小小的几百幅图,不仅要求的视觉效果,还要和讲解文字呈现在同一页内相互呼应,做到图文的搭配,不劳读者翻找,这是十分耗时费力的。一切为了读者,把麻烦统统留给自己,我想,这是编辑出身的作者已养成了为读者考虑的习惯吧。
内容简介
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从郊外、汴河到城内的生活景象,犹如一部宋朝市井生活纪录片,定格了数百个宋朝人的日常瞬间。《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是“读懂中国画”丛书的开篇之作,本书力图使读者可以前所未有地看到《清明上河图》的超清细节,并兴趣盎然地读取其中的文化与美学内涵,或可作为《清明上河图》的国民读本。
|
內容試閱:
|
我爱中国画(作者自序) 这套丛书,名叫“读懂中国画”。这里的“中国画”,特指中国古代绘画,简称中国画。我特别热爱中国画,不过,不是画家那种爱,不是研究者那种爱,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就像读者你一样,对中国古画的那种纯天然的好奇与热爱。 当然,爱是有层次的。一开始,是看着好看所以爱。后来,有了了解,有了互动,爱就越来越深。再后来,爱得着了迷,爱得融为一体,不可分,不想分,甚至害怕分。这时,热爱就会开花结果。 嗯,我说的还是中国画。 我对中国画的热爱已经结了一个“果”,就是《中国画好好看》。通过这本书,我遇见了许多也爱中国画的读者,其中有一位特殊的读者,就是河南美术出版社的康华总编。她和她的团队邀请我参加“读懂中国画”丛书的写作。哈,真开心!我愿意写,我愿意写! 在《中国画好好看》那本书中,我写《清明上河图》,写了将近八十页,但还很不够。《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伟大的画卷之一,我爱它,爱得一提它的名字就心颤。爱到这个程度,就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够。 可是,朋友们,有时候我又因爱它而沮丧。《清明上河图》,我已看过它无数遍了,可是每次看都还有新发现。比如,前几天我又在麦田尽头的农舍院墙边发现了一架秋千(上图红色箭头所指)。它明明白白地挂在那里,可我竟然才发现。我知道,善良的读者你会原谅我,因为它在画面边缘,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可我还是会自责。学者们一直在争论《清明上河图》的“清明”是什么含义,有说表示“政治清明”的,有说是指“清明坊”的,还有人说它画的季节是秋天,根本不是清明节的景象。但是那架秋千啊,一直挂在那里,挂了快一千年了。宋朝盛行清明节荡秋千,那架秋千一直在无言地诉说,不要无视细节而空发议论啊。 当然,发现一架秋千还不够。我们还要发现更多。 我还发现了水井边一个打水的男子露出了他的屁股,因为他穿着开裆裤。开裆裤,一个成年人,哈,真开心!不光男子穿开裆裤,女子也穿。在画卷另一处,一艘小船上有个女子正在倒洗衣水,船篷上晾晒着她刚洗好的衣裳,其中有一件就是开裆裤!开裆裤,男的也穿,女的也穿,笑死人了。我的低俗趣味总是让我很开心。但画家画得可真好,他给你们看男子的屁股,却只给你们看女子的衣裳。分寸拿捏得死死的。 读者朋友,我带你们看《清明上河图》,就是要带你们看里面这些有料、有趣的细节。我想让你们在看画时也能像我一样不时发出惊叹:“哇,宋朝竟然有这个!”“哦,原来如此!”“啊,竟然如此!”诸如此类。 朋友们,我爱中国画,爱得热烈,爱得有了沮丧的阴影,我还爱得有了恨。是的,我恨,我恨不能准确地描述和解释。《清明上河图》开头的场院里有一只碌碡(liùzhou),有人说它是碾子。碌碡和碾子形状是相像,可它们是不同的农具。不同的!但更多时候,我是恨自己,因为我也有过很多的不准确。比如,有一个行踪诡秘的人似乎留着长辫子,我也曾相信他是金国派来的间谍。但我现在不信了,因为我在图中找到了不能确定他是金国人的证据。 对准确的渴求与对不准确的焦虑,都是因为爱。爱着爱着,爱出了哲学:模糊有时也是一种准确。比如,那个诡秘的人到底是谁?我们不能确定。不确定就说不确定,这也是准确。但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争论,滥用模糊表达也是不对的;能准确而不准确,有偷懒取巧之嫌。比如,《清明上河图》中总共画了多少人物?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竟然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五百多,有的说一千多,天啊,怎么相差这么多!当然,也有较真的人用“数米法”统计,并且把米粒反复数过几遍,结果为815人。这才对嘛,我尊敬认真的人。不过,要更严谨地说,没有统计标准,统计数字就没有多大意义。我设立的标准是,只要露出一点身子,哪怕一截衣袖、一只脚,也算一个人,然后用电脑软件统计,结果为806人。刨除可能有争议的几处,误差应该不超过6人。你看,既然做过认真的统计,还有什么必要说“也许”“大概”“可能”有多少人呢? 好了,开头的话,就说到这儿吧。希望你能带着听朋友讲画的心情,跟我一起探秘这幅伟大的画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