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2021)》是新闻业年度蓝皮书,作者均为大学教师或新闻资深从业者,收录作品多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对2020年以来新闻业的多个问题进行严肃而科学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给新闻行业学子和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张志安教授、徐桂权副教授主编的系列新闻年度观察报告的新作品。该系列自2014年起,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已连续出版8年。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专访、年度专题、年度观察、年度调查和研究述评。本书遵循“独立、原创、可信”的理念,对2020年以来新闻业的多个问题进行严肃而科学的研究,从而将一年来的新闻业相关数据和结论呈现出来。
|
關於作者: |
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院长,现任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新闻业、新闻生产社会学、互联网平台治理等。
徐桂权,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曾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从群众到公众:中国受众研究的话语变迁》等著作。
|
目錄:
|
辑? 年度专访
微观视角下的数据权力研究——谢菲尔德大学数字社会学教授海伦·肯尼迪访谈………………………………………………………… 张志安 黄桔琳 / 3
第二辑? 年度专题:重大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媒体报道
“风险的社会放大”视角下的危机事件新闻发布研究………………………………………………………… 张志安 冉 桢 / 17
公共卫生危机情境里信息公开培育公共信任的路径分析…………………………………………………………邓理峰 张志安 / 31
报道在云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报道实践… ……………………………………………………… 陈 敏 张志安 / 43
从新冠肺炎热点传播看新闻边界的颠覆与重构………… 蔡 雯 凌 昱 / 54
第三辑? 年度观察
重大公共事件报道与传播视觉化探索………………………………………………………… 张志安 姚 尧 / 79
2020年中国重大传媒事件点评………………………………………………………… 范以锦 周海涵 / 95
2020年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 《新闻记者》年度传媒伦理研究课题组 / 106
2020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 / 137
2020年中国数据新闻年度观察………………………… 戴 玉 李唯嘉 / 154
2020年中国新闻摄影年度观察………………………… 杜 江 王 雪 / 162
2020年中国公益新闻与公益媒体年度观察…………… 周如南 林咏菁 / 179
第四辑? 年度调查
2020年电视新闻节目收视回顾…………………………………… 娜布琪 / 193
2020年媒体短视频账号的现状分析及展望………………………………… 林功成 姚 尧 聂 鑫 李 伟 / 202
2020年媒体MCN的发展状况、运营策略及建议………………………………… 林功成 姚 尧 李静宇 吴浩旖 / 214
地位、理念与行为: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认同变迁研究……………………………………………………… 曹艳辉 张志安 / 227
转型与重构: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认同与职业理念认知——一项广东地区的实证调查……………………………… 唐嘉仪 / 243
第五辑? 研究述评
数字时代新闻业为何依然重要——评迈克尔·舒德森的两本近著……………… 徐桂权 刘逍懿 / 271
中国数字新闻研究的议题、理论与方法…… 白红义 张 恬 李 拓 / 280
2020年全球新闻业研究趋势:世界的变化在新闻业的回响……………………………………………………… 方可成 范吉琛 / 296
2020中国新闻业研究十佳论文观点述评……………………………………………………… 徐桂权 徐贝贝 / 311
附? 录
2020年中国新闻业研究十佳论文评选结果……………………………… / 320
|
內容試閱:
|
《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是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主办的新闻传播学学术辑刊,自2014年起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本报告遵循“独立、原创、可信”的理念,旨在观察中国传媒业一年一度的变化、事件、话题和趋势,关注重大问题,把握变化逻辑,进行理论阐释。《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2021)包括年度专访、年度专题、年度观察、年度调查、研究述评五个部分。
辑的年度专访邀请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数字社会学海伦?肯尼迪教授,就数据化如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平台政治和数字新闻业分享了观点。肯尼迪教授认为,研究者除了从宏观层面描述大数据和数据化对社会的影响,更要从微观层面关注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数据化互动,因为差异化的个体经历能反映社会结构性不平等、数据利用背后的权力问题。
第二辑的年度专题是“重大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媒体报道”,包括四篇论文。张志安和冉桢的《“风险的社会放大”视角下的危机事件新闻发布研究》指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风险沟通重要手段的政府疫情新闻发布,在传播政策、公开信息、回应关切、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改善危机事件新闻发布的传播效果,需要调整新闻发布过程中行政逻辑与专业逻辑之间的关系,实现国家与公众、行政机构与专业机构之间权力的再平衡。邓理峰和张志安的《公共卫生危机情境里信息公开培育公共信任的路径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州市政府百天里百场新闻发布会的探索性实践为观察案例,从公共信任的三种主要来源,即理性、情感和信任文化,来理解和阐述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情境里信息公开培育公共信任的路径。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媒体报道方面,陈敏和张志安的《报道在云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报道实践》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利用云平台展开报道的实践得失,分析云传播时代媒体报道创新的特征及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媒体深化融合转型的努力方向。蔡雯和凌昱的《从新冠肺炎热点传播看新闻边界的颠覆与重构》指出,新冠肺炎事件传播中20个新闻热点事件大多由自媒体推动进入公众视野,而专业媒体仍是后续报道的中坚力量。多元主体介入新闻场域后,新闻边界日益模糊,新闻成为多元主体协作竞争的产物,新闻内容泛化,事实与意见的界限模糊,新闻的对话性与个人视角增强,传统新闻基模面临社交媒体新叙事的颠覆。
第三辑是中国新闻业的年度观察。这组文章延续了往年的写作思路,既包括以“重大公共事件报道与传播视觉化探索”为主题的中国新闻业总体趋势分析及2020年的重大传媒事件回顾,也包括传媒伦理问题、传媒法治、数据新闻、新闻摄影、公益新闻与公益媒体等具体领域的回顾和分析,着力把握这些领域的特点与变化趋势。
第四辑年度调查收录了多篇媒体的调查报告,包括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提供的《2020年电视新闻节目收视回顾》、林功成等的《2020年媒体短视频账号的现状分析及展望》《2020年媒体MCN的发展状况、运营策略及建议》等。曹艳辉和张志安的《地位、理念与行为: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认同变迁研究》基于中国调查记者的两次全国性普查数据,旨在从职业地位、职业理念、职业行为三个维度考察此群体的职业认同变化及影响因素。唐嘉仪的《转型与重构: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认同与职业理念认知》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以广东地区的网络新闻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对职业身份认同如何影响网络新闻工作者新闻职业理念的认知情况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在开放式的新闻生产情境下,在网络新闻工作者职业身份角色不断重塑的语境里,新闻职业理念的未来不是消亡,而是转型与重构。
第五辑是中外新闻业的研究述评。徐桂权、刘逍懿对美国著名新闻学者迈克尔?舒德森的两本近著《为什么新闻业依然重要》与《新闻业:为何重要》进行了介绍,并认为舒德森的新闻思想在数字时代依然具有启发性。白红义、张恬、李拓的《中国数字新闻研究的议题、理论与方法》在梳理中国数字新闻研究论文的基础上,总结了数字新闻研究的主要议题、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以此描绘当前中国数字新闻研究的现状。方可成、范吉琛的《2020年全球新闻业研究趋势:世界的变化在新闻业的回响》重点梳理了四个议题的研究:新闻学研究中的“情感转向”,新闻工作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及影响,攻击、性骚扰等与记者安全相关的议题,以及疫情中的新闻学研究。徐桂权和徐贝贝的《2020中国新闻业研究十佳论文观点述评》从新闻研究的新趋势、新闻报道的新话题、新技术与新闻生产、用户与新闻的互动、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劳动五个主题对本书编写组发起的“2020中国新闻业研究十佳论文”评选活动的获奖论文的新观点进行了述评。
作为《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连续出版的第八部,我们相信本书对中国新闻业的实践者与研究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也期望,通过我们持续的努力,《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能够凝聚国内新闻研究学者的智慧,观察新闻业、研究新闻业、服务新闻业,使之成为中国传媒研究的新标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