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和影响问题的研究已有几年的时间:初关注人工智能的微观应用问题,对于无人经济的内涵、分类、发展机制、应用模式等做了一些探索;后来研究兴趣转移到宏观层面,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对于就业的影响,本书是作者近两年研究的总结。未来作者将把研究重点转向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分配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导致劳动被大量替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成为维持经济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当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根本改变了劳动方式、生产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就业结构、经济制度乃至所有制结构时,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也许将成为分配制度变革的答案,而这也许是“按需分配”的前奏。
|
關於作者: |
陈明生: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理事;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2008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1月——7月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从事访学研究。
|
內容試閱:
|
自序
现代社会典型的特点之一是快速的变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社会面貌、思想观念等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然而,让人不适应、震惊,抑或是激动的变化过程也许才刚刚开始,或者即将开始。造成这个变化的重要的原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前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推动了生产工具替代人的身体(体力)的功能,但生产过程完全在人的掌控之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次让生产工具有了自己的大脑(也许还不太完善),人工智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的大脑的功能。当然,社会变化的进程和程度取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程度。虽然我们难以准确预测人工智能将在什么时间达到怎样的发展程度,但预测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和终结果并不困难:基于时间的无限性,人类应该终能够创造出与人一样的“生物性”的“人”,但人应该不会“作死”走到那一步;人工智能发展的终趋势是创造出在某一领域具有与人一样功能的非“生物性”的技术系统,这个技术系统在多大范围内具有跟人一样的功能,人类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谨慎地予以确定或扩大。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系统持续不断地替代人的体力和脑力,首先改变的将是劳动的方式和生产的方式。随着自动化和无人化在生产领域的不断推进,产品将不再总是劳动产品,此时,如果交换关系还存在的话,那交换的基础将发生变化,资源配置方式也将会发生变化。伴随生产自动化和无人化的快速推进,劳动供求关系失衡、大规模失业将不可避免。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社会财富将以更快的速度被生产出来,但当劳动需求快速下降、大规模失业出现时,如何分配社会财富又将成为社会的重大挑战。如果依靠再分配手段将社会财富分配到个人手里,政府又将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收入?税收体系可能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而当财政体系的变革难以实现这种收入调节目标时,所有制的变革可能提上日程。当自动化发展到让多数人失业,这些人又通过再分配的方式不劳而获时,这将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人工智能在给人类带来奇迹的同时,带来的震撼和挑战也是全方位的!中短期的挑战莫过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就业和分配的影响。本书是探索人工智能发展对于就业的影响的一次尝试。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独特性,为了守护人类的尊严,更为了免遭灭亡的命运,必定会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设定界限。因此,创造性和精神性必然成为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这是本书立论的基础。在此大前提之下,本书对于人工智能不具有创造性和精神性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本书的关键内容是对创造性劳动和精神性劳动的内涵进行界定。对于创新,学者们已有很多研究,但本书从人工智能发展影响就业的视角研究创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一是强调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将其界定为管理人员的职责;二是把劳动过程中处理不确定性时突破常规的行为界定为其他创新。在此基础上,本书对创造性劳动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和分类。提出和界定精神性劳动是本书的创新,对于研究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基于精神性劳动的工作岗位和职业,是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就业的主要领域。本书将精神性劳动定义为:以知识或审美的构思、表达或情感、精神的投入及交流等作为劳动的重要内容,能够满足人们情感或精神需要的劳动。精神性劳动又可以划分为情感性劳动和精神性劳动(狭义)。情感性劳动又可划分为人际协调型情感性劳动和情感沟通型情感性劳动;精神性劳动(狭义)又可划分为认知和塑造型精神性劳动与审美型精神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和精神性劳动难以被人工智能替代,而大多数重复性劳动和程序性劳动将被人工智能替代,这将对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创造性劳动和精神性劳动的内涵与分类,通过详细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对于职业的描述,本书对于每一个职业的重复性劳动(或程序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或精神性劳动的属性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终阐释了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及相关对策。
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劳动的替代、劳动力的流动以及产业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政府发挥作用。鉴于劳动者技能培养的长期性以及就业对社会稳定极为重要的作用,政府需要预测人工智能发展及应用的趋势,在人才培养体系和再分配制度的调整方面做出及时反应,并果断采取行动。尤其是分配制度的调整,可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大量通过自动化生产方式生产出的产品如何分配给大多数已经不再参加工作的社会成员,市场应该是无能为力的。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是:当自动化成为物质生产领域的“正常生产条件”时,市场还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吗?如果不是,那将通过什么方式来配置资源?无论答案是什么,政府都需要在资源配置和分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和影响问题的研究已有几年的时间:初关注人工智能的微观应用问题,对于无人经济的内涵、分类、发展机制、应用模式等做了一些探索;后来研究兴趣转移到宏观层面,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对于就业的影响,本书正是作者近两年研究的总结。未来作者将把研究重点转向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分配问题的研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劳动被大量替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成为维持经济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当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根本上改变了劳动方式、生产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就业结构、经济制度乃至所有制结构时,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也许将成为分配制度变革的答案,而这也许是“按需分配”的前奏。
本书撰写过程中,我的博士研究生郑玉璐同学帮助我收集了一些资料,撰写了章的部分内容,并对全书文稿的整理和修改做了很多工作,在此致以谢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