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地的勇士
》
售價:NT$
340.0
《
中华老学·第十一辑
》
售價:NT$
380.0
《
债务之网:瑞士民商法的发展历史(1800-1900)
》
售價:NT$
345.0
《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3版)
》
售價:NT$
595.0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
售價:NT$
310.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知宋·宋代之货币
》
售價:NT$
340.0
《
爱的7种对话:建立持续一生的亲密关系 (加)苏·约翰逊
》
售價:NT$
345.0
|
編輯推薦: |
如今,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渗透到我们的文化生产和文学教育中。这其中,当代女性文学功不可没。本书以时间为线,清晰勾勒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40年发展历程,以流畅、具象、知性的笔触论析了不同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女性文学文本的种种内涵,尤其是其中“陌生化”的女性形象谱系,及其在时代文学象征、知识生产中的新颖意义。全书进而传达出这样的理念:40多年来女性文学的创作、研究已悄然造就出一个全新的文学与知识共同体,为当代中国文化注入新鲜、积极的“她”力量。
|
內容簡介: |
198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既参与到文学主潮的发展与演变,又常与时代文化保持某种意义的疏离。女作家们在书写社会现实的同时,日益关注女性独特的历史境遇与生命、文化经验。
到了1990年代,一些女作家以惊世骇俗的激进姿态对传统性别文化和现代男权秩序展开了双重反叛,形成引人关注的文学、文化事件;而不应忽视的是,另一些女作家则以更为多元化的文学叙述建构了女性文学的“广阔腹地”。前者刻意张扬新锐的女性主义立场惹人瞩目,而后者将这一立场与本土经验、传统相结合,从而使这一立场绵里藏针而不易觉察。两者互动,营造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高潮。
到世纪之交,前一种新锐的女性写作日益消歇,反倒是后一种姿态的女性写作日益壮大,终导致女性文学转型。但转型并不意味着放弃性别意识/立场,而是践行本土化的性别意识/立场,从而也将这一立场带向更广阔的领域。
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已日渐成熟。
|
關於作者: |
王宇,文学博士,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个人主要研究领域:女性文学研究、性别与百年文学关联研究、疾病医疗与百年文学关联研究等。出版专著《性别表述与现代认同》(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国族、乡土与性别》(中国社科出版社2014年)等,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等CS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
景欣悦,南开大学文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性别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开学报》《社会科学战线》《中国图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出版译著《天朝拾遗录——西方人的晚清社会观察》一书。
|
目錄:
|
绪论:新时期之初的女性话语及其知识背景
上编: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前期的女性文学
第 一章 文学主潮中的女性写作
第 一节 女性文学的复苏与发展
第二节 儒家文化与现代认同:重读谌容的《人到中年》
第三节 双重现代性与传统文化认同:重读铁凝的《哦,香雪》
第四节 性别身份与文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女性批评主体的文学实践
中编: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女性文学
第二章 浪尖潮头的女性写作
第 一节 性别差异性文化想象的尴尬及其原因
第二节 女性主义成长叙事:重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第三节 私人写作与公共话语:重读陈染的《私人生活》
第四节 历史场景中的女性命运:重读铁凝的《玫瑰门》
第三章 女性文学的“广阔腹地”
第 一节 女性文学的主题延展
第二节 遭遇乡村:铁凝《小黄米的故事》的互文性分析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宗璞《南渡记》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辨析
下编 21世纪以来的女性文学转型
第四章 21世纪女性文学的乡土叙事
第 一节 21世纪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的崛起及其意义
第二节 日常生活精神与医疗、疾病书写:铁凝《笨花》新论
第三节 历史叙述与民族认同: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互文性分析
第四节 乡村的历史与叙述:范小青《赤脚医生万泉和》的互文性分析
第五章 21世纪女性文学的现实关怀
第 一节 21世纪“打工妹叙事”
第二节 21世纪女作家的“非虚构”写作
第三节 21世纪初年“台湾女性小说”的文化描述
第六章 21世纪女性文学的历史反思
第 一节 历史、现实与性别:解读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
第二节 革命爱情的反思与重构:解读张洁的《无字》
第三节 精神原乡与文化探源:解读葛水平的《河水带走两岸》
余论 男性文本:女性主义批评不该忘却的话语场地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