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钢琴教学百问”的形式,全方位地阐述了作者颠覆式的钢琴教学新思考,在全媒体时代,对以往封闭性较强的教琴教学过程进行一次高效、全面的大公开,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少年学琴过程中的痛点。全书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参考性强,尤其适合青少年和儿童钢琴教学参考使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写作以学生为主体,提出了“以声音为纲、以功效为目”的“三段五步法”,将钢琴演奏的基础训练从一开始就纳入音乐的听觉、感受和审美层面,并给出一系列关节、指头、手形、手腕、臂肩等生理机能训练的有效方法,有助于练习者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本书还提出了众多颜具深意和特色的观念,如“逆向思维”“前瞻性练琴法”“三驾马车”等;并将作曲与作曲理论相关知识融入钢琴演奏的教学中,将音乐结构中的若干重要原则,如重复、变奏、对比、回旋、再现等,通过作品的详细分析,阐明了这些原则在音乐作品和钢琴演奏中的具体运用。
本书还提出了“结构中的呼吸律动”“复调音乐”,并涉及音乐的“体裁”及“钢琴演奏的意念说”等,这些内容极大地扩充了单纯的钢琴技巧训练教学,从音乐本体到音乐审美,从机能训练到心理控制等方面,全方位地给予受教者以真知灼见。
|
關於作者: |
毛青南教授,中国知名作曲家、旅美钢琴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会员、四川省钢琴学会理事。曾担任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科研处副处长。现为美国钢琴教师协会会员,深圳钢琴学会会员。曾创办美国休斯敦茱莉娅钢琴音乐学校。学生在世界各地、各类钢琴比赛中获得多项大奖。2007年回国后又在深圳创办了茱莉娅钢琴艺术中心,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和众多优秀学生,在国际、国内各项比赛中获得大奖。
毛教授长期从事音乐教育及钢琴、作曲专业的教学工作,潜心研究钢琴基础教学及演奏,并有《钢琴是怎样练成的》《钢琴教学的捷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结构分析》等论著出版。
|
目錄:
|
一
改变传统钢琴教学的思维逻辑
* 钢琴是教出来的吗
* 谁是钢琴教学中的主体
*“偷懒”能学好钢琴吗 0
* 什么是初学钢琴的“三段五步法”
二
怎样上好钢琴教学的课
* 阶段 正确发声的五步法
* 第二阶段 手指走步的五步法
* 第三阶段 手指跑动的五步法
三
解决学琴痛点必须改变观念
* 钢琴教学中怎样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 指导钢琴练习的不二法门——“前瞻性”练琴法
* 怎样把“提前量”练琴法用到教学中
*“高抬指”训练好吗
*“慢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 指法练习不容忽视
* 为什么练琴要制定目标
* 什么是“抗干扰练琴法”
* 怎样练好钢琴的“六字经”(声音、放松、协调)
* 怎样正确理解“放松”的含义
* 在教学中怎样做到“协调”
四
如何驾驭“三驾马车”
* 音乐中的想象力(驾马车)
* 音乐中的情绪(第二驾马车)
* 音乐中的张力(第三驾马车)
五
钢琴教学的第三选择
* 为什么要对钢琴教学做第三选择
* 第三选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 钢琴教学的观念论不是空穴来风
* 钢琴观念论的实际应用
* 怎样读懂演奏背后的思维
* 怎样在钢琴教学中体验综合效应
六
钢琴教材搭配的新思路
* 用“互文理论”指导教材的选择搭配
* 中医药方对钢琴教材选择搭配的启迪
* 怎样以声音为核心去选择搭配教材
* 钢琴教材的属性
* 钢琴教学中对流派的分析
* 钢琴教学中对风格的分析
* 关于版本问题的重新认识
* 用“互文”观点去创新不同的版本
七
教材搭配的新方法
* 滚动循环搭配法
* 难易跳跃搭配法
* 叠加攻坚搭配法
* 等待式搭配法
* 反刍式搭配法
* 考级曲目搭配法
* 音乐会曲目搭配法
* 比赛曲目搭配法
* 把握好教学进度的阶段性、周期性,才能选用好教材
八
钢琴演奏技术中的另类教学认知
1.钢琴家的追求——音色
* 改变音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音色的选择与搭配如何在演奏中应用
2.钢琴的灵魂——踏板
* 踏板的作用为什么总被忽略
* 踏板的基本用法(右踏板)
* 中踏板和左踏板的功能与用法
* 肖邦使用踏板的个性与特点
* 为什么德彪西钢琴作品中(原版)没有踏板的标记
* 如何教学生在钢琴小品中使用踏板
3.音乐的天使——对装饰音的重新认识
* 装饰音的基本分类
* 怎样演奏巴赫复调作品中的装饰音奏法
* 怎样演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的装饰音
* 怎样演奏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装饰音
4.怎样正确理解钢琴教学中的力度和速度
* 怎样理解重量与力度的关系
* 怎样理解爆发力与速度的关系
* 演奏中的“松”与“紧”会给速度带来什么变化
* 什么是弹性速度
* 为什么说渐快和渐慢是速度均匀的润滑剂
* 钢琴教学中的心理速度
* 身体语言的速度密码如何体现在演奏之中
* 重视手指的离键速度
九
音乐结构的魅力
* 什么是音乐的结构和结构力
* 怎样认识音乐结构的轨迹
* 音乐结构中的重复原则
* 音乐结构中的变奏原则
* 音乐结构中的对比原则
* 音乐结构中的回旋原则
* 音乐结构中的再现原则
十
如何划分音乐段落
* 什么是乐段划分的依据
* 如何分析音乐结构的周期性
* 如何理解音乐进行中的呼吸律动
十一
为什么要重视复调教学
* 怎样正确分析复调音乐结构
* 什么是模仿式复调
* 什么是对比式复调
* 怎样分析复调中的和声
* 复调中常见的体裁
* 什么是卡农曲
* 什么是创意曲
* 什么是赋格曲
十二
钢琴演奏意念说
* 为什么要把钢琴意念说列为教学内容
* 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意念
* 音乐发展的螺旋趋势
* 音乐结构呈现出来的包容趋势
后记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从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带进钢琴教室那一刻起,钢琴教学的全过程就启动了。如不出意外,这个过程将会持续三到五年。这期间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不外乎就是教、学、练的不断循环,考级、比赛、音乐会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计划。这方面的经验、方法已有大量的论文、教程供大家选择参考,无须在此赘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现象出现,比如,五岁琴童用极快的速度演奏《野蜂飞舞》和《土耳其进行曲》。按三岁开始学琴起,只用两年时间就达到以往一般需要十年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使人不得不去思考是什么原因。这能在常规的教学中完成吗?有时候经验和积累反而是一种累赘和负担,适当地甩掉它,才能再进步。有时候成功的副作用就是认为过去的做法同样适合于未来,而事实恰恰相反。十二岁的琴童演奏《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而且还获得名,这又是一个奇迹!有人说这是个案、是天分,但在2008年鄂尔多斯杯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中就有三个十二岁的琴童都弹《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而且均获得大奖。这已经是不能用“个案”可以解释的现象了。必定是打破了某些陈规陋习,勇于创新,走了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去颠覆性地思考当前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比如:
钢琴是教出来的,还是练出来的?
艺术是学出来的,还是熏陶出来的?
谁是钢琴教学中的主体?
钢琴演奏的基本功是什么?
能否用音乐表现手段的量化教学生弹出好听的音乐来?
钢琴教材的搭配能否打破常规,找到新的思路?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是把教学重点放在技术细分的反复训练上,还是放在演奏整体感的培养上?
这些问题看似平淡无奇,但其实很多老师、学生对其都处于模糊的认识状态之中,以致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甚至走很多弯路。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编写教程的办法是不能阐述清楚的,而是要靠思辨的方法去更新教学观念,寻求一条新思路,让老师、学生、家长均受益,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探讨分析钢琴作品的结构、音色的布局、力度的控制、踏板的应用、装饰音的用法以及演奏意念的建立等。将这些既是技术又是艺术的教学内容,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我想钢琴教学就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钢琴是教出来的吗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一本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小说在我国广泛流传。它描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叫保尔·柯察金(PavelKorchgin)的年轻人参加革命、艰苦奋斗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当时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在21世纪的今天,也有千千万万的中国琴童正在学钢琴的路上艰苦奋斗。虽然他们之间有铁和琴、炼和练的区别,但在意义层面上却颇为一致。铁不炼不成钢,琴童不练不成才。由此,笔者提了一个大胆的观点——钢琴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我教你学”,老师处在主体位置,而且是用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老师面前总是被动的。笔者认为如果把“我教你学”,改为“我教你练”,?出学生练琴的重要性,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比如:钢琴家演奏的动作,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钢琴家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对乐曲的理解、感受而自然形成的身体语言。只从表面上学,能弹好钢琴吗?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理解和表现音乐。这样才能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学与练”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教”只是引路,“学与练”,才是自己努力的关键所在,尤其“练”更是关键的关键。这些道理一说好像大家都懂,但是做起来就会有很大的难处。因为老师长期习惯于处在主体位置上,学生又长期处于被动位置上,要改变现状,就必须从双方做起,更要先从老师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