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編輯推薦: |
至此,“知觉认识论”基本建立了认识原理体系,该体系包括“认识的知觉来源”和“知觉逻辑论”,它研究并证明了认识、知识和逻辑的来源是知觉,研究并证明了概念的来源是知觉,证明了命题知识产生于完全归纳(演绎)概括,证明了归纳跳跃推理和演绎推理不产生知识。“知觉认识论”认识原理的普遍运用,将会使得我们有机会解决认识中留下的原本能够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知识问题,或许也包括人类知识皇冠上的明珠——善恶和善恶的界限问题。
|
內容簡介: |
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知识的分类和逆推理,证明认识和知识的来源是知觉;围绕着逻辑论证,提出了逻辑作为认识的形式也来源于知觉,指出了逻辑基础规律的来源,剖析了产生新知识的完全归纳(演绎)概括与归纳跳跃的区别,指出了演绎逻辑只是知识转移的工具,不产生新的知识。本书还通过运用所提出的认识原理对两个知名的“悖论”进行解“悖”,探究了逻辑“悖论”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消除逻辑“悖论”产生的可能性。
本书提出了“知觉认识论”,建立了以知觉认识世界的理论,剖析了认识、知识和逻辑的来源,厘清了认识、知识和逻辑的关系。“知觉认识论”认识原理的普遍运用,将会使得我们有机会解决认识中留下的原本能够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知识问题。
|
關於作者: |
刘科语,安徽合肥人,1964年生,从事伦理学、逻辑学研究多年。著有《知觉认识论》等。
|
目錄:
|
序言
导言1
章认识的知觉来源19
节心理学对感觉和知觉的研究21
第二节认识的知觉来源34
第三节认识的知觉结论47第二章知觉逻辑论59
节逻辑基础规律67
第二节逻辑常项的知觉来源83
第三节命题和知识命题的知觉来源99
第四节施泰默论归纳逻辑113
第五节数的知觉来源132
余论159
|
內容試閱:
|
序言
2018年春季,在参加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以后,我的思路突然被打开,久思不得其解的善恶边界突然以图像的形式清楚地浮现在脑海中,我随手抓起了纸笔,草草地将其绘制出来。虽然由于多次迁移,底稿已经不知去向,但图像已经深深地在我脑海中印刻了下来。我当时就想,牛顿在被传奇的苹果砸中了脑袋时所产生的顿悟大概也就是这样。在初步完成自己的认识理论研究以后,用它来检视并回忆自己的顿悟过程,我发现自己的顿悟其实就是直觉思维,也就是归纳跳跃。归纳跳跃只存在跳跃程度的不同,它们并不像思辨哲学所陈述的那样,它们研究的是人文知识,却不需要思辨理性的认识工具。
六年多以前,当生活的感悟将我从沉睡中唤起,迷茫中的我摸索着开始了自己的人性探索之旅,我就像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研究者一样,急迫地想从思辨理性中找到发现真理的工具。只不过,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甚至都没有发现思辨理性到底是什么,但我还是隐约觉察到思辨理性和形式逻辑互为基础的知识证明中包含着明显的矛盾,也就是说它们至少不能同时成为知识的工具。既然形式逻辑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有效的证明,那么,思辨理性作为知识的工具就值得怀疑。当我进一步探寻善恶的起源与规律,需要为它们建立认识基础时,我便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思辨理性。
在认识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产生具体过程的分析,结合知识与知识对象的相关性分析,我探讨了认识的初来源,剖析了概念、命题和推理的来源和关系,也同时厘清了认识、知识和逻辑的来源和关系。而这本书将为读者揭示这些来源和关系。
本书的写作过程得到了许多学者不同形式的帮助,所以,书中的陈述采用的主语是我们。这也是我表达感谢的一种特殊方式。人性探索的道路虽然还十分漫长,但我相信自己已经有了合用的工具,相信达成初步目标也不会用时太久。既然自己已经有了合用的工具,我便迫不及待地要将其展示给读者,一方面为了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以便能够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那也能成就我的另一个心愿。
后,请允许我用本书的总结作为读者的阅读导引。至于我的研究是不是完成了陈述的内容,读者的知识检验才是终的裁决。
至此,“知觉认识论”基本建立了认识原理体系,该体系包括“认识的知觉来源”和“知觉逻辑论”,它研究并证明了认识、知识和逻辑的来源是知觉,研究并证明了概念的来源是知觉,证明了命题知识产生于完全归纳(演绎)概括,证明了归纳跳跃推理和演绎推理不产生知识。“知觉认识论”认识原理的普遍运用,将会使得我们有机会解决认识中留下的原本能够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知识问题,或许也包括人类知识皇冠上的明珠——善恶和善恶的界限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