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本书将胡适书法以画册形式呈现,目前市场上较为少见。
2.胡适手迹影印,短小精悍,隽秀清新,透出一股儒雅、洒脱之气。
3.图片清晰,辨识度高,集中展示文人书法。
|
內容簡介: |
胡适不以书法名世,但他的书法也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化内蕴和文献收藏价值。本书稿以胡适的手札、笔记、题字等为基础,精选他的书法作品近百件,短小精悍,隽秀清新,透出一股儒雅、洒脱之气,很有观赏性。对于胡适的研究者爱好者来说,此书具有很好的欣赏和使用价值。
|
關於作者: |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杜威门下攻读哲学博士。1917年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同年,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后历任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中研院”院长等要职。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在文学、哲学、史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皆有建树,主要著作有《胡适留学日记》《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先秦名学史》等。
|
內容試閱:
|
有意与无意之间
朱中原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胡适是一个典型的人物,也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人物。胡适身上,体现着民国学人、思想家尤其是五四转型时期思想领袖的深刻性、复杂性与多面性。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书法理路上。
中国近现代史上,很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书法家,但是,却出现了一批学问深厚、兼融中西、横跨古今的大学者大文人,他们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对书法都有精深的造诣,他们的书法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化内蕴和文献收藏价值。胡适即属于这批人中的典型。
讨论五四时代的胡适书法,有一个客观条件不容忽视。即五四以前的时代,还是一个毛笔书写时代,而到了五四以后,毛笔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很多文人、作家、学者写书著述,大多用钢笔而不用毛笔。因此,胡适活动的历史舞台,是毛笔与钢笔交叉混用的。新文化运动一开始,钢笔传入中国,胡适这样的激进派知识分子本来就是要倡导激烈的文学革命,推进白话文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相伴随的,则是简化字运动,而简化字运动又带动了钢笔的大量使用。因此,排斥毛笔书写,排斥繁体字,崇尚简化字、白话文,即成为一批新式文人的事功。研究民国时期的文人书法,不能不注意到一个客观历史背景,即钢笔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书法与毛笔书写的衰退。当毛笔退出历史舞台之后,钢笔的书写性和书法艺术性必然大大降低,不要说普通大众,就是文人知识分子对书法的认知、审美也有所降低。胡适、鲁迅、钱玄同等既反对繁体字、文言文,同时又对书法笔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情结,所以,他们对待书法的态度是十分矛盾和纠结的。五四前后的胡适手稿,多用钢笔,手稿或便条、信函中基本都是白话文,而且使用标点符号,也不讲究书法的用笔和章法。但到了晚年,胡适对书法的情结反而有所增加,这说明,胡适骨子里的传统文人情结愈来愈浓厚了。
胡适对待书法的心态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胡适不愿做书家,看不起职业书法家,认为书法都是文人的余事;另一方面,与现在的一些新派文人比,胡适骨子里又有很浓厚的传统士大夫情结,而书法恰是传统士大夫的一个标签,所以,胡适又离不开书法。胡适的书法虽然谈不上开宗立派或自成一家,但却是新时期文人书法、学者书法的好代表之一。他的书法,不论是信札、手稿,还是几行简单的便条或诗稿,都显得清新雅致、超凡脱俗,虽然笔画和结构略显单调、稚嫩,但已然脱离了烟火气。
从胡适所遗留下来的书信及手稿、各种实用文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胡适书法的审美风格及取法用笔等。胡适书法早年学苏东坡,后来书风略变,仅在起笔造型上还有些“苏体”的味道,而线条反倒更似“瘦金体”。若以书家眼光来看,他的字在结体上似乎还存在很多问题,其线条虽瘦劲,有些却明显偏细偏长,使整个字形略有松散之嫌。尤其是长撇和捺脚,都有“过”的感觉。不过这类特征反而形成了胡适书法的标志性风格,使人一望便知是“胡适体”。
胡适书法同民国时期的学者书法一样,具有相似的审美特征,但各自又有着不同的取法、用笔和审美追求。胡适书法是典型的学者书法,学者书法的特征是文雅、含蓄、隽永、潇洒,无雕琢气、造作气、浮躁气和江湖气,学者书法很少注重对线条质量的单纯锤炼,而更为重视内在的气韵和整体的表现力。在胡适所遗留下来的书法笔迹当中,其表现形式多为信札、小品、手稿等日常书写,而很少有厅堂式巨作,也很少有用于应酬或人际交往的所谓的书法创作。从胡适手稿的笔迹上看,我们很难看出胡适书法的师承渊源和所属流派,但是,从整体上看,胡适显然有着较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是他对魏晋小楷及唐楷的临习功夫十分到家,且能化之。胡适的信札多用工整的小楷或行楷书之,其小楷线条流畅、笔墨酣畅、温文尔雅、不激不励,深得魏晋及宋明小楷意趣,尤其深得北宋苏轼楷书之韵致,且更增恬淡之趣,若非有对传统的临帖之功及多年的学识积淀,断不可有如此之气象。有人评价,胡适的墨迹,举重若轻,条理分明,不拘不泥,一笔带过,天生是个“博士”而非“专家”。确非妄评。胡适精通各门学科,中西兼融,其实他既是个专家,也是个杂家,故而其书法线条中,也体现出一种儒雅、隽秀、通灵、放达、超逸的笔墨韵致。
胡适书法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化内蕴和文献收藏价值。胡适除了写他那种有强烈特色的“胡适体’之外,他还能写一手结体紧密、随意萧散的“尺牍体”。胡适的尺犊书法,大多一改他写大字时那种“长手长脚’的姿态,而进入了作为一个大学者的自然之境,流露出他的真实情怀,写得风神萧散、洒脱自如。
(作者为《中国书法报》副社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