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NT$
495.0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編輯推薦: |
本书特点
(1)空间呈现:描述调研区域新、老社区公共空间非正规化的丰富样态与演变过程
(2)理论建构:探析案例社区非正规空间生产的本土化分析框架
(3)机制分析:融合空间、历史与社会视角,结合案例阐释社区“权力—权利”空间实践
|
內容簡介: |
近年来,尽管各城市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环境整治工作,但在一些住宅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拆迁安置小区等)内,违规搭建房屋、私自扩建庭院、破墙开店、侵占绿地私建停车位、摊贩占道经营等违建违占现象依旧存在,空间违规成为困扰社区治理的“脏乱差”难题。这些空间乱象不仅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进程。 本书以城市社区内违建违占等空间非正规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空间非正规化的原因、过程及逻辑,以勾勒出中国城市社区中非正规空间生产的图式,并尝试着给出一些治理建议。本书可为现有社区空间的相关研究做出补充,并为加强和创新社区空间治理、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提供社会学论证。
|
關於作者: |
杜培培,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社会学系教师、硕士生导师,社会学博士(河海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中国时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社会学学会会员,安徽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空间社会学、社区研究。 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多个、省部级等课题,包括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不同共有产权状态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机制研究”、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空间视域下安徽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的优化机制研究”等。在《甘肃社会科学》《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学习与实践》等中英文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国务院参事室颁发的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优秀奖、河海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等奖项。
|
目錄:
|
章 绪论
节 研究缘起、意义与创新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创新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非正规空间的文献述评
二、国内外关于社区冲突的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概述
一、田野工作:为什么选择J社区和H社区?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理论梳理与建构
节 理论梳理:城市社会学中的空间生产与空间冲突
一、空间的本质:何为空间?
二、关于空间的生产
三、关于都市空间冲突
第二节 理论建构
一、核心概念
二、社区非正规空间研究的三个维度:空间—历史—社会
三、社区非正规空间冲突的分析框架:权力空间—权利空间—空间冲突
第三章 案例入场:国家权力空间化与社区样态
节 历史视角:国家权力主导的社区变迁
一、案例社区原貌
二、案例社区的转型
三、国家权力主导的社区变迁机制
第二节 横向视角:社区变迁后的社会样态
一、就业空间的非正规化:从“失业”到“再就业”
二、物业管理空间的转型困境:从“自给”到“市场化”
三、共同体空间的解体:从“认同”到“离散化”
第三节 社区政治:基层政府的情理逻辑
一、社区中的国家
二、社区中的生活政治
三、G区基层政府的情理逻辑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权力空间:地方政府对社区的规划与管理
节 指标化的社区空间建设
一、商业空间布局问题
二、公共交往空间的局限性
三、“只见物不见人”
第二节 交换价值主导的社区空间规划
一、“消失”的地下停车场
二、老菜市场的停用
第三节 社区空间有序化的“政治—经济”意涵
一、城市形象与整违运动
二、空间有序化的制度建构
三、“理想化”的管控联盟
第四节 情理逻辑的负外部性与空间管控问题
一、情理逻辑的负外部性
二、政府的选择性管控
三、权力之网的间隙
第五 节小结
第五章 权利空间:居民的诉求与实践
节 开端:空间供需落差导致的空间违规
一、空间供给与刚性需求的落差:存车、停车难
二、空间使用权利的争夺:自建自划存车/停车区
第二节 蔓延:道义政治支撑的空间违规
一、违建商铺、马路经济与生存权利:为了活下去
二、私搭陋室与居住权利:为了有所可居
三、料理空地与自治权利:为了社会公正
第三节 后果:权利外溢导致社区空间的非正规化
一、何为权利外溢?
二、J社区空间的非正规化演变
三、H社区空间的非正规化演变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社区非正规空间的冲突分析
节 空间冲突的类型
一、权利空间的内群体冲突
二、权力—权利空间的外群体冲突
第二节 空间冲突主体间关系及行为分析
一、空间冲突主体间关系的分析
二、空间冲突主体的行为分析
第三节 互动型空间冲突分析
一、互动型空间冲突模式
二、冲突空间中国家与社区民众的关系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节 总结
一、非正规空间的产生:中国情境
二、非正规空间冲突产生的5个阶段
第二节 讨论
一、关于权力空间与权利空间
二、关于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三、关于空间冲突治理与空间正义的实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H社区访谈居民违建违占情况一览表
附录2J社区访谈居民违建违占情况一览表
附录3H社区普通居民(未违规)访谈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4J社区普通居民(未违规)访谈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政府代表访谈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
內容試閱:
|
社区空间非正规化现象是典型的社区治理难点之一。近年来,尽管各城市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环境整治工作,但在一些住宅小区内(尤其是老旧小区、后单位小区、拆迁再置小区等)违规搭建房屋、私自扩建庭院或门面房、侵占绿地改建停车位、毁绿种菜、乱堆乱放、破墙开店、违规出租、摊贩占道经营等违建违占现象依旧存在,空间“违规”成为困扰社区治理的“脏乱差”难题。这些空间乱象不仅不符合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进程,因此被称为“非正规空间”或“违规空间”。社区空间非正规化不仅影响社区环境维护,容易引发公共空间争夺及邻里纠纷,造成空间失序,也会影响居住质量,增加治理难度,滋生相关社区空间管理者与违规者间拆违控违整违矛盾。
那么,易出现违建违占等空间非正规化现象的社区有何共性特征?该现象是否与社会转型及社区变迁有关?此类社区居民进行空间非正规化行动的诱因和根源有哪些,行动逻辑是什么?在非正规空间治理中,相关政府管理主体、市场行为主体和居民是如何进行互动的?非正规空间又如何在“权力—权利”空间的多元主体互动中产生?本书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在分析城市社区违建违占的空间产生机制基础上,为现有社区空间的相关研究做出补充,并为加强和创新新时代城市社区空间治理、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提供社会学论证。
本书选择N市作为田野调查点。N市作为省会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模范城市,也是历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的领跑者,然而城市空间违建违占乱象也是其治理难点。调研发现,易出现空间违规现象的社区通常是老旧小区、后单位小区、拆迁再置小区、转型小区。本书基于N市G区的调研,将该区后单位小区J社区和拆迁再置房H社区选为案例分析点;两者分别代表不同时期(20世纪90年代和2005年后)空间重构的产物。案例社区非正规空间样本颇为丰富,其中有基层政府代表(如居委会)、市场(物业)和社会行动(业委会及居民个体行动)等不同力量,便于笔者进行非正规空间矛盾及冲突发生逻辑的总结与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以N市H社区和J社区为研究对象,重点不在于对比分析,而在于有关空间冲突逻辑的共性探寻以及影响空间冲突走势因素的挖掘,并建构出合理的分析模型。
本书借鉴中西方新城市社会学中空间理论的相关成果(如空间生产理论奠基人列斐伏尔的研究等),基于“小社区,大社会”的视角,结合中国社区具体情境,剖析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空间生产问题,铺设两条线索进行本土化理论建构和实证分析。其中,“权力空间—权利空间—空间冲突”是贯穿始终的明线,论述空间非正规化的逻辑,即地方政府的哪些行为导致居民空间非正规行动的产生,社区民众为何以及如何进行空间非正规化行动?空间非正规化的后果是什么?暗线则是非正规化背后的空间矛盾与冲突。其中既有基层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的权力视角,也包含社区居民行为的权利逻辑,力求建构一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融合的立体框架。本书的创新点包括:①分类创新。将违规空间划分为互惠型违规空间和独享型违规空间,为分析非正规空间冲突类型及各主体间关系做铺垫。②理论创新。提炼出互动型空间冲突模式和非正规空间冲突5阶段理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