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航天科技出版基金 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与控制》面向航天器编队、航天器集群,以及它们的综合等现代分布式航天器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以近地航天器协同飞行的动力学、制导与控制为主线,注重航天动力学、信息与控制的交叉与融合,主要内容有:航天器相对运动动力学与周期性条件,相对运动的参数化与航天器协同飞行的制导方法,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和航天器协同飞行的分布式控制,航天器协同飞行的自主运行体系和任务分配等。
《航天科技出版基金 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与控制》适合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理论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阅读、参考。
|
內容試閱:
|
从1957年苏联发射颗人造卫星以来,卫星技术与应用取得了飞速发展:航天器的规模和物理尺度向超大型和微型化两极发展,性能和集成度不断提高,设计理念从追求平台性能向具备能力、快速响应和提高系统的不确定性应对能力转变;航天器系统的结构和存在形式从集中式向分散式空间系统体系结构和分布式卫星系统方向发展;航天器轨道从模仿自然天体的开普勒轨道飞行发展到空间机动飞行和协同飞行;航天器飞行操控与运行模式向自主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航天器应用与任务组织模式从单平台发展到多航天器协同飞行的分布式航天器系统和分布式空间任务。本书的撰写是对现代分布式航天器系统及其技术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和总结。
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是小卫星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主要方向。20世纪80年代,在计算机与微电子技术、微机电系统与技术、轻型材料等高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推动下,现代(微)小卫星成为航天器发展的新方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规划2010-2025年期间地球科学和空间探测研究项目时,提出了分布式航天器系统的概念——它是由物理结构上互不相连的、共同实现同一空间任务的多个航天器构成的空间系统,并提出和规划了Tech Sat-21,大学纳星工程、类地行星探路者(TPF)、高精度X光成像任务等编队飞行计划和分布式空间任务。欧空局也很早就开展了卫星编队技术和分布式航天器系统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多个技术与任务演示验证项目,典型的有重力场测量卫星(GRACE)、地球磁场探测卫星(Cluster Ⅱ)、空间激光测量天线(LISA)、Darwln计划等。根据协同飞行方式、星间距离、星间通信、测量与飞行控制方式以及任务与应用的不同,可以把分布式航天器系统分为卫星星座、航天器编队、航天器集群(簇)与蜂拥卫星、模块化分离式航天器系统,以及它们的混合编队和航天器传感器网络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分布式航天器系统的概念在空间应用方面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并带来了许多领域一系列的相关创新研究,例如:动力学、协同控制、电子通信、遥感和体系结构等。2000年11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地球观测1号(EO-1)卫星与在轨的地球资源卫星7号(Land Sat-7)完成了首次在轨编队飞行实验。近年来,一些依赖于两颗卫星协同的任务的成功完成,如GRACE(重力测量)、PRISMA(新技术验证)以及Tandem-X(搭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仪的地球观测任务),代表了空间系统工程的巨大成就,成为促进未来分布式空间任务的先行者。这些工程实践和相关研究达成的共识是:分布式航天器系统将利用合作构架取代现有的单一庞大的整体式系统并完成其不能完成的任务;分布式系统需要新的方式来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和操控,并需要不断探索和深化一些的新概念(如:模块化、自主性、标准化、即插即用部件、无线能量传输等),来获得高效的平台和其中新的关键子系统(如:相对轨迹设计、相对导航和控制、星间通信等),以实现需要的新功能和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与效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