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編輯推薦:
《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从国际主义风格到古典样式再到idea》是一本汇聚了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白井敬尚经典设计案例和设计理念的“设计之书”。该书的同名展览曾在日本举办,现引进至国内,目前仍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巡展。
作为一本专注于“排版造型”“装帧设计”的“设计之书”,本书的整体设计参照了白井敬尚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由设计师张弥迪编排设计,并获得白井敬尚本人的认可。整个设计虽然只有文字与图片排列组成,但字体大小、字距、行距、段落、图片位置与调色均花费大量时间细心打磨,每处细节都是值得玩味。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展现不同排版设计的不同风格,本书选用了9种不同的纸张。在不同的章节、甚至不同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纸张与工艺。这本书无论是从封面设计、内文排版设计,还是从用纸、装帧印刷上来说,都是极度细腻和考究的。作为一本“设计之书”,它很好地体现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各项要求,更充分体现了装帧设计的发展理念和设计追求。
內容簡介:
本书是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白井敬尚的本正式著作,全书分为四个章节:排版造型、网格构造、idea的十年、装帧意匠。收录其1987年至今的百余件作品,每件作品由白井先生撰写详细的设计说明,并收录有《字体排印——语言造型规范化与常数化的轨迹》《活字与网格系统——书籍格式的形成》《以网格系统制作的页面设计》等文章,详述了关于字体排印、网格系统等历史以及自身实践的历程。
白井敬尚是日本设计杂志《idea》的艺术总监,精细的文字编排、精湛的印刷工艺、质感丰富的纸张材料,是这本杂志的标签。白井敬尚也是日本研究网格系统的代表者之一。本书特色是不仅可以看到其作品的呈现,还详细地展示了其设计的理念、方法和过程。
2021年10月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将举办“排版造型·白井敬尚”中国展,这次展览在日本展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观众做了一定的解读和延展。本书计划与这个展览同步推出,并在展览期间,举办展览导览、论坛等活动(线上及线下)进行宣传。
關於作者:
白井敬尚,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授。1998年成立白井敬尚形成事务所,从事书籍设计、编辑设计、展会宣传品等以字体排印为中心的设计工作。2005年至2014年,作为设计杂志idea的艺术总监负责设计。2017年、2019年分别在ggg、ddd画廊举办“组版造形·白井敬尚”展览。编者:张弥迪,平面设计师,杭州聿杭州聿书堂创始人。学习组成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方正字库签约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外聘教师,致力于书籍设计、字体设计与书法的研究实践。译者:刘庆,字体排印专业网站 The Type 编辑,《字谈字畅》播客制作兼联合主播。
內容試閱 :
从古以来,我们日本人曾一直过着没有书面语言的生活。书面语言是公元四世纪末从中国传入的, 活字版印刷术亦然。日本的字体排印,是在幕府末年到明治初期这期间,通过上海传入的。古今东西的 各种文明传入这个岛国,然后日本人按照自身的方便,对其进行改造并使用至今。 日本的气候属于温带,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国土狭长,不用太费力就能从河海山野里找到食物, 要生存下去也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和智慧。同代之间自不必说,即便要传给后辈、下一代,单用口头传承 即可,无需记录保存。然而,拥有富饶的大自然的同时,却是地震、风雨、海啸、火山等自然灾害的频 发,因此即便记录保存下东西,在大自然的面前也是无能为力。但在被清空之后,日本有很强的修复力 和再生能力。不同于西方的理性,日本的精神性本质认为,自然并非一个要尽力探清道理并加以克服的 对象,而是应该敬畏、尊重,并与其共存、共生。“理”(道理、语言)总有一天会消逝,这一点本身是 流淌在我们日本人血液中的一种“理”。而在我的心里,总有一种存在不断膨胀:应该有“某种东西”不 为这种“理”所束缚。 所谓设计、所谓字体排印,会不会与日本的精神气质无法调和 ? 经常说“用语言无法表达、说不尽 道不明”“写的东西终究……”云云,无论是对声音语言还是对书面语言,我们日本人到底有多大的信 任 ? 声音语言里的声色、表情、动作、手势、态度或言谈、举止,书面语言里的字号、字重、轴线、灰 度、样式、空间、痕迹……这两种语言都是由像这样的“非语言”信息所支撑起来的。 在了解字体排印后,我坚信正是字体排印才是语言设计、传达设计的根本所在,因此我才不断地努 力学习这种视觉控制的方法。而这种设计也正是由于有了“书面语言”与“现代”这片土壤才能成立。 设计很难。设计要在“学习”与被“流行”“技术”所淹没的时代环境中发挥作用,时代性不能太超 前,也不能落后。即便非常幸运地获得了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设计风格=手法=思考),那也不过是一 时之事。时代不会停歇,总是在不停变幻。无论是字体、造型、空间还是印刷术,其实世间万物都在流 动之中,而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做设计。在时代中做设计,是不是就意味着被时代的潮流所吞噬呢 ? 要嫌我太过傲慢,那也没有办法。但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真正好的东西其实并不多。时代潮流里有社 会的基准、生活的基准、美的基准、品质的基准,如何将这些与自己的基准相协调呢 ? 长年来,我在做设计时,都努力不要形成一个具有自己偏好字体、偏好空间、偏好方法的“型”(模 式、样式)。但这只是努力,并没有明确的意识,所以从结果来看,应该说终究还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对前人的尊重,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要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以及自己的覆辙。做好失败的准备,在 每一份作品里尝试加入一些新东西。但即便是这样,由于有自己眼睛、手头习惯,以及空间把握、思维 定式,要从这些自己的小框架范围里突破出去非常之难。而且突破之后,又真的能获得自己所认为的好 东西吗 ? …… 自序 白井敬尚 VII 若要不怕误解地直说,我认为设计就是要看“能不能想得到”。 站在教育者的立场,可能又会说一些漂亮话:要针对设计的对象,经过调查、采访、观察、体验、 记录、分类、分析、整理、思考的构建,并且编辑这些工序,对这整个过程以及这当中锤炼出的内容, 做出“设计”这一行为,才是所谓的理论。但是,从以技术实践为生的角度,我又会想,在实现目的、 用途、功能的同时,在与这一连串工序相关的一些非本质的现象里,也就是在所谓没用的、粗糙的、淘 汰掉的东西里,可能存在着“某些东西”能锤炼出本质。开会讨论时作者和编者的态度、举止、眼色、 声色,编辑从包里拿出的稿件和资料,编辑部的室内,作者的研究室、书架、服装等等,这些东西一直 会在我脑海里循环浮现。创意会在走在路上或者是在泡澡时这些意料之外的时候浮现出来。这对我来说 才是设计的关键所在。 合理的设计具有说服力。但至少就我个人来说,并不觉得那是设计的关键。在后输出之前,无论 是选择字体(当然会顾及历史轴线和功能性)还是确定排版样式、构建网格,实际上都是在依照其各自 的场合,结合实际情况,将“动手”这一肢体行为(无意识)与理性(有意识)相结合,再将终结果 作为设计呈现出来。或者,是动手(鼠标)、用眼睛对空间进行控制的这种肢体行为与感觉的调和。 书籍不是单靠设计师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室里的工作人员自不用说,制作的时候还需要有很多协 助制作者。这其中,对我来说亲近、重要的搭档就是编辑。如果读者能对我的作品给予好评,那么 至少其中有一半都是编辑的功劳。他们的出生、教育背景、素养、世代、思想、哲学、思考方式、感觉、 感性都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当在与他们协作的过程中想要一起渡过的那些难关以及无数次跌倒后的伤 痕,作为痕迹总结出来时,书籍才从“知识”的框架中解放出来,焕发出书籍本身的魅力。 在后,向对这本作品集以及同期举办的展览进行策划、立项、运营、管理、推进的张弥迪先生, 以及他在中日双方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平面设计师 白井敬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