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专业技术是硬本事,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则属于软本领。如何把软本领学好练好,从而在各种场合下,遇到各种人或事都能应对自如。这就是本书要告诉你的。
|
內容簡介: |
本书教你如何观察他人心理的外在流露,看眼睛、听语气、小细节等显示出来的背后意义,精准洞察他人内心,快速破译身体密码,识别小人语言模式,一眼看穿对方心思。从而对其人其事作出正确的判断,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人心的钥匙,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做出对的事,成就人生与事业。
|
目錄:
|
章
别人为什么要围着你转
若存在,请证明2
与“自己人”保持距离4
有人求你办事,量力而行即可7
想想别人为什么“哈”着你9
酒桌上的话听听就好11
层级法则14
不可厚道得没有底线16
对得寸进尺者,孤而立之18
有些“宠爱”要小心20
宁愿孤独,也不要被虚伪的友情纠缠23
第二章
人际关系到后都是做减法
见谁都是朋友的人28
宰熟30
狠角儿32
爱拿友情说事的人35
当你的原则、规矩与他人的相遇37
主动和你亲近的人39
离热衷说你隐私的人远一点42
越亲近越苛刻 45
话说“窝里横”48
心里在意你的人,嘴上会“伤”你50
第三章
把爱留给值得的人
有些伤害来自你的纵容54
只取不予者57
麻烦别人时的分寸感59
承受不起时,要及时说“不”62
白眼狼65
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67
情分与本分70
第四章
坐正、坐直,百毒不侵
背叛,是人生不易疗愈的伤痛74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77
不给别人伤害你的机会,是对自己好的保护80
选边站83
君子与小人86
话说补台与拆台89
反面观察法91
第五章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96
有益的利用和有害的利用98
莫要热衷弱关系102
人情债105
帮忙要留有余地108
第六章
人生,尽在抬头、低头间
装傻犯错不是错112
长个笨模样,脑子一定要活114
莫只顾低头拉磨117
与“精明”朋友的相处之道119
适度摆一点谱123
面对别人的轻视125
第七章
多听少说
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130
听懂套话133
爱泼凉水者136
口是心非139
刻意奉承的朋友142
吹耳边风的朋友145
从话题看朋友149
第八章
别为哥们儿撑面子,也别抹不开面子
再好的哥们儿也不能依赖154
只为虚荣撑面子,比来比去活得累156
不要对哥们儿期望太高158
关系有亲疏,交情有深浅161
因利益结为朋友,常因利益撕面子164
忌过分显示自己166
板起脸来交朋友168
话说得太漂亮了往往有问题170
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好意思拿回来173
第九章
远离负能量的损友
远离巴结权贵的朋友178
远离经常张口借钱的朋友180
远离抱怨生活的朋友183
远离很“丧”的朋友186
远离本事小、脾气大的朋友189
远离惯于钩心斗角的朋友192
远离小肚鸡肠的朋友194
第十章
绕过人性之恶
脸上无波澜,心中要有数198
没有同情心的人不配当你朋友200
吃独食者203
生命在于运动,朋友在于走动205
过河就拆桥的人,多薄情寡义208
放低自己211
人的报复欲213
自恋型人格障碍215
心太累,终于把“玻璃心”朋友“拉黑”了218
别人牛皮满天飞可不点破,但要绕过220
躲过“朋友”挖的坑223
如果有一个“笑面虎”朋友225
|
內容試閱:
|
“大道若简”,越是错综的问题,越要赶快回归原点;越是复杂的关系,越要得到净化。但许多时候,为生活和事业,又不得不参与各种应酬。
有一个经常被人拿来娱乐大众的“励志”故事,大意是说:一个驾豪车的大佬,身背数千万贷款,却眼红一个开着价值几万的小汽车的人;这个开小汽车的人呢,又羡慕一个没房没车、只能骑自行车的人。背后的逻辑是:这个骑自行车的人没有贷款,每天过得踏实、充实,日子一天天向好;这个开小汽车的人每天一睁眼,就欠银行一笔车贷、房贷,好有压力呀;开豪车的人屁股后面有一大堆债主,算净资产竟是个负翁,数他穷!
这个故事反映出这样一个道理:人永远是个矛盾体。生意场合,在应酬方面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太低调,累,活得不是滋味,什么尊严、面子,都是传说;做有个性的自己,自己一个人干,也累,还玩儿不转,因为你不是孙悟空;当你“蹦跶”得有点模样时,各种各样的人也都跟着围上来了,累不累?更累!想要成功,想要活得通透,活得有趣,还要活得不累,这样的事不是不可能。这就需要你有高超的识人、鉴人的智慧,以及过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摆脱复杂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都是趋利的,要不谁没事儿围着你转,还要察言观色琢磨你、研究你?你身上要有别人需要的东西才行。比如,你的才华,你的学识,你的品行,你的幽默,你的销售能力,你的口才,或者你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别人为什么无缘无故靠近你,为什么花时间哄你开心,为什么能容忍你的个性,你心里要有数。
另外,当你拥有了一定的技能,或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或掌控了一定的权力的时候,你身边的朋友便会多起来。这些人中,哪些人真正为你好,可以成为朋友;哪些人心怀不轨,会为你设置羁绊;哪些人是浑水摸鱼,想利用你的弱点……你需要拨开重重迷雾,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子。如此方能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做对的事情,收获成功的人生。
你自己不优秀,认识再多的人也没有用。你若优秀,自有优秀的人和你做朋友,你也终将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所以,有没有人围着你转不重要,你活得累一点也无妨,几只苍蝇、蚊子叮咬你也不要紧,但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同时,你要防备身边潜伏的损友,他要让你变得和他一样平庸,碌碌无为,甚至犯错误。所以,你要高度警惕,走正道,净化自己的人脉,复杂关系简单处理,别让乱七八糟的关系害了你。
人与人之间,关系越简单越好,越纯粹越好。
在人生的路上,你真正的对手是自己,你需要节省体力,走过那些艰难的路,摆脱那些复杂的关系,直达目标,取得成就,赢得尊重。
章
别人为什么要围着你转
苍蝇围着你转,或许是因为你不干净;猫咪在你身上磨蹭,不一定是对你表示喜欢,而是想从你这里获得食物。所以,当别人仰视你的时候,别把自己当太阳,也别窃喜;当别人远离你的时候,也别灰心。当你有价值的时候,该回来的都会回来。
若存在,请证明
人活着的原因,无非就是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从出生到结婚生子,我们每一个举动都不自觉地要证明自己,告诉世界,我被谁需要,被谁关注!
——佚名
哲学家贝克莱说:“存在即被感知。”人较核心的欲望,不是生理欲望,也不是求生欲望,而是“存在感”,即“我需要感觉到我是真实稳定地存在的”。你的存在感强,说明这个世界需要你,别人重视你。
在心理学上,存在感即获得爱与认同。可以说,没有存在感,你再有才华,再努力,也不会感到幸福。
现实生活中,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富人身边总不缺少一帮围着他转的人,经常听他呼来喝去。因为富人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薪水,还有一个体面的相识或“朋友”身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同层次的人面前,能找到一种似乎“高人一等”的存在感。中国人喜欢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整天与董事长、总经理在一起共事,即使是其手下的一个小兵,也无形中拉升了自己的“位势”,希望别人高看自己三分。
有一次和老板去见公司的一个重要客户,客户到北京后入住了一家酒店。出发前,我联系了客户的秘书,多问了几句,对方不免透出几分傲气:“老总刚到北京,昨天一夜没睡好,今天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现在还没缓过劲儿来,想过来的话等我电话吧!”
老板没有听他那套,我们直奔客户入住的酒店。其实,这个客户的性格很好,他亲切、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反倒是他身边的那位秘书对我们的不请自来颇有微词。起初我们向他表达了歉意,但他还是有些不爽,客户让他给我们倒杯水,他脸色不大好看,也懒得正眼看我们。
拜访结束后,秘书送我们到电梯口,不忘嘱咐一遍:“下次一定要预约时间,你们这样很唐突,我会挨老总的骂。”
其实,哪里是老总要找他的碴儿,分明是他要在客人身上找存在感。你要知道,我们需要存在感,别人也需要。这就像你到某个单位办事,进门前先得和门卫打个招呼,哪怕只是点下头。你不打招呼,大摇大摆进去了,对其视而不见,即使对方是个摆设,你的这种无视也会让对方不痛快。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存在感直接关乎一个人的自尊心。你重视身边的小人物,会增加他的存在感。你发达了,是个人物了,一帮人会围着你转,端着你、捧着你,其实他们未必是图你的钱、你的权,也可能想增加在你心中的位置与分量。在中国人看来,能与某个牛人吃顿饭,与某位大咖喝杯酒,不管能不能产生实际效用,至少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是很能增加个人存在感的。像股神巴菲特与别人吃一顿饭就能进账上百万美元,即便如此,想请他吃上一顿饭也不容易。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名头大,因为存在感。在普通人看来,存在感就是面子,就是自尊;在商人眼里,存在感就是广告,就是品牌与商机。
存在感并不是自己动作、言语的发出,而是外界的有效回应。当有一天一伙人开始重视你,开始围着你转时,恭喜你,至少说明你小有成就了。你的成就越大,围着你转的人会越多,你能带给别人的存在感就越强。如果不努力,不跳出舒适圈,甚至就地“躺下”,你就永远没有存在感;一旦成名了、成功了,就会呼啦啦围上一群人,朋友多起来,愿意帮你的人也会多起来。
鉴招拆招:存在感如面子,当你给别人足够的存在感时,别人同样会反馈给你存在感。如果你不想让某人有存在感,不用打他、骂他,只要当他“不存在”就可以。而要想找回自己的存在感,就要自身强大,“存在价值”是你有无存在感的前提,若存在,请证明,无须主动讨好谁。
与“自己人”保持距离
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但当你横越阴暗处时,它就会立刻离开你。
——弗朗西斯·培根
在社会上,什么都不会借、不懂“借”的人,难有人生与事业的突破。大凡有些作为的生意人、管理者,都是“借势”高手——没钱借钱,没资源借资源,没关系借关系,通过各种“借”,来补齐自己的短板,让自己有新的突破。除此之外“威”也可以借。
提到“借威”,会有人想到“狐假虎威”等具有贬义味道的人或事,这是我们基于过往观念的一种认识——我们看不惯拉大旗作虎皮,很讨厌人们借着权威、势力欺压别人。这种狐假虎威着实令人生厌。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借”的“威”有两种:一种是威风、威气;一种是威望、威信。人在极度窘困的状态下,一无威风,二无威信,甚至连借的资本都没有。所以,人人都会尽量避免陷入如此境地。一旦我们的人生与事业小有成就,如升了一官半职,那就要对身边的人格外小心了。围着你转的人,可能“借威”生事,甚至会拉你下水。
有个企业主管近很犯愁,不知怎么管理下属。自从做了主管,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刻意与下属保持距离,有时还会拿出点威严来。有几个同事和他私交不错,但就是干工作吊儿郎当,仗着是上司的“自己人”,经常搞特殊,让他这个主管很难办。一次,他当众批评了其中的一位,没想到对方撂了一句:“当个主管有什么了不起!”事后,他找这位同事解释,希望他理解自己,但对方觉得他是在玩权术。
为什么说距离产生美呢?如果距离太近,到了不分你我的地步,那么难免会破坏规则。尤其对于威严、威信来说,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借人立威,借威生事,只会害人害己。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要当心那些围着你转的身边人,不该让其“借威”的时候,他即使转得像个陀螺也没用;该让其“借威”的时候,也要拿捏好分寸。
有一位老教授是学校的骨干,颇有声望。退休后,他除了写字、画画,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但还是有不少文化公司请他出席一些活动。他常常婉言谢绝。老教授心里清楚,他们都是冲着自己的名声来的,他说:“有的活动给多少钱都不能去,坏了我的名声事小,坑了别人事大。有些公益性质的活动我还是愿意参加的,多少也算为社会作一点贡献。”
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名声。一个人的名声,往往都是被身边人搞臭的。表面上,他们对你百依百顺,好似屈从于你的威严,私下却借你的名办一些不体面的事,说一些有违公德的话。比如,哪个明星闹出了绯闻,哪个老板被曝光了糗事,大都是身边人放的“卫星”。
所以说,要想保持一个好名声,威不可乱借,友不可乱交,人不可乱信。说不定,在公司里那个围着你转得勤恳、忠诚的人,就是在关键时刻对你下狠手的人,因为他了解你,清楚你的软肋在哪里。
鉴招拆招:当你是“狐”时,遇到一个好上司,背靠一棵大树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此可以借势成长,或者渡过难关;当你是“虎”时,定要分辨是非,要了解、管好身边的人。
有人求你办事,量力而行即可
不是真正的朋友,再重的礼品也敲不开心扉。
——弗朗西斯·培根
不管是大商人,还是普通员工,只要是能办事的人,就算是能人。即使是能人,也有求人的时候。大家你求我,我求你,彼此都是可用之人,相处起来互利共赢,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交往。
这种交往有一个前提,就是双方都有办事能力,有来有往。如果一个人能办事,一个人能力不足,那么他们的交往也不会长久,因一方总是有求必应,一味地单方面付出就容易失衡。
所以,当你在单位里有能力办一点事时,常会有身边的朋友求上门来,张口让你办出格事情的,或是有来无往、提出过分要求的,可以直接无视。需要小心的就是那些不断在你身上“投资”的人,这种人往往只字不提求你的事,有事没事只会往你身上贴,给你好酒、好烟,还经常哄你开心,让你把他当哥们儿。而背后自然有他的想法。
在功利的人眼中,你没用了,就碍眼了。当你经过默默的努力,开始有人关注你、有求于你时,要清醒,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别让“苍蝇、蚊子”整天围着你转。
怎么知道哪些是“苍蝇、蚊子”,哪些是良师益友呢?关键是“三看”。
一看其交友品行。品行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但就“求人办事”这一点来说,如果一个人太看重利,交朋友看重利益回报,甚至因小利不惜和朋友反目,那么要与这样的人保持距离。通常,他觉得你有前景,会有意黏着你,就像一个男人要打一个美女的主意,便会有事没事围着她转,时不时献点殷勤。一旦看你没用,或是没有取得预期的“投资”效果,就会立马和你形同陌路,继续寻找有价值的人脉。这种朋友少交为宜。
二看其交友嗜好。有些人交朋友,看重对方的出身,或对方的身份与地位,不屑与“平头百姓”交往。所以,要认识他这个人,好先观察一下他的朋友圈。如果他总是喜欢跟在“大人物”后面,屁颠屁颠的,常“打个酱油”,耍个龙套,却喜欢在小人物面前摆谱,甚至不可一世,那么这样的朋友今天能买你的账,明天就可能出卖你。
三看其能力大小。每个人的能力各有大小。说话是能力,办事是能力,甚至玩耍也见能力。说这个人有没有能力,要看他办什么事。如果他找你办事显得有能力,你找他办事没能力,说起话来有能力,做起事来没能力, 那么还是让他站得离你远一点。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友谊,别人接近你,多半有他的道理。吃不透这个理,你再是个人物,也可能受制于人,甚至被玩弄于股掌之中。所以,认清那些靠你较近的人。
鉴招拆招:提起求人,很容易令人想起“求人难,难于上青天”“求人如吞三尺剑”等语句。反过来,被人求也是一件难事,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不该帮的忙别帮,不该交的人慎交。
想想别人为什么“哈”着你
在业务的基础上建立的友谊,胜过在友谊的基础上建立的业务。
——约翰·洛克菲勒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财经节目,每期邀请不同的创业者向台下的数十位投资人介绍自己的项目,之后投资人通过亮灯或灭灯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投资意向。然后进入创业者选择投资人阶段——从多选一,到二选一。在二选一阶段,两位投资人会尽可能说服创业者选择自己。虽然不少创业者在这个时候会很纠结,但后还是会作出自己的选择。通常的理由是:他除了能给我投钱,还有资源借给我用。
什么是资源?
对生意人来说,资源就是渠道,就是品牌,就是人脉……你有无价值,不是看你银行有多少存款,开什么样的车,而是你有什么资源。有个企业家曾说过,即使现在变得一无所有,只要让自己从头开始,依然可以东山再起。自信从何而来?除了能力,就是资源。
资源可以理解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脉,抑或是靠山。总之,它会让人放大你的价值,甚至这种价值有时连你自己都看不到。有家公司,市场部有五六名员工,小张是其中一员,每天在其他同事铆足了劲儿努力的时候,他总是出来进去,一身的轻闲,每到月底,他成交的客户却是多的。所以,平时他不会被扣奖金,虽然工作态度不端正,但是不会被当作反面典型,老板还时常会拍着他的肩膀说些好听的话,态度十分客气。新来的同事觉得他是“老油条”,是“刺儿头”,或是老板的某个亲戚。其实不然,小张之所以这么“嚣张”,在公司来去自由,老板还得“哈”着他,围着他转,是因为他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是老板的“财神爷”。
你没资源,又缺少超强能力,在公司耍个大牌试试?要让别人高看你,甚至围着你转,要么你有高人一等的能力,让别人为你赚钱;要么你掌握了别人没掌握的资源,让人看到了你的价值。
资源这东西就这么厉害,它具有改变人心的力量。在当今社会,如果你想做一些事,就要先清楚自己手中有哪些资源。即使是去应聘一份工作,你也常常会面临“你有哪些行业资源”这样的问题,因为有资源的人更受欢迎。
在人际交往中,别人想接近的往往不是你这个人本身,而是你背后的那些资源。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慧眼识珠的人,当你有了权力、有了关系等资源时,自然会有人来拉拢你,甚至会放弃自己的尊严来弯腰“哈”你。许多社交达人都希望成为这样的角儿:不管出席什么场合,即使当不了“主角”,也要成为硬角色,让人高看几眼。但是,别人愿不愿意与你结交、捧你的场,主要取决于你这个人的分量,而你的分量不在于你说什么、做什么,而在于你拥有或可以撬动的各种资源。
人们都愿意抬头仰望公司的高管,即使攀不上关系,也会心存想念,万一怎么样,就会怎么样。当别人把你视为潜在的贵人,或觉得你是对他有所助益的人时,就会异乎寻常地瞧得起你、敬重你,甚至为此不惜屈尊。所以,当你突然在他人眼中变得有用,变得“伟大”起来时,不一定是你真的有用,真的厉害,或许是他的错觉,或许你让他看到了其垂涎已久的某种资源,而这种资源足以让你对他产生强大的磁力。
鉴招拆招:和你借资源的主要有三种人:天才、人才、蠢材。天才会借一还十,是的合作伙伴;人才借一还一,互利互惠;蠢材只借不还,只想“哈”着你。资源不是不可借,要借也要借给天才和人才,借给天才和人才是投资,借给蠢材是浪费。
酒桌上的话听听就好
宁肯与好人一起咽糟糠,不愿与坏人一起吃筵席。
——托马斯·富勒
人都顶着一张嘴,有人用其来办事,有人用其来说话,有人用其来吃饭,可谓各得其所。
在酒席或饭局中,我们常见一个角色,即局托,说白了就是烘托场面的人。别看平时此类人并无大用,但场面上不可或缺,没了他,这个局就不完满。这类人就是靠嘴说话,也是靠嘴吃饭的。
有一次,有位老客户来拜访老刘,上门推销一批产品。为了尽地主之谊,老刘热情接待了对方。客户知道老刘爱喝两口,自己有病在身,不宜饮酒,便从外请来了一个酒托,谎称是公司的王秘书。这个王秘书能说会道,陪老刘喝得美滋滋。酒足饭饱,老刘拉着王秘书的手说:“你是我碰到过的爽快的人,别的不说,就冲你这股爽快劲儿,这笔生意成交了。”
过了一段时间,老刘再次与客户吃饭,那位王秘书不见了。客户说,王秘书有要事在身,暂时来不了。但老刘还惦记着上顿酒,觉得那才叫喝酒,所以和客户这顿饭吃得有些不尽兴。后来,老刘得知王秘书只是一个酒托,便不再想做这位客户的生意,他觉得他们“欺人太甚”。
其实,我们每个人活得都像老刘,身边也都有这样的“王秘书”,在需要你的时候,“王秘书”会适时出现,不是给你灌迷魂汤,就是给你讲甜心话,让你过得像雾像风又像雨,风雨过后,只是凄冷的落寞。尤其是一些不经历场面的人,经常是别人给他帮几句腔,为他唱几句高调,他就不知所以然,美得像个醉八仙,却不知别人如此捧自己的场是别有用心。
会说话是一种艺术,说话说得让人感到舒服是一种修养,但是,当别人想方设法哄着你高兴时,多半是期望获得你的好感,期望从你身上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有人要的是成交,有人要的是友谊,有人要的是尊重,而有人要的可能就是一顿饭。
看似一顿饭的代价小,实则它对你的伤害可能。和一群酒囊饭袋为伍,你可以是老大,可以高高在上,享受众星捧月的快感。但是,嘴可以喂饱,人心是喂不饱的,喂到后,很可能会喂出一群“白眼狼”。
有个朋友创业,自己活得就够艰难了,还养活了几个员工。在困难时期,本来是可以裁员的,但是他这个人心软,觉得他们来北京打工也不容易,公司这么困难,依然不离不弃,只要自己有口饭吃,就不打算裁人。私下,他也找这几名员工吃饭,大家都说老板是个好人。但是,不努力工作,老板人好又怎么样?
朋友越是同情员工,员工越是混日子。终于有一天,公司发不出薪水了,朋友找每个员工谈话,讨论他们的去留问题。没想到,天裁人,第二天一份劳动仲裁书就寄到了公司。朋友欲哭无泪:我是掏心掏肺待你们,你们可是往死里整我呀!
以后,不管公司经营好坏,朋友只要发现员工混日子,一概开除,毫不留情。他说,你不狠,别人就会对你狠,人不能惯,惯久了,只会惯出“大爷”。想一想,真是这个道理。
人与人相处,也是如此。一边哄着你开心,一边从你身上捞实惠,你可以容忍一次、两次,绝不要有第三次。一次、两次,你提醒他,是在亮明你的底线,声明你的立场,如果非要等到让人摸清脑门软硬再做出类似的反应,反倒让对方觉得你太激动——早不说,早干吗去了。你把人惯坏了,到头来还都是你的错,你到哪儿说理去?
所以,人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习惯于在各种场合混吃混喝的人,高兴的时候,他们可以拍着你的肩膀喊大哥;伤心的时候,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你诉说他们的不幸,亲如一家。一旦从你身上得不到实惠,变脸如翻书。识别身边的此类人,没有一概的标准,较保险的方法是,遇到自来熟的人,要多观其行,少听其言。
鉴招拆招:喜欢在饭桌上和你谈交情,并且让你花钱的人,再是个人才,有再深的交情,也要学会“冷”——人前给足面子,人后要冷眼旁观。
层级法则
真正的友谊像一株缓慢生长的植物,必须经历并顶得住逆境的冲击,才无愧“友谊”这个称号。
——乔治·华盛顿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自古这都是人间的真实写照,也是人际间交往的铁律:大部分人愿意与富人或有一定地位的人交往。和富人交往,即使不图名、不图利,心里也会得意。至少,和富人在一起,得到的商业机会要比和穷人在一起多得多。再者,被富人看得起,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证明。
所以,攀富结贵在人脉圈中是一种时尚:谁结识的富人多,谁的能量就大。事实虽然未必如此,但从富人那里可以得到更多机会。
有一次,某汽车配件厂的张经理去参加一个会议。会场的保安都很严肃,有个保安却对张经理“眉来眼去”,总是跑上前来做一些服务员该做的工作,热情得不得了。张经理有些纳闷儿:这家伙没事儿吧?聊过几次,觉得人家脑子没毛病,他便一个劲儿地夸对方:“你们是哪个保安公司的,真不赖!”会议结束后,那个保安尾随他出了会场,又是给他拂去身上的纸屑,又是给他带路。盛情难却,边走边聊,张经理才知道:原来保安是学汽修的,暂时做了保安,希望张经理能在公司给他介绍份工作。张经理见他精明能干,又获得过良好的培训,就把他介绍给了一个车间。
对需要机会的人来说,每个富人身上都有很多机会,甚至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帮穷人觅得一份薪水与待遇都不错的工作。这就是富人的能量,也是富人处处受人敬重的原因之一。
富人是一种稀缺资源。当你有幸成为这种资源时,多半会有许多人来找你。赵老板以前是穷光棍一条,没人认得他是谁,落魄的时候,蹬着三轮沿街收破烂儿。那时,他孤身一人在城里,鲜有同学、朋友联系。有一次,几个老同学无意中又谈到这个没出息的老赵,难免一番挖苦,都觉得有这样的同学挺丢人,甚至同学聚会也选择性地遗忘他。但剧情很快就有了反转。用了两年的时间,老赵从“破烂儿王”变身为一家废品收购站老板,年入百万元以上。后来,他又搞了一个清洁能源项目,还打算在“新三板”上市。老同学打听到这个消息,纷纷登门拜访,一个劲儿地抱怨:“老赵你这两年去哪儿了,想死哥们儿啦,没事也不来个电话。”
之后,隔三岔五就会有人邀老赵唱歌、喝酒,还有以给他介绍生意为名,和他谈合作的。大家都以有老赵这样的同学为荣,老赵却不以为意,只顾埋头发大财。
在生物世界中,有“丛林法则”一说。在人类世界,这种法则被进化为了“层级法则”。层次相同的人容易成为朋友,富人与穷人也可以成为朋友,但前提往往是,穷人不但需要仰视,还需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显示自己的价值。
所以,当有人围着你转,恭维你、迎合你时,往往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在践行某种“层级法则”。因为人在地位、财富、声望比自己高的人面前,更容易变得顺从、低调。
鉴招拆招:即使你有魔术师般的本领,如果什么都没有付出,就不要随意接受别人的好意。古训言:“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受人小利,说话不硬气,再强势、再有能耐,也会沦为别人的工具。
不可厚道得没有底线
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看都应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是蔷薇,而从后面看是刺。
——弗里德里希·吕克特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不该被爱的时候,得到意外的关心与照顾,不要急着激动,这往往不是爱,而可能是害。
习惯算计别人的人,总是会在对方脆弱的时候下手:你失恋了,他会适时送上虚假的关心;你失败了,他会借机下个绊子;你得意了,他会让你再忘形一点……为了算计你,他会时刻惦记你,不断研究你,想想是不是很可怕?更可怕的是,他会潜伏在你身边,近距离观察你,甚至和你称兄道弟,但关键时刻可能狠狠伤你一回。
职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有人凭实力取胜,有人凭心机取胜,有人凭踏实取胜,有人凭厚道取胜。有人一点不动脑子,听风是雨,常常被人利用。比如,有人嫉妒一个人,但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或勇气正面和那个人比拼,而是利用一个老实人冲锋在前,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很多这样被人利用的人,非但不知道自己“傻”,反而天真地认为,是那个人坏,其实,那个人和这个被人利用的人毫无瓜葛。
公司市场部一位领导离职时,和小李说了很多关于同事小张的传闻,并说这是临走前对小李的“好言相告”。当时小李就蒙了:小张怎么是这样的人!平时的小张还是一个不错的同事,难道是人心隔肚皮?后来,小李反复推敲那位离职人的话,联想起他们曾在工作上有过冲突,才觉得那些话是有“水分”的。后来,他才弄清楚,原来那位离职的领导与小张不合,想借机挑拨他与小张之间的关系。想到此,小李不由得冒出一身冷汗。
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小李缺少职场经验。一般来说,如果是老同事,应该对离职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他的话有自己的立场判断。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不管交什么朋友,想要免于被算计,就要看对方的心胸,看他的谈吐。不管做什么事,如果一个人总是难以得到平衡与满足,甚至由于一点蝇头小利时不时会产生对别人的不满与愤恨,那这样的人要尽量少结交。他与别人的交往方式,其实就是一面看清其面貌的镜子。
当然,在谴责他人算计别人的同时,也应该自我警觉,问问自己是一个容易被人利用的人吗?有人显得精明,和有人傻有关。精明人面对精明人,多半不会有表面上的利害关系,而老实人分不清时局,才会被精明人利用。
被人算计,表面上看是别人的过错,其实,还是因为自己不够用心。对于算计我们的人,不一定要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但要防范,要会躲。
鉴招拆招:做人要厚道,厚道在当下是一种优势,但是,不可厚道得没有底线,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蠢人太多,而是你身边的聪明人“太精”。被人惦记是幸事,被“精明人”惦记却很悲催。
对得寸进尺者,孤而立之
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快的捷径。
——三毛
平时,鲜有人喜欢结交那种斤斤计较、吃不得半点亏的人,如果说这种人只是看不上眼,那么多少让人还能够容忍,能够理解;如果是得寸进尺的人,就应遭到鄙视了。
喜好得寸进尺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但多半是精于算计又十分厚脸皮的人。你脸皮薄了,对别人的得寸进尺就会打怵,你越是打怵,他越会在得了便宜之后卖乖,把你要讲的话挡回去,让你有苦说不出。
生活中,有一种得寸进尺的人,他们开始会因为面子容着你,一旦心理失衡,变脸如翻书,让你防不胜防。我们常见到这样的例子,平时兄弟姐妹相处得很融洽,等老爹或老娘一去世,为了几平方米祖上的房产,会捋胳膊挽袖子,针尖对麦芒,寸步不让,闹得不可开交。既然你撕下面子,那我也顾不上脸面,你想要“进尺”,我偏要想法子让你“寸”也得不到。一个个“乌眼鸡”似的,多有出言不逊,恶语讥讽,难免面红耳赤,伤了和气,甚至肢体接触,拳脚相加。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但为了几文钱,同胞亲人互不相让,就没人愿意先向后迈出这小小的一步。到头来没见到有几个因此发了财的,却活生生抛却了多年的亲情,原本和睦的家庭变得四分五裂,本应亲密的家人反目成仇、形同陌路。
亲戚如此,朋友更是如此。好时同穿一条裤子,不分彼此。一旦一方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大战迟早会上演。
有人说忍一时风平浪静,吃亏是福。此话不假,但也要看相处的对象。如果对方本身就是一头喂不饱的狼,你越吃亏,他的胃口越大,你的纵容和忍让只会助长他的贪心。再者,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肚量——一再退让、一再吃亏,依旧坦然淡定?更何况,“得寸进尺”的人很少有知足收敛的时候,而且都喜欢得了便宜还卖乖,似乎真正吃亏的是他们,一再退让者才是得了极大便宜的,不然的话怎么会一退再退呢?
所以说,与得寸进尺的人要少些利益往来,更不要以硬碰硬,比谁的嗓门大、声音高,看谁的手臂粗,以“力”服人。当然,在吃亏时,也不要一味回避退让,没有了黑白是非,到后给自己添堵。正确的做法是:在自己心理承受许可的范围内做出力所能及的让步,但绝不要过于勉强自己。该说的话挑明了比捂着的好,只要觉得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尽力了,也就为自己卸下了很大的一个精神包袱。
鉴招拆招:对得寸进尺者,应疏而远之,勿信其言,孤而立之,否则,你越是迁就他,他越贪心不足;你越是逃避他,他越气焰嚣张;你越是软弱,他越欺软怕硬。
有些“宠爱”要小心
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左宗棠
不管你信不信,过分宠爱背后,往往也藏着陷阱。尤其是年轻美貌的女孩子,身边总不缺围着自己转的各式男子,这个英俊,那个潇洒;这个有钱,那个有情……让人眼花缭乱,一时不知如何选择。结果选一个宠自己的,却发现竟是满满的套路。
小莉年轻漂亮,性格开朗,整天像个开心果,但谈过一场恋爱后,整个人变得萎靡不振,郁郁寡欢。原来,她从进入公司天起,就吸引了公司男同事的注意,很快,就有人向她表白,有人给她送花,有人请她吃饭,他们都有一个目的,想和她发展恋情。但是她觉得这些人都不是自己的意中人,直到翁经理出现。翁经理是情场老手,虽已婚,却是个婚外恋达人。凭借多年的情场经验,他知道怎么讨女孩子欢心。所以,他不但给小莉送花,还关心她的工作,时不时为她营造一点浪漫的气氛。在小莉眼中,这位翁大叔不但有男人味,还这么疼爱自己,渐渐地,自己那颗冰冻的心慢慢融化了,开始投入他的怀抱。
后来,她发现翁经理有妻儿,很是郁闷了一阵子。再后来翁经理骗她说,自己只爱她,为了她会和妻子离婚,小莉信以为真,并怀了他的孩子。就在她向往自己的美好未来时,她被公司辞退了,她打算找翁经理问个究竟,却被告知,翁经理已经出国了。原来这是一个骗局,小莉如梦方醒。从此,她再也不相信爱情。
其实,真爱是存在的,只是因为太真,有时让人觉得淡然无味,而我们更愿意去感受浪漫,去接纳更懂我们的人。殊不知,越是懂你的人,越是会宠你的人,越可能是伤害你深的人。所以,围着你转的人,不一定都是深爱你的人,但多半是对你有想法的人。
女孩子在情场如此,男性在事业上也不例外。如果你资历平平,却被委以重任,或被领导意外赏识,那你八成是要走“狗屎运”了。小李并不善于开拓市场,他的专长在于技术,但有一天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说要让他去开发一个重要客户。小李不解,说市场部人才济济,让我这个木头疙瘩去找客户,那不是为难我吗?事后小李一想,觉得领导这么器重自己,怎么也得去一趟。见了客户,人家都懒得理他,还没沟通一分钟,便把他打发出来了。回来之后,小李如实向领导报告了情况,领导却很惊讶:“你是怎么搞的?之所以派你去,就是因为这个客户很重要,觉得你这人沉稳,会给客户一个好印象。”
事后,老板追究起这件事,小李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原来,这位客户与经理有一些矛盾,不想与公司合作,经理害怕因丢了客户被老板骂,便想把问题转嫁给他人,结果市场部的人谁都不去,小李却傻乎乎地去了。如果不是老板从客户那里了解到实情,那么这个锅多半要小李背。
我们总是羡慕有些人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我们很少去想,万千宠爱中,又有多少是虚伪、多少是真诚呢?想占你便宜甚至让你背锅的人,或许对你的宠爱就是对其内心好的掩饰。所以,你可以无视那些轻视甚至讨厌你的人,但要防范那些刻意向你献宠的人。
鉴招拆招:别人占你便宜的方式有很多,应对之策也不尽相同。对于不伤及自己利益的小便宜,根本不用理睬,那是别人应得的回报,计较了反而不地道;对自己利益损失不大的便宜,能闭只眼就闭只眼;对自己构成精神与利益伤害的便宜,应寸步不让。
宁愿孤独,也不要被虚伪的友情纠缠
和人接触的时间越长,我越喜欢狗,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候没有人样。
——佚名
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围着你转的不少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嘴上会说“希望你过得好”,心里却“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我是月亮,你可以是地球,我可以围着你转,但我绝不希望你成为太阳。
正因为大家的层次差不多,所以会多了一些比较,有比较就有优劣,就有穷富,如此心头也就生出了一些五味杂陈:你好过了,我不好过;你不好过了,我难过也好过。在现实生活中,在围着你转的各层人中,越是离你近的人,或是和你层次相近的人,往往越喜欢以你为参照,来对比他的生活、事业、家庭,甚至孩子。反之,陌生人却并不热衷于这些。这方面的故事实在太多,如有一个学生篡改好友的高考志愿,后被警察查出来,被判处7个月有期徒刑。说白了,就是攀比与嫉妒心在作祟。看似好的朋友,关键时刻却给了自己狠狠一击,真是印证了那句话:对你伤害深的人,往往是与你靠得近的人。
有时候,受到伤害,不一定是因为你弱,恰恰是因为你太优秀。
有个同学讲过他的一个故事。刚到北京,他找了份销售的工作,月薪五六百元,干了两个月,身上带的钱花光了,经常饿得两眼发直。当时,有个同学比他混得还惨,一个月没有找到工作,回老家去了。没事的时候,这位回老家的同学就给他打电话,问这问那,听说他混得还是那么惨,总会安慰他说:销售很有前途,慢慢会好的。每次网上连线,他们都会聊上一个小时之久。之后,他回归了老本行,做了程序员,收入翻了几倍。那位同学说程序员有什么前途,就是吃青春饭的,你还不如做销售呢。再后来,他做到了高级程序员。有一次,那位同学给他打电话,听说他买了房子,无厘头地来了一句“只有傻子才花那么多钱在北京买房子”,然后那位同学便谎称有事挂了电话。此后,他再也不同那位同学交往了。他说:“从那一刻,我看透了对方是怎样一个心态扭曲的人。”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在你落魄的时候,他们会缠着你,给你讲故事,帮你励志,让你从心底里滋生一种感动:真是知心朋友啊!等你的状况好起来,他也会缠着你,酸溜溜地讲一些让你丧气的话,嫉妒中会夹杂着贬损:你说月薪一万元,他说月薪两万元才勉强揭得开锅,可他自己的月薪可能才两千元;你说住七十平方米的房子,他会说一百平方米的房子也住得憋屈,可他自己连房子的首付都凑不齐;你说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他说等老了混不开了怎么办呀,可他自己本身就在混饭吃。什么时候,等你和他一样了,甚至过得不如他好,他就会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和你谈心,为你打气。
这种朋友处不得,要处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许多时候,他鼓励你尝试,希望你创业,其实是想让你一败涂地;他支持你拿份稳定薪水,不赞成你折腾,是希望你和他一样原地踏步。一旦你和他拉开了层次,结果只有一种:他会远离你,以保持内心的平衡。
为什么成功者看似门庭若市,人脉一片繁荣,其实内心都是孤独的?就是因为身边这样的人太多,对这些人,他们能做的只有三件事:不断拉开与他们的差距;看透人心的虚伪与险恶,不轻易相信身边人;不浪费时间与精力去维护虚伪的友情。因此大凡成功的人,内心都愿意保持一份孤独的恬静,不希望被虚伪的友情纠缠。
鉴招拆招:有的朋友像秤一样。如果你比他重,他就低头;如果你比他轻,他就昂起头。也就是说,当你有名位、有权力时,他就卑躬屈膝、阿谀谄媚地向你低头;等到你的名位、权力没有了,他就昂起头来,看不起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