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空调工程应用为主线,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将空调技术的知识及成果与工程典型工作内容紧密联系为一体,并融入必要的建筑通风空调工程图的识读相关知识,力求充分体现现代空调技术的知识内涵。全书共分9章,图文并茂,部分章后配有“设计实例”及“思考与练习题”,便于自学和实践。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专科院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的制冷与空调、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建筑、食品、医药、机械化工等领域从事制冷与空调、建筑环境与设备相关的科研、设计、生产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及广大社会从业人员的业务参考书及培训用书。
|
關於作者: |
戴路玲,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1994年1994.8~2001.3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专职教师,讲师;2001.4至今,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技师,制冷工和化工检修钳工高级考评员,教育部高职高专能源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教指委委员。致力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和院级教研课题,主编教材3部,以第1作者或独立身份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参加全国高职高专能源类专业首届说课大赛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获省级毕业团队设计奖。
|
目錄:
|
第1章空调系统及其设计程序11.1通风与空气调节的概念及分类11.1.1通风与空气调节的概念11.1.2通风与空调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21.1.3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组成51.1.4空调系统的常见分类61.2空调工程设计程序101.2.1暖通空调工程现行设计与施工规范和标准101.2.2空调工程设计前的准备111.2.3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步骤111.2.4空调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写整理13思考与练习题14第2章空调的调节对象——湿空气162.1湿空气的热力性质162.1.1湿空气的组成162.1.2湿空气的状态参数172.2湿空气的焓湿图222.2.1焓湿图的组成222.2.2焓湿图的热湿比线232.3湿空气焓湿图的常见应用242.3.1确定空气状态及相应状态参数242.3.2表示空气处理中的状态变化过程252.3.3确定不同状态空气混合后的状态点27设计实例28思考与练习题30第3章空调负荷的计算及新风量的确定323.1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的确定323.1.1室内空气设计参数的确定323.1.2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393.2空调负荷的计算413.2.1建筑物空调冷负荷的形成过程413.2.2空调负荷的工程概算方法523.3空调房间送风状态与送风量的确定633.3.1夏季送风状态及送风量的确定643.3.2冬季送风状态及送风量的确定663.4空调房间新风量的确定673.4.1室内空气品质及其评价673.4.2空调房间新风量的确定69设计实例一72设计实例二74思考与练习题79第4章空气处理设备及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计算824.1空气处理设备及分类824.1.1空气加湿与除湿设备824.1.2空气加热与冷却设备934.1.3空气净化处理方法及设备964.2组合式空调机组及选用1004.2.1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概念1004.2.2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分类1004.2.3组合式空调机组选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014.3典型空气处理方案与处理设备的选择计算1024.3.1一次回风集中式系统方案与计算1024.3.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方案与计算106实训110思考与练习题111第5章中央空调风系统及其设计1135.1中央空调风系统的组成1135.1.1风管与风机1145.1.2风口的形式1185.2气流组织形式及设计计算1235.2.1送回风口的气流流动规律1235.2.2气流组织的形式1255.2.3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1275.3风管系统的设计计算1335.3.1风管设计计算1335.3.2风管的布置1355.3.3风管阻力计算1365.3.4绝热层设计1385.3.5风机的选择与校核1395.4空调系统的消声、隔振与防火、防排烟设计1435.4.1噪声标准与常用消声降噪装置1435.4.2空调系统隔振设计1505.4.3空调建筑的防火与防排烟设计153设计实例157思考与练习题159第6章中央空调水系统及其设计1626.1空调水系统的分类及典型形式1626.1.1空调冷热水系统与设备1626.1.2空调冷却水系统与设备1676.1.3空调冷凝水系统1716.2水系统管件与附件1716.2.1管材1716.2.2空调水系统管件1736.2.3空调水系统的管路附件1746.3空调水系统设计1776.3.1空调冷热水系统设计1776.3.2空调冷却水系统设计1866.3.3空调冷凝水排放系统设计188设计实例189思考与练习题192第7章中央空调冷热源及机房设计选择1957.1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及其选择1957.1.1中央空调冷源设备及其选择1957.1.2中央空调热源设备及其选择1997.1.3中央空调冷热源的组合2037.2中央空调机房的设计与布置2057.2.1中央空调机房设计与布置的一般要求2057.2.2中央空调机房平面布置示例208设计实例208思考与练习题210第8章多联机(VRV)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及设计2128.1多联机(VRV)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及其特点2128.1.1我国户式中央空调的现状与发展前景2128.1.2户式中央空调的类型及特点2138.1.3VRV户式中央空调设计步骤2168.2VRV空调负荷的计算2178.3室内机的选型与布置2188.4室外机的选型与布置2218.4.1系统的划分2218.4.2室外机的选配2228.4.3室外机的布置2238.5管道的选择与布置2238.5.1室内、外机管道的连接2238.5.2室内、外机配管设计及安装224设计实例226思考与练习题232第9章建筑通风空调工程图的识读2379.1房屋的基本构造和组成2379.1.1建筑物的分类2379.1.2房屋的基本构造、组成及其作用2389.2房屋建筑工程图的产生与分类2399.2.1房屋建筑工程图的产生2399.2.2房屋建筑施工图的分类2409.2.3绘制房屋建筑工程图的有关规定2409.3识读房屋建筑工程图的方法2449.3.1阅读房屋建筑工程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449.3.2标准图的阅读2449.3.3阅读房屋建筑工程图的方法2459.3.4房屋建筑施工首页图的识读2459.3.5房屋建筑总平面图的识读2489.3.6房屋建筑平面图的识读2529.4建筑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的识读2599.4.1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的组成2599.4.2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图样画法2619.4.3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的识读268设计实例272思考与练习题279附录285参考文献315
|
內容試閱:
|
本书立足行业和专业发展前沿,将空调技术与建筑工程基础知识有机结合,保留了版的体系和特色,增加了部分研究成果,信息量大,适用面宽。选用设计实例贴近工程实际,深入浅出,易学易懂,使读者掌握必要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专业面、职业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锻炼等方面也得到拓宽和提高。本书内容体系新颖,充分结合我国空调行业的发展现状,符合高等教育强调学以致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突出实用性和新成果。本书图文并茂,易于读者认知;与现行国家设计规范和施工安装规范保持一致,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较好地体现了实用、实际、实践的“三实”原则。② 内容体系更趋合理。本书将空调技术基础知识重新进行编排与整合,增加了代表当前新技术应用的多联机户式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中央热水机组、热泵等内容,并融入必要的建筑暖通空调识图的相关知识,以空调工程设计及应用为主线,融合了与中央空调工程设计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及应知理论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用工程实例强调节能意识的培养,做到了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能满足读者职业岗位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突出了读者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读者综合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③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先进性。本书叙述力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图表精美、图文并茂,尤其是大量插入的设备实物图片,直观生动,易于读者认知;部分章之后附有工程设计实例及多类型习题,便于读者学习应用、举一反三,缩短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的空间距离。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专科院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制冷与空调、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建筑、食品、医药、机械化工等领域从事制冷与空调、建筑环境与设备相关的科研、设计、生产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及广大社会从业人员的业务参考书及培训用书。本书由戴路玲等编著。戴路玲编著第1、第8、第9章,杜芳莉编著第5、第6章,马骞编著第2、第3章,王俊琪编著第4章,董苏编著第7章。全书由戴路玲统稿。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了魏龙教授、刘冬梅副教授等的大力帮助,同时也对张国东、蒋李斌、张鹏高、张蕾、冯飞在编著过程中提供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编著者的经验和水平,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并及时反馈,以使本书在教学实践中日臻完善。编著者2016年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