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闽江口海防古炮台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考证、田野勘查、卫星定位、案例分析等手段,研究整理古炮台的历史沿革与海防体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力争较全面地真实呈现全国规模的闽江口海防古炮台要塞的历史与现状。书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长门炮台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采用原创性的
“酸泡分离法”等研究方法,对闽江口海防古炮台三合土中极具特色的原料配方、构筑方式、“生态石化”现象及生态特性进行深入解读。本书不仅可对古炮台军事类海洋文化遗产的修复保护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还能为古炮台营造中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传承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
目錄:
|
1 绪论 1
1.1 闽江口古代海防体系概览 1
1.1.1 闽江口海防建制 1
1.1.2 炮台的由来与发展 23
1.1.3 炮台的火炮与火力 33
1.1.4 炮台的形制与演变 42
1.2 炮台建筑与材料 49
1.2.1 明末清初炮台 49
1.2.2 鸦片战争炮台 50
1.2.3 神奇的三合土 52
1.3 本章小结 58
2 闽江口海防古炮台历史沿革 60
2.1 闽江口海防地位 60
2.1.1 闽江的地理位置 60
2.1.2 闽江口海防地位
65
2.2 炮台分布概况
70
2.2.1 《日寇入侵图》
72
2.2.2 《中法海战前布防图》
72
2.2.3 《闽江口炮台分布图》
73
2.3 闽江口海防炮台历史沿革
74
2.4 炮台体系分析 80
2.4.1 三道防线纵深部署 80
2.4.2 明暗炮台群式联防 85
2.5 本章小结 86
3 闽江口海防古炮台现状探访 87
3.1 海防炮台中的典范——长门炮台 87
3.1.1 基本情况 88
3.1.2 看板与石碑 92
3.1.3 历史沿革 94
3.1.4 炮台特色 96
3.2 闽江口海防古炮台寻踪 108
3.2.1 黄霞寨炮台 108
3.2.2 壶江炮台 109
3.2.3 文石炮台 110
3.2.4 金牌炮台 115
3.2.5 亭江炮台 120
3.2.6 南岸炮台 129
3.2.7 闽安城隍顶炮台 137
3.2.8 田螺湾炮台 139
3.2.9 鲤鱼山炮台 141
3.2.10 圆山炮台 143
3.2.11 马限山炮台 146
3.2.12 罗星塔炮台 149
3.2.13 林浦炮台 151
3.2.14 魁岐炮台 152
3.2.15 烟台山炮台 154
3.2.16 中州岛炮台 155
3.3 本章小结 156
4 古炮台三合土配方组成解密 158
4.1 古炮台三合土性能分析 158
4.1.1 以假乱真坚韧无比 158
4.1.2 “生态石化”现象 163
4.2 古炮台三合土配方解密 164
4.2.1 酸泡分解法 164
4.2.2 砂多土少 168
4.2.3 砂粗粒大 169
4.3 原料溯源与验证 170
4.3.1 石灰 170
4.3.2 砂子 170
4.3.3 土 171
4.3.4 糯米浆 171
4.3.5 黑色涂层 173
4.4 本章小结 175
5 古炮台三合土营造技艺探析 176
5.1 古炮台三合土营造技法推测 176
5.1.1 千层糕状鱼尾交错 176
5.1.2 多层平铺湿法浇筑 179
5.2 实验室模拟与探索 181
5.2.1 原料选择 181
5.2.2 原料处理 182
5.2.3 原料拌和 182
5.2.4 试样成型 183
5.2.5 基础配方试验 183
5.2.6 探索原料种类的影响 187
5.2.7 探索糯米浆的影响 190
5.2.8 探索三合土养护条件 191
5.3 本章小结 193
参考文献 194
后记 199
|
內容試閱:
|
“海防炮台”,是随着火炮发展与海防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特殊军事专用设施,主要由“炮”与“台”两个部分构成:台是炮的支撑,炮是台的利器;“炮”是进攻用的矛,用来打击敌方目标,重在进攻,矛愈利愈坚,能迫使敌舰远离;而“台”则是防御用的盾,它重在防卫,是为了给守军和火炮提供一个安全的庇护场所,盾愈厚愈固,可使敌方之“矛”奈何不得。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历来都是海防军事要地。自明代倭寇作乱以来,我国海防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凸显,尤其是在明末清初所谓“西洋商人”替代倭寇之后,西方各国列强驾着坚船利炮,纷纷前来掳掠。为了防范倭寇与西洋海盗的入侵,我国的各种海防建制、海防工事从明朝开始建立起来,至清代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加强,在沿海的港口与要冲设置海防炮台要塞,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举措。事实证明,闽江口的海防炮台要塞在明清两朝治理海疆、管理进出口贸易、管控人员出境及抵御外来列强的侵略中都曾发挥出积极作用。
据了解,全国的明清海防炮台大多是沿海岸线平行设置,唯有珠江口与闽江口的炮台会沿入海口并顺着河流两岸纵深部署。如今,“虎门销烟”早已让珠江口的炮台闻名遐迩,而火力更为强大、纵深防御距离更长、在全国甚为罕见的闽江口海防炮台要塞却仍鲜为人知。
望全国沿海港口,福州乃形胜之地,闽江入海口岛礁、沙洲齐聚,暗流、险滩密布。明清两代在闽江口两岸部署的众多海防炮台要塞,沿着闽江口两岸的壶江、双龟、长门、金牌、琯头、亭头、闽安逆流而上,直至马尾、魁岐、林浦、烟台山、中洲岛等地。据统计,大大小小的明暗炮台群多达三十余处、绵延部署近百里,这些炮台军事要塞呈纵深梯次排布、两岸对峙、层层锁钥、道道设防,牢牢地拱卫着古老的福州府城,构成了国内规模的炮台要塞海防体系。
从军事防御角度分析,可将看似零散分布的几十处闽江口海防炮台要塞划分为三道主要防线:道是在闽江入海口的前沿要塞处,以长门炮台群与对岸的金牌炮台群为主的“海防防线”;第二道是扼守在闽江下游咽喉处,以北岸的亭江炮台群与对岸象屿的南岸炮台群为主的“江防防线”;第三道是位于福州城郊,由魁岐炮台与对岸的林浦炮台、烟台山炮台与中洲岛炮台群组成的“城防防线”。
嘉靖八年( 1529年)修建的黄霞寨炮台,是其中早设立的海防古炮台,它部署在闽江口海防的前端;烟台山炮台小,它部署在仓山区的藤山之巅,是后一座城防炮台;而长门炮台是其中规模、火力强的海防旗舰式炮台要塞,连厦门的胡里山炮台也都曾归它管辖;亭江炮台则是目前修复保护得完好的江岸炮台要塞,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闽江口海防古炮台,伴随着几百年来战争的洗礼、年代的沧桑和人为的破坏,大部分的古炮台早已面目全非。它们在经受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各种炮火洗礼之后,经历了一个从兴建、使用、损毁、扩修、废弃再到重修、保护的曲折过程。调查研究发现,如今尚存的闽江口沿岸古炮台遗址虽仍有十六处之多,但由于闽江口海防古炮台的历史资料十分缺乏与零散,目前仅凭村民的口口相传与现存史料中的只言片语,已无法查证与复原古代炮台当年的防御体系及其卓越的营造技艺了,因此,亟待加大闽江口海防古炮台要塞的研究、宣传、修复与保护力度。
为了展现闽江口海防古炮台的独特风采,本书选取了闽江口海防炮台群中规模的长门炮台作为典型案例,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案例对比、走访取证、测绘拍摄、卫星定位等多种研究手段,解剖分析长门炮台的原始风貌及其建筑形式,追踪归纳长门炮台的历史沿革与军事作用。
令人惊叹的是,闽江口海防古炮台三合土的硬度很高、整体性很强,乍一看还以为是直接从花岗岩中就地开凿出来的,但仔细看却与古代的“三合土”又有某些相像。更为惊奇的是,闽江口古炮台三合土虽然外观齐整、坚如磐石,但表面却又能长满青苔的“石化生态”现象尤为奇特。通过对炮台遗址现场多种迹象的反复研究与考证,都可表明闽江口古炮台三合土的配方组成、营造工艺及材料性能均十分特殊。
为解开隐藏在古炮台三合土中的奥秘,笔者选取长门炮台、金牌炮台、文石炮台和亭江炮台的古三合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矿物分析、结构观测、理化性能对比分析及原创性的“酸泡分离法”等科学手段,对炮台古三合土极具特色的原料配方、构筑方式、“生态石化”现象与生态特性,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探析与解读,诠释了古炮台三合土硬度堪比岩石,却仍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奇特生态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古炮台三合土原料中灰、砂、土的配比约为 20∶75∶5,与传统三合土相比,古炮台三合土中砂量之多、颗粒之粗实属罕见;现场勘查中还发现,古炮台三合土墙体立面均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千层糕状”水平纹理,单层厚度在2~5cm,每叠加15~16层之后会出现一道平滑相切交接的“鱼尾纹”,经过反复论证与推断后认为,这些都是古炮台三合土采用了一种极为罕见的“多层平铺湿法浇筑”工艺所留下的特殊印记。
研究结果显示,古炮台三合土的原材料均来源于大自然,构筑技法也贴近大自然,成型后亦融入了大自然,它们与大自然同呼吸、共生长,是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经测试,古炮台三合土强度可达25MPa,硬度堪比花岗岩,在“石化”特征显著的同时,内部还拥有较高的气孔率和吸水率,由于保留了土的某些生态性质,所以在其表面上还会生长绿植。为证实上述推论,笔者通过采样分析与试验研究,在试验室模拟闽江口古炮台三合土配方及“多层平铺湿法浇筑”工艺,成功仿制出了与炮台古三合土十分相近的样品。
大量事实证明,闽江口古炮台群不仅是国内规模、炮台数量多的海防军事要塞,而且还是我国传统三合土材料建造中规模、质量好的一种海防军事建筑,它们是历史类文化遗存、军事建筑类文化遗产与海洋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与精髓,应当成为考古学、文化遗产及古建保护的对象,理应唤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