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的亮点是:1.内容实用,特别适合普通百姓阅读使用。2.每个节气都配有节气诗词和彩图,图文并茂,提高阅读者的知识面和鉴赏力。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内容按节气分为24个部分,每一部分均以诗加相应的图开篇。
随着养生保健理念的深入人心,顺时养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而切实有效指导大众顺时养生的科普类书籍却少之又少。本书除了收录比较常见的24节气顺时养生的内容外,还综合了中医经络腧穴养生、功法养生、饮食起居等养生要素,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且极具可操作性。
|
關於作者: |
主创团队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教授,主编之一马杰,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师从全国名中医严世芸教授,为海派中医传承研究基地丁氏内科严苍山支派传承人以及严世芸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成员。擅长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负责人主持上海市级科研项目3项,前三名负责人参与科研项目4项,参编专著5部,作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
目錄:
|
季 春
立春 / 003
雨水 / 009
惊蛰 / 015
春分 / 020
清明 / 026
谷雨 / 031
第二季 夏
立夏 / 039
小满 / 044
芒种 / 050
夏至 / 055
小暑 / 060
大暑 / 064
第三季 秋
立秋 / 073
处暑 / 078
白露 / 085
秋分 / 090
寒露 / 094
霜降 / 101
第四季 冬
立冬 / 111
小雪 / 117
大雪 / 122
冬至 / 127
小寒 / 132
大寒 / 140
|
內容試閱:
|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临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21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发挥中医药优势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其中谈到“治未病”是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提倡“预防为先”,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生为一体,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中医药全程参与到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之中,在健康中国主战场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的建设目标与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市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平台,创新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级,培养治未病应用型服务人才,实现中医治未病服务健康持续发展,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跨界协同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的架构下,组织召集校本部及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与学生骨干,编写了治未病工程系列丛书,体现了学科育人的特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中医治未病青年生力军。
首批付梓的三本图书分别是《二十四节气养生》《灸法养生指南》《儿童四时节令保健》,围绕二十四节气的节令特点,综合了中医经络腧穴养生、灸法养生、功法养生、饮食起居等养生要素,学理清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便易学,既适合医务人员、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开展科普宣传,又便于爱好中医养生的读者开展自我保健,有机融合了“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使“上工治未病”的中医智慧理念在维护人类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