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语文课程论专家、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代表作。
?本书曾获“2014—2020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语文课程论专家、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代表作。
10多年来,本书多次再版,不断重印,当初“一部填补我国语文课程论空白的力作”,现在已成为有口皆碑的经典著作,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案头书。
今天,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正在实现“由教学走向学习”的深刻变革,广受关注同时也被广泛“误解”的语文,正本清源的工作变得更为迫切。语文是什么?语文应当是什么?真的有所谓“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吗?一篇选文真的可以有多个教学重点吗?对一篇选文的解读,真的可以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对诸如此类的重要问题,本书都有深刻、全面的洞察,充满真知灼见。
著名语文教育家倪文锦教授、王尚文教授为本书作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诚挚推荐。
本书曾获“2014—2020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本书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阅读,对语文教育研究者也极有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王荣生,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著作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等。
|
目錄:
|
引序一?倪文锦
序二?王尚文
本书的结构及内容概要
章语文科课程论
第 1 节语文教育研究的归属参照系
1.1 归属参照系试建
1.2 语文教育研究的五种性质
1.3 语文教育研究的七个层面
第 2 节语文科课程论辨正
2.1 语文教育、语文课程具体形态与语文科课程
2.2 语文科课程论与语文科教学论
2.3 学派语文课程论与语文科课程论
第二章语文课程目标分析框架的破与立
第 1 节 “分析框架”概说
第 2 节袭用分析框架的批判
2.1 袭用框架问题之一:两极概念的实体化
2.2 袭用框架问题之二:分析能力的残缺
第 3 节层叠蕴涵分析框架的建立
3.1 语文教育界突破袭用框架的努力
3.2 层叠蕴涵分析框架概述
第 4 节从“潜层面”分析美国的语文课程目标
4.1 分析框架作为公用平台
4.2 美国的语文课程目标取样
4.3 对取样材料的“潜层面”分析
4.4 “潜层面”诸成分交互关系的进一步说明
第三章层叠蕴涵分析框架的运行:课程取向
第 1 节 “课程取向”概说
第 2 节多元并呈的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1 美国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2 法国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3 德国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4 日本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5 我国语文教育研究对总取向的纷争及其问题
第 3 节语文课程中的听说读写取向
3.1 语文能力与听说读写取向
3.2 中日语文课程的阅读取向比较及讨论
3.3 中美语文课程“说话”目标比较及讨论
3.4 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取向”变异
第四章层叠蕴涵分析框架的运行:文化意识
第 1 节 “文化意识”概说
第 2 节古与今:关于“整体感知”
2.1 两代语文教学大纲的不同语境
2.2 整体感知(把握)在阅读层面的含义
2.3 整体感知(把握)在阅读教学层面的含义
第 3 节中与西:关于“对话理论”
3.1 “对话理论”解析
3.2 “感受性阅读”的考察
3.3 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层叠蕴涵分析框架的运行:知识状况
第 1 节 “知识状况”概说
第 2 节制约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知识状况
2.1 从知识状况看欧美的语文课程目标
2.2 我国语文课程知识状况的负面扫描
第 3 节合宜的能力要有适当的知识来建构
3.1 对知识状况的审理要紧急地提上日程
3.2 将知识问题在课程具体形态层面“主题化”
第六章语文教材的两个理论问题
第 1 节研究的背景
第 2 节关于“语文教材内容”
2.1 语文教材研究中的术语纠缠
2.2 语文课程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
2.3 语文教材内容的含义:用什么去教
2.4 语文教材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
第 3 节关于“语文教材体系”
3.1 我国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
3.2 “明里探讨”的层面混淆
3.3 “科学体系”的误区
第七章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
第 1 节 “定篇”类型的选文
1.1 “定篇”类型选文界说
1.2 “定篇”的课程内容
1.3 “定篇”的功能发挥方式
第 2 节 “例文”类型的选文
2.1 “例文”类型选文界说
2.2 国外语文教材中的“例文”
2.3 “例文”的功能发挥方式
第 3 节 “样本”类型的选文
3.1 “样本”类型选文界说
3.2 “样本”的编撰策略与技术(上)
3.3 “样本”的编撰策略与技术(下)
第 4 节 “用件”类型的选文
4.1 “用件”类型选文界说
4.2 “用件”的三个品种
4.3 对“用件”的误用
第5 节/选文类型鉴别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一
倪文锦
王荣生是我的位博士生。由于博士学科点建设较迟的缘故,他 同时也有幸成为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的位博士 生。本书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D?D《语文科课程论建构》,上海教育出 版社在出版时建议更名为《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大家记得,1997 年底《北京文学》发表了三篇批评语文教育的文 章,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语文教育成为社会的众矢之的。 这对语文教育界来说,无异于一场地震。它从一个侧面证明,语文教育 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倒不是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没有理论,也不是说我们没有语文教育 的研究。问题是我们原有的语文教育理论大多为个人的经验和随感;我 们的语文教育研究充斥太多的带有随意性的“我主张”“我认为”,缺 乏起码的课程论基础。作为学术讨论,各抒己见不仅应该,而且必须提 倡。但如果以为母语教育人人都可以说几句,认为一己之见就代表着唯 一正宗,那于变革语文教育现状并没有切实的帮助。事实证明,这样的 “理论”和“研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革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大家习 惯于随感式的“我认为”,使我们的语文教育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三多 三少”的现象,即意气用事的多,充分说理的少;自以为是的多,逻辑 论证的少;消极批判的多,有效建构的少。语文从独立设科至今虽然已 有百年历史了,但真正能自觉地从事语文科课程理论建设的却十分少见。
正是有感于语文教育的历史重负和出于变革现状的热切追求,王 荣生博士的论文毅然选择了语文课程论建构的研究课题,这是难能可贵 的。他认为,根植于我国语文教育土壤的“语文科课程论”,当前的主 要任务有三。,重整“语文科课程”的基本概念,构建语文课程,包括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材等方面的分析框架。第二,对语文课程与 教学的学派理论,包括对语文教育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学理阐释和评 析。第三,在多元视野中审视当前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围绕这三大 任务,根据其间的逻辑联系,王荣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研究工作,形成 了这一部填补我国语文课程论空白的力作。
该论文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 重说理。说理充分是本论文的一大特点。如关于语文科课程的性 质问题,一直是我国语文教育界争论不休的老大难问题,也直接影响到 语文科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为弄清我国的语文教育研究为何有一个 “性质”难题,并探寻如何正确看待“性质”问题的方式,论文首先从 建立描述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模型入手,依据模型推导“性质”难题的 产生过程。次第通过与“性质”问题研究的正常模型比照,揭示成为难 题的缘由。接着再从历史语境中话语方式的演化,按四个阶段追溯“语 文科性质”在我国百年语文教育研究中的沿革过程。这种详细占有事实 资料,分门别类逐一比较,条分缕析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具有很强的 说服力。
2. 重逻辑。论文的论证过程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以对语文课程知 识状况的思考和分析为例,尽管时下在普遍强调要淡化语文知识,但任 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知识体系,这是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关键是我们 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语文知识体系。作者在界定“知识状况”的含义 之后,分别考察了欧美的语文课程目标和我国语文课程的知识状况,认 为合宜的能力必须要有适当的知识来建构,对知识状况的审理要紧急地 提上日程,并在课程具体形态层面将语文学校知识问题“主题化”,即 明确认定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并 尽可能提供相应的理据。这里的内在逻辑是十分紧密的 : 语文知识是语 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内外语文课程的知识状况比照可知, 我国语文课程的问题主要出在语文课程内容上,根本原因则是长期以来 在“一纲一本”体制下,语文课程实际上是由语文教材所顶替;而“选文集锦”式的语文教材,造成了事实上由“选文”代替课程的弊端,它 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学校教育中的语文知识状况不良。因此,我国 很大程度上没有过严格课程论意义上的语文课程,是与缺乏有效的语文 教材建设有关。
3. 重建构。论文的很大一个特色就是重建构。撰写教育论文,离 不开批判性反思,即所谓不破不立。王荣生的论文当然有反思,有批 判。但有效的建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手段,用他构思、写作论文之 前的话来说,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观照现实,更重要 的是需要建构理论。通观全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思想自始至终贯 穿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论文题目命名为“语文科课程论建构”是恰 当的。然而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即从提供语文课程分析框架的角度加 以思考,论文与其说是在建构语文科课程论,还不如说是在构建一个开 发语文课程论研究的新的基础平台。我猜想,出版社之所以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