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引信工作模式、误差源引入、发射方向图、杂波环境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出发,开展了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前视高分辨定距技术的研究,通过发射信号优化、杂波环境模拟以及信号处理算法,实现了弹载相控阵探测器的前视高分辨定距,获得了目标区域强散射点的方位-距离像。本书共分六章,第1章介绍了弹载毫米波探测器的研究背景、军事需求和发展动态;第2章详细介绍了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发射信号设计及重构算法。第3章介绍了目标区域杂波环境幅度特性,利用实际采集到的典型地貌杂波数据,并根据杂波幅度特性分布构建仿真实验杂波环境。第4章阐述了基于自适应单脉冲响应曲线的弹载相控阵探测器方位向高分辨测角算法。第5章阐述了基于分步脉冲压缩的弹载相控阵探测器距离向高精度前视测距算法。第6章阐述了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前视目标区域强散射点高分辨成像算法。
本书对从事引信技术和弹药技术专业的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供相关领域从事目标探测与识别工作的研究人员使用。
|
關於作者: |
程呈,工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32178部队助理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雷达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算法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周晓东,硕士生导师,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副教授,长期从事引信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高敏,博士生导师,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教授,全军弹药导弹装备研究领域知名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16项。
李超旺,工学博士,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长期从事弹药教学和研究工作。
|
目錄:
|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毫米波近炸引信定距技术发展现状3
121毫米波近炸引信发展概述3
122国外弹载毫米波探测器发展现状5
123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发展现状8
13高分辨定距技术需求分析11
第2章弹载相控阵探测器高分辨探测模型13
21基于随机相位调制探测信号模型13
211随机相位调制实现高分辨探测原理分析13
212探测信号时空相关性对高分辨探测的影响17
213基于随机相位调制的发射信号数学模型25
22正则化匹配追踪算法重构矩阵理论推导29
23改进的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研究33
第3章典型地貌实测地杂波幅度特性研究41
31典型地杂波实地采集方案与可行性分析42
32对草地杂波的采集结果44
33对树林杂波的采集结果47
34对崎岖地表杂波的采集结果50
35典型实测地杂波幅度叠加特性分析52
第4章基于自适应单脉冲响应曲线的高分辨测角算法59
41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前视高分辨测角模型研究59
42弹载相控阵探测器测角误差分析64
421信号接收通道噪声造成测角误差64
422单脉冲响应曲线造成测角误差66
43弹载相控阵探测器方位向高分辨测角技术68
431弹载相控阵探测器方向图的描述与实现68
432弹载相控阵探测器自适应获取OMRC70
433弹载相控阵探测器自适应OMRC高分辨测角算法72
44弹载相控阵探测器高分辨测角仿真实验76
441仿真实验1:验证单脉冲响应曲线对于方位向测角精
度的影响77
442仿真实验2:对比基于实波束扫描的方位向测角精度80
443仿真实验3:对比时频算法验证AOMRC-AMA
测角精度83
第5章基于分步脉冲压缩的弹载相控阵探测器测距算法87
51复合探测信号回波分步脉冲压缩原理分析87
52弹载相控阵探测器距离向高分辨测距基础分析90
521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天线波束方位向扫描91
522弹载相控阵探测器距离向回波信号处理策略96
53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分步脉压定距算法研究99
531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前视测距原理分析99
532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前视测距模型研究101
533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偏离质心测距误差分析106
54弹载相控阵探测器高分辨测距仿真实验108
541仿真实验1:弹载相控阵前端天线方向图仿真与
实测对比108
542仿真实验2:利用单一目标验证高分辨测距
算法的可行性115
543仿真实验3:利用实际地形数据验证高分辨
测距算法精度119
第6章基于自聚焦的目标区域强散射点高分辨成像算法125
61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前视目标区域成像策略125
62弹载相控阵探测器波束覆盖范围内杂波建模129
621弹载相控阵探测器目标区域散射单元划分129
622弹载相控阵探测器截获目标区域杂波模型131
623无人机搭载探测器样机扫描地杂波数据133
63弹载相控阵探测器高分辨成像技术135
631弹载相控阵探测器高分辨成像原理136
632目标区域强散射点高分辨成像算法138
633高分辨成像算法响应耗时与误差分析141
64目标区域强散射点高分辨成像仿真实验144
641仿真实验1: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单一距离维内的
高分辨成像145
642仿真实验2: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对目标区域
高分辨成像148
结语153
参考文献155
附录163
附录A:实测区域杂波数据163
附录B实测区域散射系数数据170
附录C实测区域回波数据178
|
內容試閱:
|
技术决定战术,有什么样的技术,在综合条件成熟时就必然会产生什么样的战术。必须结合现代技术,应用到现有主战装备上,形成新战术、新战法,全面提升武器装备战斗力,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坚实基础。随着相控阵探测器的小型化,近年来,有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开始逐步应用相控阵天线阵列,用于高精度探测、多目标探测,对提升精确制导武器的智能化有极大的帮助。目前,国外相关部队已经将弹载相控阵探测器或天线阵列作为新一代常规制导弹药的探测形式,并且已经逐步应用到了现有装备上,从实战与试验效果反映了弹载相控阵探测器能够提升常规制导弹药的精确打击能力,弹载相控阵技术的逐步发展,为常规制导弹药的智能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道路。相控阵探测器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些年的研究过程中,一些国内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经过艰苦的调研、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相继出版了一些介绍国内外先进相控阵探测技术的书籍,从相控阵探测技术的原理、优势等方面,结合现代相控阵装备,向人们展示该技术的蓬勃发展与重要性,对于人们了解和认识相控阵探测技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书在前人对于相控阵探测技术的研究基础之上,着重针对弹载相控阵探测器的高分辨探测技术进行研究。因国内常规弹药上还没有正式配备相控阵探测器,因此人们对于弹载相控阵探测器的应用效果与应用形式还没有系统的认识。随着常规制导弹药的智能化推进,未来战场中,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必将成为常规制导弹药的主要探测装备。所以,本书以弹载相控阵探测器为研究对象,着重从个人角度出发,对探测器的前视高分辨探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适用于弹药平台的信号处理算法与策略,对相控阵探测技术在常规制导弹药上的应用进行系统的阐述,进而深化弹载相控阵探测技术在精确打击领域内应用的探索与发展,使我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一技术,有效提升常规制导弹药的战场作战效能。编者2021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