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NT$
6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NT$
390.0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打开这套春秋战国史,追寻中国历史的光荣底色,读懂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非凡创造。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局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春秋战国的变革是全方位的,也是意义深远的,同时也充满探索、创新的精神。春秋时代,“天无二日”的一王独尊局面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霸主为主导的政治新格局。但春秋时代诸侯的权柄往往落入卿大夫之手,战国时代深以为戒,新诸侯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专制制度由是兴起,并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
§春秋战国动荡杀伐不断,却孕育出文化的伟大和历史的无限机遇。
春秋战国,国家竞争,优胜劣汰,唯有不断革新方能保有竞争力,不被对手消灭。变革不仅给国家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刺激了学术的发展,形形色色的思潮闪亮登场,遂造就文化的繁荣,其带来的活泼生气,是后世王朝所没有的。
§春秋战国是中国尚武精神盛之年代,彰显着血性和飞扬的生命力。
自春秋时代大规模攘夷战争后,华夏诸国之实力远超周边诸夷,到战国时这种军事优势更大。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衰微,却仍可一战歼灭匈奴十万骑兵。春秋战国不仅崇尚武功蔚然成风,而且个人血性张扬,重义轻生,弱不畏强,多复仇传奇,中国古代之大刺
|
內容簡介: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局时代,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春秋战国动荡杀伐不断,却孕育出文化的伟大和历史的无限机遇。春秋战国是中国尚武精神盛之年代,彰显着血性和飞扬的生命力。春秋战国崇尚勇武与智谋,交织着血性与权谋。春秋是中国贵族精神后的辉煌时代,战国时代则多了几分冷酷与血腥,但也可给了平民更多的机会登上政治舞台,社会更加充满活力。
本书以春秋战国五百余年诸侯争霸斗雄为主线,立体化全景式地呈现了这段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历史。春秋战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迷雾时代,史料不足,线索混乱,本书以经典史籍的记载为基础,通过精当的剪裁与推理,清楚地呈现了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充分再现了王侯、将相、名士、小人物共同创造的传奇时代。
|
關於作者: |
醉罢君山,本名郑文州,福建漳州人,专注于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作品有《变局时代:春秋全史》《大争之世:战国全史》《大唐帝国的扩张》《秦朝原来是这样》《汉朝原来是这样》《宋朝原来是这样》等,擅长还原历史中令人血脉贲张的景象,文字里激荡着昂扬奋发的铁血精神和思辨特质。
|
目錄:
|
《变局时代:春秋全史》
引子 西周的灭亡 / 1
章 中原雄狮 / 6
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 6
二、十年征战,十年经营 / 11
三、天子与诸侯之战 / 20
四、政变迭出 / 23
第二章 南方巨鳄的成长 / 28
一、我是南蛮我怕谁 / 28
二、楚武王挥鞭 / 33
三、战争与女人 / 37
第三章 秦狼晋虎 / 42
一、浴血奠基:秦国开拓史 / 42
二、半个世纪的内战 / 46
三、假虞灭虢:奇袭战之范本 / 51
第四章 齐桓霸业 / 57
一、兄妹的乱伦之恋 / 57
二、通往权力之路的赛跑 / 61
三、管仲:治国天才 / 66
四、刺客列传之柯邑惊魂 / 72
五、齐国霸业的狙击者 / 77
第五章 尊王攘夷 / 83
一、蛮夷的威胁 / 83
二、华夏的攘夷之战 / 86
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90
四、伐楚之战:雷声大,雨点小 / 93
五、南北对峙 / 97
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100
七、霸主的惨淡结局 / 104
八、宋襄公:狗尾续貂 / 108
第六章 亡命天涯 / 113
一、晋太子申生之死 / 113
二、韩原之战 / 117
三、天涯何处可栖身 / 125
四、时来运转 / 132
五、苦尽甘来:通往权力之巅 / 136
第七章 大器晚成 / 142
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142
二、城濮之战(上) / 145
三、城濮之战(下) / 152
四、百年霸业的奠基者 / 161
第八章 西域之狼 / 168
一、秦穆公广揽人才 / 168
二、梦断殽山 / 173
三、称霸西戎 / 181
第九章 烈日灼人 / 189
一、晋国的全盛时代 / 189
二、赵盾:夏日之日 / 193
三、秦晋交恶 / 199
四、纵横中原 / 203
五、晋灵公之死 / 208
第十章 王者归来 / 215
一、弑父夺权的楚穆王 / 215
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221
三、楚庄王问鼎中原 / 226
四、锐不可当 / 231
五、文明战争:邲之战 / 237
六、所向无敌 / 246
第十一章 卷土重来 / 253
一、扫灭赤狄 / 253
二、龙争虎斗:鞌之战 / 257
三、情欲的力量:巫臣降晋 / 267
四、势均力敌 / 272
五、联吴抗楚:晋国甩出的好牌 / 279
六、次弭兵之议 / 283
七、弭兵时代的战争 / 288
八、鄢陵之战:晋楚的对决 / 293
第十二章 内乱与中兴 / 303
一、赵氏孤儿 / 303
二、君臣的生死较量 / 309
三、晋悼公的平衡术 / 316
四、遏制楚国 / 322
五、偪阳之战 / 330
六、晋楚争霸的风向标 / 335
七、迁延之役 / 343
第十三章 走向弭兵 / 351
一、艰难复兴中的齐国 / 351
二、荀偃伐齐之战 / 357
三、夙沙卫的叛乱 / 363
四、栾盈事件与晋国内战 / 367
五、晋楚战争的小插曲 / 375
六、一个女人引发的弑君案 / 379
七、吴楚争战 / 384
八、和平之光:向戌弭兵 / 390
第十四章 小国的大政治家——子产 / 398
一、初露锋芒 / 398
二、反霸权之路 / 403
三、子产相郑(上) / 408
四、子产相郑(下) / 414
第十五章 齐国的复兴之路 / 422
一、崔杼与庆封的垮台 / 422
二、四大家族的内斗 / 429
三、对外扩张 / 437
四、晏婴与司马穰苴 / 441
第十六章 飘摇中的大国 / 449
一、政在家门 / 449
二、攘夷英雄荀吴 / 453
三、安定王室 / 460
第十七章 东南战争 / 467
一、权力更替 / 467
二、穷兵黩武 / 473
三、楚灵王之死 / 482
第十八章 气吞万里:吴楚大决战 / 489
一、长岸水战 / 489
二、伍子胥的出逃 / 496
三、失衡的天平 / 505
四、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 / 512
五、刺客列传:要离刺庆忌 / 518
六、吴王阖闾 / 524
七、兵圣孙武 / 529
八、疲于奔命的楚国 / 533
九、柏举之战 / 540
十、郢都失而复得 / 546
第十九章 北方的混战 / 555
一、三桓驱逐鲁昭公 / 555
二、反晋联盟 / 566
三、鲁国阳虎之乱 / 571
四、夹谷之会 / 577
五、孔子与“堕三都” / 582
六、赵鞅力挽狂澜 / 588
第二十章 后的霸业:吴越春秋 / 602
一、阖闾之死 / 602
二、勾践身陷虎穴 / 608
三、耐心总有回报 / 615
四、卧薪尝胆 / 622
五、艾陵之战 / 629
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638
七、摧枯拉朽的灭吴之役 / 644
尾声 诸神的黄昏 / 652
《大争之世:战国全史》
章 三家分晋 / 1
一、战国序幕 / 1
二、欲望无极限 / 9
三、见证奇迹的晋阳之战 / 18
四、瓜分晋国 / 27
第二章 霸业初兴 / 35
一、浴火重生的楚国 / 35
二、带头大哥魏斯 / 46
三、魏文侯的幕僚们 / 56
四、刺客聂政 / 62
五、田氏篡齐始末 / 68
六、吴起之死 / 74
第三章 中原混战 / 88
一、走向裂变的三晋 / 88
二、齐威王崛起于东夏 / 99
三、围魏救赵 / 109
四、厚黑教主韩昭侯 / 119
五、孙膑的复仇 / 127
第四章 商鞅变法 / 138
一、入秦 / 138
二、变法 / 147
三、车裂 / 154
第五章 纵横天下 / 164
一、城头变换大王旗 / 164
二、纵横家的祖师爷—苏秦 / 174
三、张仪的发迹史 / 187
四、合纵运动的兴起 / 193
五、雷霆出击:秦灭巴蜀之役 / 200
六、惊天骗局:六百里怎么变成六里 / 207
第六章 东西双雄 / 215
一、当明君遇到圣哲 / 215
二、趁火打劫:燕国之乱始末 / 222
三、张仪的忽悠术 / 231
四、通三川以窥周室 / 242
五、围猎楚国(上):垂沙之战 / 251
六、围猎楚国(下):楚怀王之死 / 258
七、孟尝君其人 / 267
八、鸡鸣狗盗之雄? / 272
第七章 英雄不愧武灵王 / 281
一、胡服骑射:赵国的变革 / 281
二、吞并中山 / 292
三、沙丘遗恨 / 300
第八章 齐国的没落 / 314
一、白起的成名之战 / 314
二、称帝的闹剧 / 323
三、灭宋始末(上) / 331
四、灭宋始末(下) / 339
五、燕国复仇记(上) / 347
六、燕国复仇记(下) / 355
七、田单的使命 / 364
第九章 谁能狙击秦国 / 375
一、渑池之会 / 375
二、哀郢都:屈原之死 / 383
三、华阳之战 / 390
四、阏与之役 / 398
第十章 大决战 / 406
一、范雎相秦(上) / 406
二、范雎相秦(下) / 415
三、长平之战(上) / 424
四、长平之战(下) / 435
五、邯郸之围 / 444
六、信陵君窃符救赵 / 452
七、九鼎归秦 / 461
第十一章 东方乱局 / 468
一、后的合纵 / 468
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475
三、春申君之死 / 485
第十二章 秦王嬴政 / 493
一、从商贾到政客:吕不韦 / 493
二、嫪毐之乱 / 498
三、李斯与谏逐客书 / 508
四、秦赵的恩恩怨怨 / 516
五、毕竟是书生—韩非之死 / 524
第十三章 秦灭六国 / 535
一、李牧之死与韩赵灭亡 / 535
二、荆轲刺秦王(上) / 544
三、荆轲刺秦王(下) / 554
四、天下归一(上) / 559
五、天下归一(下) / 569
尾声 十年以后…… / 578
|
內容試閱:
|
尾声 十年以后……
秦王嬴政终于如愿以偿了。
放眼天下,没有比征服六国更伟大的事业了,既然是伟大的,就必须要彰显出来。秦王把丞相、御史、廷尉等高级官员叫过来,说道:“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这位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不仅要让他的臣民知晓他的丰功伟绩与强大的威力,也要让后世永远传颂他的伟大与卓越。他已不能满足称“王”,因为自战国以来,“王”号已经不值钱了,得想出一个更高、更强的名称。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可是难不倒底下一帮文人博士,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与一群书生讨论半天,选择了一个名字:泰皇。为什么叫泰皇呢?因为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就是人皇,人中之贵者。大家把这个方案上报给秦王嬴政,但嬴政不太满意,他自己做了点更改:去掉泰皇中的“泰”字,增补一个“帝”字,这样,就成了“皇帝”。
这是一个全新的、尊贵的名号。作为个使用该名号的人,自然称为“始皇帝”,秦王改称“秦始皇”。依秦始皇的设想,以后历代皇帝,就分别叫秦二世、秦三世,乃至千世、万世,传至无穷。
对于雄心万丈的秦始皇来说,灭六国并不意味着事业的终点。我还是引用贾谊的《过秦论》吧,因为他用铿锵有力的文字,把秦始皇的“事业”浓缩为一段话: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亦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谿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其实,对于秦始皇来说,他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帝国基业能维系千秋万代, 而是长生不老。他享受着无限的权力,贪婪地填平一个接一个的欲望,可是当他一想到,自己也将同其他人一样,时光之刀会在他的额头上刻下岁月流逝的痕迹,强壮会变得羸弱,生命会走向衰老乃至死亡,这些念头就令他恐惧难安,他若不能战胜死神,终将与芸芸众生一样,成为一堆朽骨长卧于地下。
尽管他四处寻仙问道,可是他对不死之躯一直是怀疑的,因此早早为自己准备庞大的地宫,同时也做好将帝国传之子孙万代的准备。倘若说求永生,他并非相当自信,但对于帝国千秋万代永存,他则坚信不疑。这是何来的底气与傲慢呢?在秦始皇看来,他已经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个新世界里,帝国只有一位皇帝,不再有诸侯,不再有封国,天下军队尽在皇帝的掌控中。他建立了一个制度,这种制度能让傻、呆的皇帝,也能安然维持国家的秩序。因为在秦始皇眼中,老百姓永远只是被牵着走的羊群罢了,难不成还能翻江倒海吗?
可事实证明,小民也可以翻江倒海。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终究没能成仙,他死了,这时距离他统一中国只有区区的十年时间。公子胡亥逼死了公子扶苏,成了二世皇帝,只是秦始皇幻想中的万世皇帝谱系,到第二世就结束了。二世元年(前 209 年),有一个小民疯了,他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地挑战巨无霸帝国,这是中国历伟大的一幕。就在十几年前,手握数十万军队的东方诸侯,一个一个被消灭,而且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而十几年后,一个两手空空的平民百姓,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带着几百个手无寸铁的农民,就这样开始与大帝国较上劲了。
陈胜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他以一介匹夫反抗天下强大的国家,这种勇气即使不算,也算是罕见的。可就是这只小蝴蝶振动的翅膀,后掀起了狂风暴浪,把秦帝国的航空母舰打翻了。陈胜以无所畏惧的决心,向秦帝国刺出剑后,东方的反秦势力立即如潮涌、如井喷,曾经被消灭的东方六国,居然鬼使神差一个接一个地复活了。
个复活的国家是楚国,但这个新的楚国与旧的楚国完全是两个不同政权。在陈胜起义后,原魏国名士张耳、陈馀曾建议他“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就是要寻找六国国王的后裔,重建六国。这个提议遭到陈胜的否决,陈胜的“鸿鹄之志”,岂是为他人作嫁衣呢?他要自己称王。于是“张楚”政权盛大开张,陈胜摇身一变,成为“张楚王”。但这个楚国,与从前那个楚国是八竿子打不着,只是为了吸引人民,陈胜把楚国名将项燕的大名拿来作为宣传工具,鼓励号召人民投入伟大的反秦战争中。
第二个复活的诸侯国是赵国,仍然与以前的赵政权毫不相干。陈胜派部将武臣攻略赵地,武臣在张耳、陈馀的谋划下,索性自立门户,自称“赵王”。这件事把陈胜给气坏了,只是当时为了对抗秦国,才不得不承认赵政权。
在赵国之后,第三个独立的是燕国,这仍然是新权贵建立的政权。武臣自立为“赵王”后,担心受到陈胜的报复,便派部将韩广攻略燕地,扩大自己的地盘。不过武臣能自立为王,韩广就不能吗?韩广攻占燕地后,便把武臣一脚踢开,自立为“燕王”了。
以上所说的楚、赵、燕三国,都只不过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只是沿袭了三国的名称罢了,瓶子是旧的,可里面的酒却是全新的。真是旧瓶装旧酒的,是田儋所建立的齐国。
田儋是真正的贵族血统,属齐王田氏家族。他有两个得力的堂弟,一个唤作田荣,另一个唤作田横,都是英雄豪杰。他们兄弟三人以田氏王族为号召力,结交天下好汉,秘谋寻机反秦复国。陈胜起义爆发后,各地起义军蜂起,大秦帝国在东方的统治摇摇欲坠。张楚王陈胜派大将周巿攻略魏地,田巿一路进军,攻打到田儋居住的狄城。田儋趁机起事,设计杀死了狄城县令,然后召集各路豪杰、官吏、田氏子弟,宣布说:“如今天下诸侯都反秦自立,齐国乃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我田儋就是王族田氏成员,这个王位就由我来坐了。”就这样,田儋自立为齐王。他首先起兵阻止陈胜的军队进入齐地,其次攻略齐地的秦国守军,经过一番奋战,差不多收复了故土。
周巿在狄城受到田儋的阻挡后,回到了魏地。这时很多人都劝他说,将军不如就在魏地自立为王,武臣、韩广不都这么干吗?可是周巿这个人权力欲没那么强,他认为魏王理所当然应该让魏氏后人来当,那么谁合适呢?周巿认为是魏咎。魏咎在魏国灭亡前,就曾被封为甯陵君,出身于王族。陈胜起义后,魏咎前往投奔陈胜,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周巿想立魏咎为王,可是魏咎却在陈胜那儿,于是他派人前去向陈胜请求,让魏咎返回魏地为王。陈胜听了相当不高兴,怎么自己派出去的大将,要么自立为王,要么立别人为王,你们都把我这个陈胜王当作透明人吗?他不答应放人。可是偏偏周巿是个死心眼的人,你陈胜王不答应,我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去求你,去骚扰你。周巿前后派了五批使者,这下子陈胜不胜其烦了,罢罢罢,就让魏咎回去得了。这样,魏国得以复国,魏咎为王,周巿为相。
尽管山东英雄纷纷扯着反秦的旗帜,改弦更张,但不能否认秦帝国的力量仍然是强大的。公元前 208 年(秦二世二年),秦军大肆反扑,猛将章邯连战连胜,作为革命首义元勋的陈胜王连战连败,后竟然死于叛徒之手。张楚政权就这样完蛋了。可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仍然有着一种不可挡抵的魔力。
很快,一个新的楚政权又建立了。义军首领秦嘉得悉陈胜王被杀的消息后,乘机立楚国贵族景驹为楚王。秦嘉显然是个政治投机家,他抢在众位义军领袖之前立楚王,就是想当楚国功臣。可是在诸多起义队伍中,秦嘉实力平平,立楚王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轮得到他来做主呢?此时,所有反秦武装中,实力强的一支,便是以项梁、项羽为首的义军。
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羽是他的侄子,两人都算出身贵族,名将之后。项梁有谋,项羽有勇,自起兵后,叔侄俩便成为秦国强的对手。在项梁眼中,秦嘉算什么东西,他也有立王的资格吗?于是项梁以“背陈王而立景驹,大逆无道”为名,发兵攻打秦嘉。秦嘉大败,这个政治投机分子非但没捞到楚国元勋的头衔,反倒成为牺牲品;被秦嘉立为楚王的景驹下场也好不到哪去,他被赶下台后,不久也死于梁地。
那么要立谁为楚王呢?年届七旬的老翁、著名谋士范增指出,陈胜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不立楚后而自立”,政权没有合法性。他劝项梁立楚怀王的后人为王,当年楚怀王被秦国所拘、死于异国他乡,楚人一直很怜悯他。项梁听从范增的建议,在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熊心在楚国灭亡后,流落于民间,隐姓埋名,以牧羊为生。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好运一下子从天降临,他这个没落公子居然得以成为楚王,也称为楚怀王。当然了,这个国王是别人立起来的,权力毕竟有限,说白了,就是坐在上面的傀儡罢了。
至此,东方六国中,有五个国家已经恢复,只剩下韩国了。自从韩国亡于秦国之手后,张良处心积虑欲报仇雪耻,他甚至还暗杀过秦始皇。如今天下大乱,诸侯纷纷复活,怎么能少得了韩国呢?张良找到项燕,建议他立韩公子韩成为韩王,重建韩国。项梁的政治思路,也是停留在春秋战国时的分封制,既然诸国都复活了,也不差一个韩国。就这样,在张良的努力下,韩国复辟成功。
东方六国死灰复燃,秦国怎么会善罢甘休呢?叛乱之火,会被秦国及时扑灭吗?
看上去秦国仍然很强大。有的人虽然挂着王的头衔,可是没有王的命。在陈胜死后,革命遇挫,陷入低谷。赵王武臣的部将李良叛变降秦,杀回邯郸,杀死武臣。张耳、陈馀收罗残兵败将,立赵国贵族赵歇为王。勇猛善战的秦国大将章邯全力进攻魏国,魏国危在旦夕,齐国与楚国联手出兵相救,齐王田儋亲自上阵,楚国派出项它为大将。然而这场中原大会战以义军的惨败而告终,魏、齐、楚三国联军大败,魏王魏咎自杀,齐王田儋被杀。
难道新六国还要重蹈旧六国的覆辙吗?齐国人仍然在不屈不侥地抵抗着。田儋死后,齐人立齐王建(战国后一位齐王)的儿子田假为王。尽管田假身份是前齐王之子,可是他在复国运动中何功之有?田儋的弟弟田荣当然不服气,他以武力把田假赶走,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王,自任齐相,继续抗秦。
相比齐国,魏国更加狼狈,魏地已经沦于秦军之手。在这个时候,楚国给予大力的支持。魏王魏咎死后,其弟魏豹逃往楚国,楚怀王拨给他数千人马,让他得以重振旗鼓,杀回魏地,收复二十余城。之后,楚怀王立魏豹为魏王。在东方六国中,魏、韩两王均由楚国所立,这也奠定楚国在六国中的领袖地位。
到这个时候,新六国的国王,除了燕国的韩广是新军阀之外,其余五国的国王都是旧王族之后,分别是楚王熊心、齐王田巿、魏王魏豹、赵王赵歇、韩王韩成。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诸侯对峙格局又回复到战国时代的模样了,可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外包装虽是旧的,里面的酒却是新的。
在五个由旧王族继承王位的诸侯国里,只在齐国田氏是凭借自己的本事复辟成功,其他的四个国王,都只是被别人推上前台罢了,没有任何实力可言,在他们的背后,实际上是新军阀掌握着大权。这也决定了历史并不是在重复战国的故事,旧贵族的回光返照,并不能阻止新权贵成为时代的主角。
终脱颖而出的是两个人:刘邦与项羽。
秦二世是秦国历傻、笨的,也是残暴的君主,加上赵高弄权,使得先前光芒万丈的大秦帝国悄然褪色。原来从鼎盛之峰跌落到深谷,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尽管如此,我们不要忘了,秦国仍然是军事上的巨人,拥有超强的武装力量。
章邯是秦国的顶梁柱,在大败魏、齐、楚联军后,他又在定陶会战中取得了大胜,项梁败亡,楚怀王不得不迁都彭城。但是章邯犯下了一个大错,他认为楚政权已经一蹶不振了,不足为忧,便把进攻的目标对准北方的赵政权。在秦军的猛攻下,赵都邯郸城被攻破,赵军在钜鹿被团团围困,危在旦夕。
反秦战争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倘若赵政权被秦所灭,那么胜利的天平将倒向秦政府。可以说,这是生死存亡之战。各路反秦武装在这个时候都使出吃奶的劲来的帮助赵国,可毕竟还是囊中羞涩,能拿得出来的法宝实在有限得很。秦军如泰山压顶,而诸侯们则危若累卵,命悬一线。
作为反秦先锋的楚国,理所当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各路兵马救赵。值得注意的是,在援赵的同时,楚怀王还派遣沛公刘邦收罗陈胜、项梁的残兵散卒,向西进发,讨伐秦国。两路出击的战略,颇有高明之处,日后也证明了这一战略主张的正确性。然而观楚怀王之意,显然是想借机摆脱项氏的控制,项梁意外身亡后,正是削弱项氏力量的好时机。
但是项羽像一头猛虎,绝不可屈人之下。他发动兵变,杀死宋义,取得了军事指挥权,并把自己的军事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于钜鹿城下。这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一役,是秦与反秦两大势力的殊死之战。这一战也成为项羽人生的转折之战,此时的他已经不仅是楚国的大将,而且成为反秦诸侯共推的领袖人物。
就在项羽率领天下诸侯军队以风卷残云之势收拾关东秦军时,刘邦仅凭一支毫不起眼的游兵散勇,居然也闯荡出一片天地。在郦其食、张良等人的帮助下,刘邦竟然一路杀到咸阳。这时的秦宫已经乱成一团了。赵高逼死了秦二世,立了子婴;子婴设计杀了赵高,取消了皇帝的称号,降格为王。这是秦政府的一种表态,表示放弃了对东方六国的占领,承认六国的独立。可是,这种表态是不是太晚了呢?
秦国的顶梁柱章邯在项羽的穷追猛打之下,终于投降了。秦军主力在东方战场一败涂地,而刘邦又已兵临咸阳城下,秦王子婴再也没有继续抵抗的勇气了,他献城投降,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国,就以这种方式草草收场,这时距离秦始皇统一六国也才不过十五年而已。表面上看,复活了的东方六国,终于一雪前耻,灭了秦国,但不可否认的是,战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原因很简单,新的军阀取代了旧的贵族。尽管六国王族后裔幻想着回到割据称雄的往日岁月,但他们已经被边缘化了,再也不是政坛上呼风唤雨的主角。
秦国灭亡后,自称“西楚霸王”的项羽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历史似乎又回到了诸侯林立的时代,但是新的战国时代并未到来。这不是群雄争霸的年代,而是项羽与刘邦双雄的决斗,这两个人才是主角,其他人都只能充当配角。
为了让战国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结束,笔者还要费点笔墨交代一下新六国的命运。
在新的六国中,燕王韩广与旧燕国王族没有任何关系,只是盗用燕国的国号。项羽分封诸侯时,把韩广迁为“辽东王”,而封韩广的部将臧荼为“燕王”。这无疑是挑起韩广与臧荼两人的战争,战争的结局是臧荼杀死了韩广,成为新的燕王。臧荼后来投靠刘邦,在公元前 202 年因谋反被诛。作为反秦中坚力量的楚国,大权落于项羽之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实则有名无实,无权无势。公元前 205 年,项羽索性密使九江王英王等人杀死义帝,以绝后患。然而项羽的西楚政权在与刘邦的汉政权血战四年后,终于寿终正寝,项羽自刎乌江,为楚汉争雄的历史画上句号。
韩国因张良而复国,又因张良而灭国。韩王韩成本来就没有什么雄才伟略,在张良成为刘邦的谋臣后,项羽迁怒于韩成,废掉韩成的王位,并把他也砍了。这个可怜的韩王后裔,糊里糊涂当了国王,又糊里糊涂死于非命。
比起韩王韩成,魏王魏豹算是比较有本事的人,他在反秦战争中,颇多战功。在楚汉战争中,魏豹起先投靠刘邦,后来又背叛。刘邦派大将韩信征讨魏豹,魏豹兵败被俘,被削去王号,驻守荥阳,戴罪立功。后西楚军队进攻荥阳时,汉将周苛担心魏豹谋反,遂杀之。
赵王赵歇的故事更加曲折。赵歇在陈馀、张耳的拥立下成为赵国君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有意在各诸侯间制造矛盾,遂将赵国一分为二,以张耳为“常山王”,赵歇为“代王”。没有受封的陈馀大为恼怒,发兵攻打张耳,张耳败走,投奔汉王刘邦。陈馀遂重新扶赵歇为“赵王”,自己为“代王”。公元前 204 年,汉将韩信、张耳出井陉,大败赵军,擒杀赵王赵歇。
后说说齐国的结局。
在众诸侯中,齐国的实力是很强的,项羽也特别忌惮。他处理齐国的手段与处理赵国如出一辙,把齐国一分为三。原齐王田巿被封为“胶东王”,另封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这无疑是引发齐国的内战。事实也是如此,齐国内战爆发,后田荣吞并了三王势力,自立为齐王。
自命为天下霸主的项羽岂能坐视田荣称王,遂发兵讨伐。公元前 205 年,在西楚兵团的打击下,田荣败亡,项羽立田假为“齐王”。然而田荣的弟弟田横收罗残兵散卒,打败田假,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田横自任宰相。公元前 203 年,汉将韩信伐齐,大破齐军,俘齐王田广。田横自立为齐王,但很快被汉军击破。到了公元前 202 年,项羽败亡,刘邦称帝,田横不肯称臣于汉室,遂率五百人逃亡海上,后田横及五百壮士选择了集体自杀的悲壮结局。
田横之死,意味着战国七雄的回音终于消散在历史的旷野。
短短十数年的时间,却有着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翻开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再也找不到类似的史迹。要知道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曾经遭遇到的小挫折都屈指可数,秦国如同猛虎雄狮,在它面前,其他国家不过只是阿猫阿狗的角色罢了。就算偶尔有一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也不过如昙花一现,根本无法撼动秦国坚不可拔的根基。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战国七雄斗了两百多年,斗得头破血流,你死我亡,表面上看,秦国似乎是胜者,其实不然。秦国的灭亡,较六国不过多出十几二十年,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终翻江倒海,居然是名不见经传的陈胜、项羽、刘邦等小人物,小人物却创造了大历史,这真是历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虽是意料之外,却属情理之中,秦末汉初的革命风暴,证明东方六国并非没有人才,而是六国保守的政治制度未能人尽其才。秦国的灭亡同样如此,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当竞争不复存在时,广揽贤士的制度一下子失去动力,取而代之的是政治高压与独裁,故而在秦末战争中,秦国显得人才凋零,与数十年前判若两国。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争雄斗霸五百年。这个看似战乱不断的年代,却孕育出中国伟大的文化,道理何在呢?其实不难理解。我总喜欢把春秋战国比作近世的欧洲,近世欧洲杀伐之烈,不逊于春秋战国,国家竞争,优胜劣汰,唯有不断革新方能保有竞争力,方能不被对手消灭,变革的需求刺激了文化的需求,形形色色的思潮闪亮登场,遂造就文化的繁荣。我尝写过一文名为“大一统与文明的衰微”,自秦一统天下,之后两千年,思想几乎寸步未进,停滞不前,甚至大大倒退。问题不是出在国家版图的大一统,而是出在思想上的大一统,当创新之源头被截断,文化陷入一潭死水就成了必然。
在后世儒学独尊的年代,却未能产生一个可匹敌于孔子、孟子、荀子的大师,儒学命运尚且如此,其他学派自不必说。道家宗师老子、庄子、列子也未被后世超越,富有平民色彩的墨家则在专制时代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甚至实用的学问,后世也难以企及春秋战国。比如纵横家,其外交纵横捭阖之手段,几成绝学;再如法家,管仲、子产、商鞅、韩非等人的理论深度,亦后世所未逮;兵家可以说被历朝历代所重视,但后世兵学,也很难产生像 《孙子》、《吴子》、《司马穰苴兵法》和《尉缭子》等这样的军事巨著。
国人很容易有一种印象,言及古代中国之强盛,非强汉即盛唐。以笔者观之,中国强大时,不在强汉,亦不在盛唐,而是在战国。何以知之?汉匈战争前后三百年,唐与突厥战争前后一百五十年。战国时代,赵国在长平之役后衰微,却仍可一战歼灭匈奴十万骑兵。而汉武帝以举国之力北伐匈奴,凭卫青、霍玄病两位旷世名将,歼敌于漠北,战绩犹逊于李牧。自春秋时代大规模攘夷战争后,华夏诸国之实力远超周边诸夷,到战国时这种军事优势更大,此时亦为中国尚武精神盛之年代。
唯尚武故,血性亦得以张扬。春秋战国,重义轻生。此孔夫子所言“任金革死而无厌”也,此墨家之“死不旋踵”也,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也。中国古时之大刺客,莫不出自春秋战国,曰专诸,曰豫让,曰聂政,曰荆轲,你试着在后世诸代找寻,尚有“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者乎?血性张扬,故多复仇之传奇,若赵氏孤儿,若伍子胥鞭尸,若勾践卧薪尝胆,若孙膑身残志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之灭亡,亦未尝不是六国之复仇。及至专制时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思想不得自由,血性不得伸张,国民之精神为之衰矣。
战国虽仅二百余年,却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其特点在于“变”字,诸“变”之中,又以“变法”为要。在魏有李悝之变法,在楚有吴起之变法,在秦有商鞅之变法,在赵有武灵王之胡服骑射。这些变法给国家注入无限生机,同时刺激学术之发展,其带来活泼之生气,是后世王朝所没有的。
战国伟大的进步,在于给平民以更多的机会。旧有贵族政治解体,底层平民得以改写自己的命运,若苏秦、若张仪,若范雎,若李斯,无不以平民身份而掌国家之权柄。人才政策,只倾向于才能,而不顾及出身,此社会之伟大进步也。及至秦亡汉兴,汉开国君臣,自刘邦以下,韩信、萧何、彭越、英布,陈平、周勃,莫不出身市井草莽,此岂是偶然,实战国时代平民兴起之延续耳。
经过五百多年的动荡杀伐,春秋战国的大幕徐徐落下了,这是一段血与剑交织的历史,是文明与野蛮并存的历史。当我们回首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仍可以感受其跳动着的强健脉搏,感受其雄浑的大气与宏伟的魄力。21 世纪的中国人,仍然从先秦伟人们的思想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说,往事并不如烟,它仍存在于当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