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园区管理通论》既是一本研究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建设和管理运作的学术性专著,亦可作为本有关中国产业园区管理方面的实用教材。本书分“导论”“园区规划管理”“园区运营管理”“园区控制管理”四篇,细分为“园区管理绪论”“园区起源与理论基础““领导者的素质与使命”“园区产业规划”“园区空间规划”“园区招商管理”“园区服务管理”“园区合作管理”“园区组织管理”“园区评价”和“园区纠偏”等十一章。其特色在于:一是对中外产业园区的发展史作出梳理;二是对政府、企业和园区的关系作出梳理;三是对产业园园区的管理过程作出梳理;四是对产业园区的理论与实践作出梳理。该书认真总结40年多年来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实践,并辅以管理学等现代理论和大量历史资料,丰富而完整地作出分析与论述,形成一本教科书级别的专著。
|
內容簡介: |
《园区管理通论》是《园区不惑》的姐妹篇,《园区不惑》从宏观的角度揭示园区发展的系统因素,《园区管理通论》从微观的角度阐述园区发展的内在因素。全书按照POC体系,由导论篇、规划篇、运营篇以及控制篇等四篇十章构成。其中导论篇主要研究了园区管理绪论和园区领导者;规划篇主要研究了园区产业规划、空间规划;运营篇根据园区管理对象(园区和企业)和管理范围(园区内部和外部)二维矩阵,主要研究了园区招商管理、园区服务管理、园区组织管理以及园区合作管理;控制篇主要研究了园区评价和园区控制。
|
關於作者: |
任浩,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担任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联盟执行主席,科技部、商务部园区专家,“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进程”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完成的《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系列)》获2017年中国软科学奖。
|
目錄:
|
篇 导 论
抗疫中的产业园区3
1.1 园区概述5
1.1.1 园区概念5
1.1.2 园区类型7
1.1.3 园区功能11
1.1.4 园区特征13
1.2 园区管理概述25
1.2.1 园区管理体系构建的迫切性25
1.2.2 园区管理体系的内容结构28
1.2.3 园区管理基本特征33
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产业集群42
2.1 园区起源44
2.1.1 “二战”之前44
2.1.2 “二战”之后47
2.1.3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脉络52
2.2 园区发展及管理的理论基础59
2.2.1 园区发展的理论基础60
2.2.2 园区管理的理论基础66
袁庚的胆略造就了“蛇口” 73
3.1 园区领导的内涵75
3.1.1 领导的一般性含义75
3.1.2 园区中的领导77
3.2 园区领导者的素质82
3.2.1 领导者的素质82
3.2.2 园区领导者的素质86
3.3 园区领导者的使命87
3.3.1 产业生态方面的使命88
3.3.2 自然生态方面的使命89
3.3.3 社会生态方面的使命91
第二篇 园区规划管理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苏州工业园区95
4.1 园区产业规划的内涵与原则98
4.1.1 内涵99
4.1.2 原则104
4.2 园区产业发展定位106
4.2.1 GRAVS框架106
4.2.2 园区产业发展环境分析109
4.2.3 主导产业选择矩阵110
4.2.4 产业定位路径113
4.2.5 盈利模式117
4.3 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121
4.3.1 总体思路与目标121
4.3.2 主要实施模式125
4.3.3 实施基本步骤130
4.4 产业发展评估与保障131
4.4.1 产业发展评估131
4.4.2 产业发展保障133
“亦城之心”:北京开发区的智造空间136
5.1 园区空间规划内涵138
5.1.1 园区空间布局及相关理论139
5.1.2 园区空间规划编制141
5.1.3 园区空间规划控制144
5.2 各类园区空间规划149
5.2.1 传统工业园区空间规划150
5.2.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空间规划156
5.2.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间规划165
5.3 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171
5.3.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172
5.3.2 指标体系主要内容172
5.3.3 指标体系实施方法175
第三篇 园区运营管理
广州开发区的招商4.0 183
6.1 园区招商管理的内涵与原则185
6.1.1 内涵185
6.1.2 原则191
6.2 园区招商管理流程193
6.2.1 招商规划193
6.2.2 招商模式197
6.2.3 招商方案制定与实施205
6.2.4 招商评估及控制208
6.3 园区招商管理成功要素215
6.3.1 产业园区招商体系化215
6.3.2 产业园区招商数字化225
合肥高新区的“合创汇” 229
7.1 园区服务管理基本理论231
7.1.1 基本理论231
7.1.2 内涵234
7.1.3 类别238
7.2 园区服务管理方法246
7.2.1 技术平台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246
7.2.2 服务内容区分:功能—形态服务矩阵251
7.2.3 服务成效评估:4C理论254
7.3 园区服务管理流程255
7.3.1 园区服务管理决策255
7.3.2 园区服务管理实施263
7.3.3 园区服务管理评估268
荷兰“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的合作创新273
8.1 园区合作管理的概念与类型275
8.1.1 园区合作管理概念275
8.1.2 园区合作的类型277
8.2 园区合作动因285
8.2.1 环境吸引型动因286
8.2.2 发展成本型动因289
8.2.3 合作成效型动因290
8.3 园区合作管理过程292
8.3.1 合作关系识别293
8.3.2 合作关系构建294
8.3.3 合作关系维护296
8.3.4 合作关系优化298
8.4 园区合作实现300
8.4.1 合作模式与思路300
8.4.2 合作实现的要点305
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的职责315
9.1 园区组织设计317
9.1.1 组织设计原则与方法317
9.1.2 组织结构322
9.1.3 组织权责分工326
9.2 园区组织协调332
9.2.1 协调内容332
9.2.2 协调机制334
9.2.3 协调阶段特征341
9.3 园区组织变革347
9.3.1 产业园区组织变革类型348
9.3.2 产业园区组织变革路径352
第四篇 园区控制管理
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百强榜357
10.1 园区评价原则与方法360
10.1.1 园区的评价原则360
10.1.2 园区的评价方法361
10.2 园区综合评价365
10.2.1 园区综合评价理念365
10.2.2 综合评价的内涵366
10.2.3 综合评价的内容367
10.3 园区专题评价369
10.3.1 园区营商环境评价369
10.3.2 园区智慧化评价373
10.3.3 园区生态体系评价376
10.4 园区区域及类别评价385
10.4.1 园区区域发展评价385
10.4.2 园区发展类别评价390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经验398
11.1 园区纠偏方法400
11.1.1 预算控制401
11.1.2 非预算控制403
11.2 园区纠偏流程418
11.2.1 偏差发现418
11.2.2 原因分析424
11.2.3 纠偏实施427
11.3 园区纠偏目标430
11.3.1 确立纠偏目标的要素430
11.3.2 把握纠偏目标的主要内容432
|
內容試閱:
|
自从开始接触产业园区规划以后,一直在想写一本园区管理类的书。
在构想中有几条基本原则深深未变:一是主要写给园区管理者看和用的;二是应该结合管理学的一般原理与园区特点;三是应该是全面而系统的管理体系。尽管经历了无数次的撰写、推翻、再修改的反复不定的过程,但用《园区管理通论》定名始终坚定未变。
为什么要研究园区管理体系?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园区很重要。园区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区域,在特定区域范围内,以行政或市场等手段,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企业的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以集群为表现形态的产业园区在世界范围都在集聚产业、持续创新、区域带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国外园区相比,中国的产业园区在土地面积、产值规模等方面普遍具有更大的体量,在经济发展、创新发展、产业合作、公共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产业园区在经济与社会的巨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依然是中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台和主要基地。据统计,截至2021年上半年,仅399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就贡献了全国GDP的五分之一、出口的五分之二、税收的四分之一。进一步地,如果将各级各类园区进行统一匡算,可以肯定,园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将更加令人瞩目。
未来,在实现双碳目标、智慧管理等方面,园区将再次成为主战场。其二,园区缺管理。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背景下取得骄人成就的,在体制机制、合作创新等方面完成了诸多重要突破,也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的主要管理框架。但是,一直以来,园区的管理主体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一些混合型组织,基本上是从两个层面对园区进行管理:一是依赖长期以来摸索出来的直接经验,二是依赖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的间接理论,缺乏科学、系统、专门的园区管理理论体系。由于受到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限制,园区较为粗放的管理还没有对园区带来严重的影响。但是,在经济发展进入“存量时代”,特别是在当前面临重大公共疫情和国际环境紧张的双重冲击下,园区的持续发展经受着经济失速、体制失活、结构失衡及动力失强的严峻挑战,产业园区管理方式亟需从“轻管理”向“精管理”转变,否则将难以实现园区的高质量持续发展。
《园区管理通论》的特色在于:
一、对中外园区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确立园区存在的合法性。从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集聚性,这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的自发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或协会的能动性推动,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产生松紧程度不等的园区组织形式。因此,产业—集聚—园区具有内在的必然过程。
二、对政府、企业和园区三种组织目的进行梳理,确立园区管理的合理性。在管理学中一直根据组织的目的,将组织分成追求利润目的的企业组织和追求公益目的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但是,园区不同于以利润为目的的企业,也不同于以公益为目的的政府,园区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和开发主体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园区是一个兼有公益和利润双重目的的特殊的第三种组织。园区不能再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工商管理和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公共管理作为理论指导,而是需要构建适用园区发展的管理体系以获得针对性指导。
三、对园区的管理过程进行梳理,提出POC园区管理体系和管理工具。其一,从过程管理的视角,提出园区管理是由规划管理(Planning)、运营管理(Operation)和控制管理(Control)为关键内容,以实现园区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行为过程和规则体系,即园区POC管理体系,形成由导论篇、规划篇、运营篇以及控制篇共四篇十一章框架。其中:导论篇主要研究园区及园区管理的内涵特征、园区起源与理论基础、园区领导者;规划篇主要研究园区产业规划、空间规划;运营篇根据园区管理对象(园区和企业)和管理范围(园区内部和外部)的二维分类,主要研究园区招商管理、园区服务管理、园区合作管理以及园区组织管理;控制篇主要研究园区评价和园区纠偏,并在主体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主体、范围、关系三维度的细化结构,即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拓展、由园区内部向园区外部延伸、由独立关系向共生关系演进。其二,开发园区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工具45项,如园区主导产业的吸引力/拉动力选择矩阵、园区产业发展定位GRAVS框架、PAIIFS园区招商组合要素、功能/形态的园区服务需求矩阵、方式/形态的融资结构矩阵、环境变动度/环境复杂度的园区管理体制选择矩阵、内容/范围的园区合作矩阵等。
四、对园区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界定园区管理的基础定义。根据管理的本质是关系协调,界定园区管理的本质即协调园区内部与外部各组织层面之间的关系,包括园区内部的企业、分园区、园区管理机构及园区外部的企业、合作园区、地方政府和相关第三方机构等之间的关系;根据管理学和园区实践,界定了园区管理的定义,即园区管理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和流程等手段,有效协调园区内部与外部各组织层面之间的关系,实现园区持续发展的过程;根据园区内外部各组织层面所形成的要素间关系协调的园区发展主线,形成和界定了园区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主体构成、主体关系是推动园区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基本因素。在初级1.0阶段,园区基本是由经济主体构成,主要关注经济发展,并且仅形成单一主导产业,园区内企业之间彼此独立,不存在相互合作关系;在经济绩效达到一定规模后,产业园区进入2.0阶段,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纵向产业链、横向配套链的形成,企业间具有依赖程度不同的链式合作关系,园区以产业链形成发展优势;进一步地,随着园区功能的多样性,其发展具有产业社区的特征,在发展主体方面,形成产业、自然、社会多元共融的格局,企业之间形成创新合作的网式共生互联关系,此时,园区也进入到3.0发展阶段。可见,从园区1.0到园区3.0的过程,也是园区主体构成多元化、主体关系融合化的逻辑过程;此外,还对园区规划、园区运营和园区控制及其子概念进行界定。
本书的研究和出版先后花费了六年时间。从2015年起,当我们团队已连续两年完成《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指数报告》之后,就着手探讨《园区管理通论》的研究大纲。由于接触了大量产业园区的发展案例,我们深深感悟到,园区的持续发展归根结蒂还得靠园区自身的管理提升。特别是,团队在2017年初完成了“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的演化规律和发展模式”的研究项目,并继续利用三年时间,对园区演化规律和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的研讨,针对研究大纲进行持续的分析,从而以更冷静的态度思考沉淀、撰写园区管理理论体系。在撰写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别就园区管理的相关专题,与中组部、商务部组织的市长研讨班和园区负责人培训班(共8期)进行了交流讨论。同时,对苏州工业园、广州开发区、天津经开区、北京经开区和昆山经开区等进行深入的调研和交流,也分别在中国开发区协会组织的年会上及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和福建省开发区协会的年会上进行深入沟通。除了与园区管理界交流外,还多次与管理理论界专题交流,在2019年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会暨中国管理学70年学术研讨会上,本人应邀作了“园区管理体系构建:前提与框架”大会主题演讲和交流;同年5月,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举办了第七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专门研讨和评审了《园区管理通论》的初稿。这些大量的调研、交流和评审工作,增强了我们对建立中国产业园区管理体系的信心,也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质量。
本书由任浩负责大纲设计、由任浩、甄杰写作提炼以及全书统稿。
参与本书前期写作与研讨的有任浩、甄杰、巩祥彬、李军强、易静怡、冯荣、李梦祺、曹杰勇、洪浩、杨诗郁、吴逸凡、田嘉哲等,巩祥彬负责写作小组的协调工作;研究院中国产业园区研究中心的叶江峰、唐开翼、郭卓笿、欧阳娟、章长城、任一、李丹、李孝增、邱昌雯等在研讨中也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和工信部等有关部委、中国开发区协会以及地方协会的大力支持,受到了许多开发区实践经验的启发,历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的演讲嘉宾的报告和交流也丰富了我们的思考,商务部园区培训中心、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和新华教育集团等也提供了作者与各类园区管理者的交流机会,九华咨询机构也提供了大量园区产业发展的咨询案例,使我们获取了许多富有宝贵价值的资料和建议。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相关论著和文献资料,有些资料未能在主要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在此向关心和支持这项研究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研究还得到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的资助。本书的出版也得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责任编辑王吟的支持,感谢你们!
从某种意义上说,《园区不惑》和《园区管理通论》是姊妹篇,前者是从宏观和历史的角度揭示园区发展的系统因素,后者是从微观和体系的角度阐述园区发展的内在因素。期望《园区管理通论》的出版,能为未来园区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奠定基础,能为园区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为园区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实质性帮助。
由于《园区管理通论》是次系统构建园区管理体系的尝试,本书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