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本文正文共分为五编十五章。编和第二编是作品新论,分别以莫言的不同文本细读入手,分别从故乡、童年、战争以及母性、责任、人生如戏、劳动美学等几个方面展开;第三部分以莫言及当代作家作品中凸显出的大悲悯、拷问灵魂诸命题,以及作家面对伟大变革时代所自觉意识到的时代感,进行了深度的探讨;第四部分讨论莫言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的传承关系的,分别以鲁迅和司马迁为个案,借此也讨论了莫言的话剧剧本创作;后一部分对莫言研究的历史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也对莫言研究现状进行考察和批评,并且提出莫言研究的若干新界面新命题。
|
關於作者: |
张志忠(1953—),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届、第十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第八届、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首席专家。著有《莫言论》《迷茫的跋涉者——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心态录》《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等。本丛书主编。
|
目錄:
|
引论?红高粱上飞翔的自由精灵:莫言综论/1
编?作品新论(上):童年·故乡·战争
章?《透明的红萝卜》:这个黑孩好神奇/35
第二章?莫言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双向建构/51
第三章?奇想化的“战争启示录”:莫言战争题材小说研究/78
第二编?作品新论(下):责任·母性·人生如戏·劳动美学
第四章?“天堂”与“酒国”:新闻、责任、结构/106
第五章?从《枯河》到《丰乳肥臀》:母亲与她的孩子们/122
第六章?历史的画面与声音:从《丰乳肥臀》到《檀香刑》/139
第七章?劳动美学与和解心态:《故乡人事》/159
第三编?文学思想论:大悲悯·拷问灵魂·时代感
第八章?大悲悯与拷问灵魂/180
第九章■
构建宏大通达的时代感:莫言及当代作家的
现实选择/215
第四编?文学关系论:向鲁迅和司马迁致敬
第十章?《我们的荆轲》:向鲁迅《铸剑》致敬/240
第十一章?叛逆、好奇与童心:莫言对司马迁的承续与对话/263
第五编?莫言研究:回顾·现状·展望
第十二章?莫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84—2013)/282
第十三章■
拓展莫言研究的学术空间(上):文本、阅读史、
海外传播/313
第十四章■
拓展莫言研究的学术空间(下):地域文化与
两岸情缘/330
第十五章?大奖纷纷向莫言:经典化的过程及其价值取向/345
结??语/392
附录■
2013—2017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莫言
研究立项一览/398
参考文献/401
|
內容試閱:
|
丛书总序
张志忠
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九卷本丛书,是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的终结项成果。从2013年11月立项,其间在青岛和高密几次召开审稿会,对项目组成员提交的书稿几经筛选,优中选优,反复打磨,历时数载,终于将其付梓问世,个中艰辛,焦虑纠结,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课题内含的总体问题是:作为从乡村大地走来、喜欢讲故事的乡下孩子,到今日名满天下的文学大家莫言;作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之情感脉动的新时期文学;作为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被动地卷入现代性和全球化,继而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求索,走上中华民族独立和复兴之路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描述者和参与者的百年中国新文学这三个层面上,在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做出哪些尝试和探索,结出哪些苦果和甜果,建构了什么样的文学中国形象?百余年的现代进程所凝结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如何体现在同时代的文学之中?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百年中国新文学塑造了怎样的自身形象?它做出了哪些有别于地球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学的独特贡献而令世界瞩目?
针对上述的总体问题,建构本项目的总体框架,是莫言的个案研究与中国新时期文学、百年中国新文学的创新变革经验和成就总结相结合,多层面地总结其中所蕴涵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通过个案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重点突出,问题意识鲜明。我们认为,莫言的文学创新之路,是与个人的不懈探索和执着的求新求变并重的,是与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宏大背景和积极助推分不开的,而世界文化的激荡和本土文化的复兴,则是其变革创新的重要精神资源。反之,莫言的文学成就,也是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重大成果,并且以此融入中外文化涌动不已的创新变革浪潮。
本项目的整体框架,是全面考察在世界性和本土性的文化资源激荡下,莫言和中国文学的变革创新,总结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所创造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这一命题包括两条线索,四个子课题。
两条线索,是指百年中国新文学面临的两大变革。百年中国新文学,其精神蕴涵,是向世界讲述现代中国的历史沧桑和时代风云,倾诉积贫积弱面临灭亡危机的中华民族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踏上悲壮而艰辛的独立和复兴之路,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民族情感、社会形态的跌宕起伏的变化的。百年中国新文学自身也是从沉重传统中蜕变出来,在急骤变化的时代精神和艺术追求中,建构具有现代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审美风范。前者是“讲什么”,后者是“怎么讲”。这两个层面,对于从《诗经》《左传》《楚辞》起始传承甚久的中国文学,都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表现内容变了,表现方式也变了,都需要从古典转向现代,表述现代转型中的时代风云和心灵历程。
所谓“中国特色中国经验”,并非泛泛而言,是强调地指出莫言和新时期文学对中国形象尤其是农民形象的塑造和理解、关爱和赞美之情的。将目光扩展到百年中国新文学,自鲁迅起,就是把中国乡土和广大农民作为自己的重要表现对象的。个中积淀下来的,是以艺术的方式向世界传递来自古老而又年轻的东方国度的信息,显示了正在经历巨大的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其中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就是中国农民在现代转型中一次又一次地迸发出强悍蓬勃的生命力,在历史的危急关头展现回天之力,如抗日战争,就是农民组成的武装,战胜了装备精良的外来强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农民自发地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的勃兴,和农民工进城,都具有历史的标志性,根本地改变社会生活的面貌,改变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农民自身——这些改变,恐怕是近代以来中国为重要为普遍的改变。
文学自身的变革,也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古人云,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今人说,创新是文学的生命。这是就常规意义而言。对新时期文学而言,它有着更为独特的蕴涵。新时期文学,是在“文革”造成的文化断裂和精神荒芜的困境中奋起突围。这样的变革创新,不是顺理成章的继往开来,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另起炉灶,起点甚低,任重道远。由此,世界文化和本土文化资源的发现和汲取,就成为新时期文学能够狂飙突进、飞速发展的重要推力。百年中国新文学的起点,五四新文学运动,同样地不是有数千年厚重传统的古代文学自然而然的延伸,而是一次巨大的断裂和跳跃,它是在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扩张汹涌而来的世界文化、世界文学的启迪下,在对传统文学、传统文化的彻底审视和全面清算的前提下,在与传统文化的紧张对立之中产生,又从中获得本土资源,破土而出,顽强生长,创建自己的现代语言方式和现代表达方式的(有人用“全盘性反传统”描述五四新文学,只见其对传统文化鸣鼓而攻之的一面,却严重地忽略了五四那一代作家渗入血脉中的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我们的研究,就是以莫言的创新之路为中心,在世界性与本土性的中外文化因素的交汇激荡中,充分展现其重大的艺术成就,揭示其与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内在联系和变革创新,为推进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文化创新和走向世界提出新的思考,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使本项目既有深入的个案研究,又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在个案考察和宏观研究的不同层面都作出新的开拓,本项目设计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计有“莫言文学创新之路研究”“以莫言为中心的新时期文学变革研究”“莫言及新时期文学变革与中外文化影响研究”“从鲁迅到莫言:百年中国乡土文学叙事经验研究”四个子课题。
二
本项目相关的阶段性成果计有报刊论文400余篇,学术论著10部,分别在多所大学开设“莫言小说专题研究”课程,并且在“中国大学慕课”开设“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和“莫言长篇小说研究”课程,在“五分钟课程网”开设“张志忠讲莫言”30讲,多位老师的研究论著分获省市级优秀学术成果奖,可以说是成果丰厚。作为结项成果的是专著10部,论文选集1部,共计280万字。一并简介如下(丛新强教授的《莫言长篇小说研究》已经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集《百年乡土文学与中国经验》因为体例问题未收入本丛书):
(一)子课题一“莫言文学创新之路研究”包括3部专著。
张志忠著《莫言文学世界研究》。要点之一是对莫言创作的若干重要命题加以重点阐释:张扬质朴无华的农民身上生命的英雄主义与生命的理想主义;一以贯之地对鲁迅精神的继承与拓展,对“药”“疗救”和“看与被看”命题的自觉传承;大悲悯、拷问灵魂与对“斗士”心态的批判;劳动美学及其对现代异化劳动的悲壮对抗等。要点之二是总结莫言研究的进程,提出莫言研究的新的创新点突破点。
李晓燕著《神奇的蝶变——莫言小说人物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典型》,对莫言作品人物的现实生活原型索引钩沉,进而探索莫言塑造人物的艺术特性,怎样从生活中的人物片断到赋予其鲜活的灵魂与秉性,完成从蛹到蝶的神奇变化,既超越生活原型,又超越时代、超越故乡,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熠熠生辉的典型形象,点亮了神奇丰饶的高密东北乡,也成就了世界的莫言。
丛新强《莫言长篇小说研究》指出,莫言具有自觉的超越意识,超越有限的地域、国家、民族视野,寻求人类的精神高度。莫言创作中的自由精神、狂欢精神、民间精神等等无不与其超越意识有关。它是对中心意识形态话语所惯有的向心力量的对抗和制衡,是对个体生存价值和人类生命意识的全面解放。
(二)子课题二 “以莫言为中心的新时期文学变革研究”的2部书稿,城市生活之兴起和长篇小说的创新,一在题材,一在文体,着眼点都在创新变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的社会—历史的巨大转型,是从农业文明形态向现代文明和城市化的急剧演进,成为我们总结莫言创作和中国文学核心经验的新视角。江涛《从“平面市井”到“折叠都市”——新时期文学中的城市伦理研究》将伦理学引入文学叙事研究,考察新时期以来城市书写中的伦理现象、伦理问题、伦理吁求,揭示文本背后作者的伦理立场,具有青年学人的新锐与才情。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占据文坛中心,风云激荡的百年历史,大时代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与心灵悸动,构成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王春林《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经验研究》就是因应这一现象,总结长篇小说艺术创新成就的。作者视野开阔,笔力厚重,对动辄年产量逾数千部的长篇作品做出全景扫描,重点筛选和论述的长篇作品近百部,不乏名家,也发掘新作,涵盖力广博,尤以先锋叙事、亡灵叙事、精神分析叙事、边地叙事等专题研究见长。
(三)子课题三“莫言及新时期文学变革与中外文化影响研究”的成果为丰富,有4部书稿。
樊星教授主编《莫言和新时期文学的中外视野》立足于全面、深入地梳理莫言在兼容并包世界文学与中国本土文学方面表现出的个性特色与成功经验,莫言创作与后期印象派画家梵高、高更色彩、意象和画面感之关联,莫言与影视改编、市场营销、网络等大众文化,莫言的文学批评,莫言的身体叙事等新话题,对作家和文本的阐释具有了新的高度。
张相宽《莫言小说创作与中国口头文学传统》指出,从口头文学传统入手,才能更好地理解莫言小说。大量的民间故事融入莫言文本,俚谚俗语、民间歌谣和民间戏曲选段的引用及“拟剧本”的新创,对说书体和“类书场”的采用、建构与异变,说书人的滔滔不绝汪洋恣肆,对莫言与赵树理对乡村口头文学的借重进行比较分析,深化了本著作的命题。
莫言与福克纳的师承关系,研究者已经做了许多探讨。陈晓燕《文学故乡的多维空间建构——福克纳与莫言的故乡书写比较研究》独辟蹊径,全力聚焦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文学领地和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的建构与扩展,采用空间叙事学、空间政治学等空间理论方法,从空间建构的角度切入,刷新了莫言与福克纳之比较研究的课题。
李楠《海外翻译家怎样塑造莫言——〈丰乳肥臀〉英、俄译本对比研究》,将莫言《丰乳肥臀》的英俄文两种译本与原作逐行逐页地梳理细读,研究不同语种的文字转换及其中蕴涵的跨文化传播问题,中文、英文、俄文三种文本的对读,文学比较、语言比较和文化比较,界面更为开阔,论据更为丰富,所做出的结论也更有公信力说服力。
(四)子课题四“从鲁迅到莫言:百年中国乡土文学叙事经验研究”是本项目中界面为开阔的,也是难度的。百年中国的现代进程,就是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农业化向城市化嬗变的进程。百年乡土文学,具有为深厚的底蕴,也具有为深刻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从研究难度来说,它的时间跨度长,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要梳理其内在脉络谈何容易。现在完成并且提交结项的是1部专著,1部论文集,略显薄弱。
张细珍《大地的招魂:莫言与中国百年乡土文学叙事新变》从乡土小说发展史的动态视域出发,发掘莫言乡土叙事的新质与贡献,探索新世纪乡土叙事的新命题与新空间,凸显其为世界乡土文学所提供的独特丰富的中国经验与审美新质,建构本土性与世界性同构的乡土中国形象。
张志忠编选的项目组成员论文集《百年乡土文学与中国经验》,基于2018年秋项目组主办《从鲁迅到莫言:百年乡土文学与中国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成果,也增补了部分此前已经发表的多篇论文。它的要点有三:其一,勾勒百年乡土文学的轮廓,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和作家群落予以深度考察。其二,对百年乡土文学中若干重要命题,作出积极的探索。其三,在方法论上有所探索和创新。这部论文集选取了沈从文、萧红、汪曾祺、赵树理、浩然、陈忠实、贾平凹、路遥、张炜、莫言、刘震云、刘醒龙、李锐、迟子建、格非、葛水平等乡土文学重要作家,以及相关的山西、陕西、河南、湖南、四川、东北等乡土文学作家群落,从不同角度对他们提供的文学经验予以深度剖析,并且朝着我们预设的建立乡土文学研究理论与叙事模型的方向做积极的推进。
三
在提出若干学术创新的新命题新论点的同时,我们也在研究方法上有所探索和创新。务实求真,文本细读,大处着眼,文化研究、精神分析学、城市空间与地域空间理论、城市伦理学、比较文学研究、民间文学研究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生态批评、叙事学、文学发生学、文学场域等理论与方法,都引入我们的研究过程,产生良好的效果,助推学术创新。
本项目成果几经淘洗,炼得真金,在莫言创作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新经验研究上,都有可喜的原创性成果。它们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以文学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和促进中国文学走出去,都有极好的推动作用。对于当下文坛,也有相当的启迪,鼓励作家在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中创造文学的高原和高峰。
我要感谢本项目团队的各位老师,在七八年的共同探索和学术交流中,我们进行了愉快的合作,沉浸在思想探索与学术合作的快乐之中。我要感谢吴义勤先生和作家出版社对出版本丛书的鼎力支持,感谢李继凯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对丛书出版的经费资助,感谢本项目从立项、开题以来关注和支持过我们的多位文学、出版、传媒界人士。深秋时节,银杏耀金,黄栌红枫竞彩,但愿我们这套丛书能够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增添些许枝叶,就像那并不醒目的金银木的果实,殷红点点,是我们数年凝结的心血。
2020年11月5日
引论?红高粱上飞翔的自由精灵:莫言综论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后,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是中国当代文学赢得世界关注的一个标志。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文学华丽转身,进入了一个面向世界、多元探索、蓬勃进取的时期,在四十余年间,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堪与世界文学比肩者亦可以数出若干,他们以艺术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了来自古老而又年轻的东方国度的信息,他们显示了正在经历巨大的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莫言是这灿烂星河中的一颗明星,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莫言的作品,数量众多,门类繁多,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电影及电视连续剧剧本和话剧、歌剧、戏曲剧本,都有所涉猎,就其文学意义和代表性而言,他是以小说名世的。纵览其四十余年的文学创作,对其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轨迹进行有深度的阐述,并且力图由此辨析中国文学如何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内在机制,即如何处理普世性和本土性的关系问题,是导论的用心所在。
“我本质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莫言创作的一个精神特征,是身为农民,为农民立言。在百年来的文学中,为农民代言者不在少数,但是,能够作为农民自身,表现原生态的农民的精神状态、感觉特征和情感方式的,却极为难能可贵。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到当下,就是通常所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时段,表现乡村题材的文学作品,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分量非常重的一个板块。然而,在此前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农民形象却是付之阙如的。譬如说《水浒传》,在特定的语境下,被诠释为表现农民起义的作品,而且,就梁山义军的基本构成而言,也确实是以农民为兵卒的。但是,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有几个是出身于农家而且以务农为业呢?宋江是郓城县小吏,卢俊义是豪门富商,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就连黑旋风李逵,也是江州的狱卒;严格地说,只有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以打鱼为生,是渔民。在延安时期和斯诺谈话时,说到他从小读了很多古书,《三侠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这些作品都有其各自的魅力。“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①
后来,接受父亲的安排,辍学而帮助父亲种田,晚上和业余时间仍然坚持了阅读的习惯。读到后来,发现一个重大问题,这么多书,为什么就没有表现中国农民的小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