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NT$
240.0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NT$
495.0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园丁与木匠》作者盛赞,天生学习家系列经典再现
来自被《园丁与木匠》作者高普尼克誉为“儿童心智理论世界权威”的威尔曼教授的经典力作,继《园丁与木匠》《孩子如何学习》《孩子如何思考》之后,为广大父母呈现孩子的强大社交学习力。
系统的心智理论,为孩子未来积淀强大社交力
那些政治家、谈判专家、社会精英,他们的强大社交能力来自人类社交的关键地基:心智解读力。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就像想象力、创造力一样重要。而本书中给出了系统的方法,从3大行为判断孩子心智解读力,了解孩子心智发展的5个阶段,一步步抓住孩子的社交敏感期,为未来积淀强大的社交力。
知名心理学者、北京市社会心理联合会科普委副秘书长叶壮倾情翻译。 众多国内外心理学、教育领域专家、学者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
內容簡介: |
为什么有的孩子合群,有的孩子不合群?
为什么有的孩子外向却交不到朋友,有的孩子内向却有好人缘?
那些政治家、谈判专家、社会精英,他们的强大社交能力从何而来?
国际公认的儿童心智理论权威亨利·威尔曼教授在这本书中首度揭示,决定孩子未来社交能力的关键,不是性格,不是情商,更没有技巧,而是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在不断发展的心智解读力。
威尔曼教授在这本书中讲述了儿童如何一步一步构建出一套复杂的心智理论,并借此来理解人们说话、做事、思想和感觉。心智解读力是一种洞察别人内在心智状态,以及解读、表述和交流自己心智状态的能力,既是一种“思考他人”的方式,也是一种“思考自己“的方式,它能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朋友、合作、玩游戏和共情,是人类社交能力的关键基础。
这本书告诉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孩子天生具有潜在的强大社交力,培养孩子的心智解读力,就像想象力、创造力一样重要。这项关键能力,是孩子未来驾驭社会的地基。
|
關於作者: |
亨利?威尔曼(Henry Wellman)
世界知名发展心理学家,国际公认的儿童心智理论权威,美国认知发展协会第五任主席。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人类成长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拥有自己的心理学实验室,专精于认知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智理论的研究。
曾发表100多篇研究论文,出版3本经典著作,囊括美国心理学领域6项大奖,包括美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导师奖、美国心理学会斯坦利?霍尔奖(G. Stanley Hall Award)、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颁发的杰出贡献奖等。
叶壮
心理学者,北京市社会心理联合会科普委副秘书长,中国科协特约专家,北京交通大学特聘讲师,中国心理学会及美国心理科学协会成员。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知乎心理学、育儿领域高赞回答者,拥有27万关注者。曾出版《21招,让孩子独立》《边游戏,边成长》等,译著《自驱型成长》。
|
目錄:
|
部分 什么是心智理论
01 心智理论让我们与外界相连
02 解读彼此心智的能力让我们成为人
03 撒谎、保密、说服,三个行为判断孩子的心智解读力
04 假想世界是孕育心智理论的沃土
05 假如没有心智理论
第二部分 童年是心智解读力发展窗口期
06 心智解读力发展的5 个阶段
07 孩子如何解读他人
08 孩子如何解读虚构
09 全世界的孩子都一样吗
第三部分 心智理论的现在与未来
10 黑猩猩和狗能解读心智吗
11 人类如何拥有社交脑
12 孩子如何解读AI 的心智
13 心智理论的应用与误区
14 日常生活中的心智理论
注释
致谢
译者后记 好孩子和好父母的共性
|
內容試閱:
|
读心魔法从何而来
2007年3月5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发布了一篇文章——《科学家能预测行为,“读心术”成真了》(Mindreading Scientists Predict Behavior)。文章以此开篇:“在德国的某个实验室,志愿者们被推进一台看起来像甜甜圈的磁共振成像仪,并在其中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把两个数相加或相减。”与此同时,隔壁的科学家们正在尽力解读这些志愿者的心智,以判断他们在行动之前想了些什么。科学家们的判断依据是磁共振成像仪对大脑扫描后呈现的图像。柏林的神经科学家约翰- 戴伦·海恩斯(John-Deylen Haynes)领导的研究团队取得了斐然成果,他们可以有效预测志愿者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出怎样的决策:到底是打算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志愿者们被告知,在看到某个任意数字在屏幕上闪烁之前,他们只有几秒的时间来决定是加还是减。而就在这几秒里,磁共振成像仪与计算机相配合,呈现出了志愿者大脑活动的图像。研究人员便可据此预测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决策:一种图像暗示他们打算做加法,另一种则暗示他们打算做减法。不过,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个启动于2005 年7 月的研究难免有所局限,到目前为止,仅有21 人参与了实验。而71% 的预测准确率也只比随机选择的准确率高了20% 左右。”
尽管如此,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保罗·沃尔普(Paul Wolpe)评论道:“如果真的可以预测个体心中的意图,我们对主观思想的理解将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这项研究的一位成年参与者坦娅表示:“这让我感觉很奇怪。好在我知道他们只有在某些机器的协助下才能做到,不然我真的会担心,是不是连街上的陌生人都能读懂我的心思。”还有一些人则对这种解读他人心智的应用结果表示担忧:“科学家的步子迈得太大,已经到了伦理学家都要紧张的地步。”
解读心智,真是了不得!
然而实际上,就连两三岁的孩子,每天也都在使用这种解读心智的能力。非但如此,我们甚至发现婴儿也能弄清楚他人的意图。孩子们甚至都不必用那些花哨的机器,只靠自己那并不特殊、仍在发展中的认知能力,就能检验、推断他人的心理活动与心智状态。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这种平凡但惊人的方式施展着解读心智的能力。
那篇文章的作者采用了一种评论者的视角,所以行文有着猎奇感与警示的意味。可当我们看到某个人抬头仰望晴朗的夜空时,就能看出他已在点点繁星的影响下“神游天外”;当我们乘坐飞机,看到邻座的乘客突然起身,费了很大力气去取头顶上的行李箱时,就知道他一定是想拿什么东西。一番折腾后,当他终于拿到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我们立刻明白:原来他找的就是这台电脑。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每天都有着类似的经历,解读心智离我们并不遥远。非但如此,我们甚至还很擅长这件事:即便不用那些昂贵的设备,也能比科学家们做得更好。虽然我们也不能保证预测准确,但如果是限定条件下的简单预测,正确率有可能超过70%。毕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进行心智解读的。
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解读心智的呢?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又是什么时候学会的?这项能力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自我意识以及和他人的互动呢?要是有人不会解读心智,又会怎样呢?如果我们解读后的结果是错误的,该怎么办呢?所有这些问题,本书都有解答。但我不妨先给出一个简短的答案:对心智的解读既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我们生活的要务。
我对这些问题极为着迷并钻研了30 多年,不少科学家也与我一样,在此领域深耕多年,他们对本书同样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一些科学家的名字在书中有所提及,与之相关的内容会出现在后的注释中,所以我并不会在正文中引用。与此同时,出于阅读体验的考量,当我引用他人的文章或故事时,没有使用省略号与括号。在转述中,我尽量确保改动与删减都不损作者原意。在注释中,我也专门标注了可以在哪里找到未经删改的原始引文。
在此,我向这些科学家深表谢意。同时,也感谢参与研究的家长们、孩子们,以及无名的贡献者们。
我们的“社交脑”
我们在聊八卦时,在纠结谁在撒谎、谁在说实话时,在欣赏莎士比亚写下的悲剧时,甚至在思考格伦达那简单的错误信念时,都在自己内心世界参与着一系列奇观的构建。我们正利用着人类独有的、精妙绝伦的、强大无比的能力去解读心智。我们这样做,可没用什么心灵感应、塔罗牌和脑扫描设备,而仅用到了随时待命的心智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尼古拉斯·汉弗莱(Nicholas Humphrey)以其对人类智力演化的研究而著称,他认为“智人”与其被解释为“有能力共同从事复杂工作的人”,倒不如被定义为“有能力揣摩彼此心智的人”。他表示:
在之前的动物界,这种心智解读力根本不是一种常规能力。公开讨论内心体验并不是什么让人无法理解的事,它其实是每个人两三岁之前就开始学习的一种游戏。这种基础的能力如此容易掌握,恰恰说明它是人类的天性。
汉弗莱还强调,人类整体智力基于很久之前,我们祖先对社交越来越强的思考能力。如今,这一论断被称为“社交脑”假说。
汉弗莱认为,人类智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原始时期的人类生活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交世界之中。社交生活使得了解盟友、竞争对手愈发重要,原因无他,这些人会帮助或阻碍人们获得食物、交配权和社会地位等。对盟友与敌人更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交生活及社交推理。
罗宾·邓巴也支持“社交脑”假说。他认为,人需要和别人讨论其他人,于是才出现了各种闲谈八卦,而这恰恰又促进了人类智力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几位科学家看来,心智理论之所以富有影响力,不仅是因为我们平日里想到别人、谈到别人时会自然而然地用到它,更是因为它本身就塑造与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而我认为,心智理论不仅是人类进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个体童年发展的结晶。
心智理论由我们在生活、社交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学习成果构建而成,同时也源于我们的童年——早在孩提时期,我们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本书聚焦童年,不仅因为孩子们可爱又有趣,更因为,探索儿童心智如何发展,是透彻理解心智理论的必经之路,也是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处的社交世界的手段。
今天的我们,都是“有能力解读彼此心智的人”,从“一窍不通”到“解读心智”,这一路走来,却是风雨兼程。一切还要从孩提时代说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