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实现基础创新层面的赶超和引领的目标绝不可能—蹴而就,这是一个全盘考量的系统工程。是时候对我们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对基础创新的实力与水平进行重新审视了。
|
內容簡介: |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竞争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论述,其中包括重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等,这对于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现基础创新层面的赶超和引领的目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需要全盘考量的系统工程。决策层面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教育体系的改革与筹谋,企业层面的探索与创新等,都应该是这个工程的应有之义。 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到我们基础创新的源动力和找到能够真正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案。
|
關於作者: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2011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科技创新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
贺?俊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创新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发展、产业政策、企业创新、公司战略。
张?乐
《中国经济评论》杂志主笔,中国经济评论研究院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经济日报社,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等领域深度报道。
|
目錄:
|
总?序?/ ?韩文高
序???/ ?张兴军??
章?创新的战略机遇期 / 001
全球技术周期视角下的中国创新机遇期 / 002
“卡脖子”问题提出三年了,许多人还不明白,
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 026
美欧日的创新历程 / 039
第二章?关键技术的前瞻布局 / 053
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突破路径 / 054
如何提升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基础创新 / 065
第三章?改革释放创新潜能 / 075
中国科研体制改革“以人为本” / 076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 086
第四章?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095
从信息产业看创新的困境与出路 / 096
中国芯片产业需长远规划和长期投入 /101
底层科学研究更能带来产业突破 / 106
第五章?创新要素 / 111
向深圳学什么 / 112
造芯泡沫启示录 / 125
风险资本如何推动科技创新 /135
第六章?创新实践启示 / 157
华为的创新与挑战 / 158
方:全球半导体显示工业中崛起的中国企业 / 165
附?录?科技创新大事记 / 175
后?记?科技创新的新征程/ 193
|
內容試閱:
|
谁都知道2020年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困难的一年,但2021年全世界依然过得并不容易,一边经济在恢复,一边仍受到疫情的侵扰。虽然世界经济确实在2021年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2022年以后世界经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还不敢确定。毕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1年后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给出两个警告:一是随着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收回其在疫情期间提供的支持,全球股票价格和房屋价值面临骤降风险。二是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中断且中断时间超预期,全球通胀上行风险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会怎样运行呢?
相比于其它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还是有确定性的,截止到我写序这一刻,我国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略 “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而且这个事实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我们现在“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进行科技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我们不回避中国经济面临的内生性增长不够的问题,也不回避新冠疫情和中美关系等诸多严峻而复杂的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拖累,而是客观地、立体地去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引导我们的政府、企业和个人正确地看待和判断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既不要因为中国经济的确定性增长而忽略了自身不确定性的风险,也不要因为自身面临的困难而看淡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前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自己的确定性是每个地方政府、每家企业和每个人的必修课,课程之一就是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经丛书”。
“中经丛书”由经济日报社主管主办、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评论》杂志精心打造。作为一个重要经济评论阵地,《中国经济评论》自然要担当起思考先行者的角色。于是,这个在疫情之年逆势诞生的新杂志以杂而不杂、热点聚焦的主题评论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杂而不杂的“杂”体现在不同的经济学专家(包括权威官员)和不同的经济观点同时出现在同一期杂志中,形成“前沿观察”“中经智库”“趋势洞见”“环球视野”等栏目;“不杂”体现在无论哪一位专家或官员、无论哪一个栏目和观点都围绕一个经济热点或主题展开。于是,一个眼界更开阔、思考更纵深、评论更立体的畅读体验开始了。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出版的“中经丛书”奠定了基础。
因为每期《中国经济评论》杂志都聚焦一个经济热点问题,这便为独立成书提供了深邃的思想和完整的体系。于是,我们在“聚焦构建双循环”“聚焦资本市场”“聚焦科技创新”“聚焦近景远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中经丛书”,先期推出的是《论局——双循环的机遇与挑战》《谋局——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与突围》《布局——中国科技创新的道路与抉择》和《新局——中国近期规划与远景目标》,后期还将结合供应链产业链、扩大内需和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紧扣经济前沿的深度作品。我们希望,通过继续加强媒体融合、书刊联来丰富我们的“中经丛书”。也让更多关心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有识之士们,能够多一个洞见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未来的重要窗口。
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 2021年11月1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