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什么是爱?什么是真爱?
爱的能力,是人一生的心灵课题,而真爱可以让你具有超越的力量。这是一个关于真爱的故事,它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灵魂共鸣,可以超越年龄、物质、距离和身份的差异,在深入灵魂的相爱面前,所有的苦难都是芳香,所有的赞誉都是多余。
◎一部满怀深情的航天科学家的妻子写给一生挚爱的回忆录
他是从西南联大走出的才华横溢的中国固体火箭科学家,她是对人生充满热情梦想的青年……跨越年龄、身份、家庭等种种障碍,他们相爱了,他们携手相伴,相濡以沫,至死不渝。本书通过深入细腻,极具感染力文笔记录了与杨先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与杨先生热烈、深情的爱,感受到好的爱情,不只是被理解、被包容、被宠爱,更有彼此灵魂的成长,作者在文中写到,爱情的纪念物,从来就不是你送给我的那些礼物,甚至也不是那些甜蜜的短信与合照,而是你留在我身上,如同河川留给地形的那些改变。因为有爱,我每天都在向快乐的方向成长,成为一个灵魂更加美好的人。
◎爱与痛苦是心灵成长的土壤,这个世界终将因为爱而永恒
|
內容簡介: |
《君生我未生》一书通过“我”与我国代固体火箭专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杨南生相识相恋相守的讲述,表现了共和国代科学家为国防事业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的赤子之心,书中重点突出了杨南生先生在国防事业之外的一颗单纯、真挚、质朴与善良的人格和高贵的品行,字里行间站立的是一个有着中国传统精神气质的知识分子的标杆。与杨南生的初识,让一个初出茅庐的记者“慌了神”;与杨南生的书信往来,令一个年轻稚嫩的心炽热澎湃;与杨南生的结合,让两颗跳动的心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这段传奇的爱情,成就了一颗心灵的成长。透过作者的滚烫文字,我们可以体会到认真的灵魂值得被爱,让心成长的爱情方可托付。
|
關於作者: |
张严平,女,1982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新华社高级记者,曾荣获中国新闻界“长江韬奋奖”、“新华社卓越贡献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其长篇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著有人物传记《穆青传》。
|
目錄:
|
序
“记忆力会减退,但灵魂会记住一切。”
章 / 001
“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
第二章 / 017
“他是开创中国固体火箭事业的丹柯。”
第三章 / 063
“我们结婚吧!”
第四章 / 105
“每个人都带着胎记来到这世上。”
第五章 / 131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第六章 / 161
“为什么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会爱上他? 因为他始终裸露着一颗赤子之心。”
第七章 / 203
“真爱,只会用一种方式呈现,用他的全部生命供养你。”
第八章 / 227
“人生的痛苦,莫过于心里埋着无法诉说的故事。”
第九章 / 257
“千山万水我追寻着你……”
结语 / 277
附录 / 285
|
內容試閱:
|
序
“记忆力会减退,但灵魂会记住一切。”
我很小的时候是一个耽于幻想的孩子。
每到傍晚看到天边一会儿是一只羊一会儿变成一头老虎的云彩,就会想象那里面一定有一个很大的森林,住着很多的动物;走在上学的路上,看着路边的白杨树,就担心它们白天黑夜总站在这里会不会累呢?听人说,世界上有一种路叫高速公路,就想象那路面上一定铺满了飞轮,可以带着汽车往前跑。令我好奇的是,每当听大人说,哪个叔叔阿姨找到了爱人,便不解:爱人都是藏在某一个地方需要去找出来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爱人呢?
做梦也没有想到,早在我还未出生时,我日后的爱人已藏在我们国家的某个地方了。
人长大了,便没有了童话。孩子时的幻想在知识的教科书面前一个个破碎,唯有“爱人”清晰、生动,带着生命的全部色彩,走进我的生活,又离开我的生活。
岁月的记忆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浪花,渐行渐远,很多往事都散去了,但是,那些参合了生命成长的瞬间,却像雕塑一般刻在灵魂里,那是比记忆更长久的东西。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我被派去天安门观礼台采访。
兴奋的等待中,当第二炮兵(后来的“火箭军”)方阵簇拥着中国战略导弹出场时,整个广场瞬间沸腾。我身边有一群应邀从海外回国参加国庆观礼的中国留学生,一边跳一边喊:“祖国,我骄傲!……”
那一刻,像被什么狠狠地撞了一下,我的心越过天安门,飞到一个人身上。
他是一位科学家,一辈子研究固体火箭。作为新中国批回归的海外留学生,他自1950年从英国回来后,便带着周恩来总理签署的任命书,从上海去了荒无人烟的内蒙古戈壁,率领一支年轻的固体火箭科研队伍,在一张白纸上创造了中国固体火箭的传奇。
距离此刻4年后他去世的讣告里写道:“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研制成功——
“中国台复合固体火箭推进剂发动机;
“中国颗东方红一号卫星第三级火箭发动机;
“中国枚潜射战略导弹‘巨浪一号’两级火箭发动机;
“中国颗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火箭发动机;
“中国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远地点火箭发动机;
“中国颗返回式卫星的返回制动火箭发动机;
“突破性地解决了新型战略导弹的关键技术——次研制成功大型玻璃缸壳体的固体火箭发动机、2米直径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次使用复合材料壳体、碳/碳整体大型喷管喉衬、柔性全轴摆动喷管推力向量控制等新技术,把我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提升到一个崭新阶段,为中国第二代固体战略导弹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专业的表述我听来就像科幻,一个也不懂。我知道的是,他被誉为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奠基人、领军者;他是中国早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之一。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有杨先生,中国的固体火箭至少要在黑暗中多摸索七八年。”
七八年的时间,对于一个科技领域或许只是一个时期。而对于他呢?那是从青年到老年隐姓埋名的一生。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导弹次在天安门广场亮相,航天这个神秘的大门向国人打开,“火箭”成为科普中孩子们都能说出个一二三的热门话题。这个隐身了几十年的领域迎来了近乎潮水般的鲜花与聚光灯,各种荣誉、金奖、功勋落满了大大小小的舞台。
而他,消失在这一切炫目之外。他要接受人生的别样回报。或许,这正是命运馈赠给他的一种特别的荣耀——生命中,当一切炫目有形的东西暗下去时,灵魂里的一些东西就会显露出光亮。
这个人就是我长大以后,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的爱人。
耄耋之年的他,此刻正蜗居在北京简陋的家里,于困病交加的艰难中,依旧满怀着他一生的痴爱。
知道我当天在天安门采访国庆检阅盛况,会看到期待中的导弹方阵,他像小孩子一样兴奋,对我说:“你能看到那些宝贝,我真高兴!我一辈子的努力就是为了这一天!”
此时,当我终于见到铁流滚滚的导弹大军,见到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宝贝”,潸然泪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