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編輯推薦: |
作品生动展示了乡村贫困户的各种生存状态和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展示草原人民人性之善与美,也不动声色地批驳贫困户中存在的惰性与无赖行为,深刻阐释“扶贫先扶志,攻坚先攻心”的精准扶贫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团结互助、文明友爱、改革创新思想。
——杨玉梅
|
內容簡介: |
长篇小说《石头村里杏花开》讲述了在书记丹巴等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带领石头村的村民们拔穷根、摘穷帽,利用扶持资金、开展扶贫项目,认亲帮扶,加快石头村的经济发展,加强石头村社会安定团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发扬革命传统等,打赢了一场扶贫攻坚战的精彩故事。小说生动地展现新时期基层扶贫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历程,深刻揭示“扶贫先扶志,攻坚先攻心”的精准扶贫理念。
|
關於作者: |
赵有年,藏族,1973年出生于青海省同德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温暖的羊皮袄》;多篇中短篇小说在《民族文学》《边疆文学》《西藏文学》《大地文学》《文学港》《青海湖》《雪莲》等文学刊物发表。出版翻译作品德本加的长篇小说《悲悯的神山》;中短篇小说集《南色小说集》,才加的中短篇小说集《平凡人生》;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之《比热山羊宗》《象雄珍珠宗》《吉日珊瑚宗》《雪山水晶宗》《天竺佛法宗》等,部分译文发表在《民族文学》等文学刊物上。
|
內容試閱:
|
致敬新时代的青稞美酒
杨玉梅
任何一个写作者之所以成为作家,并不是突然地有天赐的写作神功。每个人在成为作者之前,一定都是受到了文学前辈创造的作品的滋养。这种滋养也可能是民间文学中的故事和歌谣,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主要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读者在聆听故事或者阅读作品中获得了对文学魅力的认识,或者对于所讲述的故事产生情感共鸣,于是产生了模仿的冲动,进而踏上了文学之路。
藏族作家赵有年的文学创作正是站在文学巨人的肩膀上开始酝酿的。他从小在藏文学校学习,1992年上大专后才开始系统学习汉语,直到2009年才开始用汉语进行小说创作。写作可谓大器晚成,但是他的文学梦想在年少时代已经萌芽。藏族丰富的民间文学,特别是《米拉日巴传》《勋努达美》《郑宛达瓦》等藏族古典优秀作品为他打开了文学想象的翅膀,让他获得关于社会、人生与生活的深刻认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当代藏文文学在端智嘉等文学前辈的推动和引领下蓬勃发展。赵有年从端智嘉的小说和散文中读到熟悉而亲切的生活,激起他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上大专期间,汉语文老师要求赵有年他们每月都要读完一两部中外文学名著,并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从此,坚持不懈的阅读极大地丰富了赵有年的文学视野,滋养了他的文学之心。
尽管起点不高,起步较晚,但是深厚的文学积累和生活积累,让赵有年一开始文学创作就脱颖而出。他的小说处女作《马背上的爱情》荣获2009年《民族文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祖国颂”征文二等奖,《欢腾的弦子舞》荣获2010年《小说选刊》首届全国小说笔会三等奖,《马背上的爱情·剧本》荣获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全国征文评比一等奖,《神山》荣获2012年昭通杯·首届全国国土资源题材短篇小说大赛优秀奖,《又闻狼嚎声》荣获2012年“孙犁文学奖”届散文大赛优秀奖。十余年来,赵有年勤奋笔耕,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温暖的羊皮袄》,还翻译了多部藏文作品,如德本加的长篇小说《衰》、南色的中短篇小说集《南色小说集》、才加的中短篇小说集《平凡人生》等,以及史诗《格萨尔王》部分篇章。汉文创作与藏译汉翻译经历,以及不断的学习借鉴,让赵有年积累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时代风貌的呈现。赵有年的文学创作立足于自己熟悉的草原,深情描绘草原的发展变迁与牧民的思想情感,将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民族性融为一体。他深切地感受到草原发生的深刻变革,默默地酝酿着创作反映时代巨变的长篇小说。当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在全国吹响,赵有年于2018年作为驻村干部被抽调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关加村搞精准扶贫工作,他倍加珍惜此次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深入乡村生活、扎根人民的机会,驻村伊始就搜集素材。经过三年艰辛的扶贫工作实践和素材积累,赵有年潜心创作,完成其长篇处女作《石头村里杏花开》。初稿完成后又三番五次修改,天道酬勤,终造就了这部精心描绘青海藏族地区乡村脱贫致富历程、反映这个时代伟大变革的长篇力作。
小说主人公丹巴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来到曾经让他备受屈辱的石头村担任驻村书记。如何面对曾经给自己造成深重伤痛的贫困户,如何在曾经声名狼藉的村子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小说一开始就将丹巴置身于尴尬的境地,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将人物推向脱贫攻坚战一线。令人欣慰的是,丹巴以驻村书记和扶贫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坚定地听从组织的安排,无私而忘我地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带领石头村贫困群众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以丹巴书记为代表的扶贫干部对贫困群众帮扶的真心和真情,他们披荆斩棘、兢兢业业、不懈奋斗、千方百计寻求致富道路的决心和毅力,令人动容。作品生动展示了乡村贫困户的各种生存状态和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展示草原人民人性之善与美,也不动声色地批驳贫困户中存在的惰性与无赖行为,深刻阐释“扶贫先扶志,攻坚先攻心”的精准扶贫理念,弘扬了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团结互助、文明友爱、改革创新思想。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石头村正是全国12.8万个贫困村的缩影,丹巴书记是全国300多万名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形象代表。《石头村里杏花开》真实、生动的记录,为藏族乡村百姓告别贫困、创造人间奇迹留下了珍贵的档案。这是赵有年献给青海海南这块神奇的土地和人民的深情的赞歌,是献给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生活的扶贫工作者和驻村书记的真挚的抒情诗,是致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醉人的青稞美酒。
赵有年的小说叙述真诚、自然,景物描写充满诗意之美。“愚昧的人以害别人为安乐,聪明人以利他人为幸福。”诸多充满哲理和智慧的民间俗语巧妙自如的运用,赋予人物独特的民族文化气质,别具意味。略感遗憾的是,作者集中笔力讲述脱贫攻坚,而忽视了对藏族地区独特民族文化生活的展示。如果能够将脱贫故事与充满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独特生活融为一体,作品所蕴含的审美内涵将更为丰富多彩。期待赵有年在下一部作品中能有更加丰盈、更加精彩的呈现。
一
农历三月,高原小城恰卜恰的色彩开始丰富起来,不再固守雪的洁白。周边林子里百鸟的声音开始争鸣起来。历经风雪磨砺的树枝,仪态轻柔娇嫩,梢头吐出密密麻麻的芽苞,随着缓缓吹来的微风,舒缓地摇摆着柔软的枝条。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传递着春的喜讯。大地上浅浅的绿意渲染出浓浓的生机。
屹立在恰卜恰东北方的隆宝赛乾山高耸入云,峰顶白雪皑皑,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晨雾从半山腰升起,宛如凝固的乳液,云蒸雾涌,犹如气势磅礴的伟丈夫。雪山脚下的丛山朗润起来了,冰雪在春光中悄然消融,溪流在山谷里淙淙流淌。
夜里下过一场春雪,马路两边的树冠、雕塑、健身器材和居民住宅楼上积聚了一层厚厚的雪,正滴滴答答地落下来,掉在人行道上,发出细微的敲打声,显得如此地悦耳动听。行走在恰卜恰的大街小巷里,已经没有了隆冬生硬的冰冷,有一股湿润而又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呼吸起来,让人的五脏六腑都感到温润、舒适。
广场上晨练的大妈们脱掉了慵懒的冬装,穿上了花红柳绿的运动服,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在跳广场舞,大叔大爷们也脱掉了棉衣棉裤,扎堆儿踢毽子、甩鞭子、打太极拳。藏族姑娘和小伙子们穿着色彩艳丽的博拉,围成一个大圈,伴随着弦子优美的旋律,热情洋溢地跳着舞姿优美的锅庄。
春色已深,雨雪过后,恰卜恰的景致分外美好,许许多多不同品种的花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阳光洒在大地上,微风拂拂,马路两边的树梢上春风荡起,乐声从空中传来,久久在耳畔回荡。
太阳暖洋洋地照在红花丛中,仿佛催促它们尽快开放,要使它们燃烧起来一般。车辆在马路上穿梭不息,丹巴行走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吸吮着明媚春光散发出的温润气息,神采飞扬,感觉飘然。
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地走进州政府办公楼,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傍晚时分,风又吹了起来。
寒风刺骨,吹打在人们的脸上,刺得人的脸颊生疼。
丹巴板着脸,失魂落魄地走在人行道上,连碰到下班回家的熟人向他打招呼,他都没有察觉到。
一回到家里,他连外套都没脱就囫囵躺在了床上。
“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正在准备做晚饭的卓雅看到丈夫的异常反应,急忙走过来关切地询问丹巴。
“没有,我只是心情有些郁闷。”丹巴翻了一下身子背对着妻子。
“在工作上遇到点不顺心是十有八九的事,你也是老革命、老同志了,遇到点挫折至于难为成这样吗?”卓雅挖苦了几句丹巴,复又走进厨房手脚麻利地和起面来。
“这次组织抽调,我们单位使派我要去村里当书记了。”丹巴干脆向他的妻子挑明了实情。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抓扶贫攻坚工作,那我们也要顺应潮流,担当责任,这应当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你何必要痛苦成这样呢?”
“不是我没有觉悟,也不是我不愿意下基层,可我真不想到组织现在安排给我的那个村子里去当书记啊!”
“我们州每个村的情况都差不多,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村村民的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贫困标准线,达到贫困标准线的村也不可能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所以下派去基层的书记都是要去啃那个硬骨头的,任何人没有挑三拣四的余地。”卓雅继续和着面不停地开导闷闷不乐的丈夫说,“再说驻村工作队也不是常年住在村里的,组织实行的是‘五四二’驻村工作日制,村里住五天四夜,一周可以在家里休息两天三夜的。”
“这些都不是问题,唉……”丹巴又叹息了一声,说,“因为,我又要去石头村搞扶贫攻坚工作了。”
“什么?”听到石头村,卓雅好像用手抓了一个滚烫的芋头一般,双手一颤抖,把捏在她手里刚抹了食油的面团都掉落到和面的盆子里去了。她呆立了片刻,开口说道:“世上怎么就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呢?难道你今生和石头村有那么深刻的孽缘吗?”
她没有了继续做饭的心思,就瘫坐在厨房的餐桌前沉思了起来。
“喂。”这时,丹巴的手机响了。
“丹巴,在哪里啊?”丹巴听出是同事杨克的声音。
“在家里呢。”
“出来坐坐吧。”
“我没有心情。”
“你不要太有思想包袱了,现在每个单位都有人要进村打扶贫攻坚战,也不是你一个人去上战场,何必要那么认真呢?”电话那头杨克安慰丹巴说。
“唉,一言难尽啊!”丹巴叹息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