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編輯推薦: |
由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深度参与,依托“学习强国”和“徐汇通APP”等传播渠道,积极探索基层党委 党校 党媒的模式,构建了“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这一重要的传播媒体,探索了一条与城市要求相适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党课传播的有效路径。本书即是这一党课系列实施情况的文本记载,为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有效探索。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新思汇”全媒体党课讲稿的汇编。“新思汇”全媒体党课由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深度参与并负责文字撰写工作。本书包含13章,从人民城市实践、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小康、城市管理、文化、垃圾分类、群众路线等方面展开讨论,每一章都从上海的一个案例切入,在解读案例的基础上,给予更深层次的实践观察和理论分析,后还有互动交流部分。总体上呈现了全媒体党课的内容和环节,总结提炼了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很多新做法和新经验。
|
關於作者: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是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是上海市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
目錄:
|
序一
序二
章 从“人民至上”看“人民城市”的实践
节 两个案例背后的政治理念
第二节 “人民城市”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人民城市”的实践要求
// 互动交流 //
第二章 传承初心 勇担使命 锐意进取
节 初心诞生地
第二节 革命指挥地
第三节 浴血奋战地
// 互动交流 //
第三章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节 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第二节 上海怎么进行改革开放
第三节 中国会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改革开放
// 互动交流 //
第四章 抓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就能占领先机
节 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第二节 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第三节 创新不是目的,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
// 互动交流 //
第五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节 保护绿水青山与保住金山银山是相互支撑的关系
第二节 保护绿水青山与保住金山银山需要尊重城市的自然生长规律
第三节 保护绿水青山与保住金山银山就是增强美丽中国的生命力
// 互动交流 //
第六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蕴
第二节 “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社会
第三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 互动交流 //
第七章 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
节 什么是精细化治理
第二节 如何实现精细化治理
第三节 精细化治理是现代治理的必然要求
// 互动交流 //
第八章 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节 “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二节 “一网统管”:高效处置一件事?
第三节 “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融通?
// 互动交流 //?
第九章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节 为什么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第二节 如何守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 互动交流 //
第十章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节 共治自治——全民参与推动习惯养成
第二节 善治智治——精细中凸显科学管理
第三节 法治久治——立法先行促机制长效化
// 互动交流 //
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是突破基层社会治理瓶颈的重要法宝
节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第二节 基层社会治理的瓶颈:国家政权体系与基层群众制度化连接渠道不畅
第三节 群众路线是突破基层社会治理瓶颈的重要法宝
// 互动交流 //
第十二章 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
节 党员就是旗帜
第二节 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第三节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
第四节 构建区域化党建平台
// 互动交流 //
第十三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节 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节 什么是真正的“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节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 互动交流 //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内容为王 形式为要 载体为基
——探索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课堂的新路径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是塑造新时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20年,中共上海徐汇区委联合区域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依托“学习强国”和“徐汇通”App等传播渠道,重视内容为王、形式为要、载体为基,探索“基层党委 党校 党媒”的模式,构建“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这一重要传播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了一条与城市要求相适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党课传播有效路径。“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的话题紧贴时代、形式新颖多样、群众深度参与、传播广泛深入,有效地发挥了引领作用,为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后一公里”作出了努力。
一、讲深、讲透思想体系的崇高性
——彰显“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的理论深度
做好全媒体理论党课的首要问题是坚持“守正”,坚持、坚守“新文明”的政治方向。“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根本指引和遵循,突出思想性,彰显思想体系的崇高性,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作用。“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的13期课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等重要论述进行设计,以“从‘人民至上’看‘人民城市’的实践”课程开始,中间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等课程,后以“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课程作为结束,13期课程形成了一个系统、一个体系,构成了从理论上观察和分析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视窗”。
13期课程的具体设计坚持原汁原味、追根溯源、正本清源。每一期课程都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原话作为标题,体现原汁原味的要求,增强课程的权威性,引导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原文,为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基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精心挑选了12位老师围绕13个方向(其中有位老师承担了两章的文稿撰写)认真备课,每一期课程都从历史和现实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追根溯源、正本清源,从历史的角度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实践维度凸显意识形态的崇高性。每一期课程努力透视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一个原理,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要求。通过上述方面,充分彰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新文明”的要求,彰显意识形态的崇高性,更好地发挥思想体系的引领性。
二、用崇高的意识形态引领和缝合现实
——凸显“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的实践维度
更好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需要紧紧围绕“实践性”要求,用崇高的意识形态引领和缝合现实。一方面用实践来说明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意识形态的崇高性;另一方面,用思想体系的科学性、意识形态的崇高性来引领和缝合现实。“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努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来缝合现实和理论之间的缝隙,坚持在“发生地”讲“身边事”感召“身边人”的原则,挑选了13个事件“发生地”讲述群众的“身边事”。全媒体理论党课讲“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课程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教授在徐汇滨江讲授,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课程在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边上的漕河泾街道讲授,这些地点的选择都是实践中的事件发生地。在全媒体党课的内容选择上,从党员群众的视角出发,选择用群众身边发生的事件和案例来说明道理和事理,用浅显易懂的事实和案例来论证马克思主义原理、增强理论的说服力,通过实践彰显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理论引领和缝合现实,在思想体系指引下引导民众思考这么做的意义、为什么这样做、应该如何更好地做等一系列问题,努力实现理论和现实的双向互动,凸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实践维度。
三、搭建平台、分享共享
——提升“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的辐射度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中心,更是平台,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是讲者和听众互动的平台,是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平台。“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并非自上而下单向度的灌输,而是构建了多个分享共享的交流互动平台。课程现场邀请党员群众进行互动,观众们针对内容谈感想、提问题,形成现场互动交流的“场域”。同时,在网络上设置互动专区,引导观众对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优化提升课程的方案。通过形成互动参与的场域,使得党员群众有更多的“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节目我参与”的感觉,使得党员群众成为课程的主体、授课教师成为课程的主导,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辐射度。
四、内容大众化、形式案例式、传播全媒体
——提高“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的传播效度
更好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的关键在于党员群众的接受度和获得感,这就要求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传播形式和拓展传播渠道,提升理论传播的有效度。“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重视内容大众化、形式案例式、传播全媒体,每一期课程都精心打磨,用生动的案例和事例使理论更大众化、常识化,更易于观众接受和接纳。在形式上,采用党校教师主题演讲、主持人提炼串讲、观众提问互动和交流体会来组织课程,增加观众的参与度,提升传播有效度。每一期课程以音视频的形式,在“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进行资源共享,通过“学习强国”“徐汇通App”等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制作“新思汇”图文版学习素材,覆盖徐汇区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站、实践点等阵地,推动课程成为覆盖全区各类人群、可以反复学习的精品,形成传播的“全媒体矩阵”,更好地提升“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的传播效果和效能。
本书是全媒体理论党课讲稿的汇编,为了更好地彰显逻辑关系,与全媒体党课的播出相比,本书调整了结构顺序。全书以“人民城市”作为开篇,第二章从历史角度梳理了初心和使命的确立对于“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从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小康目标等方面透析了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第七至十二章深入“城市”这个特定的场域考察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后,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收尾,形成了一个分析和透视治理现代化特别是人民城市建设的视角、框架和体系。
“新思汇”全媒体理论党课坚持政治方向上的“守正”,又在授课形式和传播方式方面不断创新,提高党员和群众的参与度,提升传播的温度、力度和效度,努力推动思想体系的系统化、深化、实化、细化和转化,推动和推进基层党员和群众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到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探索一条适合城市特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路径,更好地促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