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校长用书,学校管理,特色学校办学,初中案例
|
內容簡介: |
“模范教育”是指以模范之手段育模范之人才的教育,即以优化手段培育理想人格的教育。不仅是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的教育价值观和内涵方法论,也是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样态。全书从“模范文化”“模范课程”“模范德育”“模范课堂”“模范教师”以及“模范管理”六个方面,充分激发每个孩子的优秀品质和潜在能量、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身价值,帮助教师在成长中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大先生”、努力开辟教师培养新维度,推动学校的全局发展和教师的个人进步。本书通过总结学校相关办学经验、重点工作以及成效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全面展示学校办学历程的同时,对各方面的工作经验教训进行系统反思,实现“模范教育”精神引领下育人效益的大化,给一线学校和教师以启发。
|
關於作者: |
魏澜
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浦兴路街道党工委委员,浦兴社区党委副书记,浦兴学区主任。曾获上海市园丁奖荣誉称号。
主持的课题《团体辅导在学科困难生成长中的作用》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2015—2017年主持市级课题《绿色指标引领下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实践研究》。
|
目錄:
|
序
前 言 学校是优秀的荟萃地
章 模范文化: 优秀,成功第二
优秀是对完整人格的充分诠释,优秀是个人禀赋得到自由而毫无保留的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只是相对“优秀”的下位概念。我们着力培养优秀学子,就是想要通过一系列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开展,将每个孩子人格中与生俱来的积质和潜在能量充分地激发出来,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优秀”中徜徉遨游,自由自在地勾勒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功。
节 历史脉络: 以模范的名义推进变革
第二节 学校文化: 以模范的精神营造氛围
第三节 战略定位: 以模范的气魄展望未来
第二章 模范课程: 向着优秀奋力奔跑
模范是向着优秀奋力奔跑的过程,模范课程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体系。课程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内涵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努力将自身潜在的优秀品质挖掘、激发出来。凡是能够引导孩子丰盈自身价值的课程都是模范课程所欢迎的。通过模范课程,孩子对自然、对社会、对道德、对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在此过程中,优秀的品质被不断放大,孩子的成长不断迈上崭新台阶。
节 课程理念: 让孩子向着模范生长
第二节 课程内容: 让课程激发智慧素养
第三节 课程评价: 让评价实现多元多样
第三章 模范德育: 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
你若要问道德是什么,我们会如此回答: 道德是老师朝朝暮暮的陪伴,道德是师长絮絮叨叨的教诲,道德是春草在泥土里呢喃生长,道德是游鱼在碧水间泰然游荡。道德在每一个善意的笑容中,道德在每一次规范的举止间。在我们学校,道德不是刻板的教条和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润物无声的鼓励,是别具特色的活动,是趣味横生的课程。模范德育引领着每一位孩子们不断提升人格,努力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
节 教育是美学的: 德育的欣赏范型
第二节 心灵的植根者: 品质提升全辐射
第三节 德育的课程化: 品行养成有特色
第四节 德育评价方法: 品格评价的高地
第四章 模范课堂: 成绩是优秀的副产品
优秀不等于成绩,成绩只是优秀的副产品。优秀的课堂成就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自然取得成绩的进步。模范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坚持立德树人,在课堂教学主阵地上,坚持用正确的信念引领人,用正确的价值鼓舞人,用正确的方法教导人,用正确的思维塑造人,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为具有优秀人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坚信,让优秀勇立潮头,成绩自会接踵而至。
节 适宜的目标: 让预设与生成亲密和谐
第二节 适当的过程: 把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
第三节 适量的作业: 既尊重差异又共同进步
第四节 适时的评价: 在相互激励中提升效益
第五节 适切的反馈: 在诸多因素中保持适合
第五章 模范教师: 优秀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教师是优秀的缔造者,也是优秀的践行者。优秀的教师才能成就美丽的花朵。缔造优秀的权利属于每一个教师,通向优秀的征途就在每个教师自己的脚下。我们鼓励教师做道德上的垂范者,做专业上的钻研者,引导教师在发展的道路上坚持不懈,永不停步。学校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力推优秀,努力开辟教师培养的新维度,让教师在成长中收获满满,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大先生”。
节 教师应是模范: 做德能兼备的“大先生”
第二节 用手改变大脑: 镌刻属于自己的专业印迹
第三节 教师专业修炼: 让每位教师向着模范生长
第六章 模范管理: 平衡优秀和成功的价值
管理是平衡木上的舞蹈,需要智慧、耐心和躬身服务以实现各方能量的限度释放,从而推动学校的全局发展和教师的个人进步。模范管理致力于帮助教师准确拿捏“优秀”与“成功”之间的微妙平衡,在努力让优秀的人取得应有成功的同时,也着力激励尚未成功的人变得更加优秀。具有模范特色的多元化价值衡量和评价方式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从优秀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
节 分配激励: 绩效视野下的价值定位
第二节 精神激励: 情怀驱动下的价值升华
第三节 成就激励: 让教师的梦想变为现实
第四节 愿景激励: 追求沟通合作中的共赢
附 录 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四年发展规划(2020—2023)
后 记
|
內容試閱:
|
丛 书 总 序
好学校的性格色彩
这些年,我与中小学、幼儿园有许多“亲密接触”。从这些学校中,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好学校总有自己的性格色彩,总有自己的精神属性。
好学校有丰富的颜色
好学校一年四季都有风景。春天,你走进它,有各色花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你置身其中,绿草茵茵,就算骄阳似火,也有阴凉。孩子们可以踢球、打滚,可以任性。秋天,你老远就可以看到,枫叶红了,橘子黄了,婀娜多姿;冬天,你靠近它,香樟绿环绕着你,垂柳枝笼罩着你,你不会觉得单调。当然,环境的价值不在于“装扮”,而在于让心灵沉静,让生命多彩。它是生命哲学的演化,是内心深处的讴歌与赞美。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回归“自然状态”,回归人之原始倾向。善良总存在于纯洁的自然之中。好学校总是拥有自然的纯净与原始美,它努力让孩子们与美好相遇。静谧,美好——好学校是温润的。
好学校有足够的成色
成色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境界的一个指标,是一所学校的“育人”含金量。如果一所学校的含金量定位为考试成绩,它的成色就是混浊的;如果一所学校的含金量定位为立德树人,它的成色就是清纯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教育是为着我们不曾拥有的过去,为着我们不曾经历的当下,为着我们不曾想到的未来。教育之原点在激发想象,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教育之原点在发展理性,而不仅仅是讲授道理;教育之原点在鼓励崇高,而不仅仅是理解规范;教育之原点在丰富经历,而不仅仅是掌握技艺;教育之原点在温暖心灵,而不仅仅是强化记忆;教育之原点在强健身心,而不仅仅是发展智能;教育之原点在点亮人生,而不仅仅是预知未来。回归原点,是好学校的立场。不功利——好学校是纯粹的。
好学校有优雅的行色
优雅是让人向往的,有来源于生命本身的气质。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孩子们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教师被成绩比较而形成优劣阵营,这样的学校就不会是一所好学校。什么是好学校?孩子们表情舒展,教师们精神敞亮——每到一所学校,我总喜欢以这样的眼光去观察师生的生命状态。我发现,在好学校,孩子们的脸总是明晃晃的,有美好期待;教师的行色总是从容优雅,有专业自信。女孩子清新可人,男孩子风度翩翩,生命在人性层面焕发出动人光彩。一句话,每一个生命都自然而然地生长,这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气息在校园里弥漫开来、传播出去。面对此,我只能说: 好学校是舒展的。
好学校有鲜明的特色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整体呈现出来的系统性特征,集中表现在基于学校文化的课程体系。学校办得好不好,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特色是否鲜明,是否有足以体现自己文化的课程架构。好学校行走在有逻辑的课程变革之路上,努力让学校课程富有倾听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拥有逻辑感,建构严密的而非拼盘的课程体系;嵌入统整感,更多地以整合的方式实施而非简单地做加减法;饱含见识感,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为取向;提升质地感,课程建设触及课堂教学变革,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文化样态。一句话,好学校课程目标凸显内在生长,课程内容突出学习需求,课程结构强调系统思维,课程实施张扬生命活性,课程评价与管理彰显主体向度。好学校关注学习方式的多变性和场景性、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和可支配性、学习空间的多元性与舒适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易得性,让所有的时空都成为课程场景,让孩子们学习作品的形成、展示、发布、分享成为校园里美的景观,让时空展现出生命成长的气息和灵动。是啊,好学校有生命里美好的记忆。
好学校有厚重的底色
厚重的底色不在于办学时间长短,而在于拥有强烈的文化自信。进入学校,我喜欢看墙上的“文字”。多年经验告诉我,文化不在墙上,很多时候,墙上的文字越多,学校的文化含量越低。道理很简单,大量文字堆放在墙上,说明这种文化还没有被老师们普遍认同,更谈不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说明这种文化还缺乏影响力,还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需要宣示和传播。一所学校是否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是否拥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是它“底色”如何的重要侧面。毫无疑问,好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教育信仰。但是,教育信仰不是文字游戏,不是专家赐予的东西。信仰是从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是从脚底下走出来的,是从指尖流淌出来的,是慢慢地生长、慢慢地走出来、慢慢地流淌出来的东西。唯有“慢慢地”才能“深深地”,“深深地”才能“牢牢地”,扎下根来,进入我们的灵魂,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生命的构成,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文化总是无言或少言,但让人作出判断和选择。好学校,你一走进去,一种向往感、追慕感、浸润感便油然而生。因此,好学校是柔软而有力的。
美国思想家梭罗在《种子的信仰》一书中把好学校比喻为“一方池塘”,每一个孩子在其中如鱼得水,自由自在,这就是“回归自然”的状态。不是吗?好学校总是这样的——温润,纯粹,舒展,美好,柔软而有力——这也是本套丛书聚焦的一批学校的性格色彩。
杨四耕
2019年5月30日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