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NT$
500.0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NT$
347.0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NT$
398.0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NT$
653.0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NT$
398.0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NT$
254.0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田园牧歌是具有农耕传统的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尤其对于处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的人们,传统的田园生活更是令人向往。《见南山:田园诗史话》梳理田园诗的历史,让读者更加明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发展脉络,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田园诗,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见南山:田园诗史话》思路巧妙,摆脱了传统的诗歌史写作模式,以深厚的学力和清新的文笔,将田园诗史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总结为一个关键词,颇有洞见性和启发性。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田园诗发展流变的普及性著作,以时代为经,主题为纬,呈现古代田园诗的历史脉络,发掘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美学意义。
田园诗体现了古老中国的重要精神内核。田园诗史中,有一部中国农业经济史、一部自然物候史,还有一部中国农村社会史,更是一部士人的精神史。
今人可以从中汲取古人热爱自然的心灵力量,既能抚慰匆忙生活中的疲惫之心,又能感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并弘扬关注民生的人文情怀。
|
關於作者: |
蔡丹君,1981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方向的研究,出版有《从乡里到都城:历史与空间变迁视野中的十六国北朝文学》《浮世本来多聚散:唐诗中的二十一种孤独》等著作。
|
目錄:
|
序(葛晓音)
绪言
章 农事
节 《七月》
第二节 天子与农人
第三节 南亩百谷南山蕨
第二章 物候
节 《月令》与思念
第二节 春木、谷风与黄鸟
第二节 桑间故事及其他
第三章 躬耕
节 陇亩之民
第二节 柴桑故人
第三节 复得返自然
第四节 何处望桃源
第五节 望、见南山
第四章 归园
节 山水庄园
第二节 朝隐与园憩
第三节 上巳节诗咏
第五章 乡居
节 北土园田风俗
第二节 京畿与方外
第三节 寓北者之“小园”
第六章 造画
节 盛世优容
第二节 东皋薄暮望
第三节 繁花与轻愁
第四节 素心绘色
第五节 饭稻羹莼
第七章 悯农
节 穷年忧黎元
第二节 唯歌生民病
第三节 一株青苗,两派党争
第八章 别趣
节 纸上田园
第二节 十丈篱笆千树竹
主要参考文献
跋
|
內容試閱:
|
绪言
说起田园诗,几乎人人都能吟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退隐田园以后,躬耕于原野。某个晴朗无云的日子里,他荷锄而立,于萧疏东篱之畔采撷菊花,远方的南山仿佛是在这悠然一刻里遇见的朋友,静静出现在视野之中。
千百年来,人们涵咏这句诗时,从未停止过对自己内心那座“南山”的找寻。何处堪采菊,何时可以“见南山”?行走于疲惫人间时,时时去获得大自然的安慰,而田园诗的魅力正可以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相隔的距离。南山,不仅是归隐栖居之地,更是与“樊笼”有别的精神归属之处。
田园诗,远不止有“采菊”与“南山”。田园中的一枝一叶、一鸟一虫,承载了几千年的诗意起兴。田园诗中,有一部中国农业经济史。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无不入诗。上古时代的《击壤歌》,叙写的是先民如何刀耕火种。而《诗经》中周民族崛起于西土的农业史诗,悲壮宏伟。南朝时代的山水诗,见证了寺院经济、庄园经济蓬勃发展。唐宋时代,农作物的种类与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茶、竹等经济作物在诗中崭露头角。明清时代,商品经济逐渐活跃,于是能在诗中看到农业贸易。
田园诗中也有一部自然物候史。农事生活中,对农时的遵从是非常重要的。于是,自古以来,先民就开始编纂“月令”等形式的农书,将这些与农业有关的时间一一标记下来。月令书上会写好,什么时候要开始种蒜种韭,什么时候需要采摘储藏。那些朴实无华的字句,就已经仿佛是诗。《诗经?豳风?七月》讲述了农人一年四季的生活。这些田园中对物候的了解,从此也成为一种感官的经验。于是,当仓庚雀跃于枝头,那是欣喜的春日;当蟋蟀的鸣叫从窗外一点点挪入户宇,便是岁暮将至。春风春鸟、秋月秋蝉的一举一动中,岁月流转变化,牵动着人们在这俗世生活中的点滴悲欢。汉末以后开始出现的田园小赋,已经充满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怀。而漂泊都城洛阳的游子,常在诗中忆念故土与家乡中那个引颈守望的爱人,在四时物候中感喟生死与离别。两地之间的田园风物,总能牵动这番深刻的思念。记忆中的故园芳草,或者客居之地的兰泽芙蓉,成为对爱情的深远又渺茫的寄托。
田园诗也是一部士人的精神史。东晋陶渊明被视为隐逸诗人之宗。他将从宦生涯视为“樊笼”,曾几度出世入世。自四十二岁卸下印绶、归隐浔阳以后,不再复出,从此托身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中。他甘为陇亩之民,躬耕于田园,饮酒、服菊华,在归鸟与荣木之间体悟自然与人生。千百年间,效仿陶渊明之为人、为文者,大有人在,他的生活逐渐成为一种理想范式。南朝是贵族制社会,门阀世族的权势及财富世代承袭,豪富一方。贵族所建的庄园,是他们“朝隐”生活的依傍。盛唐诗坛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盛世的宽松环境,在此时的田园诗中获得呈现。地位优越的盛唐文人,徜徉在别业庄园之中,聆听竹荷滴露、春鸟啾啾,远眺水田白鹭、暮色炊烟。安史之乱以后,民生维艰,田园安宁难再。诗人杜甫携家人避乱成都,住于江村之畔,结庐草堂。在蜀中,杜甫常见农具而思甲兵,日日翘首,唯盼官军捷报。他身在园圃,心忧天下。此间所写一百多首田园诗,所言说者,唯此一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