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內容簡介:
ESG投资与ESG实践是当代全球前沿趋势,突破传统格局,统摄多元视角,富含人文情怀。本书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邱慈观撰写,全面论及ESG在国内外市场的现况及展望。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梳理概念,勾勒框架,剖析ESG实践的理论基础、行业差异和绩效披露等议题,探索ESG投资的动机、数据、产品及回报等议题。本书特别聚焦于国内市场,探讨投资人构成、超额回报、碳中和目标等议题,并从前瞻性视角解析ESG的未来趋势。《新世纪的ESG金融》有五部分,收录了32篇专文,撰写时间从2020年初到2021年中,各篇专文都已先后在《陆家嘴》、FT-中文网、新华社、澎湃商学院、财新网等平台发布。部分为导论,从ESG实践和ESG投资两方面,予以概念梳理和框架勾勒。第二部分是ESG实践,对于相关的管理经济学基础、行业差异、绩效披露等议题,通过企业实践案例加以剖析。第三部分是ESG投资,对于投资策略、产品、财务回报、投资动机等议题,基于对国内外发展的观察而进行探索。第四部分是ESG数据和绩效评估,就相关数据来源、投资人回应及产品绩效披露等议题,基于世界发展而进行解析。第五部分是ESG在中国,这部分特别聚焦于国内市场,探讨散户投资人、投资人构成、超额回报、碳中和目标等议题。
關於作者:
邱慈观,女,祖籍浙江湖州,出生于台湾台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可持续金融学科发展专项基金学术主任。她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任教,新泽西州民间企业任职,并担任大学行政领导。 邱教授深耕可持续金融、影响力投资、投资学、企业社会责任等领域,是中国ESG30人论坛成员、Sustainable Finance Forum 共同创始人,也是知名的金融专栏作家。
目錄 :
部分导论00
从ESG实践到ESG投资: 概念梳理和框架勾勒00
第二部分ESG实践0
与星巴克相比, 瑞幸关心ESG吗0
咖啡背后的平衡0
特斯拉的ESG0
由亚马逊经验看电商的ESG责任0
手机ESG: 苹果的另一面0
ESG会增加企业价值吗0
第三部分ESG投资0
疫情危机下的ESG投资0
疫情下债券市场的特别行动0
社会主题债券五问0
企业绿债与漂绿疑云
ESG投资: 固定收益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扭转苹果: 股东积极主义在国内可行吗
解读ESG相关的ETF
ESG投资能创造社会价值吗
ESG投资有超额收益吗
影响力投资重塑了资本主义吗
第四部分ESG数据和绩效评估
金融科技赋能ESG数据
ESG评级会影响基金申购吗
ESG评级应该万流归宗吗
ESG影响力评估: 机遇与挑战
影响力投资: 开发银行的借鉴
防止装点门面: ESG投资产品信息披露
第五部分ESG在中国
中国ESG市场: 棕色投资人与超额回报幻象
中国ESG市场: 产品界定与ESGalpha预期
中国ESG投资: 散户何时进场
中国ESG: 架起中外资本市场的桥梁
碳中和目标的投资想象
碳中和目标: 丰收前的耕耘
中国公众急救领域的资本困局
影响力投资英文教学案例: 中国首发
可持续金融: 课程定位和内容设计
內容試閱 :
近代工业文明发展迅速,提升人类福祉之余,却也导致生态失衡以及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20世纪后期,温室效应、气候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商业的社会责任亦引起广泛重视。中国工业化进程虽晚,但也面临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成为愈加重要的问题,在面对攸关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显示了中国的态度和决心。相较于老牌发达国家,相关任务比如环境生态对中国的挑战更为艰巨,尤其是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更需国际国内及各行各业通力合作,金融界不会更不应该缺席,专家学者亦当尽力,邱慈观教授关于ESG金融的专著此时出版,值得重视。
ESG金融为当代新兴领域,旨在运用金融工具引导企业协助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国际上,有些国家较早涉足ESG领域,探索过程成败相参,累积不少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近年开始关注此一领域,本书对于国际前沿发展多有论述,亦可提供国内借鉴。为求达成ESG金融的预期成效,需要更深入的理论探讨与更详尽的实务解析。本书以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引介发展趋势,对相关理论进行细致梳理,更连接实践经验。凡此,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ESG,更有助于实务之推动。面对世界局势,中国举足轻重,于ESG的贡献多一分,世界福祉也就增加一分,本书对于促进ESG中国与全球同道相向而行、携手并进亦有好处。
ESG方兴未艾,环顾同类著作,本书有下述特点,颇值一提。首先,本书系统完整,理论框架清晰,厘清ESG实践和ESG投资的各自分际,并强调投资行为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其次,本书除了阐明ESG的基础性知识,亦对前沿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兼顾基础性与前沿性。再者,本书不仅详述ESG的国际发展状况,同时特别着墨于国内的实际推动现况,将有助国际和国内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后,本书以ESG理论研究为基础,同时提出具体案例,加以解析。其间尤能展现理论和案例的深度结合:以理论说明案例,借以发掘案例的实践作用;以案例验证理论,有助于掌握理论的实质意义。
邱教授是本人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同事,治学严谨,对学问执着而专注。她富含人文关怀,自许读书人当心怀家国天下而治学,亦期许钻研多年之金融专业能对人类福祉和社会发展做出更积极之贡献。她深知理想之实现非一人可成,而必赖众人之力,故于教学研究之余,提笔撰文,推广理念,更与业界、实践者保持密切互动,以期学术与实务相辅相成,共同促进ESG发展。在与邱教授的交流中我经常受到她专业素养的启发与人文情怀的感染,有缘共事,甚感荣幸。宏文大作,已先睹为快,大力推荐,也实为我愿。
是为序。
自序
从2006年开始探索ESG相关议题,至今已十五年。起初是个机缘,当时我任教的海外高校新推出Green EMBA项目,请我开发一些绿色课程,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投资、碳金融等。在那个年代,ESG一词尚未崛起,“ESG实践”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ESG投资”是“社会责任投资”(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SRI),而“碳金融”一词刚随着《京都议定书》开始生效而浮出台面。
那时亚洲高校罕见此类课程,涉足其中的学者仅零星几位。幸运的是,我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教授朋友,大家都被ESG的关怀维度所触动,都希望能不再囿于技术、盈利目标和股东视角,而能以温润的人文情怀,迈向宽广的社会目标,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
为了砥砺新知,加深对ESG的理解,我们带着研究生组成读书会,定期研讨,解析学术研究观点,探讨实务应用方向。那段期间,凭着满腔热情,我们启动了不少项目,其中包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ESG披露研究课题、全球可持续报告纲领的编译,以及公司治理评级框架的拟订等。读书会持续了几年,努力逐渐累积,结成丰硕的果实。譬如,交易所课题后来落实为企业的ESG披露指南,全球可持续报告纲领的编译后来发展为我的学术论文,公司治理评级框架后来衍生出亚洲套ESG数据。此外,我们指导的研究生也不落人后,毕业后纷纷进入企业的ESG部门任职,帮助企业优化ESG实践,使之终至引领同侪,甚至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成为行业领袖。
由于开始投入ESG的时间较早,我同时见证了ESG投资积渐成变的历程。
ESG是伞式术语,其下涵盖ESG实践与ESG投资两个领域。简言之,从实务层面看,ESG实践的参与主体是企业,而ESG投资的参与主体是资产所有人和资产管理人。从理论层面看,ESG实践属于管理经济学的领域,而ESG投资属于金融学的领域,需要投资组合理论的支撑。
ESG实践的发展远比ESG投资要早,其背后的重要理论也在1990年代就已发展完整。ESG投资则不然,它于1970年代在欧美启动,但在前三十年发展历程里一直相当边缘化,被视为一种特色投资方式,而未能纳入主流金融的殿堂。由于具体管理规模有限,ESG投资难获主流金融学家的青睐,其背后理论也几未开发。因此,ESG投资行业的先行者、KLD数据库的联合创始人Steve Lydenberg曾写过一篇文章,探讨推动ESG投资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来自法律法规、社会价值、文化认知框架等机构因素的障碍。
不过,在我投入ESG的过程中,明显的变化是ESG投资的主流化,无论实践或学术皆然。实践方面,ESG投资由一个微弱市场演变为全球资产规模近四十万亿美元的市场,其平均投资组合占比已达33%。换言之,全球投资人每投资一元,其中0.33元就落在ESG资产上。学术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ESG投资的学术论文一直未能进入金融学的三大期刊,而只能登在管理学期刊及普通金融学期刊。这种情况在近几年有所改变,基于ESG视角针对传统金融学进行修正的论文不断出炉,更陆续被纳入金融学的期刊。特别是,三大期刊之一的《金融研究评论》(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20年推出气候金融专集,其中不乏诺贝尔奖级学者的论文,表明可持续金融受到的重视非比寻常。
这种改变当然有其外在因素。特别是,过去十五年里,世界上ESG相关的各种变化程度加剧、速度加快,其中包括气候异常、全球暖化、自然资源匮乏、人口结构改变、贫富差距恶化、种族分歧严重、贸易壁垒高筑等。这些变化虽然使世界更不公平,前景更不确定,但同时驱动了各方的反省和变革。在此,有利于ESG投资发展的机构背景也逐渐形成,如ESG投资相关新规则的制订、可持续发展导向价值观的兴起,以及企业文化向长期视角的转型等。
事实上,在读书会伙伴探讨ESG投资的日子里,我们常以Steve Lydenberg那篇?瘙爯ESG投资主流化的白日梦?瘙爲相互激励,而未曾料想这类投资有朝一日真能成为主流。如今梦想成真,对于深耕ESG领域的老兵,这是鼓舞、喜悦,更是荣耀。
身为学者,我站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个人对ESG议题的独特看法。在承接政府ESG相关课题及担任企业顾问的工作中,我累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也深化了自己对ESG具体运作的理解。作为知识分子,我关切社会发展与时事,更通过管理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所凝练出的判断力,对现实世界里的ESG予以剖析,写成近百篇专文,其中部分纳入先前出版的《可持续金融》,另一些则纳入这次出版的《新世纪的ESG金融》。
新书以“新世纪”和“ESG金融”为名,是放在新时代前瞻性视角下看ESG。新书内容以ESG投资为主,以ESG实践为辅,并以宏观的“金融”名之。《新世纪的ESG金融》有五部分,收录了32篇专文,撰写时间从2020年初到2021年中,各篇专文都已先后在《陆家嘴》、FT中文网、新华社、澎湃商学院、财新网等平台发布。
本书部分为导论,从ESG实践和ESG投资两方面,予以概念梳理和框架勾勒。第二部分是ESG实践,对于相关的管理经济学基础、行业差异、绩效披露等议题,通过企业实践案例加以剖析。第三部分是ESG投资,对于投资策略、产品、财务回报、投资动机等议题,基于对国内外发展的观察而进行探索。第四部分是ESG数据和绩效评估,就相关数据来源、投资人回应及产品绩效披露等议题,基于世界发展而进行解析。第五部分是ESG在中国,这部分特别聚焦于国内市场,探讨散户投资人、投资人构成、超额回报、碳中和目标等议题。
本书能顺利完成,自然少不了多方的支持。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提供卓越的教研环境,鼓励我学以致用。院领导屠光绍教授对ESG有恢宏格局和精辟眼光,时予点拨,受益良多。书成之日,更慨允赐序。严弘院长素来鼓励前沿领域开发,每于关键环节,必全力给予实质支援。本书相关研究由张旭华和王昊月协助,出版获得学院可持续金融学科发展专项基金赞助,诸多支持,铭感于心,不尽一一。
邱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