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防震减灾服务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需求和反馈。公众期待地震预警吗?怎么看待地震预报?防震减灾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对目前的地震信息服务和地震科普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本书系统总结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开展的多项防震减灾服务公众调查和评估,包括2018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服务评价调查、2020年中国地震局首次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评估、防震减灾知识普及调查和科普满意度评估。
本书侧重方法研究和实践分析。部分,简要分析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及其调查评估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以及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近年来的发展;第二部分,系统论述2018年和2020年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评估的调查内容设计、指标体系研究、调查结果分析和研究建议;第三部分,系统论述2020年防震减灾科普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评估、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评估的调查内容设计、指标体系研究和调查结果分析和研究建议。
本书深入研究防震减灾服务公众需求和评价反馈,客观反映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发展进程和趋势,可为政府决策者、社会公众和地震行业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为各行各业开展公共服务公众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评估提供参考。
|
關於作者: |
连尉平,博士,副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完成中国地震局首次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评估、防震减灾知识普及调查、科普满意度评估等多项满意度调查,发表多篇相关学术论文。
|
目錄:
|
前言
篇? 概述
章 公共服务及其相关概念
一、服务的概念
1. 服务认识的发展
2. 服务的定义
3. 服务业及其分类
二、公共服务的内涵
1. 公共服务的概念
2. 公共产品的概念
3. 公共服务的类型
三、公共服务评价
1. 公共服务质量
2. 公共服务质量评价
3. 公共服务接受者满意度
4. 公共服务接受者满意度与公共服务绩效评价
四、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
1.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的顶层设计
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中的顶层设计
3. 公共服务专项规划
4. 其他相关战略和规划
第二章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
一、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内涵
1. 防震减灾工作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
2.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是典型的公共产品
3.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归类属性
4. 防震减灾服务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
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行为主体
1.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提供者
2.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接受者
三、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内容
1. 广义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内容
2. 狭义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内容
3. 狭义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分类
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特征
1. 信息服务是主要内容
2. 对信息传播有很高的要求
3. 服务需求分布严重不均匀
4. 服务需求有较的突发聚集性
五、我国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发展概况
1. 顶层设计进展
2. 公共服务工作进展
第三章?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和满意度测评
一、需求调查和满意度测评背景
二、需求调查和满意度测评内容
1.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和满意度测评主要内容
2. 常见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和满意度测评
三、测评流程和调查方法
四、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测评
第二篇? 防震减灾服务公众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评估进展
第四章 2018 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服务评价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内容设计
三、调查指标构建
1. 公众地震安全感
2. 防震减灾服务公众接触度
3. 地震信息关注度和信息获取
4. 防震减灾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
5. 防震减灾社会效益量化评估
6. 防震减灾常识普及
7. 防震减灾服务公众需求
8. 受访者背景
四、调查执行方案
1. 总样本量设计
2. 抽样方法
3. 质量控制
五、调查样本
第五章? 2018 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服务评价调查结果研究
一、公众地震安全感评估
1. 总体安全感 79.48 分,得分较高
2. 公众对地震灾后救援和重建充满信心
3. 公众地震安全感的地域特征
4. 公众地震安全感的群体特征
二、防震减灾服务公众接触度
1. 防震减灾服务公众总体接触度 42.2%
2. 地震应急演练知晓度和参与度
3. 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接触度
4. 其他防震减灾服务行动接触度
三、地震信息关注度和信息获取
1. 地震信息总体关注度 82.9%
2. 新疆等省(区、市)公众对地震信息的关注度更高
3. 地震信息获取渠道
四、防震减灾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
1. 全国公众防震减灾服务满意度 81.22 分
2. 地震应急演练公众满意度高达 89.25 分
3. 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满意度
4. 地震信息获取便利度
5. 地震部门发布信息权威度
6. 防震减灾服务总体感受满意度
五、防震减灾社会效益量化评估
1. 地震预警信息支付意愿
2. 防震减灾服务社会效益测算
六、防震减灾常识普及
1. 公众对地震预报理解有误区
2. 农村地区公众对地震常识的认知普遍低于城镇地区
3. 年龄越大,对地震常识的了解度越低
4. 学历越高,对地震常识的了解度越高
5. 学生等对地震常识的了解度更高
七、防震减灾服务公众需求
1. 灾后救援及重建、地震预警、房屋抗震测试需求大
2. 相较于农村地区,城镇地区需求更多
3. 中青年、女性、高学历群体服务需求更多元
第六章 2020 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服务评价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内容设计
三、调查指标构建
1. 防震减灾服务公众接触度
2. 防震减灾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
3. 防震减灾服务公众需求
4. 受访者背景
四、调查执行方案
1. 总样本量设计
2. 抽样方法
3. 质量控制
五、调查样本
第七章 2020 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服务评价调查结果研究
一、防震减灾服务公众接触度
1. 地震速报信息接触度,自建房抗震咨询服务略低
2. 防震减灾服务公众接触度区域特征显著
3. 低学历群体、农民群体、老年人是触达难点
4. 各项服务其他公众接触信息
二、防震减灾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
1. 防震减灾服务公众总体满意度为 88.65 分
2. 震后灾区应急服务、地震门户平台满意度相对较高
3. 各省(区、市)公众总体满意度之间的波动有所趋缓
4. 各项服务具体满意度评价
三、防震减灾服务公众需求
1. 震后信息服务需求
2. 地震预警需求
3. 地震灾害风险信息需求
4. 地震信息服务综合平台需求
5. 自建房抗震咨询需求
6. 其他服务需求
四、研究建议
1. 保障服务的均等性和公平性,补齐公共服务覆盖短板
2. 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地震信息服务综合平台
3. 尽快布局发展音视频等新一代融媒体渠道
4. 拓展震后信息服务内容,加强专家解读
5. 推进地震预警服务的落地、推广和宣传工作
6. 提升地震灾害风险信息服务水平
7. 进一步加强农村自建房抗震设防工作
8. 加强重点区域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工作
第三篇? 防震减灾知识普及调查和科普满意度评估进展
第八章 2020 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内容设计
三、调查指标构建
1. 公众防震减灾素养
2. 公众防震减灾重视程度
3. 受访者背景
四、调查执行方案
1. 总样本量设计
2. 抽样方法
3. 质量控制
五、调查样本
第九章 2020 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调查结果研究
一、17.1% 的受访者具备防震减灾素养
1. 调查结果为后续监测建立了合理可行的基准
2. 防震减灾素养水平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小
3. 防震减灾素养水平受区域地震灾害影响大
4. 防震减灾素养水平有独特的年龄群体特征
5. 各类群体防震减灾素养水平与总体差值
二、公众普遍重视防震减灾,参与抗震救灾意愿强烈
1. 防震减灾重视程度的区域特征
2. 防震减灾重视程度的其他群体特征
3. 公众参与帮助抗震救灾的意愿十分强烈
三、素养水平和重视程度交叉分析
四、研究建议
1. 发力补短板,加强防震减灾素养低水平群体的科普
2. 采取措施提高东中部地区和地震少发区科普效率
3. 注重开展嵌入式科普提高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效果
4. 逐步完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监测
第十章 2020 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科普满意度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内容设计
三、调查指标构建
1. 防震减灾科普公众接触度
2. 防震减灾科普受众收获评价
3. 防震减灾科普公众满意度评价
4. 防震减灾科普公众需求
5. 受访者背景
四、调查执行方案
五、调查样本
第十一章 2020 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科普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
一、公众防震减灾科普接触和需求
1. 科普接触群体差异比较明显
2. 科普活动常态化呼声高,供需匹配有待改善
3. 短视频等动态视觉形式科普作品宣传效果好
4. 科普场所提高公众接触大有可为
二、科普受众收获评价整体良好
1. 科普受众意识提升易,技能提升相对难
2. 科普接触和受众收获评价交叉象限分析
三、防震减灾科普公众满意度评价较高
1. 公众对科普活动新颖性期待高
2. 部分群体对科普作品内容通俗易懂性有要求
3. 公众对科普场所信息查找便利性有意见
四、研究建议
1. 加大供给,提升新颖性,提高科普活动吸引力
2. 狠抓视觉精品,提高科普作品效用
3. 注重推广和服务,提高科普场所利用率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8 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服务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二? 2020 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服务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三? 2020 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科普满意度调查问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