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绿皮火车(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2021年卷)

書城自編碼: 369680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民间文学
作者: 羌人六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15298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花外集斠箋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有兽焉.8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33
《 世界英雄史诗译丛:尼伯龙人之歌 》
+

NT$ 308
《 歌声响处是吾乡 》
+

NT$ 270
《 北欧神话 》
+

NT$ 324
《 古事记 》
+

NT$ 468
《 简明中国文学史(典藏版) 》
+

NT$ 4507
《 一千零一夜 》
編輯推薦:
当羌人六在通过文字讲述、还原那些以记忆与经历构建的过往,在反复抚摸、审视那些回忆的时候,他也在与自己和解,与过去和解。就这样,如同拼图一样,羌人六的面貌从一篇篇貌似零散、实则内容互相印证互相佐证的散文中,逐渐氤氲显现,他的成长与生活轨迹也随之轮廓清晰起来;就这样,来自断裂带的迷茫与痛苦,撕裂与挣扎,耻辱、荒芜与孤独,以及记忆与信仰、和解与包容、梦想与希望……有了来处,亦有了归途。
——颜慧
內容簡介:
散文集《绿皮火车》收录羌人六近年来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散文海外版》、《天涯》、《雨花》、《文学港》、《广西文学》等国内各级文学刊物发表的新散文作品二十篇。该散文集主题明确,作者以陌生化、诗性的语言、想象抒写出生地“断裂带”乡亲父老的喜怒哀乐、人事变迁,生动再现了羌族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风貌,彰显了不屈的民族信念,地域色彩浓厚,语言风格、思想和表达方式皆有极其独特的一面,辨识度极高,亦是作者近年有意识在“新散文领域”不断努力尝试和探索的心血之作。
關於作者:
羌人六,本名刘勇,1987年5月生,四川平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曾获《人民文学》“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佳作奖、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奖、滇池文学奖。著有诗集《太阳神鸟》《羊图腾》,散文集《食鼠之家》,中短篇小说集《伊拉克的石头》《1997,南瓜消失在风里》。
目錄
断裂带的山河故人 颜慧 /1

绿皮火车 /1
指纹 /19
人在大地上四处流淌 /37
无根者 /54
山河故人 /70
家门口 /91
总想多长几只手 /107
羊图腾 /118
见一面,少一面 /135
日薄西山 /146
蝴蝶效应 /161
安魂者 /178
你的沙制的绳索 /195
遍地苍茫 /206
露德圣母堂 /223
食鼠之家 /240
城的门 /256
九洲大道 /269
万家灯火 /286
断裂带 /302
內容試閱
断裂带的山河故人
——《绿皮火车》序

颜 慧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并不真正认识本书的作者羌人六,既未曾见过他本人,也不曾以任何方式与他有过联络,只知他本名刘勇,1987年生于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的绵阳平武,那里山灵水秀,是著名风景区九寨、黄龙之门户,据说拥有大熊猫数量全球多,素有“天下大熊猫县”美誉,自古以来就是羌人聚居区,也是多民族文化交互融合之地。他以辨识度极高的羌人六作为笔名,可想而知应是羌族后裔:在我有限的认知中,那是个古老神秘,能歌善舞,工于放牧建筑刺绣,具有独特文明生态与民族风情的少数族裔。对羌人六的更多的了解几乎都从这部《绿皮火车》书稿阅读中得出,幸而,从作品来认识作家,恰好也是适当的认知方式。
羌人六对文字有着近乎与生俱来的敏感与极强的驾驭能力,在他笔下,那些肆意流淌的文字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意蕴与魅力,产生出充满个人特色的别样阅读体验。谈到回忆,他说,“岁月漫漫,我习惯让自己躺在面包之外,一遍遍陷入回忆,在往事中刷新初忽略的真实,咀嚼它们,巩固它们,而我就是它们留下的全部。当然,人,永远去不了的地方就是过去。回忆,不是为了抵达,而是为了梳理。”(《绿皮火车》)。对于经历,他认为,“经历,是生命和生活的另一种指纹,我相信,这样的指纹,本身就有着寓言的色彩和光芒。”(《指纹》)。写记忆,“记忆表皮仍在不断被时光侵蚀、氧化、蒸馏,被流淌的岁月瘦身。岁月隐藏在母亲的皱纹和头发里,隐藏在梅林中间父亲的坟茔里,隐藏在那些沉默的废墟、房梁、石墙和瓦砾中间。”(《遍地苍茫》)。写小时因饥饿而捕食老鼠肉,则充满象征意味,“我们吃鼠肉的同时,老鼠的灵魂在我们的胃里面仍然活着,没有死去。鼠和人原本水火不容,可是,渐渐的,我惊讶地发现鼠的某些习性,其实在人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也更为残酷。”(《食鼠之家》)
正如他在文中写到,“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来龙去脉,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来龙去脉。断裂带,是我的来龙去脉,但更多时候,它是一种深不见底的痛,一小块月光就能擦亮的痛”(《人在大地上四处流淌》),就像商州之于贾平凹、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嘉绒藏区之于阿来、北极村之于迟子建……那个位于川西北群山深处,有着独特地域与地理特点,“随日升日落、季节和农事辗转的断裂带,祖祖辈辈跟庄稼生死相依的断裂带”,则是羌人六不断描摹和审视的对象,也是他源源不断创作灵感的来源。他对那里有着深厚且复杂的情感,他爱并憎恶、怀念并远离,他用近乎执著的文字反复书写、构建出“断裂带”这一文学和地理学意义上的故乡。审视故乡,其实就是审视自己,审视来时的路。写作对他而言,就是“在纸上种地”,是为了拒绝庸常和随波逐流,也是为了回忆与反思。
在描写断裂带时,他的文字冷静、克制,断裂带里的人们是勤劳的,“在断裂带,懒人们的头,永远没有勤快人抬得高望得远且理直气壮。生活在这儿的人们也比山外的人们更想多长几只手,忙碌早已升华为一种骄傲,因此没人愿意自己无所事事”(《总想多长几只手》)。“在断裂带,一个人的目光、心灵和泥土厮磨久了,就看见在这片土地上活过又死去的祖先们,仍在幽暗的泥壤深处做梦。或许,还能听见他们略带疲惫的叹息或者呻吟”(《日薄西山》)。更有对断裂带现状的喟叹与思考,“断裂带古老的生活方式在崩溃,作为传统的农耕文明在崩溃,我以为可以像田园诗一样原封不动的记忆在崩溃;我看见的是,越来越多的断裂带人扔下了他们的农皮远走他乡,留下年幼的孩子,病恹恹的老人,憔悴的妇女,荒芜的庄稼,毁坏的人心”(《绿皮火车》)……
同样,对祖祖辈辈生活在断裂带里的生生不息的人们,他依然带着一种非常冷静的旁观与复杂的警醒,以及更多更深的关于人性的思考,只是,情感有时依然不容控制地喷薄而出。不仅如此,他还用文字构造出属于自己的家族谱系,不忌惮、不回避,直面真实,“以文字来讲述心灵的秘密,讲述着断裂带那些让我爱恨交织让我念念不忘的故事和真相”(《无根者》)。
那个曾经沉迷赌博,当儿子鼓起勇气把自己写的那些诗歌递过去,请他欣赏,却“像烫手似地一掌推开”说了句“菜籽落了海”的父亲;那个总抽经济烟,却把好烟散给熟人和帮忙的人的父亲……他自小怕父亲,也恨父亲,“恨父亲赌博,恨父亲夜不归家……不计后果的狂赌烂赌让一个好端端的家败下来”,“父亲不在家,天是黑的。父亲在家,天就更黑了。”(《食鼠之家》)
那个冷漠的,偏爱着弟弟,总是帮倒忙,有个近乎残忍的嗜好,“对我的毛病如数家珍……好像泼我冷水是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又似乎,想把我的心踩碎”(《你的沙制的绳索》),与婆婆、儿媳关系都非常僵硬的母亲,他说,“我是她喉咙里的刺”。
那个总是开着没轻没重的玩笑,用气枪给了他一块隐秘的伤疤,恨不得钻进钱的眼睛里的舅舅。
那个总是皮笑肉不笑,手脚不干净,喜欢小偷小摸,嗜酒如命、病入膏肓,有严重暴力侵向,曾因自己儿子钓到的鱼比别的孩子少而痛下打手,老了以后被家里人联手痛打并弃之而去,是“眼下的可怜人,曾经的恶人”的大伯。
那个给了自己一段温暖童年,“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灯盏和避风港……给与我的是我没有从父母那得到的爱、温暖”(《安魂者》),能够预知未来,在那些信奉者的心目中,是“一方水土的安魂者”,曾在父亲横死前反复告诫他家里要出大事的神秘外婆。
以及那个反复打探,只为嘲笑他挣钱少,残酷无情践踏别人尊严的“白颜色的亲戚”:“在这个强悍有力的短句轰鸣声中,我灰溜溜地爬上驶向绵阳的大巴车。上车后我晕乎乎了很久很久,也没有从白颜色的挖苦里缓过神来,忍不住潸然泪下,父亲去世我都没有如此落泪!但那一刻,我真是莫名心痛、撕心裂肺。我不是在为我微薄的工资或羞耻而落泪,而是为了那些同一棵大树给与我们的血液”(《遍地苍茫》)……
然而,当父亲从断裂带家中院子里的核桃树上失足跌下身亡后,他想得多的就是“父亲曾经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兄弟读书,山西挖过煤,西藏修过路”,“在我父亲没有因为核桃从树上跌下之前,核桃与核桃之间没有区别”,此后,“核桃,我不愿意触碰的,核桃。我吃很多东西,但我已经很久不吃核桃,我再也不吃,我坚决不吃。不是我讨厌核桃,我只是害怕想起父亲……想起断裂带上那些核桃般摇摇欲坠的生活和命运”。他更没有忘记那个当他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家里穷困潦倒连学费都成问题时,说出“放心去念,老子就是去垫车滚子,就是把骨头车成纽扣,也要把你供到毕业”的父亲,以及那个总是“愁得掉眉毛”生怕交不起学费耽搁他读书,从早上到太阳落山,在公路边卖菜墩的母亲。
成为父亲之后,他开始理解父亲,“母亲的爱具体、琐碎,父亲的爱隐晦、微弱,形如空气,形如鱼儿的呼吸”,多年以后,他意识到,“这些年,无人的时候,偶尔想到父亲……仿佛他就在我的生命附近,我会在我的想象里用超过闪电的速度狂奔,然后伸出自己结实有力的胳膊,做好一切准备,我百分之百相信,父亲还在空中,如果他掉下来,我会不计一切代价稳稳地接住他,抱紧他,不让他掉在地上。我知道父亲,他有多重,他有多轻”(《蝴蝶效应》)。而总是对父亲唠唠叨叨的母亲,则在父亲去世后,舍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一直用着父亲的手机号,“她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她的立场,她不允许父亲‘消失’,不允许他‘欠费’‘停机’。”(《蝴蝶效应》)
当然,更有那个曾经在断裂带跌跌撞撞成长,在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亲戚的质疑和鄙视,一度前途暗淡渺茫,依然对文学有着近乎痴迷的执著与热爱,依然内心充满力量,终于凭藉努力与才华“过着长篇小说《活着》的作者,著名小说家余华还是一名牙医时就梦寐以求的生活”(《无根者》),有大把的时间来写作读书,喜欢帕慕克奈保尔米沃什,为了写作而生活的“我”。
这些散文,均以作者出生地——2018年“5·12地震”极重灾区——四川龙门山断裂带山区为背景,打捞时光中的往事点滴,为出生地,为那些卑微又坚韧的乡亲父老,留下了鲜活、庄严和宝贵的记忆。作者以平静舒缓的笔墨,讲述震撼人心的生活,让人忍不住双泪长流,文字带给我们对于活着的沉重思索,那些痛苦的心灵折磨里,透着作者坚韧的信念,真诚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毫无疑问,这部透着作者心血的散文集,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兼备,是一部主题鲜明的地域之书,也是作者深情凝望家园的记忆之书。
我想,当羌人六在通过文字讲述、还原那些以记忆与经历构建的过往,在反复抚摸、审视那些回忆的时候,他也在与自己和解,与过去和解。就这样,如同拼图一样,羌人六的面貌从一篇篇貌似零散、实则内容互相印证互相佐证的散文中,逐渐氤氲显现,他的成长与生活轨迹也随之轮廓清晰起来;就这样,来自断裂带的迷茫与痛苦,撕裂与挣扎,耻辱、荒芜与孤独,以及记忆与信仰、和解与包容、梦想与希望……有了来处,亦有了归途。

绿皮火车




不会游泳的人
想趁水不注意
游到河那边去
      ——自言自语



二十世纪末,川西北群山深处的断裂带,随日升日落、季节和农事辗转的断裂带,祖祖辈辈跟庄稼生死相依的断裂带,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根据地。生活循环往复,日子循环往复,看似千篇一律,毫无变化。那时,我已经明了:一个人的脑袋和嘴,能把个体从混淆的人群里面区分开来。脑袋通过思想,嘴通过语言,而不是凭靠它吃下的食物。“叫唤的鸟儿不长肉”,母亲总是如此意味深长地教育我少说话、多做事,不在人前胡说八道,尤其是家里的事。仿佛,我是家里的一面围墙,随时可能把一个家的败落和耻辱暴露在外,让人一览无余;后来到镇上学校念书,我学到一种更为简洁的书面表述:“祸从口出。”再后来,遇见自我,遇见诗歌,遇见散文,遇见小说,遇见杰克·伦敦,遇见凯鲁亚克,遇见堂吉诃德,遇见海明威,遇见库切,遇见勒克莱齐奥,遇见艾丽斯·门罗,遇见歌德,遇见赫塔·米勒——这个深刻而勇敢的罗马尼亚女人,一针见血似的指出:“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人的眼睛。”
是的,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人的眼睛。如同前几天,多难的四川盆地某个边远地带,一场突发的森林大火意外卷走三十个年轻的生命,这句充满智识和陌生脸孔的话语,也在我的眼睛里久久燃烧。止不住
泪流。
岁月漫漫,我习惯让自己躺在面包之外,一遍遍陷入回忆,在往事中刷新初忽略的真实,咀嚼它们,巩固它们,而我就是它们留下的全部。当然,人,永远去不了的地方就是过去。回忆,不是为了抵达,而是为了梳理。
已在断裂带的空气中化作齑粉的那些年,虽涉世尚浅,但我已经通过历练,熟练掌握了一套非常顽固且相对靠谱的经验。大人们总是教我,见了人就要打招呼,在断裂带,打招呼,就是“喊人”。喊人不仅是一种贯穿古今的礼貌行为,也会得到奖赏。喊人,意味着把形形色色的人区分开来,固定在记忆的岩层之中。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像工厂流水线上的模具,塑造着我的潜意识,嘴是一种工具,让我以为,世界上会喊人的小孩才是好孩子,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在类似的塑造过程中逐渐变得聪明起来。事实上,我不想成为好孩子,否则,不会隔三岔五地挨揍,和院子里的几个小伙伴浓缩成村里人尤其是附近一些邻居的眼中钉、肉中刺。不过,千真万确,大多时候,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孩子,嘴巴甜,会喊人,也喜欢喊人。总而言之,如此矛盾交织,都是为了我的小算盘。我总是能够尝到些甜头,几颗水果糖,一袋奶油饼干,一截甘蔗,至少也能得到一个免费的笑脸,或者诸如“这孩子嘴巴甜”“这孩子真懂事”之类的表扬。只是,这些行为,和母亲口口声声的“叫唤的鸟儿不长肉”似乎有些矛盾。没有分清说话和喧闹本身的区别,我的嘴因此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久走夜路总要碰到鬼”,断裂带的这句老话,和人们常说的“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意思差不多。有一次,村里一个说话慢条斯理的放牛人,教会我一种别样的称呼。他指点迷津似的告诉我,看见村里某某的时候,喊他几声“嫖客”,准会有糖吃。跟说话慢吞吞的放牛人一样,他口中的某某,也是个放牛人,一个村的,同外公一个字辈。“孩子的头脑就像是捕蝇纸,不论给他们什么都会粘住。”多年以后,我在加拿大小说家艾丽丝·门罗一篇小说里读到这句话。毫无疑问,那时候,我的头脑就是一张捕蝇纸。我想的是,记住了“嫖客”,就不愁没有糖吃。外婆家是村里人上山放牛必经之地,为了吃到糖,我坐在外婆家竹影婆娑的院子里等了一天又一天,终于等到某某。大老远,“脑袋不知长哪儿去了”的我扯着嗓子一连串“嫖客”脱口而出。意想不到的是,“嫖客”的脸,一下子刷白,一下子又变得通红。他恶狠狠地瞪了我几眼,没给我糖吃,而是头也不回骂骂咧咧丝线般走远了。他真的走远了。据说,这个善良又爱面子的放牛老汉,因此怄气,回到家里,足足躺了一个星期。糖没吃到不说,父亲倒是用黄荆条子请我吃了许多小孩犯错或者闯祸后才会吃上的“坐墩肉”。我用“嫖客”招呼放牛老汉,人家走远了;我吃“坐墩肉”,是因为对放牛老汉使用了有毒的语言。我走远了。
除了请我吃“坐墩肉”,父亲还三番五次地问我:“你的脑袋长哪儿去了?”
蚂蚁经常搬家,脑袋却不会。我觉得父亲的问题有些奇怪,并且,明显不是出于礼貌的提醒、关心,而是质疑。于是我很认真很认真地看了看父亲的眼睛,又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看看它还在不在。
“你的脑袋长哪儿去了?”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有时出现在挨打之前,有时出现在挨打之后。有时,是经由母亲之口说出。母亲说出和父亲一样的话,我一点不感到惊讶,有一次,我正好撞见他们两个紧紧抱成一团,站在弥散着油烟味的灶屋中央,在那盏只有十多瓦的灯泡暗淡的眼皮子底下接吻。我想,父亲跟母亲接吻的时候,把这个问题也传染给了母亲。我一点都不感到惊讶。
“你的脑袋长哪儿去了?”
后来,这个问题,像在我的脑袋里面扎根一样,如影随形。不是问题的问题,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问题。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天气,我能随时看见这句话打开抽屉那般打开父亲阴郁而锋利的嘴唇,有着浓烈烟酒味的嘴唇,跑到面前,提醒我夹着尾巴做人。在家里,我莫名其妙地害怕父亲,害怕他像老鼠害怕猫。并且,常常陷入莫名其妙的困惑与恐惧,感觉自己并非活在空气的栅栏里,而是活在父亲的否定句中,如同断裂带那些死后肉和骨头会整个儿化成水流走的野生鱼,活在家门前那条潺潺流淌的河水的皮肤下面。
实话实说,我不知道我的脑袋长哪儿去了。我清楚的是,我已经无法忍受继续在家里待下去。我彻底厌倦了这种日复一日、枯燥至极的时光。我想逃离,想变成鱼,沿着家门前的大河顺流而下。那些年,我不止一次在河边遇见渴望变成鱼的女人,她们变成鱼的方式异常简单明了——她们用死。我也永远不会忘记,一个阴冷的日子,当乡亲父老把被大伯揍得遍体鳞伤的伯娘从河边拉回岸边的时刻,大伯仍在一边幸灾乐祸地吆喝:“大河没盖盖子!”好像巴不得伯娘死给我们看。
在断裂带,“大河没盖盖子”并非纯客观表述,而是一种诅咒,只是相对委婉。对于外人,本地人可能更愿意用赤裸裸的“去死吧”表达内心世界,而对于家人,“大河没盖盖子”的使用频率似乎更高,仿佛,这就是冰与火,是语言的微妙之处,像一列穿过死亡的火车,满载
冷漠。
“大河没盖盖子”和“你的脑袋长哪儿去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又仿佛一脉相承。至少,缔造这些嘴唇的当事人的血液是相似的。多年来,这些令我不寒而栗的话语,并没有化作空气,而是肉一样长进了我的身体。我一直带着它们。我也想对它们说:“大河没盖盖子”和“你的脑袋长哪儿去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