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沉默的人

書城自編碼: 369649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中國當代小說
作者: 李云雷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43104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2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心跳重置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云中记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拯救免疫失衡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9
《 黎明前的那一夜 》
+

NT$ 363
《 一脉承腔 》
+

NT$ 325
《 废都 》
+

NT$ 341
《 纸房 》
+

NT$ 414
《 狼图腾(精装修订版) 》
+

NT$ 414
《 丰乳肥臀(2020修订升级版) 》
內容簡介:
本书是当代文艺评论家李云雷的中短篇小说集,各篇内容是贯通的,同样是以一个农村少年为主体、为视角,描绘了众多呼之欲出的乡村人物形象,有少年的至亲、乡邻、儿时的小伙伴等等,他们或风云一时,或沉默隐忍,或坚守乡土,或远走他乡……作者以一个骑着自行车在田野里穿行的少年的目光,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在经历巨变的中国乡村生活图景,为读者一一呈现。
關於作者:
李云雷,1976年生,山东冠县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小说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著有评论集《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重申“新文学”的理想》《当代中国文学的前沿问题》等,小说集《父亲与果园》《再见,牛魔王》《到姐姐家去》等。曾获2008年“年度青年批评家”、十月文学奖、冯牧文学奖等。
目錄
暑假作业 001
草莓的滋味 025
坏孩子的天使 048
流水与星空 069
我与新娘的一天 089
到姐姐家去 108
铁匠的女儿 127
荒废的宅院 146
杏花与篮球 165
双曲线 189
法伦斯泰尔 208
谁持彩练当空舞 226
风吹麦浪 245
富贵不能淫 265
两个沉默的人 284
母亲与菩萨 303
跋 353
內容試閱
序一
刘庆邦

我曾写过一篇谈持续写作的文章,大意是说,我们这一代作家,赶上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时代,有条件把写作生涯持续得时间长一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中断写作呢?我记得我谈了五点。其中重要的一点,也是放在位的观点,是要始终以学习的态度对待写作。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写作一辈子,就得学习一辈子。我说的学习的态度,包括向生活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也向年轻的作家学习。有的上岁数的作家,大概是出于自尊,不大愿意承认自己向年轻作家学习。对于年轻作家的作品,他们在背地里也看,也学习,但在公开场合一说起来,往往说,嘿,小字辈儿!我的岁数也不小了,已接近古稀,但我愿意承认,我一直在向一代又一代年轻的作家们学习。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不仅是水的规律,也是铁的规律。不管前浪涌得有多大,掀得有多高,终究还是要被后浪所代替。而年轻的“后浪”们总是更有朝气,也更有锐气,加之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学养比较好,思想比较开放,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这次集中阅读李云雷小说集里的作品,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阅读云雷的小说,我不仅得到了美好的艺术享受,还唤醒了不少沉睡的记忆,激发起不少写作的念头。这期间,因我在清明节前回了一趟老家,返京后需要进行两周的抗新冠肺炎疫情自我隔离。那么好吧,写作之余,我正好可以读云雷的小说。在北京怀柔翰高文创园我的创作室里,窗外桃花开了海棠开,丁香开了牡丹开,我每天沉浸在云雷的小说里,读得有些忘我,并似乎从中获得了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
在集中阅读李云雷的小说之前,我还是有一些疑问的。我知道,云雷是一位青年文学评论家,在文学评论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而写评论和写小说是两码事,可以说是两个脑子分别值班,在进行不同的思维。评论是理性的,主要是逻辑思维,需要大量的理论资源给予支持。小说是由感而发,主要是形象思维,不懂多少文学理论也能写。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作者,我对文学评论家甚是佩服,那么多抽象的、虚得像风一样的东西,他们竟能抓得住,一写就黑压压的一片,一套又一套,让人一眼望不到边。让我写点儿类似评论性的文章,我总是很挠头,不知从哪里下手。有时不得不写点儿创作谈之类的文字,我总是写得很费劲,不是捉了襟,就是见了肘,局促得不像样子。我想,让评论家写小说,他们是不是也有些犯难呢?评论家阅读量大,目光挑剔,他们太知道什么是好小说了,也太知道什么是一般化的小说了,一旦动手写小说,他们当然是按好小说的标准写,差不多要写出一个样板来。评论家的优势在于理性,他们会不会发挥优势,把小说写得深奥一些呢?受西方文学潮流的影响,我国的一些小说创作的确出现过理性大于感性、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以玩花活儿、弄玄虚为自得,为先锋,把读者蒙得够呛。然而,小说是很调皮的,每篇小说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是那么好伺候。你懂得了小说的理论,并不一定就能把小说写好。作为一位在文学理论上颇有造诣的青年评论家,李云雷的小说写得如何呢?他是不是也比较重视理性?他的小说是不是也很难懂呢?及至读了云雷的一篇又一篇小说,我的感觉是欣然上面加欣喜,欣喜上面加欣赏,欣赏上面再加欣慰,可谓一“欣”到底。云雷的小说都是从自我出发,写的都是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所感受到的东西。春天里的遍地野花,夏天里的滚滚麦浪,秋天里的瓜果飘香,冬天里的大雪茫茫,云雷以一个骑着自行车在田野里穿行的少年的目光,为我们一一呈现。这部小说集的内容是连贯的,也是贯通的,同样是以一个农村少年为主体、为视角,描绘了众多呼之欲出的乡村人物形象。那些人物形象当中有少年的父亲、母亲、伯父、舅舅、姐姐等至亲,还有村里的大娘、婶子、堂哥、堂嫂和儿时的小伙伴等等。云雷非常忠实于自己的所记所感,忠实得甚至有些平实,让人想到散文,想到传统。正是这样的写法,使我读来感到亲切、贴心、饶有兴味。云雷的写作态度是诚挚的,他似乎忘记了自己作为评论家的身份,或是有意把评论的事放到脑后,觉得有感情要抒发,有心里话想跟朋友们说,就真诚地、轻轻地写起了小说。他的小说一点儿都不摆谱,一点儿都不假装,通过小说袒露的是一个作家厚道的天性。
判断好小说的标准有多种,除了看小说能不能引起读者的共情、共振、共鸣外,还有一个标准,就是看小说是不是一篇激发之物。记得我以前说过,好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不止于故事,不止于欣赏,不是读完就完了,它还是一种诱发之物,或者说是激发之物。它是激发记忆的记忆,激发想象的想象,激发语言的语言。我们手上正看着某一篇小说,看着看着,不知不觉间有些发愣,有些走神儿,那很可能就是受到了小说文本的激发,思绪放飞到自己的记忆中去了。读李云雷的小说就是这样,捧读之间,有好几篇对我的记忆有所激发,使我回想起自己的往事。比如读云雷所写的中学时代的校园生活,我就想起了我自己的校园生活。我考上镇里的中学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中期,因三年大饥荒刚过去不久,同学们都穷酸得很。有的同学连裤腰带都扎不起,只能用花花绿绿的布条代替。学校要求我们开始刷牙,我们买了便宜的牙刷,却买不起牙膏,只能蘸点儿盐末子刷牙。比如读云雷所写的上大学时请假回老家帮助父母割麦,我想起有一年麦收时,为了躲避收麦的繁重劳动,我要求在学校值班,结果空空荡荡的校园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让我觉得十分落寞和无趣,还有一些内疚。再比如,看云雷写的去姐姐家走亲戚的故事,我想起小时候多次去姑姑家走亲戚的经历,有些经历让人难忘,完全可以写成小说。说不定在云雷小说的激发下,我真的能从少年时代的记忆里发掘素材,写出一些小说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得谢谢云雷!
学无止境,写无止境,云雷还会继续写下去。云雷的小说,如果光点的选择再集中一些,叙述再心灵化一些,细节写得更微妙一些,语言也更个性化一些,会更好。
2020年4月22日至25日
于北京和平里

双曲线
*
那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女生,我从来没有跟她说过话,现在也记不起她的名字了,但印象却特别深刻。她家住在我们县城西北边,好像是哪个部门的家属院。她上学总是骑一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每次都是在上课铃响的时候匆匆走进教室,在座位上坐下。她们班的教室在我们后面,我坐在靠窗的位置,隔着很远的距离,却可以看到她翩然来去的身影。她似乎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下课后也很少到教室外面去,只有到了课间操的时候,她才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在操场上列队,做操,然后再安安静静地走回去。她的衣服也穿得很雅致、漂亮,那时候夏天阳光强烈时,我们那里的人还很少打伞,她是我看到的个在晴天打伞的女孩。那时候在我们的意识中,雨伞似乎只是防雨的,只有下雨的时候才会打伞,看到有人在大晴天打伞,难免会感到惊异。
那是一天中午,快上课的时候,我正站在操场边的白杨树下,遥遥看到了一个女孩从东南方向,穿过我们学校的小门,撑着一把伞缓缓走了过来。一开始我没有认出来是谁,直到她走到操场中间的时候,才慢慢认清了。初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女孩,肩头依着一把天堂伞,袅袅婷婷地从远处走来,那天她穿的是一件白色碎花长裙,正午的阳光洒落在她身上,亮闪闪的,像是环绕着一圈光晕。她走过操场边那一排白杨树,阳光和阴影斑驳交错,不停地打落在她的伞上,她的长裙上,她的身影上。她安静地走着,步子很小,像是怕惊扰了这个静谧的世界。从白杨树的阴影走出来,在直射的阳光勾勒下,她的身影更清晰了,她一直低着头,走到操场中间的时候,突然抬起头,向这个方向望了一眼,我不知道她是否看到了我,但是我却看出了是她。她的眼睛很美,那天的阳光很强,她细眯着眼,有点烟视媚行的感觉,她只看了一眼,又低下了头。我看着她从远处一步步走来,内心突然涌现出了一种温柔的情感,仿佛看到了这世间美的画面。
现在说起来似乎很可笑,我对这个女生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她长得美,而是因为她学习好。那时候在学校里,成绩是很重要的,老师和家长都很看重,而她的成绩在我们学校总是名列前茅。那时候我的学习也很不错,偶尔会考到全校名,而我考第二名的时候,名就会是她。我初知道她的名字,也是在学校的成绩排名中。现在想想,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很在乎名次的人,但那时候我很上进,要做一件事总想做到好,在学习上也是如此,总想尽到自己的努力,而那时候的衡量标准也很单一,就是看学习成绩,所以考第二名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很苦恼,又憋着一股劲,想着一定要赶超上去。我不知道那个女生是否也是同样的心理,但是这次我超过了她,下次她又超过了我,两个人形成了一种彼此较劲的交错局面。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她,但在心中却暗暗将她当作了对手。有一天上课间操,我们班一个男生偷偷告诉我:“你看,那就是考全校的谁谁谁。”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次注意到了这个女生,当时她正和另一个女生说悄悄话,嘴角弯起,微微笑着,向我们这边瞥了一眼,像是在偷看我们。很快两个女生跑了起来,一个追着另一个跑了几步,彼此打闹,咯咯地笑着。后来她们又停下来,两个人拉着手,走回了教室。
在那之后,我时常在校园看到这个女生,但我们从来没有正式认识过,也没有说过话。有时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会有一瞬间的眼神交错,我看到了她,她似乎也知道我是谁,但是我们的眼神一碰,却又各自躲开了,两个人没有搭讪,没有寒暄,似乎也没有结识的愿望,而停留在似熟非熟的状态。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我们心里都很关注对方,也知道对方是谁,但却故意表露出一种毫不在意的样子来。之所以如此,我觉得跟我们学校的风气有关,也与我们的性格和心理有关。那时候我们学校的风气很保守,男生和女生之间很少说话,跟外班的女生就更少接触了。我有点内向,而她看上去也是一个腼腆的女孩,很矜持,很少会主动跟人说话。在心理上呢,我们两个似乎都有那么一点骄傲,内心似乎在较着一股劲,不说话似乎表明了一种态度,其中既有轻蔑,又有挑战,那意思仿佛是在说,哼,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让我们来比试一下吧。但是其中似乎又包含着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好像我们不必交流,瞥一眼,就可以看出对方是超一流高手,那么隔着一段距离互相欣赏,远远地看到就好了,也不必走近彼此。
我们接近相识的一次,是一个下雨天。那天下了课,我提着暖水瓶到水房去打水,在教室东侧的那条小路上向北走,路的南侧有一排白杨树,雨滴打在树叶上啪啪地响,地上的落叶铺在石板路上,有点湿滑,我小心地向前走着。正在这时,我看到这个女孩从后一排教室那里突然出现,骑着自行车迎面向我而来,她穿着一件带红色斑点的透明雨衣,在石板路上慢慢骑着,自行车咯噔咯噔地响。在离我大约二十米的路上,她脚下一滑,车子向左一偏,摔在了地上,但是她很灵巧,人跳了下来,没有摔倒。我看到了,连忙快跑几步,想要去帮她扶起车子。不过在我快要赶到的时候,她已经飞快地扶起自行车,我来不及放下暖水瓶,就见她推起车子向西一转,向她们教室的方向走去了。在她向西转的时候,还冲我点了一下头,那意思似乎是在说,她知道我赶来是要帮她,表示感谢,但又似乎是说她不是一个弱者,不需要让我帮助。我在那里愣了一下,看着她将车子闸在教室前面,一转身,走进了她们班教室,那件带红色斑点的雨衣像一只蝴蝶,一闪就不见了。
这差不多就是我对这个女生的所有印象了,毕业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随着时间的冲刷,我对她的印象也越来越模糊,几乎想不起有这么一个人了。在我隐约的感觉中,想起她似乎只能想到一个画面,那就是她在风雨中骑自行车的样子,她低着头,头发几乎遮住了整个面孔,耳边似乎还有沙沙的雨声。我也不知道这个画面从何而来,那仿佛是一幅印象派的画,或者是梦境中的某个场景,她的脸被遮住,似乎是记忆模糊的一种补偿机制,整幅画面隐隐约约,似见不见,渐淡渐远。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多人都是这样,还没有来得及相识,就永远消失了,他或她留给我们的印象随着时光流逝,越来越浅,越来越淡,到后几乎消失不见。
我之所以还记得这个女生,是由于我们班的那个男生。毕业之后,我到外地上大学,很少再跟中学的同学见面,每次只有回家的时候才能见到他,有时一两年,有时三四年,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个男生在分班之前,跟那个女生是同一个班的,所以也会参加他们那个班的同学聚会。每次我见到这个男生时,他都会跟我谈到那个女生,并且跟我说,那个女生每一次见到他,也都会问起我。这让我很奇怪,我不知道这个女生谈到我,只是简单地跟他寒暄,还是确实对我有某种关注。但是在客观上却形成了一种很奇怪的效果,似乎我们虽然毕业很久了,但仍然延续着那种对手关系,隔着不同的时空,我们仍然惺惺相惜,又有一种隐隐的关切,或者是莫名的敌意?我也说不清楚,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那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
“你们班的那个谁,后来考上了什么学校?”
“考上了U大。”
“他学的是什么专业?”
“学的是外语。”
“哦。”
“你怎么这么关心他?”
“就是随便问问。”
“我这儿有他的地址,我抄给你吧。”
“好的。”
听着这个男生的转述,我在脑海中补充着他们交谈的画面,想象着那个女生的形象。这个男生还跟我打趣,说你小子可以呀,还有人在心中惦记你,那么漂亮的姑娘,还不快去追?不过他跟我说这番话的时候,已是半年之后了,那个女生有我的通信地址,但是她一直没有跟我联系。我也从这个同学那里,抄下了她的通信地址和宿舍电话。那个时候,我们都还没有手机,常用的联系方式就是通信。在我们学校,学生宿舍都没有安装电话,每个宿舍楼只有一部公用电话,每到有电话的时候,宿管阿姨就在楼道里大声喊,哪个宿舍的谁谁谁,快来接电话!每到周末,打电话的就在楼道口排成了长龙。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