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荀学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荀子思想的精华进行了发掘和展示,论证了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并进而探讨新荀学的新结构,以期荀学为当代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提供帮助。
|
內容簡介: |
荀子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但荀子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荀子不仅系统发展了孔子礼教学说,而且首创了中国社会学;其社会管理学可以为今天社会建设提供颇多的大智慧,对于我们处理好社会阶层、民族、宗教、行业之间的关系有直接启迪作用。著名学者牟钟鉴先生在本书中对荀学进行分析、评述,回顾了荀学的历史,提炼出荀子的群学十项要义,并进而探讨新荀学的新结构,在“新荀学与新经学”一节中还大胆提出中华新的核心经典“六典五经”说和“九典五经”说以及新经学若干构想。
|
關於作者: |
牟钟鉴,著名学者。1957—1965年底,在北大哲学系攻读哲学专业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冯友兰、任继愈、朱伯崑诸教授。毕业后进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后调入中央民族大学。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荣誉资深教授。
主要兼职有: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尼山圣源书院荣誉院长、中国统一战线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等。
|
目錄:
|
一、荀学的历史 001
(一)荀学在历史上几起几落 001
(二)孔、孟、荀比较 014
(三)荀子与诸子百家 021
(四)荀子与中华礼义之邦 035
二、荀子群学(即今之社会学)要义 045
(一)明分使群论 046
(二)隆礼重法论 048
(三)天人之分论 055
(四)人性趋恶论 060
(五)君舟民水论 068
(六)尚贤使能论 074
(七)爱民富民论 084
(八)君子守德论 096
(九)劝学修身论 105
(十)神道化俗论 122
三、新荀学探讨 137
(一)从群学到社会管理学 141
(二)职业分工与社会和谐 167
(三)共同富裕与合理等差并行 170
(四)礼义与当代法治的有机结合 173
(五)孔孟荀互补促教育改革 178
(六)荀子群学与当代宗教事务管理 188
(七)新荀学与新经学 201
主要参考文献 241
|
內容試閱:
|
我对荀子的关注,起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为了研究儒家思想不能不弄清儒家的人性理论,首先碰到的是孔子的性近习远论、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论。表面看起来,以孔子性近习远论为出发点,孟子从一个方向上发挥出性善说,荀子从另一个方向上发挥出性恶论,形成鲜明的对立。但仔细研究下去,我发现孟荀两家又有相同处: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说“涂之人可以为禹”;孟子强调教育和修养,荀子也强调劝学与修身。如何看待孟、荀两家人性论的异同?二人的不同在于对人性的界定:孟子侧重于认定人的道德理性是人性,荀子侧重于认定人的生理欲求是人性,所以有性善、性恶之别。但二者的目标是相同的,所以能够殊途同归,使人性同归于善。孟子的办法是将善性之端扩而充之,荀子的办法是用礼义化性起伪,皆需要后天人文化成。严格地说,孟子是人性趋善说,荀子是人性趋恶论,都不是将人性静态化,而是动态化,人可能走向善,也可能走向恶,关键在引导和自觉。再后来我在研究无神论者与宗教的关系时,认识到无神论是不一样的:有18世纪法国的战斗无神论,它是反宗教的,苏联就长期受它的影响;但也有社会主义的无神论,它是尊重宗教并主张信仰自由的,所以才有今天中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针出现,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平等观。那么,“宗教适应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否也有渊源呢?我发现荀子的无神论就是能够尊重他者宗教信仰的无神论,不主张把自己的无神论强加于民众,又能从社会管理的高度看到鬼神之道(古代的宗教)有道德教化功能,我称之为温和无神论,中国历朝实行宗教包容政策从而形成宗教文化多元通和生态与《易传》“神道设教”的思想,荀子以恕道对待民间鬼神习俗有密切关系。于是我撰写了《荀子宗教观的当代价值》一文,益发感到荀子是位有大胸襟、大智慧的圣贤。
当我于20世纪90年代去荀子退居地山东临沂兰陵时,只看到埋葬荀子的土坟堆,没有相应的纪念性建筑,使我吃惊不小。曲阜有三孔(孔庙、孔府、孔林),规模宏大,用来纪念和祭祀至圣孔子。邹城有四孟(孟庙、孟府、孟林、孟母林),规模中等,用来纪念和祭祀亚圣孟子和孟母。相比之下,荀子墓就很凄凉了,它与荀子在中国礼义之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形成鲜明反差。这种状态是后世将荀子边缘化所造成的,很不应该。当然,近些年荀子墓已形成新的格局。荀子写有《正名》,我们要为荀子正名,我尊称荀子为“智圣”,“至圣、亚圣、智圣”三圣并列,比较恰当。荀子不仅系统发展了孔子礼教学说,而且首创了中国社会学;其社会管理学可以为今天社会建设提供颇多的大智慧,对于我们处理好社会阶层、民族、宗教、行业之间的关系有直接启迪作用。但是荀学被冷落已久,相关研究者和作品都不多。近些年开始出现复兴的新气象,有学者提出“新荀学”的概念,令人振奋。不过历史上扬孟抑荀的偏见对今人仍有影响,社会人士对《荀子》一书比较陌生,新荀学的兴盛需要有志者加以大力推动。
我于2018年秋起苦读《荀子》三十二篇,为了正本清源,便手抄全书,一边抄读一边解注,反复数遍,务求准确理解和读出新意。在此过程中,我受到冯友兰师和费孝通先生两位大思想家的启示。冯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对孟子、荀子有几句定评:“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本来是善的;荀子论证涂之人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本来是智的”,“我相信,《礼记》各篇大多数是荀子门人写的”,冯友兰自觉地超越了“扬孟抑荀”的历史成见,指明二人各具特色,又点出荀学与《礼记》的血肉联系,皆发前人之未发。我又参阅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所构建的当代社会学框架体系,认识到荀子的群学就是早的社会学,他讲人能“群”,因为有“分”,分而能行在于“义”,所以荀子礼义之说的出发点是“群”,即人的群体性。于是我对荀学进行分析、评述,回顾了荀学的历史,提炼出荀子的群学十项要义,并进而探讨新荀学的新结构,在“新荀学与新经学”一节中还大胆提出中华新的核心经典“六典五经”说和“九典五经”说以及新经学若干构想。我写这本书,目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重新考察荀学及其当代价值,参与荀学的讨论,为构建新荀学大厦添砖加瓦,希望得到学界朋友的批评指正。
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创建儒家学派并使之主导中华文明两千余年的三位代表性人物,其地位都超过了大贤而达到圣人的境界。孔子已被世人公推为至圣,孟子稍后也被世人颂为亚圣,荀子只是贤者且常常被曲解,现今应据实称之为智圣,他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推动礼义文化之智慧与功绩超出了孔子、孟子。
孔、孟、荀的共同点是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三代之大成;都彰显仁礼之道,使中华文明早熟。但三人又有不同。从气象和性格来看,孔子平和,仁厚博施,是仁者型圣人;孟子耿爽,浩然气正,是勇者型圣人;荀子严谨,邃密群科,是智者型圣人。从《论语》《孟子》《荀子》三典所体现的教化风格而言,孔子是启悟式,举一反三,画龙点精,言简意赅;孟子是雄辩式,在对话中高扬仁义,以德抗位,英气风发,多长篇宏论;荀子是论证式,自设宾主,自问自答,步步推理,逻辑严密。在学问的具体观点上,三圣各有侧重或殊途而进。如孔子提出仁礼之学的整体构架,以仁为本,以礼为行,而未及展开;孟子着重发挥孔子的仁学,仁义并举,居仁由义,且施以仁政,关注民生;荀子着重发挥孔子的礼学,礼义并举,礼主法辅,义利并重。又如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点明有共同人性,而后天积习形成的巨大差异,却未及论说;孟子主性善说(实际是人性趋善说),强调“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本有,扩而充之为圣人;荀子主性恶论(实际是人性趋恶论),强调利欲私心本有,自然发展必为恶。再如孔子弟子和私淑弟子众多,他有教无类,不立门派;而孟子辟杨墨(杨朱、墨子),有学派成见;荀子则辟思孟(子思、孟子),认为其非孔子正统。关于孟子与荀子之间的同异,及孟学、荀学在后世之冷热,如梁启雄在《荀子简释·自叙》中所说:“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而不轻利;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二子持义虽殊,而同为儒家宗师,初无判轩轾也。汉文帝时,孟子列于学官,立博士传授,推崇有加,而荀子以与孟子微异其撰,既扬孟必抑荀,轩轾之判,自此始矣!且先秦旧籍,多赖汉儒笺注以行世;《孟子》有赵岐为之注,以是传诵者众,而《荀子》则阙如也。兼斯二因,遂使《荀子》弃置高阁,垂九百余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