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IP之道2——中国互联网企业知识产权实践集结

書城自編碼: 369630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战略管理
作者: 林炮勤、柯晓鹏、覃波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077903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算法图解(第2版)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科学的奇幻之旅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甲骨拼合六集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6
《 IP之道:30家国内一线创新公司的知识产权是如何运营的 》
+

NT$ 1469
《 华为公司管理内训书系:以奋斗者为本+以客户为中心+价值为纲(套装3册) 》
+

NT$ 800
《 平台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
+

NT$ 435
《 从偶然到必然:华为研发投资与管理实践 》
+

NT$ 497
《 数据思维:从数据分析到商业价值 》
+

NT$ 265
《 集体行动的逻辑 》
編輯推薦:
这是一本互联网企业IP从业人员学习实战经验、实现职业跃迁的诚意之作。
內容簡介:
本书着眼于互联网前沿技术,聚焦大文娱、新零售、电子商务、智慧出行、智慧金融、智能家居、智慧安全等各领域,为创业者、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团队提供从知识产权挖掘到保护的一系列指引与启示。本书的作者来自国内各大一线互联网公司,分别从各自熟悉的领域为企业科学管控知识产权资产、降低风险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参考,既有实战经验的分享,也有前沿领域与热门板块的专业法律分析,如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电商直播领域与企业投资并购、IPO 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等。内容涉及互联网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逻辑和具体保护的应对之策,涵盖商标、版权、专利、商业秘密等不同领域,以期为互联网从业人员带来尽可能全面而详尽的参考,开拓互联网从业人员的视野,共飨时代发展的福利。
關於作者:
林炮勤, 智圈知识产权创始人,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及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专注于产品创新战略,曾为美的、欧瑞博、YY等企业客户做企业创新培训。《IP之道》系列书籍策划人、主编及作者,发表过20多篇研究文章,也是数十件中国发明专利的发明人。知乎账号“林炮勤”被3万多人关注,抖音账号拥有7万粉丝。
柯晓鹏,南京大学法律硕士,具备专利代理师、律师和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现任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和专利法务总监。历任富士康、中兴通讯、恩智浦、维信诺等各行业龙头企业的知识产权一线和管理职位。在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知识产权布局和分析、知识产权争端解决和交易运营、知识产权商业化领域具有丰富全面的实践经验。
覃波, 现任斗鱼直播知识产权总监,武汉市知识产权中青年讲师,有丰富的互联网、芯片设计行业知识产权布局、风控管理及NPE对抗经验。从零开始组建斗鱼IP团队,带领斗鱼连续两年专利申请总量位居湖北省,为斗鱼积累数千件国内外专利等无形资产,授权发明先后获得中国发明优秀奖、湖北省专利金奖,斗鱼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认定。
目錄
目 录
第Ⅰ部分 知识产权运营与竞争策略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什么?是价值链的整体竞争!
没有诉讼,没有冲突,就没有挑战,没有机遇!
专利,初看是个技术问题,再看是个法律问题,终却是一个商业问题。
知识产权:从工业时代到数智时代·
新兴科技企业IP 如何从0 到1,从1 到N?
从专利价值视角看互联网企业如何设计专利策略
从竞争优势角度看互联网企业如何构建
商标策略
智能网联汽车专利竞争格局与布局策略
第Ⅱ部分 知识产权保护攻略
当AI 与5G 相遇时,
当5G 与汽车融合时,
当专利法都修正到第4 版时,
我们该怎么办?
与此俱进!
借助产品经理思维,在软件专利挖掘领域另辟蹊径
商业模式专利挖掘、布局、审查“避坑”指南
5G 时代来临,IP 人如何应对人工智能专利保护新挑战?
跨越“客体”与“创造性”障碍,布局AI 技术保护
图形用户界面的知识产权布局和保护策略
管控开源社区生态,IP 能做什么?如何做?
互联网公司开展标准专利工作的思路、流程与技巧
第Ⅲ部分 知识产权权利管理
数量保证,质量制胜。
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竞争中真正胜出!
知识产权人不能死磕法律思维,需要更广阔的认知能力!
海量商标管理中的宏观思维
版权管理的道与术
商业秘密保护和管理痛点剖析及思考
利用大数据提升企业商标全链条管理能力
第Ⅳ部分 维权、争议解决与诉讼
每一个冲突的洞察都意味着一个战略机会!
诉讼不是目的,目的是用性价比的方式解决问题。
国内外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平台规则分析
中国互联网软件专利诉讼实战案例与焦点问题剖析
如何应对NPE—技术产品型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绕不开的专利坎
跨界创新—智能网联时代汽车行业如何应对通信标准专利?
从品牌价值角度看商标、商号、域名的争议与解决
互联网商标维权如何从“步步惊心”到“步步为营”?
第Ⅴ部分 知识产权风控合规
IPO、投资、并购,IP 风控掌握成功密码!
数据为王,拥抱开源。
IPO 不能忽视IP—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要点、思路与逻辑
并购高科技企业过程中的IP 工作指南
高颜值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攻防之道
从供应链IP 与合规角度看企业如何拥抱开源生态
IP 贸易壁垒下一站—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应对之道
互联网新业态下如何适用一般性条款进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
內容試閱
编者自序
—我们的书
我是在2006 年进入知识产权行业并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那是一个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职能比现在要模糊得多的年代,所以在从业的前几年,我对于“知识产权怎么做才有用”“什么是专利运营”之类的问题总是感到很困惑。这样的困惑并没有随着时间慢慢消退,反而在我2011 年进入腾讯后进一步增强,一方面,从硬件领域切换到互联网领域让我面临技术领域的再学习;另一方面,互联网专利的一系列方法论都处于变化与摸索的过程中,并没有一针见血的现成模式可以直接学习。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16 年,我开始创立智圈知识产权,并得以接触不同的创业者、商业模式、产品创新方法。我忽然发现,如果产品不一样,商业模式不一样,那知识产权作用于“产品”和对公司所起的作用,肯定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包括刘光华、付饶、王宗鹏、罗伟欢、胡海斌在内的很多同行好友,随着各自工作能力的精进,也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并以不同的方式输出自己对于知识产权的经验与见解,阅读他们的文章或与他们交流沟通,总是能帮助我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并增强对行业的理解。
2016 年10 月国庆节假期的一天,我忽然有一个想法,就是出版一本知识产权行业的实务书,但书的内容应不局限于自己的经验,而是把身边从业已经十年左右(甚至更长)的兄弟姐妹们的经验汇合起来,集结成书。因为每个人所处公司不同、产品不同、经历也不尽相同,角度的多样化却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启
发与思考,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把这个想法跟当时尚未谋面的柯晓鹏师兄在微信上简单交流了一下,没想到柯总迅速回应表示支持,于是就有了《IP 之道:30 家国内一线创新公司的知识产权是如何运营的》(以下称《IP 之道1》)在2017 年10 月的出版。出于组织上的便利,《IP 之道1》的作者群和我与柯总一样,都曾经服务过富士康,这个在行业发展历程中曾经走出上千位知识产权从业者的地方,也是行业内口口相传的知识产权“黄埔军校”。
得幸于作者群在业界的口碑和熟人间的相互推荐,《IP 之道1》成为2018 年知识产权的热门书籍,印刷三次,累计售出上万册,截至目前,《IP 之道1》在豆瓣的评分为7.7 分,这对于一个相对“冷门”的行业而言,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IP 之道1》出版后,很多朋友私下会问我,你们的《IP 之道》会不会出下一版呀?
每逢这时,我都会说:“这要看我们有没有‘新东西’呀!“是的,在我看来,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一个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开始大家看不清它,接着有很多人加入一起商讨、争吵、辩论,慢慢形成了一套被
大部分人接受的方法论,也就开始清晰起来。而这个过程,又会随着“新东西”的加入,循环往复。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规律也一样,如果我们出版第二本《IP之道》,也要选择在思想碰撞强烈的时候。
2020 年9 月,在一次与刘光华的电话交流中,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咱们这个行业,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吗?静默了几秒钟,刘光华在电话那头深沉地说了一句:“还真有,比如我所在的互联网知识产权……”
光华兄侃侃而谈,而我则不断在心里盘算着:看来是时候出版我们的《IP 之道2》了……
如果说,在硬件领域,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权与运用都有比较统一和完善的认识,那么在互联网知识产权领域,旧的问题, 比如商业模式专利保护尚无非常清晰的定论;而新的问题,比如人工智能技术保护、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应对等又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大家开始热烈地讨论这些问题。
庆幸的是,随着企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创新在经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也促使企业有更大的动力重视知识产权,而同时越来越多行业的有识之士也勇于站出来分享自己的实际经验与见解,比如我的朋友赵大武、杨淼、王长春等人。在我看来,这种“多元表达“将非常有利于行业的良
性发展,也将推动知识产权这个行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有了“新东西”,也就有了组织撰写的起心动念,除此之外,以下几个原因,也是推动我重新策划组织《IP 之道2:中国互联网企业知识产权实践集结》(以下简称《IP 之道2》)撰写的原动力。
,行业内经验的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ffect,又译作渗漏效应、滴漏效应)。
富士康作为知识产权“黄埔军校”在华南乃至全国范围,在知识产权管理及运营经验上曾经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对于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现如今,无论是华为经验还是腾讯经验,都成了行业内竞相学习的对象。这种经验,在不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的前提下,随着IPR 和专利代理师的职业变迁会不断“滴漏”下去,如果能借着《IP 之道2》这个载体,加速这个过程,也算是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试想想,如果大量的知识产权从业者都能多少讲出一点富士康经验、华为经验、腾讯经验,那么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也就有了广泛而深厚的行业基础。
第二,我职业生涯的很多年都在追求向别人学习与取经,并且走过很多弯路,而现在这帮专家或者行业大咖就在身边,能满足我向他们请教的愿望。而回望年轻一代知识产权从业者,他们也许也正像我当年一样,处于野蛮成长或者摸爬滚打中,如果通过《IP 之道2》所组的这个“局”以及终所输出的内容,能够帮
助到他们,那真是莫大的欣慰!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策划这本书,还是我个人在公众号上,或者在知乎平台上所作的回答,都是同一逻辑的产物。
第三,我喜欢交朋友,通过《IP 之道2》能够交到许多行业朋友,而通过与这些朋友的文字往来,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精神交流。《IP 之道1》可能是知识产权行业本大规模的集体之作了,这样的写作方
式很不传统,也远不是一些朋友所说的收集一下稿子就可以了那么简单。事实上,单就定基调、做选题、约稿催稿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更遑论要在内容上做到协调统一、在篇幅上尽量形成体系这样具体的操作了,这也是我们在策划和编撰的时候要想办法克服的困难点。因此在本书即将付印之际,要特别感谢柯晓鹏师兄一以贯之的大力支持,也要特别感谢覃波同学,他加入编者团队后分担了我们很多的工作,为本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内容上看,我个人认为,《IP 之道1》和《IP 之道2》的一大特色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学究,二是信息密度高。不学究:它遵循了我们在早期策划的时候对本书定下的基调——重点不在于提供理论框架,而是注重实务。
信息密度高:它要求作者尽量做到“有料”。记得在初发给作者的策划邮件中,我们就曾建议作者:一是用数据说话;二是至少举出一个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三是敢于发表个人的观点(即便不是主流的观点)。虽然在实际成书过程中未必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基本上遵循了这条原则。信息密度更为重要的一点,
则是对作者实际经验的严苛要求,即要求作者在知识产权某一细分领域有实操的经验,并且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观点。
也许,可以这么说,如果《IP 之道1》是知识产权“黄埔军校”次集体经验输出,那么《IP 之道2》就力图打造成互联网知识产权领域次实践集结。即便如此,由于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太快,本书的很多观点和见解主要并不依赖于理论——而更多来源于实践,因此,相信在内容上一定还存在一些有失偏颇和亟须改正之处,也期望本书的读者能够不吝赐教(关于本书的任何建议,都可通过我个人的公众号“炮老板”留言指出)。
《IP 之道1》从策划到终出版经历了曲折的一年,没想到的是,《IP 之道2》从起心动念到出版同样经历了整整一年。时光匆匆,岁月荏苒,一代又一代的知识产权人在成长。后,作为本书的策划和主编,我由衷地期待读者能从阅读中获得启发,并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为行业发光发热!

林炮勤
2021 年10 月

知识产权:从工业时代到数智时代
柯晓鹏 现任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和专利法务总监。曾任职富士康、中兴通讯、恩智浦、维信诺,具备21 年企业法务和知识产权工作经验。
数智时代知识产权的核心价值很可能从合法垄断的竞争性使用,演化为开源、开放、共享、共治的赋能型使用。
一、 工业时代知识产权的价值标杆
自1623 年英国颁布实施《垄断法规》以来,近400 年过去了。以专利法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伴随着三次工业革命,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迭代,逐渐成为技术创新和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营商要素。瓦特的蒸汽机、爱迪生的电灯、高通的芯片,这些机械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里程碑式的创新产品,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技术路线和历史进程,也见证了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如烈火烹油般相得益彰的影响。机械时代的代表人物瓦特与电气时代的代表人物爱迪生被誉为人类历知名的发明家,他们通过天才且勤勉的技术革新,以及对专利制度的充分运用,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巨大优势,在技术创新的商业化方面获取了惊人的成功。马克思曾评论道:“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爱迪生更是发明家中杰出的专利布局和运营高手,他一生有超过2000 项发明,并累计拥有1500 多项各国专利,在多个行业通过专利加持技术创新赢得市场竞争、获得丰厚回报。在信息时代,把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布局和运营结合的商业化推向的是美国高通公司,在通信产业技术标准的更迭里高通用集团军作战的方式进行标准技术方案的前瞻性研究,布局大量标准必要专利,结合其对关键芯片供应链的控制力,占据了通信行业核心生态位和大量市场份额,并通过专利技术许可和芯片供货结合的方式,穿越通信技术代际更迭周期,持续收获丰厚回报,成就了众多技术公司向往的“高通模式”。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其2017 年年度报告《全球价值链中的无形资本》中所述,全球价值链的增长与无形资产在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日益增长密切相关,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资本为产品带来的增加值是有形资本的两倍。通信产业被公认为全球专利密集的产业,据WIPO 调研,自1990 年以来全球所有专利申请中约有35%与智能手机相关。高通凭借其在通信产业上游的生态卡位及高超的产业专利运营能力,站在了全球通信产业价值链的,其芯片 技术 专利三位一体的“高通模式”,在工业4.0 之前的时代里,可谓知识产权对产业价值链影响力的集大成者。然而,“高通模式”近年来遭遇了至少来自三股力量的重大挑战,包括全球各法域监管机构、重要客户和被许可对象、标准必要专利主要竞争者。前两者的挑战主要针对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在与各法域监管机构的博弈里,高通主要通过缴纳巨额罚款和经营整改解决,在与重要客户和被许可对象如苹果公司的博弈里,谈判—诉讼—和解是主要解决路径。而来自标准必要专利主要竞争者如华为的挑战,使高通面对专利池份额稀释进而导致市场份额萎缩的风险,目前看来其主要解法是加大前瞻研发和标准主导权投入,强化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和质量,并利用芯片供应链优势巩固竞争优势。这个优势能否长期维持,不仅是对高通化解监管挑战和市场竞争的操盘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工业时代知识产权竞争优势边际的考验。
二、“护城河”模型与价值链理论视角下的知识产权
根据沃伦?巴菲特的经典投资理论,企业“护城河”有五种模型,包括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护城河”的作用是构筑竞争壁垒、化解竞争对抗威胁、增强生态控制、保护市场份额。根据企业所处产业特性不同及核心竞争力的差异,渴望基业长青的企业通常需要深耕至少一种“护城河”模型,以持续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构筑可靠的企业价值链。工业时代的企业“护城河”通常聚焦在无形资产、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而以创新见长的科技型企业往往在无形资产的积累中占据优势。典型的无形资产“护城河”包括专利、商标品牌、软件版权、特许授权等。对于专利“护城河”而言,若想真正有效,通常需要规模化的专利权利积累,以及持续创新补充专利资产的能力。通信行业的巨头们在无形资产“护城河”的投入上可谓不惜血本,美国的高通公司、中国的华为公司,都拥有远超10 万件的专利规模,这意味着在通信技术从2G到5G 的迭代周期里,这两家通信行业代表企业,都投入了至少数十亿元资金用于专利资产的布局和维护,这还不包括支撑这些专利产生的更庞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资源投入。当然,从投资回报来看,这两家企业既广且深的专利“护城河”确实有效,它们分别从各自的商业模式中获得了足够的市场份额和商业利益。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价值链由基本活动叠加支持活动连接而成,不同企业之间价值链的差异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竞争的本质不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价值链的整体竞争。在企业价值链视角下,企业的业务流程形成价值增值和价值创造的链状结构,以客户价值化为原则,以企业价值化为目标。价值链管理是基于协作的策略,把企业各业务运作连接起来,通过整合价值获得整体竞争优势,实现市场机会和战略目标。如WIPO 在其调研报告中所述,知识产权通常只有在与组织方面的知识专长、人力资本、管理技能及有效的公司战略等互补性资产相结合时,才能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仍以高通公司和华为公司为例,宽阔的专利“护城河”并非它们商业成功的单一原因,反观众多专利投入巨大的同行企业也有些黯然消逝在市场洪流中,比如曾经是加拿大强大通信科技企业的北电网络公司就在4G 元年前夕破产,并把其曾持有的6000 多项专利拍卖了45亿美元,作为清算受益者后的晚餐。高通公司和华为公司能穿越通信产业几次周期迭代,在竞争激烈的全球通信市场里持续增长,大规模、高强度的知识产权资产固然是其价值增值的关键环节,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各自的企业价值链模式下,能有效协同各关键环节优势,整合发挥价值链综合优势的战略执行力。无论是芯片 技术 专利的“高通模式”,还是人才 技术 专利的“华为模式”,都是知识产权有机融入企业经营总体战略、成功形成企业价值链整体势能的典型代表。
三、 数智时代知识产权的价值演化
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是核心推动要素,互联网企业是数字经济的排头兵,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商业基础设施的关键枢纽。从“护城河”角度来看,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竞争优势往往聚焦在转换成本、网络效应、规模优势方面;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整体竞争力体现在数据、算力、算法的价值整合。中美两国代表性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的“护城河”和价值链都具备以上特征。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21 年4 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6%,同比名义增长9.7%。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2002—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0.0%提升至38.6%,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2020 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9%,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是产业数字化的主战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产业数字化的主要特征。在产业数字化的大潮里,数字化是过程,智能化是目标,数字化叠加智能化,就是产业数字化所构建的数智化企业,未来几乎所有企业都将成为数智化企业,进入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无所不在的数智时代。
不同时代的成功要素在不断演化,从工业时代到数智时代,知识产权也必将经历重大演化。在工业时代,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价值主要表现在:通过专利军备建立竞争壁垒,通过专利威慑护航产品经营,通过专利许可优化财务绩效,通过专利加持提升品牌认知,总体上专利价值的萃取发挥展现出更多的竞争性。而在数智时代,赋能产业生态、促进生态发展很可能成为知识产权的核心价值,这将知识产权的基本价值属性可能从竞争性演化为合作性。这个价值演化的推测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构成数智时代核心驱动力的数据、算力、算法受到开源、共享、共治的影响越来越深,从监管立法到社会实践,都在推动这一趋势。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确保公共数据安全,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探索将公共数据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统一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优先推动企业登记监管、卫生、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二是即使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格的专利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和推动开放许可、公益许可、免费许可等方式。例如,电动车行业龙头特斯拉,曾宣布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善意使用其专利者,给予免费许可。2021 年4 月,脸书、微软、惠普联合宣布开放一批节能减排相关的专利,免费许可给善意使用者。可见,无论是从政府立法和政策引导角度,还是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角度,数智时代知识产权的核心价值很可能从合法垄断的竞争性使用,演化为开源、开放、共享、共治的赋能型使用。我们需要考虑,在这个趋势下,如何优化知识产权的布局和运营策略,实现社会福祉和企业利益的平衡,保障客户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实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